製作完成於2009年的《旺角監獄》由香港電影人王晶一手編劇、監製並導演,是一部典型的、純正的香港電影。警察、黑幫、妓女、大哥小弟,這樣的人物劇構對於香港電影人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但要拍出新意,仍需要編劇和導演的一番功夫。還好,由王晶一手操刀,金像影帝張家輝主演的這部犯罪劇情片基本保持了香港電影的一貫水準,雖未給人太大的驚喜,但也未有太大的失望。
看這部片子,讓人不由得想起好萊塢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同樣講述一個罪犯因長年在監獄服刑而導致與社會的隔絕和脫離,當某一天出了監獄時,卻也如同進入了另一所形式不一樣的新監獄。

主演張家輝在此片中奉獻了教科書級演技。三十年前,阿輝在旺角犯事,被警方逮捕並判終身監禁。三十年後,獲得假釋的阿輝得以短暫離開那個禁錮了他三十年的監獄。可是,三十年,監獄外的社會已發生了巨變。旺角已不再是當年的旺角,江湖也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江湖。
站在熙熙攘攘的旺角街頭,這個已然有些精神分裂的阿輝總覺得那個18歲的阿輝一直跟在自己身邊,指揮著他的一言一行。被黑道兩派作為棋子的阿輝,是否還會走上一條不歸路,是否還會回到旺角的監獄?人生的劇情是否由得自己選擇?
片中有一段男女主角在影院看電影的戲,有一段關於香港電影的對白。這應該是王晶導演關於香港電影的無奈表達吧。
——「以前看電影很開心,差不多一千多人在戲院裡,一起笑一起鼓掌,就算坐第一排,看得脖子都酸了,也一樣很開心。」——「現在香港人都不看香港電影了。」——「香港人不看香港電影?以後沒有香港電影,不知道會怎樣?」——「現在大陸拍好多電影啊。」——「那是大陸電影。」

不得不承認,現在而今眼目下,純正的「港片」是越來越少了。那個靠多種類型片——功夫片、武俠片、警匪片、喜劇片、古裝片——而流行於整個華語市場,靠功夫片走向海外的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在大陸這個巨大的「香餑餑」市場的的誘惑下,無論導演、製片還是明星演員,無論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香港電影人紛紛主攻大陸,兩地合拍片變得越來越多。這些融合進內地文化和觀眾口味的電影,早已不是香港片的模樣。誠然,香港金像獎還在,還有很多香港人在堅持拍純正的香港電影,但從影響力和市場收益來評判,香港電影無疑已越來越式微。因此,近些年來,「香港電影已死」這樣的觀點常常見諸媒體報端。
關於香港,你知道多少?
是繁華的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美食之都?是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都市?還是黑幫當道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之地?

對於大多數未到過香港的內地人來講,了解和認識香港,十之八九是從香港的電影電視開始的。
從喜劇片裡,覺得香港人講話真快,與臺灣人講話的風格簡直就是對立的兩個方向。從警匪片裡,覺得香港警察和黑幫的鬥智鬥勇真是厲害。從都市愛情片裡,覺得香港真是一個時尚現代的大都市,帥哥美女美食和購物的天堂。
這些是真實的香港嗎?
每個人眼裡的香港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局外人,還是香港人。
當了解香港的電影窗口變得越來越小,那麼,誰來拯救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