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寶成鐵路上四等小站的春運
中新網廣元1月30日電 題:寶成鐵路上四等小站的春運
作者 王鵬 張鑫蕾
「每天列車呼嘯而過,可能不會有旅客注意到我們這樣的小站存在,但是作為幕後工作者,我們要站好每班崗,確保列車運行安全暢通。」臨近春節,位於寶成鐵路上的四等小站竹園壩雖無客車停靠,但站長俸榮輝和同事卻忙得「馬不停蹄」,在他看來,小站也有小站的堅守和風骨。
圖為車站站長俸榮輝查看車站年貨準備情況。 蘇志剛 攝
竹園壩車站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竹園鎮。車站建於1955年,是寶成鐵路上的一個四等小站,車站前後都是長長的隧道,四周高山圍繞,這裡沒有客運業務,主要擔負著來往客運和貨運列車的會讓指揮、調車作業、貨物到發、監控施工、司機送餐、自然災害應急排險等任務。
小站雖小,但地處寶成鐵路大動脈上,扼整條鐵路線咽喉,一旦行車組織不暢,便會影響整條線路的安全暢通。小站每天當班只有6名職工,日復一日地守護4條鐵軌。
圖為車站助理值班員標準化作業,認真監視列車運行。 蘇志剛 攝
位於車站一樓的信號樓是鐵路「神經中樞」,在竹園壩車站負責的線路區域內,無論列車前進、減速,還是停止或讓道,所有運行指令都要靠信號樓裡的設備來傳輸。因此,值班人員必須每分每秒都堅守在崗位上。即便吃飯,也是由炊事員將飯菜送到值班崗位上。大家輪流倒班,堅守在信號樓,一天24小時「無縫銜接」。
「兩道通過信號好了。」助理值班員楊勇正在接車點確認旅客列車T8次的通過進路。冬季氣候寒冷,山谷中的車站風很大,列車通過時寒風颳在臉上跟刀子一樣。楊勇全神貫注地監視列車運行,顧不得揉一揉凍得發僵的耳朵。「車站一晝夜要接發200列左右列車,列車密度大時,幾分鐘就要接一列,必須保持精力集中,困了我們就用冷水洗把臉。」
夜幕降臨,周圍逐漸安靜下來,小站卻開始忙碌。調車作業計劃已下達,值夜班的連結員易小勇整理好了自己的防寒服,「夜班一出去作業往往就要在室外呆四五個小時,扒在機車上就更冷了,必須多穿點衣服。」
圖為給道岔上油作業完畢後,車站工作人員集體收工返回車站。 蘇志剛 攝
記者問到這麼辛苦是否值得時,易小勇爽朗地笑了,「我們雖然不運輸旅客,但是想到大山裡的木耳、香菇等年貨以及電煤、礦產等物資是通過我們手裡的一勾勾活編組集結在一起,然後運送到全國,就覺得特別有意義。」
俸榮輝是車站站長,從連結員、助理值班員、值班員、副站長到站長,33年過去了,經歷過數不清的迎來送往,當初的青年現在已是兩鬢斑白。今年將是俸榮輝工作以來在車站度過的第25個春節。
俸榮輝知道,車站小、人少,工作「枯燥、單調、寂寞」,只有留住職工的心,才能同心協力共同確保運輸安全。值完夜班做好交接後,俸榮輝來到了車站的小菜園。小菜園裡種著蘿蔔、白菜、小蔥、生薑等農作物,周圍掛滿了職工和家屬們一起製作的臘肉香腸。
因要不間斷接發列車,信號樓的工作人員吃飯也不能離開崗位,只能利用接車間隙匆忙吃上幾口飯。 蘇志剛 攝
俸榮輝告訴記者,以前車站吃菜非常困難,於是他就和職工一起,將站房旁邊的建築碎石撿出去,從幾公裡外的地方背土回填做成菜地,如今這幾塊小菜地能完全解決站裡人的吃菜問題。「春節期間,我們大家在這裡也能吃個熱熱鬧鬧的年夜飯。」
2018年4月到12月,俸榮輝和家人一起團聚的機會僅有7次,因防洪、重點運輸等工作不能離站,回家次數平均一個月不到一次。他告訴記者,自己已經跟家人說好了,等大年初三值完班就回老家看父母。談及工作,俸榮輝感慨地說:「每當列車從山谷中安全通過,大夥心中無不感到自豪,更為自己的堅守感到值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