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越低,身體越差?不發燒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

2020-12-19 正安國貨鋪

本 期 導 讀

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人就越百毒不侵嗎?

最近,大家進地鐵、去超市、回公司、入小區,都要測體溫。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這樣,我和身邊的一些朋友就總是被測到35℃這樣的數值,所謂的低體溫(排除機器障礙和測量方法有誤的情況)

最高的時候也不過36.5℃。

話說,正常的體溫是36℃~37℃,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

那我的體溫是變低了嗎?這裡先說明,本人正處於青壯年階段,沒有內分泌代謝疾病。

我就很好奇這個問題,在網上一看,居然發現很多自媒體報導都在討論人類體溫都在普遍變低,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當真是這樣嗎?

人是恆溫動物

這裡要給大家解釋兩個概念,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又叫做冷血動物)。

什麼是恆溫動物呢?恆溫動物是通過消化、循環、排洩等各種複雜的系統功能,消耗能量來維持一個適於各項生理、行為活動的相對恆定的體溫範圍。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不管外界天氣氣溫變化如何,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只要不是生病的狀態下,我們的體溫基本上是保持相對穩定,該吃該喝該拉撒,照樣蹦躂。

這當中體溫是如何調節,從而保持相對穩定的呢?簡單舉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寒冷的環境中(外界氣溫降低時),我們感覺到冷,身上會起雞皮疙瘩(毛孔收縮,汗孔關閉,散熱減少了),甚至寒戰打抖,這是骨骼肌在收縮,我們人體的津液聚表機體產熱升溫

炎熱的環境中(外界氣溫升高時),我們感覺到熱,會出汗,可以通過皮膚出汗這種津液排洩的方式來散熱降溫。(註:散熱的方式有很多,出汗是其中一種,不是唯一方式。)

Ps:狗狗在天熱的時候沒辦法出汗,所以伸出舌頭,呼吸變粗,即通過熱喘呼吸由呼吸道來增強蒸發散熱,從而降低體溫。

感覺萌萌噠

這種調節體溫保持相對穩定的機制,現代醫學認為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中醫稱為生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恆溫機制。

這個恆溫機制是怎麼運作的呢?

裡位的熱能,輸送到體表維持恆溫,是通過津血循環,從裡面把熱量帶到表位,並通過津液的增減來調節體表的溫度。

前面提到了,產熱升溫,津液增加聚表;散熱降溫,津液排洩減少。

這些熱能從哪裡來呢?

能量通過裡面胃的功能,飲食消化而來。我們通過攝食來獲取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輸送到體表,維持我們的體溫。一部分則儲藏在體內,供機體利用。

這種熱能在裡面維持的機制,叫做「恆熱在裡」

飲食消化本身也會消耗能量,這叫做食物的熱效應。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吃了一頓火鍋後,整個人是不是感覺發熱,代謝產熱引起的餐後體溫升高。

而體質較弱的或者生病的人,比如常見的感冒發燒,這種情況已經超出了機體自身的體溫調節糾正,所以需要治療。

恆溫動物可以維持相對穩定的體溫,變溫動物則不是這樣。

他們是自身的生理體溫和環境溫度一致,缺乏體溫調節的生理機制(比如寒戰、出汗等),通常通過改變自體在環境中的位置來調節體溫,也就是說他們藉由尋找涼爽(避暑)或溫暖(冬眠)的環境來改變自己的體溫,而不能直接控制自己的體溫。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人是恆溫動物,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對體溫有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體溫的調節和變化實質上是通過裡位的熱能主導津液的輸布來實現的

至於網上瘋傳的人類體溫降低一說,由於目前我沒有找到精準的數據統計,秉著無證據不妄議的原則,就不多說了。

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嗎?

但話說回來,很多人認為,體溫越低,免疫力越低;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發現體溫高低和免疫力有直接關聯的證據。

但正常情況下,在體溫正常的範圍內,體溫越高,我們代謝旺盛,人體的免疫細胞會越活躍,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免疫力低下,抵禦外邪能力較弱,容易生病,這沒有錯。但是,免疫力越強,就越所向披靡,越不容易生病嗎?

恰恰相反,免疫力過強,免疫系統亢進,機體自身無差別攻擊,我不光打外面跑進來的病菌,我狠起來連自己人都揍。就問你怕不怕。

就像這次的天行溫病,有些人就是由於機體的免疫系統應答過於強烈,大量釋放細胞因子造成炎症風暴,引發劇烈的炎症反應,從而造成多臟器的功能損害,甚至死亡。

所以免疫力過強,這不見得是好事。說不定到最後反而成了強弩之末。

健康的人是胃氣好的人

中醫有句話很出名,「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很多人以為,這裡說的「胃氣」就是指脾胃之氣,人吃得下飯,就能活了。

但其實,這裡的「胃」是裡位的代名詞,中醫提到的「胃氣」是指人體所有功能表現,包括消化、呼吸、循環各種往來出入的現象,包括我們說的心肺(上焦)、消化(中焦)、排洩生殖(下焦)的正常功能的運行。並不單單是說脾胃之氣。

體溫前面解釋過了,脈以胃氣為本,我們的脈搏和心跳稟氣於胃,心臟搏動的循環功能,也叫作胃氣

有了胃氣,恆熱在裡的機制正常,人體體溫得以維持穩定。人體生命活動也能正常有序進行。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胃氣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身體的溫度。

摸一摸你自己:

你的手腳熱不熱?你平常特別怕冷嗎?你的小肚子摸起來涼嗎?你不怕冷,反而怕熱嗎?你坐著不動出汗,吃飯也出汗,晚上睡覺也出汗嗎?

再往裡延伸,我們人體的功能活動也需要能量的支持,人體功能活動正常與否反映胃氣的好歹。

你吃飯消化吸收好不好?你是有腹瀉還是便秘的問題?你有睡不好,失眠的困擾嗎?......

如何保護胃氣,如何糾正身體的寒熱,恢復我們身體的恆溫,這就是《傷寒論》想告訴我們的養生智慧。

相關焦點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出於好奇,於是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來看,原來已經有研究發現,現在人類的平均體溫在不斷的下降,已經從37℃下降到了36.6℃。同時還指出人類的體溫下降並不是好事,這意味著免疫力也在隨之下降。為什麼說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人類平均體溫37℃已經成為歷史,隨著平均體溫的不斷下降,人類的免疫力也變得越來越差。由體溫的變化能看出身體免疫力的強弱,主要是因為體溫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直接相關,體溫低則意味著代謝不好。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體溫37度和36.3度,分別說明什麼?
    雖然今年已經快過去了,但相信很多人依舊還是有經常測量體溫的習慣,誰能想到每天測量體溫竟然能變成日常操作,不過畢竟已經還沒有全部結束,時不時地還會冒出病例來,我們依舊要做好防護和檢測。人的正常體溫到底是多少度?37度和36.3,分別說明什麼?真的是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嗎?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這幾點提醒必看
    體溫,成了市民的心頭結56歲,男,體溫35.7℃,有時頭疼,正常嗎?肺部有一點灼燒感,胃感覺脹氣。前天體溫36.9℃,昨天體溫37.1℃,今天早上起來量的35.9℃,前天喉嚨發炎,過了一天好了,今年21歲。1月21號從武漢回信陽。2月4號肚子咕咕叫,便秘,放屁,有時還有點噁心,不發燒35.6℃!怎麼辦,是不是感染了!
  • 人類體溫37℃已成為歷史: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這麼看的話,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類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還不會得癌症...... 2 為什麼體溫降低,免疫力也會隨之降低呢?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
  • 體溫偏高怎麼辦?先別慌,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往往越強
    人的體溫是在不斷波動的,靜止時的體溫會低一些,運動後的體溫會高一些,吃飯前的體溫會略低一些,吃飯完體溫會稍微高一些。不同時段測量的體溫往往不同,只要不超過標準就可以。每個人的基礎體溫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基礎體溫本身就是比較高,特別孩子的,基礎體溫往往會比成人高出幾一點點。測量出的體溫超過了37,但不超過37.3度,只要你的身體並沒有發熱的跡象,之後再次測量,還是這個溫度,或者是比這個溫度低的溫度,就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還有些人,體溫長年不超過36度,測量體溫總是三十五點多。
  • 只要體溫不高就沒事?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每個個體的基礎體溫是不一樣的,因此,相同的溫度,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正常的體溫不會引起不適,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發燒。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如果排除測量有誤,確實有一部分人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不是病態。它對身體的健康沒什麼影響。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到底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不是正常體溫?關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來了解下。成年人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正常體溫嗎?我們測量體溫,一般都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度,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燒了。
  • 專家表示:正常範圍內 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我的體溫只有35.6℃,正常麼?」「我孩子的體溫37.2℃,是發燒了麼?」「我的體溫一天內怎麼時高時低?」「看到網上說,體溫高一些,意味著免疫力強一些,是這樣的麼?」
  • 你了解人體體溫嗎?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每個個體的基礎體溫是不一樣的,因此,相同的溫度,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正常的體溫不會引起不適,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發燒。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如果排除測量有誤,確實有一部分人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不是病態。
  • 孩子總生病是不是免疫力差?你知道的可能都是錯的!
    最近每次推送關於孩子生病的文章中,經常能收到寶媽們的留言:孩子經常感冒發燒,是不是免疫力太差啊?能不能吃點什麼來增強免疫力?為什麼別人家孩子1年也不感冒1次,我家孩子老生病?免疫力差這麼多?三、孩子生病並不等於免疫力差1.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少生病?經常會聽家長說「我家孩子總生病,免疫力太差了!」「別人家孩子都很少生病,肯定比我家孩子免疫力強。」
  • 只要體溫不高就沒事了?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各種因素而波動,但這種改變經常在正常範圍內。 此外,外界氣溫的變化,進食等均可使體溫產生波動。 體溫低免疫力就差嗎?
  • 體溫升高1度,免疫力翻倍,科學提高體溫8個妙招
    但是,不超過正常上限的情況下,體溫偏高的人,往往免疫力更強一點。國外免疫學家ToruAbo博士說,當體溫僅升高1.0℃時,免疫系統就會增強5倍。(上圖:不同年齡段白人和黑人的平均體溫圖標,年齡越大,平均體溫越低)→晝夜節律影響體溫,晚上體溫偏向於更低一般情況下,晚上入睡前,人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疲倦,這個時候體溫偏向於更低,身體最疲累的時候,體溫往往最低(通常是在清晨的某個時候
  • 成年人體溫為37度,算發燒嗎?一直是37度,需要看醫生嗎
    二、我們體溫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都知道,人是恆溫動物,我們的體溫也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固定值,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身體體溫的變化,例如我們的日常飲食、環境溫度、心情等。總是一天人的體溫也會經歷很多次的波動,大多數人的體溫往往是早上和晚上比較低而中午的體溫最高。
  • 體溫到底在多少度為正常?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新冠病毒爆發後,可能很多人每天最關心的事情,除了口罩,就是自己的體溫和免疫力了,只要體溫稍微有點升高,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即便現在有的人已經開始復工了,在進單位前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的。那麼,體溫與免疫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體溫保持在哪個範圍,說明免疫力還比較不錯?
  • 體溫時高時低?研究:正常範圍內,體溫偏高,身體免疫力更強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發燒作為疾病的主要特徵,引起大眾廣泛重視。諸多醫療機構人員對廣大民眾進行體溫檢測,以及時發現潛在患者。大多數朋友在量體溫時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體溫有時候時高時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甚至還有研究表明體溫偏高意味著身體免疫力更強!
  • 不發燒就沒有病?體溫低於這個標準值,當心背後的健康隱患
    不發燒就健康了嗎? 肝臟和骨骼肌是身體上重要的產熱器官,皮膚是主要的散熱器官。在大腦中有體溫調節中樞,不斷的發出指令,協調兩個器官處於平衡狀態,控制產熱和散熱,把基礎體溫控制在36.2~37.2℃之間。引起身體發熱的因素有很多,如受到細菌和病毒感染,受到感染後可產生致熱源,致熱源作用會使得體溫調節點上移,從而引起體溫升高。體溫升高並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另外,病毒和細菌進入身體後,白細胞可產生一堆細胞因子來對抗病毒和細菌,從而引起發燒,這被稱為內源性致熱源。
  • 經常感冒發燒反而能增強身體免疫力,不會生大病?到底有沒有道理
    發燒是身體常見的抵抗「外來入侵」的手段,感冒發燒並不舒服,但有的人長時間不發燒,也擔心自己是不是身體會出大問題,還有「長期不感冒容易生大病」這種說法。這些人認為,感冒可以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經常感冒就跟經常健身一樣,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自然不容易生大病;相反,不經常感冒,免疫系統就很弱,也就容易生大病。發燒事實上是人體發起的,用來保護我們的機制。
  • 37度就是發燒?體溫低容易患癌?有關體溫的6個問題,醫生告訴您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緣故,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加強防疫,使用的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測體溫,來檢測是否有人發燒、發熱。不過,人們對發燒的溫度,似乎有不一樣的說法,甚至不同測體溫方式,得到的結果也不同。那麼究竟什麼是正常體溫,而多少度才是發燒呢?為什麼會發燒?
  • 這幾種人群免疫力最差 看看你是不是已經中招
    原標題:這幾種人群免疫力最差 看看你是不是已經中招 身體免疫力好的人一般身體都比較健康,不容易受流行疾病影響,人也比較有精神。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卻很容易生病感冒,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免疫力最差的幾種人,你中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