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300塊路費錢出去打工,5年後回老家,全村人都炸開了鍋

2020-12-17 家裡那些感情事

大志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因為家裡條件不好,高中沒讀完就在家種地。大志的父母比較傳統,一直認為好男兒就應該早點結婚,成家立業。所以大志21歲那年便娶了個老婆,也是村裡的苦命孩子,從小就沒了爹娘。結婚之後,大志不僅要養老婆,還要養父母。父母體弱多病,家裡的錢眼看就要用光了,大志沒辦法只能背井離鄉出去打工。家裡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大志想出去打工卻沒有路費,村子裡的人也都瞧不起他,不願意借錢給他。可憐的大志一個人坐在村口發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傍晚的時候,老馬收破爛回來遇到了愁眉不展的大志。他是大志從小玩到大的兄弟,雖然不是親的,但關係卻好的可以穿同一條褲子。

他告訴老馬自己想出去掙錢給父母治病,但沒有路費錢,想借300塊。老馬一聽,立馬說:」兄弟,你等著,我這就回家給你拿。」話音剛落,老馬就快步跑回家拿錢。老馬的妻子看到老馬拿錢特別不樂意:」你拿錢給誰?又是給那個窮鬼大志?他還得起嗎?你把錢給他了我們的孩子讀書怎麼辦?你今天要是給他那一分錢,咱們就離婚。」老馬頓了一下,但還是毫不猶豫的把錢給了大志。老馬拿著2000塊往大志懷裡塞:」兄弟,你也知道,哥家窮,只有這麼多,希望能幫到你!以後出去了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事兒給哥打電話,哥能幫的都會幫。」大志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他只想借300,但老馬執意讓他都拿著,他只好咬著牙收下了這一大筆救命錢。

大志拿著這2000塊錢,一個人在外面打拼。他捨不得租好房子,捨不得買菜,捨不得吃肉,捨不得休息,只想多賺一點錢寄回家。大志是一個老實又機靈的孩子,不僅肯吃苦,還愛學習。很快,大志便被一個老闆看上了,他跟著老闆一起包活,一起創業。終於,5年後,大志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他變成了總經理。大志買了一輛新車,決定回老家看看家人和老馬。當他開著豪車進村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議論,兩眼直勾勾的看著他的車,猜測這是哪家的富貴親戚。當大志把車停在老馬家門口的時候,老馬驚呆了,車裡面的有錢人竟是自己的兄弟大志。他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大志,這些年你混得這麼好,兄弟真替你開心。」大志握著老馬的手哭著說:」哥,要不是你我早就餓死了。這輛車是我買給你的,就當是我對你的報答。還有這把鑰匙也給你,我在城裡給你和嫂子買了一套房,你們別嫌小,是我的心意。」老馬激動的熱淚盈眶,他不知道該怎樣感謝大志。村子裡的人知道大志發達了,都紛紛去他家串門,說早就知道他是幹大事的人。看著這些人虛偽的嘴臉,大志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去廚房幫老婆做飯。

也許,有些時候,一滴水,一塊麵包都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好兄弟,真朋友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不會因為你當時的窘境或者貧窮拋棄你。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嫌貧愛富,要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相關焦點

  • 回老家又吃了一次這個小吃,來買的人排長隊,一小時賣300塊!
    回老家又吃了一次這個小吃,來買的人排長隊,一小時賣300塊!回老家又吃了一次這個小吃,來買的人排長隊,一小時賣300塊!美食跟前我們總在思索是不是美味無不或是難以下咽。美食吃前好多人都在觀察,是不是好吃才要點,好多人總是點不到可口的美味,有些人總能吃到適合自己的美食。炸紅薯是一道菜品,製作原料主要有紅薯、麵粉、雞蛋等,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紅薯片均勻沾裹蛋麵糊,放入熱油鍋中炸至呈金黃色即可。製作方法:紅薯以刷子刷去表面泥沙,洗淨。去皮,切小片備用。
  • 女大學生遭食堂工人強姦5年 5年間她共墮胎6次
    2004年,21歲的陳曉麗考入鄭州市畜牧路上的一所院校,第二年,陳曉麗結識了承包學校食堂的張松才(別名張火箭)。2010年1月,陳曉麗第三次離開鄭州回到老家沈丘,張某將其照片一夜之間貼遍全村,並威脅陳某拿5萬塊錢,不然就炸其全家、將照片上傳網上。目前此事件還未立案。貼滿全村的裸照。
  • 臨近年關,農村丈母娘非要回老家,女婿埋怨真不省心
    「你說鄉下冷鍋冷灶的,兩三個月都沒燒點火烘烘,這大冷天的,零下十多度,城裡有暖氣不住,非要回鄉下挨凍,這丈母娘咋就這麼不省心,不體諒小的呢?原來打譜就是讓丈母娘在城裡過年,這一下搞得措手不及。」才二十多歲的東子,確實不能理解丈母娘為啥非要回農村老家的緣由。
  • 那年疫情,全村人在都在吃雞
    我媽給我說了一段農村老家的經歷,覺得蠻有意思的。我老家地處東北的一個小城市旁的小農村,這幾年,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剩下為數不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種著村裡的千畝良田。這幾年的「良田」已經不再像小時候那麼搶手了,90年代的農村,誰家有地,誰家能包得起地,誰家就是萬元戶的象徵。
  • 疫情還沒有結束,年底在外打工的人要不要回老家過年?
    疫情還沒有結束,年底在外打工的人要不要回老家過年?要不要回家過年主要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考慮!可以考慮以下建議。1.老家的疫情不嚴重,沒有病例每年春節在外打工的人們「歸心似箭」,急於也回家要和親人團聚,也是在外打工的人們忙碌了一年,這個時候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看望一下許久沒有見過的父母和家中孩子。
  • 我借20萬和姐夫合夥開飯店,年賺百萬,姐夫要散夥走人
    我借20萬和姐夫合夥開飯店,年賺百萬,姐夫要散夥走人都說"親兄弟明算帳",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如今發生的一件事, 讓我徹底明白,千萬不要和親戚合夥做生意,到頭來可能因為錢鬧成仇人,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經歷吧。
  • 30多歲農村小夥打工被辭退,回老家種植草果年純收入30多萬元
    在我們這邊,村裡所有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裡呆著,在外面城裡發展較好,賺到錢的人,更是把一家老小都帶到城裡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的原因還是農村掙錢難,只靠種自己的那點地,勉強能解決全家的吃飯問題,現在的社會,沒有錢,誰瞧得起你?
  • 王大哥回家種植空心菜,年利潤5萬,不再願出去打工
    導讀:鄰居王大叔引進大蓬技術,種植2畝空心菜,年收入達5萬元,不願再出去打工。王大叔以前一直在廣州打工,這幾年由於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逼於無奈,只好回到老家發展,可是家裡就業機會太少,便東打聽西問問,最後經熟人介紹,幹起了大蓬種植,專門種植空心菜。王大叔這一舉動得到了村領導的重視,幫他拿到了縣裡的補貼,還請來了技術員。通過一年的努力,王大叔最後笑開了花。
  • 哪個省份外出打工最多?全國都有老鄉,沒人願意回老家
    有人用「背井離鄉」來形容那些離開家鄉,外出打工賺錢的人群,其實,如果能夠在老家賺到錢的話,誰有會願意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呢?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是越來越發達餓,但是各個城市之間的發展還是不一樣的,人人都知道北上廣深是全國經濟領先的城市,很多人覺得這些地方遍地是黃金,所以想要賺更多的錢,只能流動到這些大城市去工作了。那麼,哪個省份外出打工的是最多的呢?
  • 記憶老家的年之炸年貨
    小時候盼過年,從頭到腳一身新,穿新衣吃大餐,歡喜的拿著壓歲錢,各種炸年貨零嘴兒不斷,歡呼雀躍的幸福感在跨年的鞭炮聲中爆棚。長大工作了,就盼著一年忙碌之餘家人親友團聚,美食閒暇作陪。 忙年的事項裡,炸年貨不可或缺。劈材火地鍋裡熱滾的油香味和鍋裡炸年貨的滋滋的響聲,讓忙年的氣氛更加熱烈。
  • 回老家釣了5斤這魚,炸完後滴上幾滴它,酥到掉渣,連魚刺一塊吃
    回老家釣了5斤這魚,炸完後滴上幾滴它,酥到掉渣,連魚刺一塊吃!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今天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母親節,雖然這是一個西方節日,但對於感恩父母的節日,我還是比較支持的!不知道大家給自己的母親準備了什麼禮物呢?
  • 今年外出打工掙不到錢,手裡有5萬塊,回農村老家搞養殖怎麼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打工。坦白說,跟在農村老家種地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肯定是要高出一截的,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變得相對富裕一點。不過最近幾年,國家為了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各地都出臺了很多優惠的政策,甚至主動給出資金的支持,引導和鼓勵農民回鄉創業。
  • 食堂打工小夥為還自行車惦記27年 搬家5次都捨不得扔
    27年前,陝西重型機器廠夥食科副科長張福令給食堂打工小夥杜動崗借了輛自行車。27年間,杜動崗一直想物歸原主。  搬家5次都帶著自行車 別人的東西哪能隨便扔  18日,市民鄭先生打進華商報新聞熱線說:「潘家莊村有位杜師傅,為了還一輛借來的自行車,等了27年了。」
  • 90後農村小夥返鄉種「仙草」,現在年入30萬,全村都在跟他幹
    在農村,由於土地關係的改變,農民除了可以種糧食、搞養殖賺錢,還可以進城打工,創業做生意等等,但當今大環境下,創業風險大、城市打工房租高、很多工地由於環保原因停工長達半年、糧食價格下跌等等因素讓很多農民感到迷茫和困惑。
  • 小夥回老家結婚,擺了十來桌酒席卻只來了三個人,沒去的人都傻眼
    我父母是家裡人介紹認識的,父親是知識分子,但家境貧寒,母親家境富裕,深受外祖父寵愛,按理說這婚事沒戲才對,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父母結婚後,外祖父可沒少給錢他倆,畢竟父親那點工資還不夠塞牙縫。後來,父親東湊西借籌夠了錢,然後獨自出去創業了,他本事不大,事情倒也做了不少,可惜還是失敗了。他不甘心就這麼回去,想再拼搏一下,但這次卻讓他血本無歸。
  • 月薪5000貸款買奧迪A4開回老家,被親戚罵虛榮:就為了面子
    一小夥喜提奧迪A4,並開回農村老家,引來眾多群眾圍觀,年長些的親戚們紛紛罵道:「一打工的,每月工資5000塊,買什麼奧迪,年輕人就是虛偽,為了面子什麼事都幹得出來」。買奧迪A4開回農村,被親戚指責罵愛面子,看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兩個缺點。1、打工族買奧迪A4,是為了面子嗎?筆者認為買什麼車是自己的事,與他人何幹。在說事之前,我們先看看小夥選購奧迪A4的理由。
  • 放棄北京工作,小夥回貧困村創業,5年後,這裡的家庭年收入最高達到...
    張思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都是回頭客打的。雖然現在不是旺季,但客房已經訂滿了。  張思恩所在的西河村,是新縣古村落之一,幾乎家家都在做旅遊「文章」,開農家樂、搞飯店、經營商店等,原本的空心村、貧困村,成為年輕人爭相回家創業的富裕村。  張思恩介紹,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很多,家庭年收入最高能達到30萬元左右。
  • 近300歲的古匾額回浦江檀溪「老家」
    題寫人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浦江知縣| 近300歲的古匾額回浦江檀溪「老家」 題寫人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浦江知縣|
  • 從蹭車到自駕 廣州的哥拖家帶口回老家過年
    南下廣州開的士王明今年40多歲,老家是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的某鄉村。16年前他剛結婚時生活很困難,家中人多地少,於是在老鄉的介紹之下他先是來到廣東汕頭開計程車謀生。後來他得知不少河南老鄉都過來南方沿海一帶打工,王明感覺自己不是在孤軍奮戰,慢慢地適應了在異鄉的生活,很快他便來到廣州開計程車。「剛開始能幹,拼命賺錢。」
  • 2019年,繼續打工還是開個小便利店,看完此文回來點讚(收藏)
    問我是該繼續出去工廠打工,還是在老家找地方開個便利店呢?現在我統一回復一下。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給你一定的答案!首先天底下沒有包賺錢或者包賠錢的生意!就我個人看來開便利店肯定比打工強,先別說收入!不是有句話叫:能做一塊錢的老闆,也不做一百塊的打工仔,寧願睡地板,也要做老闆!這些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