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莫言? 因中國式幽默獨具魅力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北京時間12月10日,他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接過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從左到右依次為:斯德哥爾摩書店裡陳列著莫言的作品。王小湛攝 莫言在瑞典中學教學生寫毛筆字。人民視覺 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演講時朗誦作品。人民視覺 莫言接過獎章與證書。 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在中國文化的版圖上,總有一些坐標振奮人心。它們,或以文學作品驚豔世界,或讓古老劇種煥發新生,或用創新應用震撼網絡,或借國際合作揚帆西渡,或將網遊與文化精彩融合。它們的軌跡,折射出文化體制10年改革的累累碩果,也點映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未來走勢。

  正如十八大報告所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時代中國的前行,需要文化引擎的動力;文化強國的建設,難離成功個案的突破。本版今起推出「為什麼是·尋找文化強國密碼」系列,通過解碼個案,觀照文化生產力待解的結節,勾勒文化中國發展的圖景。

  ——編 者

  獨特主因

  中國式幽默獨具魅力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出不到兩個月,他便迅速以傲人的2150萬元版稅佔領了2012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不論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價標尺如何惹人爭議,但是它的經濟乘數效應卻毋庸置疑,而且不分國界。

  莫言《生死疲勞》等3部作品瑞典版本的擁有者——鶴出版社憑藉諾獎東風,徹底擺脫了財政窘境。現任總裁斯圖勒布庸·古斯塔夫松高興地說:「我們已經聘用了一家公司負責市場運營和銷售,莫言的3個瑞典版作品重印量都在萬本以上。」對比獲獎之前的千冊印數,只能慨嘆世界變化太快。無怪乎已經具備國際影響力的莫言,仍被瑞典媒體扣上了「一夕成名」的帽子。

  機會不會青睞無準備的人,「一夕成名」的背後是作品的獨特魅力。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章回體的敘述方式、地方戲曲,「那些神話和現實中的東方元素,恰成了瑞典人最喜歡的地方。」《生死疲勞》瑞典版本的譯者陳安娜說道。

  「莫言就是莫言。」西方文學界一直認為莫言深受馬爾克斯、福克納的影響,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卻不認同,「莫言作品具有中國式的幽默,他有時不太會解釋自己的美學。公平點說他的聊齋文化背景更強大。」

  馬悅然的觀點來自於切身體會,在他第一次閱讀《30年前的一次長跑大賽》時,大笑不止,「我從來沒讀過那麼有幽默感的作品」。

  電影載體

  靠電影提高文學知名度

  文學與電影,魂體相應。但是,相較於文字的轉化難度,鏡頭語言顯然有著更矯捷的身手,在不同文化間穿門過戶。「莫言作品中在英語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當屬《紅高粱》,這當然和電影的大獲成功是密不可分的。」美國南加州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駱思典介紹。

  1988年,電影《紅高粱》驚豔了整個世界,連帶將莫言和他的作品《紅高粱家族》一起捎出了國門。《紅高粱家族》的英譯本、日譯本和瑞典文譯本逐漸上市,成為莫言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作品。譯者和出版商看中的是電影帶火的圖書市場。美國漢學家葛浩文翻譯的《紅高粱家族》,被美國權威文學評論雜誌《今日世界文學》評為該年度最佳外文小說。

  不僅如此,餘華的《活著》、蘇童的《妻妾成群》都是因為電影的周遊列國而被國外讀者熟識,進而催發了讀者閱讀原著的興趣。

  根據駱思典的觀察,如果不是出於一定的機緣,或者對中國文化抱有特殊興趣,主動閱讀中國小說的英語讀者並不太多。而當地的出版社,比如出過莫言小說英文版的出版公司企鵝、鐵錨、Vintage International等,旗下譯自各國的作品數不勝數,在營銷上也不會特別為某國文學量身打造。

  因此,「中國作家的作品走向世界,看來還是應當先靠電影等其他渠道提高知名度,而不能單純指望出版商的推廣。」駱思典這樣總結中國文學出口的訣竅。

相關焦點

  • 清理書房只剩下百多本經典 專訪著名作家莫言
    東方網8月22日消息:莫言是個行事低調的作家,即便是去年獲得茅盾文學獎,也沒太多在媒體上露面,這次卻難得地接受了上海書展的邀請,前來擔任嘉賓,並參加了多場對話。在論壇間隙,莫言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微博上搞點幽默  來上海書展前幾天,莫言的腿抽筋,因為沒有立刻休息,腿腫了起來。
  • 獨具魅力的藍綠色調的水彩畫
    他的作品整體呈現藍綠色調,十分具有深意,這種用藍綠色來表現海天景色,水潤感、色彩感都十分充足,是獨具魅力的水彩藝術作品。藍綠相映生輝的作品,獨具魅力!這樣的水彩畫誰能不喜歡?漂亮的讓人陶醉其中。
  • 莫言《餃子歌》獲中國長詩特別獎,但我們讀懂這首詩沒有?
    莫言《餃子歌》獲中國長詩特別獎,但我們讀懂這首詩沒有?昨天,北京文學公眾號發布一則消息稱:第五屆中國長詩獎日前舉行了頒獎儀式。莫言發表在2019年12期《北京文學》上的《餃子歌》斬獲特別獎。印象中,莫言是寫長篇小說的大作家,怎麼也寫詩?還榮獲大獎了?
  • 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出版,在短篇小說裡發現珍珠
    今年5月,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了「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這套短篇小說集收入了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自創作起步至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期間的全部短篇小說近80篇,包括《三匹馬》《秋水》《兒子的敵人》《神嫖》《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小說九段》共六冊。這套書以小開本、精裝的形式呈現,也是莫言短篇小說迄今以來最完整的彙編。
  •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浩然與莫言,一個是六、七十年代中國最走紅的作家,一個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兩人均是中國文壇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著名作家。浩然,祖籍河北寶坻,真實名字是梁金廣,浩然是其筆名。
  • 雖然但是 莫言依然真誠
    至少有兩個理由,讓這本書特別值得關注:    首先,這是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出版的首部小說集,能否走出因獲獎而低谷的俗套,本書可稱是一次大考。    其次,中短篇小說難出新,在有限的空間中,莫言該如何施展?    顯然,《晚熟的人》與莫言此前的小說都不太一樣,少了幾分激情(《火把與口哨》除外),多了幾分持重。
  • 亦真亦幻的莫言還鄉記
    具體到這本書,莫言本人一方面是當事人,與小說中的人物互動;一方面又是個觀察者,興致勃勃地旁觀著一些因為自己而產生變化的人與事。這樣的寫法,讓整本書虛實相生、真假莫辨。這對於讀者來說,可能會產生些許困惑,可同時也添加了不少閱讀的樂趣。莫言不僅旁觀別人,也會反觀自己,他在文中自嘲、自黑的時候不少,行文之間多了好些幽默風趣。  那諾獎得主莫言在小說中蕩起了哪些漣漪呢?
  • 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介紹莫言系列活動
    中新網6月9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日前,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題為「莫言—生平與作品」的展覽及同一主題的講座,在致敬這位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同時,提升當地師生對莫言作品及中國文學的興趣。
  • 麥家稱中學生閱讀莫言可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
    」  莫言建議大學生可以讀《生死疲勞》,那麼中學生該讀什麼書呢?有中學生求問於莫言的好友、作家麥家,麥家調侃「莫言的書成了香餑餑」,他表示:個人最喜歡莫言的是《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但是面對學業緊張的中學生,麥家則建議可以看莫言早期一些中短篇小說。比如《白狗鞦韆架》《透明的紅蘿蔔》等。這些小說流露出」少年時光「,有苦艾的味道。
  • 莫言曾因偷生產隊紅蘿蔔被罰跪在毛主席像前請罪
    莫言(資料圖)北京時間10月11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籍作家莫言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通過融合幻想與現實、歷史視角與社會視角,莫言創造了一個複雜性堪比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世界,同時從中國古代文學和口述傳統中找到一個起點。」瑞典文學院表示。
  • 幽默,女人人格魅力的體現
    幽默,女人人格魅力的體現各位女士,我知道你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希望在人際交往中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那麼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實現它的最好方法之一:幽默。無論是到別人家做客,還是你作為主人招待親朋好友,你都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力量。
  • 莫言因第2部作品《透明的紅蘿蔔》一舉成名,它到底講述了什麼
    1985年,30歲的莫言因《透明的紅蘿蔔》在中國文壇一舉成名。這部作品是莫言公開發表的第二部作品。在此之前,雖然一直筆耕不輟,但莫言並沒有獲得過什麼名氣,可就在這部小說發表後,汪曾祺、史鐵生等人均給出了高度評價,著名作家張潔更是直截了當地說,「如果要問1985年中國文壇有什麼大事發生,那就是出了個莫言。」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吉田富夫穿著一件和式外套,跟我們說話時總是面帶微笑,說到莫言和譯作時也總流露出喜悅之色。 吉田富夫1935年出生,1955年考入日本著名學府京都大學開始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學,選擇中國文學作為專業則是出於對新中國的興趣,這種選擇在當時的日本年輕人中並不多見,但對於當時的吉田來說,新中國就是一個新世界。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得了獎卻被罵了8年
    在網上,總能聽到許多網友罵莫言,黑莫言,說他是靠醜化祖宗討得西方人喜歡,靠出賣民族魂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網友會對莫言有這樣的看法呢?莫言的作品到底怎麼樣?我們來分析一下莫言的作品,真相就清楚了。莫言作為首位也是至目前為止,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他的作品的藝術性,文學價值當然是不容置疑的。
  • 莫言: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莫言: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2015-05-23 11:25:58中國作家莫言22日於此間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並發表演講。  莫言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諾獎委員會頒獎詞認為,莫言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他創作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美國作家福克納和哥倫比亞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
  • 莫言:我為什麼寫新詩?
    「任何人要想談論中國,都應該先去讀莫言的書」 瓦老,你好大的膽,竟敢這樣說 「我認為他和威廉·福克納可以平起平坐」 瓦老啊,這句話說出就是禍 不過說了也就是說了 你當真說的
  • 莫言:蓬萊仙境
    我和王振深感藝術之魅力,書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請一公號,名「兩塊磚墨訊」,以此為平臺與書友文朋通聲氣。                    ———莫言 蓬萊仙境圖一莫言題名 蓬萊仙境圖三莫言手書新詩《再登蓬萊閣》
  • 陳丹青:沒讀過莫言的東西,但知道他獲諾貝爾文學獎和作品無關
    從莫言本身的熱度,又引流到同行作家身上,好不痛快。然而這種狂歡式的盛會,很快引來反感,文壇評論家,畫壇大師陳丹青抓著事情的要害,點評了莫言的獲獎。陳丹青評價莫言早在陳丹青批判之前,莫言獲獎的事,就已在坊間形成了兩種鮮明的見解。不少讀者翻了兩眼之後,便認定莫言這是在揭露自家的傷疤,給西方人看,屬於用心不良。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又是一年諾獎時,被認為是莫言得獎功臣的翻譯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過去很多得諾獎的人都會英語或者法語。」
  • 做一個幽默的女人,女人一旦擁有幽默,就會氣質倍增,魅力無窮
    做一個幽默的女人,女人的幽默可以增添感情,記得,有一位女士生日那天,老公因臨時加班,有急事要處理,回家晚了,這時她等困了,要就寢了,就在餐桌上給他留張紙條,上面寫著:「飯菜在微波爐裡,啤酒在冰箱中,我在床上。」,老公雖然工作了一整天感到非常累,但是看到她俏皮的「我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