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老漢半路被打了一巴掌,卻得到一個鬼僕,莊稼從此太平

2020-12-26 詩文書畫匯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88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

作者/小田

黃州的董老,年輕時曾是一名行腳商人。他走過南闖過北,見多識廣,而且手裡也積攢了不少積蓄。

年歲大了,老伴就勸他在家門口做些營生,不要再外出辛苦了。董老思忖再三,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他在村外買下幾十畝地,僱人種起莊稼。

但附近並不太平,每到莊稼成熟時,總會有人成群結夥到莊稼地裡偷糧食。因為是深夜,又是一群人,村民們不敢上前阻攔,生怕傷了性命。

董老的莊稼也被人偷了不少,他去鎮子上報官,卻被縣令幾句話搪塞回去,董老對此很是氣憤。

有一日,董老去鎮子上辦事。恰巧遇到雲遊歸來的故友,二人心裡都很高興,相約去酒樓吃酒。

落座後,這二人是邊喝邊聊。這一喝一直到了夜幕降臨才結束。董老有些不舍,但二人還是在鎮子外辭別。

故人向南走了,董老則向北朝著村子走去。此時正是初秋,夜間有些微涼。董老借著月光晃晃悠悠走著。

他看見前方不遠處有一涼亭,欲要停下休息片刻。他坐在石凳上,只覺全身乏累,便在石凳上打起了盹。

忽然,「啪」的一聲響,董老只覺右臉火辣辣一般疼,他一下清醒過來,下意識去摸自己的臉,才知自己被打了一巴掌。

他再看時,眼前正站著一個小鬼。那小鬼叉著腰朝著董老喊道:「你佔了本大爺的地方了,趕緊起來滾開!」

董老並不怕他,對他說道:「你的地方?你叫一聲看看石凳答應你嗎?如果答應,我立馬就走,如若不然,老叟的臉可不是白打的!」

小鬼一聽,今兒是碰見硬茬了。他舉起手中鐵叉就朝著董老襲來,董老一個側身,從袖中掏出一個刻刀,朝著小鬼身上扔了過去。

只聽「哎呦」一聲,那小鬼蹲在地上抱著頭,看上去很是疼痛。董老不理他,口中又念起了咒語。只見那小鬼趴在地上,不停打滾,嘴裡喊著「救命!」

董老不理,依舊念咒。那小鬼禁不住折騰,跪倒在地求饒:「大善人,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我以後啥都聽你的!」

「當真?」

「我……我哪騙您啊!」小鬼嘚瑟過頭,碰見高人了,這下被制服了。

「你以後跟著我,我讓你幹啥你就必須要幹啥,你可明白?」

「明白,不敢怠慢!」

董老醉酒後,雖然被打了一巴掌,不過卻意外得了一個隨從,這買賣可真不虧!董老這一場下來,酒也醒了,領著小鬼回家了。

此後,小鬼就跟在董老屁股後面轉,只有董老一人能看見它,其他人則看不到。

有一日,有人來報信,說莊稼昨晚又被人偷了。董老一聽,很是氣憤,對那小鬼說道:「我有良田幾十畝,現在莊稼快要成熟,可附近總有一幫人偷我糧食,你去幫我看好,如果再被人偷了,我就念咒!」

小鬼一聽「念咒」,嚇得雙腿發抖:「大善人,別念咒,我這就去看農田,保證不會少一粒糧食!」說完,那小鬼就去了。

那小鬼法術挺高,會變幻模樣。它就守在董老農田裡,來迴轉悠。忽然,打南面來了一群黑衣人。他們手持棍棒,拿著麻袋就朝著董老這片糧地來了。

一群到了地裡欲要偷糧食,忽然那小鬼變成厲鬼出現在眾人身前。那群人嚇了一跳,隨後便舉棍要打。那小鬼伸出鐵叉一頓忙乎,將眾人全部打倒。

它呲著獠牙,紅目圓瞪,發出駭人的喊聲,那些人一看情況不對,這是遇到鬼了,一個個屁滾尿流就跑了。

這件事很快就在附近傳開了,鄉民們都說:「董老農田裡鬧鬼了,有一個紅目獠牙的東西賴在那裡不走。」

有人將此事傳給了董老,董老聽後是微微一笑,心裡很是滿意。

後來,又有一群人不信邪,趁著豐收時偷摸來到董老的農田準備偷糧食。那小鬼又出來了,嚇得那些人尿了褲子,一個個逃之夭夭了。

這件事又在附近傳開了,此後,沒有人再敢偷董老家的糧食了。董老的農田收成越來越好,多虧了那個鬼僕的守護呀!

小編心得:

董老雖然挨了一巴掌,卻意外得到一個鬼僕。雖然那小鬼有些法術,但卻被董老收拾得服服帖帖。看來,這神鬼也怕「惡人」呀!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聲明:文中故事為作者虛構,目的是藉故事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效仿故事情節,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

相關焦點

  • 懷安民間故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從此,北九場就改名太平莊,沿襲至今。 02 故事 大量的民間故事,生動、逼真、詼諧、幽默、滑稽、有趣。有的令人捧腹,有的發人深思,有的給人留下溫馨的記憶,有的闡述了深邃的哲理。
  • 民間故事:張老漢賣驢,半路遇怪事,老伴說:趕緊去老鄭墓前看看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2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家講民間小故事的時候了,今天給大家講一篇過去的老故事。故事聽起來有些離奇,大體講的是:一位老漢去鎮子上賣驢,回家路上遇到了離奇怪事,老伴先是批了他一頓,之後覺得這事不對勁,便讓老漢回去到老鄭的墓前看看……閒話不多嘮,各位看官瓜子、飲料準備好,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說在過去的某個村子裡,有一個姓張的老漢。張老漢沒啥文化,也沒啥本事,玩了半輩子的鋤頭,是一位典型的農民。
  • 民間故事:神仙坪與棋盤泉
    有年,正逢收莊稼時節,爺倆連夜幹活,將所有糧食打了下來,放在麥場晾曬,沒想到忽然下了一場大暴雨,所有的糧食被大水衝了個精光。爺倆哭得一塌糊塗,可又能如何呢,擦乾淨眼淚,日子還要過。可沒有了糧食,只好天天上山採野果填肚子。
  • 民間故事:李老漢家出怪事,老頭說:是你家屋龍鬧的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361期,李老漢家出怪事,老頭說:是你家屋龍鬧的,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今天的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八九十年代,在一個小山村裡。當時村裡有一個李老漢,他家的房子有年頭了,早就到了該修繕的時候,可家裡沒什麼錢,他就想著整點水泥啥的,跟家裡人一起把房子修整修整。李老漢也不是說著過癮,這不,剛沒過幾天,一應用品全都置辦齊了,大家正打算動工。誰能想到剛動工就出了怪事,且聽咱細細道來。
  • 民間故事:老漢大壽,拜壽的兒子卻是多了一個,這是怎麼回事?
    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一個詭異的故事,祝壽時多出了一個兒子!古時,有這麼一個大的家族,;李氏家族,在古鎮之中,足足近乎八成,都是姓李,因為家族龐大,分支眾多,有些雖說同姓,但是關係也不是那麼近了,只有在祭祖的時候,才會顯出,都是同族之人。
  • 民間故事:老漢常在路邊攔車,村民卻說:天天幹這事,早晚遭報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75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小故事後,小田希望各位看官能有所收穫。對於文章背後的寓意,希望大夥都能引以為鑑!
  • 民間故事:老漢建新房時,不經意佔了刺蝟的窩,2年後兒媳出了事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5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給大夥講一篇發生在90年代那會兒的民間小故事。故事聽起來很離奇,讓人很是不解,究其原因誰也說不清。閒言少敘,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90年代初,河北省某個醫院產房裡,一群醫生忙得是熱火朝天。大家都有些手忙腳亂,因為在他們眼前,發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怪事。主治醫生呆呆愣在原地,看著眼前的一位產婦,愣是半天沒反應。為啥愣了?
  • 民間故事:狐仙化孝子
    從前有一個姓劉的莊稼漢,四十來歲才娶妻生子。因為是老來得子,劉老漢兩口子對兒子特別疼愛,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劉能。這劉能並不像他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樣無所不能。這小子從小在家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劉老漢看著自己的年齡一天一天老了,身子骨也一天不如一天。等他和妻子死了之後劉能無依無靠找不著飯吃。就想讓這小子出門去學個手藝謀個營生也行啊,可是從小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惡習,劉能不但不聽反而還怪劉老漢兩口子嫌棄他,於是把這老兩口臭罵了一頓。打這以後,這小子動不動的就對老兩口發脾氣,心情只要不好了,還會動手打人。
  • 民間故事:小黑龍和小白龍
    但在民間,大家對龍既恨又喜歡。喜歡他普降甘霖,讓一年四季風調雨順,恨它翻江倒海,捲起駭浪讓百姓流離失所。所以,在民間故事中,既然好的龍,也有壞的龍。今天就和大家講一個有關龍的傳說。#民間故事如果誰家辦席面需要用碗筷,只需要到潭前誠心說明用途,眨眼的功夫就會得到想借的東西。當地人對小白龍十分尊重,但這也讓幾十裡外的一條小黑龍十分嫉妒,產生了同小白龍爭奪地盤的想法。小黑龍為了爭地盤,時常捲起惡風暴雨,有時乾旱無水,百姓顆粒無收。
  • 民間故事:6米下的黑魚精
    民間故事:6米下的黑魚精。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61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戲說天下奇聞軼事,各位看官早上好!又到了咱講故事的時候了。還是那句老話,您喜歡看,小田就每天準時更新民間小故事。今兒咱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大約發生在70年代初期。故事的發生地是在河北省雄縣,也就是現在的雄安新區。這則民間小故事雖然看起來有些離奇,不過也是真人真事兒。講得不好的地方,您還得多擔待著點。
  • 民間故事:老漢救下黃鼠狼,三年後,它從他兒子肚裡掏出肉疙瘩
    婁老漢沒少責怪他,該吃的,要吃得心安理得,不該吃的,有傷天道,千萬不要亂吃。 婁不義哪裡聽得進?照吃不誤,而且專門揀新鮮的吃。他後來去了縣城,跟著朋友走南闖北,當起了行腳商人。每到一個地方,朋友操心賺錢,他操心有沒有新鮮的玩意吃。 婁老漢很生兒子的氣,婁不義一年半載不回家,他也不思念,獨自一人過得逍遙自在。
  • 民間故事:新郎官醉酒失德,該打該打
    坦率的說,本人對這種笑話並不感冒,但作為民間文化研究者,又不得不收集整理這些民間故事。考慮到大眾的容忍程度,且聽我講一段經過改良之後的酒桌小段子。話說,從前有一對年青人,經過媒人說合,按照三書六禮的規矩,明媒正娶結為夫妻。按規矩,兩口子結婚,三天之後回門。
  • 民間故事:老漢在香爐裡發現一條魚,將其放生,隔年竟多了個兒子
    趙老漢,在小鎮之中,不算名人,雖說叫做老漢,其實他也只有四十歲而已,只是長得有些蒼老而已。趙老漢無兒無女,只有一個老伴兒,兩人相依為命。因為趙老漢的妻子,一直有病,身體太過虛弱,根本就無法生子。好似是形成了一個習慣,趙老漢拿著掃把,到了破廟之中,開始打掃衛生。掃完院子之後,便是裡面。神像的位置,前面便是香案,上面有著一隻石質的香爐,老漢將地掃完之後,打算擦拭一番香案。這個破廟,正是因為他,才會顯得有了些許人氣。
  • 民間故事:獵人打獵回家,聽見背後有人叫他,他隨口一答卻失了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5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如果在大晚上,四周無人,忽然背後有個陌生人喊你的名字,你會答應嗎?或許你的本能會讓你馬上轉身,甚至你會做出回應。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些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筆者謹以此故事,提醒大夥:走夜路的時候,不要理會陌生人的殷勤招呼,切記!話不多說,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古時候的滄縣,有一個王姓老漢。老漢平時除了打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外,只要有閒暇時間就會去老林子裡打獵。
  • 民間故事:陳家酒坊先興後衰,做生意一時做人一輩子
    >陳家賺了錢,二年的時間,就蓋起了一處四合院青磚大瓦房,做人也大方,遇到窮人來打酒不光可以掛帳,還經常擺粥鋪,周濟窮人,在當地被稱作「陳大善人」。一開始這生意還湊合,可沒過多久,這陳少爺就覺得老規矩不行,不賺錢。從此改了門風,不但不再允許賒帳,還偷工減料、缺斤短兩,更要命的是還還往酒裡摻水,欺行霸市,幹得儘是些不得人心的鬼勾當,賺得全是昧心錢。當地百姓恨得直咬牙,而老當家也被這個忤逆兒子給氣死了。
  • 民間故事:柳樹下的救命布袋
    亮壩村五裡處有個月亮灣,這裡冬暖夏涼,在那炎熱的夏季一股清涼的風從這裡吹過,故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這裡乘涼。大夥一坐就是半下午,直到黃昏時分才戀戀不捨地離去。這時一個五歲大的孩子,從柳樹下撿到一布袋子,用手一捏,硬邦邦的,很是好奇裡面裝的啥。可是由於孩子力氣小,打不開袋子,於是光著腳丫子來到一群光著膀子,圍在一起說著不太文明的男子旁。孩子拉著其中一個絡腮鬍男子衣袖,男子不耐煩地轉過身來噴了一句:嘛呀,邊上玩去。孩子弱弱地說:爹地,幫我打開。
  • 民間故事:天黑後小鎮有著禁忌,但是做豆腐的老漢,卻是從未出事
    看來只有趙老漢是特殊的。此事還要往前推十幾年。那時的趙老漢,其實剛剛退伍,帶著傷殘的身體,回到了小鎮。自小徵招入伍,當兵當了足足三十多年,參加各種戰鬥無數,實在是打不動了,這才被特批歸家養老。回家的趙老漢,孤身一人,鎮裡只有一些不算近的族人,但是至親卻是一個沒有了,維持生計便是一個大問題。雖說手中還有幾十兩銀子,但是坐吃山空可不行。合計了一番,想到了小時父母做豆腐的場景,雖說時間久遠了,但是他還是會做的。
  • 民間故事:石磨藏金孝子得
    豆腐坊給了老大,錢財之類的多補貼給了老二,家裡的東西算是均勻分開了,談不上一碗水端平,但是兄弟兩個都沒有不滿,分完之後,只剩下一個小石磨了。這石磨是孔老漢最早做豆腐坊的時候用的,這麼多年下來,小石磨早就不能滿足豆腐坊的產量了,但是孔老漢沒捨得扔,就一直放在堂屋門口,權當是一個小飯桌。
  • 民間故事:老漢趕車去交公糧,半路有人影攔車,他掄起鞭子一頓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64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是發生在過去的一則民間小故事。故事情節有些離奇,看官們別較真兒,請謹記故事背後的寓意。閒言不多講,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王老爺子,家住在過去北方的一個小村子裡。王老爺子有一輛大馬車,經常趕著馬車去十裡八鄉送貨,走夜路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的事兒。
  • 蘭香隱士太平猴魁
    你知道「太平猴魁」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傳說,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老毛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後,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