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理想生活之風吹起,人人剁手買買買。風過後,也吹來了一些後遺症,其中最為顯性的就是東西越買越多,使用率卻越來越低。當消費主義的洪流與「斷舍離」的生活方式碰撞之時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反應?是共享?是閒置?當然,也有可能是閒魚。
失控與回血
雙十一、雙十二相繼落下帷幕,但購物餘溫依舊。這場電商平臺瘋狂「撒幣」與消費者衝動剁手相互交織的狂歡過後,閒置交易平臺—「閒魚」的熱度也在持續走高。微熱點(wrd.cn)數據顯示,自12月12日至12月17日期間,閒魚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並於12月15日21時達到了熱度峰值55.23。
「雙11買嗨了吧?賣閒置回點血嘍。」雙十一剛過,閒魚便在首頁頭圖更新了以「雙11回血季」為核心訴求的連結,類似的活動促銷,同樣出現在了這款APP的開屏廣告頁,且頗為醒目。11月14日,閒魚又將「汪東城送你最高2888元回血紅包」換成開屏廣告,更有意思地是,閒魚還在「雙11回血季」活動頁面下設置「一鍵轉賣換錢」和「馬上發布換錢」兩大入口。
事實上,這並非閒魚在「自娛自樂」,此番「折騰」的背後,有著萬千剁手黨的推動。11月12日晚,央行首次披露雙11剁手數據:網聯、銀聯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7.79億筆,金額14820.70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全國人均下單超過1筆,人均消費1000元。
11月12日,一則#閒魚官微被要求發回血紅包#的微博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一眾網友轉發討論。經分析,「閒置」「回血」是被提及最為頻繁的關鍵詞,而「撿漏」「剁手」「好物」「直播間」提及頻次也較高。這反映了在經歷了人均消費1000元的剁手大戰之後,消費者又重回理智,賣閒置換錢成為「回血」的重要訴求,搶貨失敗者在這裡「撿漏」、機智玩家在這裡尋找「好物」、享受到電商直播紅利的主播又轉戰這裡繼續「帶貨」。
水大魚大
閒魚的前身是淘寶旗下一個叫「淘寶二手」的頻道,裡面主要是賣一些日常用不到的東西,可以是一個燒水壺,可以是一臺電腦,也可以是一套西裝。「淘寶二手」在經營期間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戰績,這也讓阿里巴巴看到了閒置物品交易市場的巨大潛力,2014年4月,「淘寶二手」正式更名,「閒魚」正式誕生。
時至今日,每天都有超過百萬人在閒魚發布200多萬件閒置物品,用戶累計發布的寶貝數量已超過14億件,閒魚閒置分享市場的價值已經突破了一千億。
閒魚的誕生與發展背後是龐大的閒置物品交易市場,據網經社數據,2018年我國二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到7400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9.65%,預計到2020年可以達到1萬億元。
年輕人的「魚塘」
萬億級的市場規模也在吸引閒魚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邊界。無論是從時間維度來看,還是從用戶圈層。仔細研讀閒魚商品背後的故事,也頗有趣味。普通用戶在這裡售賣不被老婆允許的遊戲產品或與不被孩子接受的玩具;玩家級用戶在魚塘裡發帖與你一起邊逛邊聊,邊買邊學,打開閒魚的魚塘頁面,可以看到美妝、情感、娛樂、動漫、穿搭等興趣類目依次區分。
在許多人看來,閒魚只是一個閒置物品交易平臺,但對於在閒魚上「生活」的那部分人而言,閒魚就是一個分享與玩樂的社區。在分析某門戶搜索網站關注閒魚的人群畫像可以發現,29歲以下人群佔比達68%,側面說明閒魚更契合年輕一代的消費心態和文化。
從涉及閒魚的關鍵詞雲可以看出,人們瀏覽閒魚不僅僅是為了淘二手的閒置物品,「分享」和「吐槽」是更重要的情感紐帶,共同的「愛豆」「回憶」「體會」「粉絲」而形成「社群效應」是他們之間重要的連接點,閒魚是讓年輕人找尋認同感的「魚塘」。
如果說淘寶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閒魚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消費主義浪潮下,大家都被水淹過,那些閒置的物品無處安放。而當浪潮過後,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意識到,二手不代表廉價,奢侈更不等同於精緻,閒魚恰恰成為了一個更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