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阿二(戴紅圍巾)生前蕭山日報記者為她拍攝的生活照
與其用悲傷來形容王文君的心情,還不如用失落來表達。
王文君,47歲,蕭山河莊街道向前村村民。就在前幾天,他剛剛送走了113歲的奶奶劉阿二。「奶奶在我爸媽結婚的時候就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每天我都會和她說說話,到她床邊看看她,現在突然沒了,叫她也聽不見有人應了……」
整整113歲,劉奶奶生前是杭州最長壽的老人。
她出生的那一年
慈禧太后第一次撤簾露面召見各國使節
說起奶奶,那份喜愛和自豪王文君溢於言表。
劉阿二出生在1902年8月,她出生的那年是清光緒二十八年,也是慈禧太后第一次撤簾露面,召見各國駐華使節;著有《邊城》等作品的著名作家沈從文也是那一年出生的。
劉奶奶五世同堂,育有三兒兩女,膝下兒孫加起來足足90多位。劉奶奶的晚年一直和小兒子、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因為小兒媳戴月仙一直無微不至悉心地照顧,婆媳兩人還獲得過「杭州市第四屆十佳好婆媳」的榮譽。
劉奶奶老家在紹興,年輕時是坐著烏篷船嫁到了如今的南陽街道雷山村。36歲時,老伴便撒手而去,留下了5個年幼的子女。突如而來的困境沒有嚇倒這個堅強的女人,雖然生活清苦,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可再苦再累,她始終咬著牙,硬是把5個年幼的孩子拉扯長大。好在,最清苦的日子總算熬過來了。
王文君說,一直以來,奶奶的身體都很不錯,雖然這些年老人家也遭遇過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可奶奶總是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直到前些日子……
「過世前,奶奶突患感冒,連續三天都沒有好轉。我們一直在身邊照顧,可老人家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到後來飯也吃不下,話也不願意說了。」
1月17日早上5點多,王文君給奶奶餵早飯,奶奶卻一聲不吭。「也許真的是有心靈感應的吧。」王文君覺得不對勁,便把所有親戚都叫到了奶奶身邊,大夥圍在床邊。就這樣,在親人們的陪伴下,劉奶奶安詳地走了,沒有痛苦。
113歲的她生前喜歡午睡
晚上入睡前還愛泡個腳
和不少百歲老人一樣,劉奶奶有著樂觀的性格和健康的生活作息。
劉奶奶天性爽朗,年輕時總和鄰居打成一片,時不時地去串個門,儘管當時自家的處境並沒有多好,可別家有困難的時候她總會主動幫忙。
兒媳戴月仙說,老人一般早上7點多起床,冬天天氣好的時候喜歡坐在家門口曬曬太陽,看見有人進進出出總要熱情地打個招呼。中飯後老人喜歡午睡一會兒,晚上吃過飯後與家人聊會兒天,熱水泡個腳後就會早早入睡。
除了作息比較規律外,老人基本不挑食。由於胃不太好,除了肉不吃外,魚、蛋等都喜歡,沒了牙齒的劉奶奶對蔬菜更是情有獨鍾。
孝順的小輩們時常買些水果給劉奶奶,劉奶奶總是謝聲不斷。有點好吃的東西,劉奶奶也是常想著小輩們,一隻香蕉一隻蘋果也要塞到小輩們手裡。
在王文君看來,奶奶的長壽也許和基因有關係,還會遺傳。劉奶奶的大女兒今年90多歲了,身體也還不錯,二兒子87歲,現在還能走上幾十裡路,比年輕人還厲害。
杭州有300多名百歲老人
其中女性數量是男性的3倍多
錢江晚報記者從杭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杭州虛歲已百歲的老人(在1915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全市有575名,其中男性148名,女性427名;而滿100周歲以上的老人,全市有307名,其中男性77名,女性230名。另外全市百歲老人人數最多的還屬蕭山區,滿100周歲以上的老人有65名。
有人稱長壽,女性比男性更有優勢。據了解,人的健康壽命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不過心理因素也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長壽老人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優勢,除女性的修補基因多於男性外,還跟多數女性性格比較溫和,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善於找人傾訴,能對身心進行很好的自我調整有關。另外,還與她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大多作息規律,遠離菸酒等刺激物,飲食簡單。
其實,錢報報導過不少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也是因人而異的。比如:前不久剛過完生日的百歲老人董太和,他就喜歡吃牛排、喝星巴克。101周歲的周懷珠老人,每天的生活井井有條,起床洗刷後,她都要泡一杯茶,每天都要散一次步,在家裡走走,或是由家人陪著在小區走走,吃飯也都以葷菜為主,蔬菜為輔。100歲的金金鳳老太愛吃肉愛抽菸愛聽越劇,一覺到天亮,也照樣活得很健康。
所以,小記者覺得吧,長不長壽基因很重要,不過樂觀開朗的心情更重要,你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