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造就傑出醫學校友排名
醫學發展是國家大計,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醫學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戰略對我國醫療衛生與醫學人才培養提出了高要求;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劇了醫學人才短缺的現狀,也凸顯了醫學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性。
培養醫學人才是醫科大學的重要使命之一,醫科大學的畢業生中成為醫療衛生行業的高水平專家和傑出管理者的數量是醫科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造就醫學人才指標是軟科獨創性指標,僅用於2020軟科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但不少綜合性院校在醫療衛生領域同樣做出了巨大貢獻。2020軟科中國大學造就傑出醫學校友排名基於對全國醫學門類高水平的專家學者畢業院校的統計,帶領讀者了解全國所有大學培養醫學人才的情況。
排名方法
排名對象:傑出醫學校友排名的排名對象是被納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且所有培養過醫學人才的大學,包括醫藥類大學和其他類型的大學。
指標定義:造就傑出醫學校友指學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現任或曾任三級甲等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分會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統稱醫學人才)以及成為醫學門類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統稱醫學門類學術人才)的人數。一名專家屬於具有多個頭銜和身份的醫學人才,只統計一次;一名專家屬於具有多個頭銜和身份的醫學門類學術人才,只統計一次;一名專家在一所大學獲得兩個或以上學位,也只統計一次。
東南西北中,五校定乾坤
提到中國的醫學名校,總是繞不開「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中同濟」(即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這五校作為中國最早引入西醫建立的一批醫學院校,堪稱我國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發源地。
「一部協和史,就是半部中國醫學史」,發源於1906年的協和醫學院,開創了我國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高等護理教育、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最早的公共衛生實踐。協和培養出了包括張孝騫、張錫鈞、鍾惠瀾、林巧稚、黃家駟等在內的52位醫藥衛生界兩院院士,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醫院、中日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國內眾多重要醫學機構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持。
民間素有「湘雅是中國半部西醫史」的說法。創辦於1914年的湘雅醫學院,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聯合創建,是我國第一所中外合辦的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中國按照現代醫學教育的規範開始進行本科教育的第一所醫學院,培養出眾多醫學先驅,其中包括中國免疫學開拓者、微生物學先行者湯飛凡,他建立了中國首支防疫隊伍,首次成功分離出「沙眼衣原體」,該病毒也因此被稱為「湯氏病毒」,並獲諾貝爾獎提名。
(1925年,孫中山曾為湘雅第五屆畢業同學題寫「學成致用」的勉詞)
華西醫院起源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基督教會1892年在成都創建的仁濟、存仁醫院;華西臨床醫學院起源於1914年的華西協合大學醫科,是由美、加、英等國教會按西方醫學教育模式建立的醫學院。華西協合大學最著名的專業就是牙科,其大學牙科是中國最早的牙科專業,其醫術之精湛,歷來為國內外所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等皆為四川醫學院(原華西醫科大學)校友。
齊魯醫學是中國近代西醫教育的源頭之一,其歷史源頭最早可追溯至創辦於1864年的登州文會館。1903年,美英教會決定將幾所醫校合併成立山東共合醫道學堂(Shant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山東省第一所正規現代西醫高等學校由此誕生,成為當時教會在華所辦的四大醫學堂之一。當時的齊魯大學號稱「華北第一學府」,和燕京大學並稱「南齊北燕」,而學校實力最強的當屬醫科,30年代中期形成了「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聲譽。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其前身為德國醫生寶隆博士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後發展成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是全國首批同時擁有國家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三大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兩所院校之一。建院110餘年來,學院培養了眾多醫藥衛生名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院士、侯雲德院士,中國兩院院士裘法祖、吳旻、陸道培等,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胡丙長、明國莉等都是傑出校友代表。
同濟醫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更是成為了擔當重任的「特種兵」,在抗擊疫情中大放異彩。由於同濟醫院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表現以及綜合實力,今年4月26日,國家衛健委就下文,決定以同濟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這是首個在北京、上海之外設置的國家級醫學中心,也是第六個國家級醫學中心。
這東南西北中五校,培育了大量我國醫學各有關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而其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也都成長為教授、博導,成為各大醫院的骨幹,杏林精神得以延續。而隨著一輩又一輩後世學生奔赴祖國大江南北,醫者理念和風範也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茁壯生長。若說這五校是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的人才體系的奠基人,也不為過。
北交復山浙,疫情立新功
上世紀90年代,醫學院校開始與大學合併,大部分醫學院校成為綜合性大學的一部分。國內頂尖高校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也自此擁有了醫學院或醫學部。此次疫情中高校醫療隊伍對武漢疫情的控制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復旦大學各附屬醫院511名白衣戰士奔赴武漢支援;北京大學派出400多人的醫療隊專門對危重患者展開救治;華南醫療最尖端的力量之一「中山醫」更是發出「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願,馳援湖北;上海交通大學除了派醫護人員增援外,還貢獻了許多「黑科技」,移動式醫療垃圾焚燒方艙、人工智慧醫護服務機器人等都為科學戰「疫」貢獻了交大力量;浙江大學派出的浙大二院更是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的一個重症監護室,創浙江省單家醫院規模最大、病情最危重的一次醫療援助。如今疫情得到控制,這些「戰士」的功勞將被歷史銘記!
8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女)「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這些在疫情中湧現的關鍵人物有很多都出自這些學校或其醫學院:鍾南山院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張伯禮院士畢業於天津中醫藥大學,張定宇院長畢業於華科同濟醫學院,陳薇院士則分別在浙江大學與清華大學完成本碩學業。還有衝在最前線的感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也來自浙江大學。鍾南山、陳薇、李蘭娟三位院士在2003年「非典」期間就曾為疫情防控、病毒研究、藥品研製等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低調實力派,行醫為地方
此外,南昌大學和蘇州大學這兩所非醫藥類「雙一流」也培養出不少傑出醫學校友。南昌大學培養了46位傑出醫學校友,在本排名中排在第15位。蘇州大學則培養出29位傑出醫學校友,在本排名中佔據第24位。全國首家通過JCI認證的部屬公立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原院長丁強即為南昌大學校友。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醫院、蘇南地區醫療指導中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侯建全即畢業於蘇州大學。
除了「雙一流」高校外,眾多以「醫科」為名的地方大學如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也培養了不計其數的傑出醫學校友,其中以三甲醫院院長最為典型。他們既是醫術精湛的頂級專家,同時又是醫院的行政一把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傑出校友中有60%以上為三甲醫院院長,河北醫科大學更為集中,超過75%的傑出校友為三甲醫院院長。
這些醫科大學為本省醫療行業輸送大批核心人才,名氣雖不如綜合性大學響亮,但默默培養的大批醫學人才卻支撐起了各地的醫療系統,成為地方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在「健康中國」建設的背景下,醫學院成為高校界的熱門,發展醫學院校已成為當前大學建設的重中之重。不管是綜合大學的醫學院還是醫科類大學,他們的實力皆有目共睹,大批醫學人才的培養便是最好的證明!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我國社會的一場大考,也是對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一場大檢閱,期待各高校能為國家培育更多具有家國情懷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1]520,只想表白113歲的她!
https://mp.weixin.qq.com/s/iT1DWw8nDYs9Vjvn2-xGmg
[2]來北大醫學:至美青春 絢麗綻放
https://mp.weixin.qq.com/s/e90B_tWZ_VS9adjai9ox_g
[3] 復旦,你的選擇(2020年招生宣傳片首發)
https://news.fudan.edu.cn/2020/0720/c1247a105939/page.psp
[4]73歲李蘭娟:這個險我是一定要冒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834450836498799&wfr=spider&for=pc
南昌大學培養了饒毅,丁健,趙白鴿,管軼,著名的黎氏三兄弟等一大批醫學傑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