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三歲的女子為什麼被冠以豆蔻之稱,原來是因為它

2020-12-03 歷史人文聽我說

古代十三歲的女子為什麼被冠以豆蔻之稱,原來是因為它。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在中國古代,對於13歲的妙齡少女,一般冠之於豆蔻之名。其有詩曰:亭亭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聽起來真的是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為什麼古人要用「豆蔻」來形容13歲的少女呢?大家可以一起來和小編看一看。

豆蔻,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中國的主要產地是在嶺南地區。一般分為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這三種。而在中國古代,草豆蔻稱為草蔻,而紅豆蔻則被稱為紅豆。所以豆蔻之年中所指的豆蔻是白豆蔻。白豆蔻外形和芭蕉類似,在夏季開花,花色淡黃,其果實亦可入藥。可以說是極其實用的一種植物。

那麼,他為何會被用來形容少女呢?這就要從豆蔻的花開始說起了。豆蔻開花一般在夏季,而在豆蔻花在將開未開之時,外形就非常豐滿了,所以人們又給了他一個別稱「含胎花」,將開未開,含苞待放,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了。

而在三種豆蔻中,花開得最為漂亮的大概要數紅豆蔻。花蕊在中間,而剩下的兩個花瓣並在一起,宛若一顆心一樣。也因為這樣,它在某種程度上也被人們用來形容愛情。比如清代的納蘭性德,就寫過:「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就是看著紅豆蔻,思念遠方的佳人。除了愛情,豆蔻還經常被用來形容夫妻感情,比如宋代就有這麼一句:「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花朵最好的時候是含苞待放的時候,而女子最好的年華也是在十三四歲。用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形容將要綻放的少女可以說是極其的貼切了。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子?看過照片就明白了
    在古代,人們會把十三歲的女孩稱為豆蔻年華,這個名詞來源於唐朝詩人杜牧的《贈別》一詩中。 風姿綽約正是十三年華,像一朵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 在古代,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年輕女孩,看了照片你就知道原因了
    甚至有很多詞我們已經用習慣了,但卻不知道它為什麼要這麼用。就比如用「豆蔻」來形容年輕女孩。今天小編就來跟你磕到磕到,為什麼古人要用這個詞來形容女孩,看了照片你就知道原因了,原來其中大有道理。根據詩書記載,在古代,最早用「豆蔻」形容女孩的人是唐代詩人杜牧。
  • 豆蔻是指年齡在多少歲的女子 豆蔻是指什麼年紀的女孩子
    在古代,對於女孩年齡的稱呼和叫法有很多,且不同年齡階段的叫法也不一樣。但是,很多人對於這些還不是很了解,如「豆蔻」是指年齡在多少歲的女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豆蔻一般指的是年齡在13、14歲的未成年女孩。該詞源於唐代杜牧的《贈別》:「婢婢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古代女子12歲為金簪,13歲為豆蔻,16歲為破瓜之年,那出嫁後呢?
    古代女子12歲為金簪,13歲為豆蔻,16歲為破瓜之年,那出嫁後呢?「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做裙衩。」李商隱一首無題,傳達了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從年幼無知成長到妙齡少女的全過程。再過一年,女孩子十三歲了,古人通常稱呼女子為「豆蔻年華」,取的是女孩子美貌初具,而含苞未開之意。豆蔻在中國古代文人筆下,寄予了特殊的含義,陸遊就有「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香生豆蔻梢」之句。用豆蔻來比喻女子,代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步入女孩子一生最美妙的年齡了。
  • 古代女子各年齡稱謂,花信、豆蔻、桃李好美啊
    幼年泛稱「總角」,啥叫總角,因為古代兒童髮髻向上分開。總,聚束;角,小髻。10歲以下叫做「黃口」。黃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 古代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網友看到實物後,稱:真形象!
    古代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網友看到實物後,稱:真形象!人的一生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名稱。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是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在中國古代,我們常常用豆蔻年華來形容這個年齡的女孩子。可能會有很多人好奇,「豆蔻」是什麼?為什麼要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實,豆蔻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因為植物形態的原因,它不會完全盛開,看到它之後就感覺它似乎永遠是含苞待放的狀態,給人一種看起來朝氣蓬勃,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看到它,你一定會很好奇,它會在未來長成什麼模樣。
  • 古代文人為何愛用「豆蔻」比喻少女?你看看豆蔻花長啥樣就明白了
    秋天到了,萬物進入成熟的季節,豆蔻便是其中一種。豆蔻果實「豆蔻」這兩個字相信大家都熟稔於心,豆蔻年華通常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讓豆蔻正大光明進入中國文學史之人,是唐代詩人杜牧。除了外形,豆蔻被比喻成少女,還因為它的另一個玄機:它是可以吃的。花苞中會有很甜的蜜水,在古代它還有個別稱,叫做「香水包」。例如宋代趙長卿有一首《鷓鴣天》,寫給他分別的愛妾文卿:憶攜手,過堦墀,月籠花影半明時。
  • 為何古人用豆蔻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看了照片後,網友:太像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詩人的風情。不同的詩人寫作風格有很大不同,而且流派也有區別。就說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他們兩個就有很大區別。不過今天不是說他們兩個,而是說一個詞語,那就是「豆蔻」。我們知道「豆蔻」是形容年輕的女孩子,不過你們知道為什麼嗎?看過照片之後,網友直說:「太像了」。
  • 古代為何用豆蔻來稱讚貌美的少女,原來竟是因為這裡長得像
    古代文人的文採讓人佩服,他們所創作的詩詞讓人回味無窮,他們看待事物的時候都是以一種十分高雅的情操去品味,他,他們認為很多東西是可以用更加唯美的詞彙去代替、去形容,在他們的看來梅蘭竹菊這四種植物是可以代表君子的品性的,這四種植物也就成了很多詩詞抒發自己志向和品格的象徵。
  • 為什麼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看到豆蔻後,我恍然大悟
    夏天到了,萬物生長、碩果纍纍,而豆蔻便是其中一種。關於「豆蔻」這兩個字相信大家都熟稔於心,都知道豆蔻年華是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的。可是,古人為何要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呢?豆蔻又是長什麼樣的?這個就很少人知道了。
  • 杜牧用豆蔻來形容十二歲女子, 看看豆蔻長什麼樣子就知道了!
    比如金釵之年,是指女子十二歲,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及笄之年指女子十五歲,碧玉年華指女子十六歲,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羅敷有夫,說明已有丈夫的女性,二十四至二十八之間,半老徐娘就是三十至四十歲之間,風韻猶存就是四十歲開外了,人老珠黃雲鬢之間了,五六十歲了。其中就有些人會好奇,為什麼都會有這樣奇怪的別稱?
  •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詩詞裡豆蔻的意象之美
    範成大在這首詩裡提到了紅豆蔻的形狀,也說出了豆蔻的藥用價值,但是也提到了它適宜觀賞的作用,此詩把實用與審美有機統一起來。古代詩歌運用意象的例子還有很多,而豆蔻的意象也被細化成多個層面。2、豆蔻在初夏開花,花未開時就顯得非常豐滿,俗稱為(含胎花),所以成了少女的象徵。典出唐.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又後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也作荳蔻。書上解釋的豆蔻與少女的聯繫並不多,只是提到了杜牧的詩,但是為什麼杜牧會用豆蔻去形容青春少女呢?
  • 古代的13歲少女,總被文人墨客比作「豆蔻」,豆蔻和少女有何關係
    例如古時候詩詞中,許多 文人墨客都喜愛用「豆蔻」來描述豆蔻年華少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下珠簾總比不上。」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杜牧官場不如意,落魄消沉,沾染了喝酒狎妓的習氣。在揚州停留期間,寫出了這首詩贈送給一位歌女,詩裡用初春二月初枝頭上含苞欲放的豆蔻花,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
  • 一首《贈別》讓豆蔻千古留名,13歲少女為何稱為「豆蔻年華」?
    前言喜歡中國古代文學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詩詞或者古文中,很多文豪都喜歡「用典」,至於把少女用豆蔻來形容那就是杜牧先生開了先河。那麼,是不是大家都有疑惑,為什么女孩子十三歲要用豆蔻代指呢,這裡面有什麼緣由嗎?
  • 豆蔻指的是多大的孩子?在古代每一個年齡段都可以說的這麼美……
    金釵之年:女孩12歲。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及笄[ jī ]:指女子15歲。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 古代的人為何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真的是因為沒有詞形容了嗎?
    在古代,老祖宗們最引以為豪的大概就是「規矩」了,簡直是包羅萬象,讓人望而生畏,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連年齡的說法都有各種各樣的規矩,對於女孩子:七歲為髫年,十二歲為金釵之年、十三歲為豆蔻年華、十五歲為及笄之年、十六歲為碧玉年華、二十歲為桃李年華、二十四歲為花信年華。
  • 古人為何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年輕女子,真相原來是這樣
    在古代不論是詩人還是文人一般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而少女的豆蔻年華是幾歲呢?為何要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女子呢?如宋朝陸遊 《小園春思》詩:「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及明朝許自昌《水滸記·聯姻》:「擁鴛衾夢繞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憐。」那麼,為什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而少女的豆蔻年華是幾歲呢?
  • 古人為什麼要用「豆蔻」形容少女?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並不「汙」
    例如女孩子幼年時被稱為髫年,十二歲為金釵之年,十三歲為豆蔻年華,十五歲為及笄之年,十六歲為碧玉年華,二十歲稱作桃李年華,二十歲稱為花信之年。出嫁稱作摽梅之年小時候讀死書,人家寫什麼都覺得好,看到「豆蔻年華」,形容少女容貌體態的這樣一個四字詞語,「好!」為什麼叫好?嗯,豆蔻嘛,沒見過,但花花草草,形容少女的樣貌身姿,錯不了啊!好詞啊!豆蔻沒見過,豆包咱吃過啊。
  • 古代對不同年齡的女子如何稱呼,何為「金釵之年」與「豆蔻年華」
    一、金釵之年金釵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二歲的年紀。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歲的年紀要帶釵,所以後來金釵就成了女孩年紀的代稱,金釵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歲。因為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較早,一般在及笄之後就開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
  • 古代文人,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豆蔻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
    文/玉濁清古代文人,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豆蔻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幾句詩意境深遠,且優美的杜牧詩詞描繪出了女性的柔美,而古代的文人也經常會用豆蔻來比喻少女,從這幾句詩中也足以看出古人對豆蔻的讚揚。這也讓人感到好奇,為什麼古代文人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它究竟有什麼樣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