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奉節 特色效益農業涵養出良好生態
奉節臍橙
奉節竹園獼猴桃
奉節楊梅
奉節臍橙
高山蔬菜
圍繞生態資源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用特色效益農業涵養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奉節縣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走出一條既增加庫區農民收入,又增加生態資源的雙贏之路。
走進長江邊上的奉節縣草堂鎮,只見長江兩邊的荒山坡地裡滿山遍野都被蔥綠的臍橙樹覆蓋,臍橙園為長江繪出了一幅「兩岸青山」的美麗圖畫。
臍橙這一生態特色農業,不僅為草堂鎮的農民增收立了大功,也為三峽庫區增加了生態資源。
「奉節最拿得出手的資源是生態,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也是生態農業。」奉節縣委書記李光榮說,因此,奉節將圍繞生態資源,按市場需求發展生態特色效益農業,通過特色效益農業來保護和涵養出良好的生態環境,走出一條「生態為先,特色為魂,市場引領,效益為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圍繞生態發展特色效益產業——
以市場需求為先導,在生態資源中尋找獨具特色、有效益的產業,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讓農民發了「生態財」
臍橙是奉節最大、農民增收最多的一項生態特色效益產業,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發展20多萬畝,讓數十萬農民通過種植臍橙增收。
「我們不能只『盯著』臍橙這一項產業,不能在臍橙這『一棵樹上吊死』。」李光榮說,奉節的生態資源極為豐富,只要以市場需求為先導,在這豐富的生態資源中,可以尋找到眾多有效益的生態特色產業,為農民找到更多的增收路子。
7月中旬,奉節縣公平鎮長興村的張吉碧老大娘養的一張夏蠶經過販賣蠶繭後,收入了2500元。「沒想到我們這些留守在家的老太婆也能通過政府提倡的生態特色效益農業發財。」她說。
今年,長興村針對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是50歲以上的老人的狀況,引導55位「留守婆婆」組成互助農耕隊,將村裡已經廢棄多年的300畝老桑園重新管理起來。通過修枝整形、追肥治蟲,開春後,桑園又恢復了「青春」。這55位婆婆在春蠶飼養中共養了82張蠶,運用「小蠶共育」、「大棚飼養」、「方格上蔟」等新的養蠶技術,平均每位「留守婆婆」收入了3580元。
養春蠶嘗到甜頭後,55位「留守婆婆」在夏蠶飼養中,又養了55.7張蠶,到7月中旬,夏繭全部出售後收入了14萬元,每位婆婆增收2530元。70歲的王斯珍婆婆養了1.5張,收入達到4200元。
在恢復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奉節縣將在近幾年,新建高標準的桑園6萬畝,改造老桑園4萬畝,並引進龍頭企業新建一座中等規模的繅絲廠。
「圍繞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特色產業,讓我們在特色效益農業的路子上越走越寬。」奉節縣農委負責人說。
44歲的胡承金是朱衣鎮仙女村人,他對村裡的土壤和氣候特別熟悉,也掌握了種植黨參等中藥材的技術。於是,他領頭成立了石罐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把479戶農民組織起來種植中藥材。到2012年底,中藥材合作社的社員共建成了黨參、川牛膝、雲木香等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基地1.2萬畝,並帶動周邊鄉鎮農戶規模化種植近1萬畝。
2012年,這一合作社種植中藥材共實現銷售收入8000餘萬元,合作社社員家庭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中藥材將成為繼臍橙之後又一大生態特色產業。」奉節縣農委負責人說,全縣將在現有20多萬畝的基礎上,再新增5萬畝,達到30萬畝的規模。
目前,奉節縣已形成了臍橙、生態畜牧養殖、蔬菜等支柱效益農業產業,蠶桑、烤菸、油橄欖、茶葉、流水養魚、楊梅、獼猴桃等優勢產業。
生態特色效益農業涵養生態資源——
圍繞生態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效益農業,不僅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產業發展起來的同時,也增強了生態資源的涵養能力
幾年前,奉節縣在庫區的縣中率先花了上千萬元,把長江和朱衣河等支流裡的網箱養魚拆除。
「當年拆除網箱養魚是為了保護長江水質不受汙染,如今我們在支流裡發展生態流水養魚,是為淨化水質,涵養生態。」奉節縣農委負責人說。
坐落在康樂鎮花園河的生態流水養魚觀光示範基地是由47歲的丁倫剛投資建立的。這是一個集水產養殖、畜禽飼養、休閒觀光和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農業開發項目,項目區95%以上屬河灘地,地勢平坦,河水清澈,水質良好。
這一生態流水養魚項目將建3000畝的流水養魚池、1萬畝的生態有機農業、15.1公裡的旅遊景觀大道。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年產生態魚1.25萬噸,解決當地2000名農民就近就業,帶動周邊2萬名農民致富。
目前,先期在花園河內建成的287畝生態魚養殖水面年產生態魚500餘噸,效益達100餘萬元。「生態流水養魚不僅成為農民增收的好項目,同時,通過不投飼料,白水養魚,可淨化水質。在河邊的生態有機農業,減少了面源對河流的汙染,增加生態資源。」丁倫剛說。
圍繞生態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效益農業,不僅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產業發展起來的同時,也增強了奉節生態資源的涵養能力。
在奉節縣竹園鎮草坪、華吉等10個村,有一個連片的萬畝獼猴桃觀光園,這是由奉節縣草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建起來的。
這家以種植紅心獼猴桃為主的民營企業,總投資近億元,建起年產鮮果2萬噸,安排社會就業1000餘人。目前已在草坪、華吉等10個村流轉土地1萬多畝,投資4700萬元,栽種紅心獼猴桃幼苗5000畝。
「紅心獼猴桃將成為奉節縣繼臍橙之後的又一綠色優勢產業。」奉節縣農委負責人介紹,這家公司在竹園鎮草坪等10個村帶動5000戶農民種植起1萬畝紅心獼猴桃。全部投產後,年產可達2萬噸以上,產值1億元,農戶平均每戶增收3萬元以上。
獼猴桃是利用荒山坡地種植,其根系發達,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奉節縣已在適宜地區規劃,建2萬畝的富硒獼猴桃標準果園。同時,建2萬畝的標準楊梅果園,使奉節成為渝東北最大的楊梅、獼猴桃生產基地。
此外,奉節的山區適宜種植油橄欖。油橄欖不僅經濟價值高,也是增加山區生態資源的一個好的生態特色效益農業項目。幾年前,奉節縣引進一家龍頭企業,試種成功後,就在適宜地區成片發展。目前已建成5萬畝的基地,將在幾年內再建5萬畝,形成10萬畝的基地。
生態特色效益農業有效地增強了奉節生態資源的涵養能力,增加了全縣的生態資源。
用現代科技引領生態特色農業發展——
科技是生態特色效益農業的支撐,奉節縣通過所建立的14個現代農業園區示範推廣特色農業產業,帶動全縣特色產業的發展
在白帝鎮八陣村,有一座3000畝的臍橙生態觀光園,這是由重慶銘陽水果種植有限公司建的。
這個生態觀光園是奉節縣的一個現代農業園區,採取的是「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目前,公司已將白帝村8個村民組307戶農戶納入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共經營臍橙種植1910畝。
這個現代農業園還運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裝備,建起高標準鋼架結構蔬菜水果大棚137個、200頭規模養牛場1個、3萬隻養雞場1個,同時,建起葡萄園40畝、獼猴桃園60畝,栽種了四季桃樹1000株。園區實行生態循環種植方式,養牛場和養雞場的糞水經過沼氣處理後,用於臍橙、蔬菜和葡萄等地內。
「科技是生態特色效益農業的支撐,因此,我們通過建立現代農業園,向農民示範推廣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帶動農民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奉節縣農委負責人說。
目前,奉節縣除在白帝鎮八陣村建起3000畝的臍橙生態觀光園外,還建起或正在建13個現代農業示範園。
在興隆鎮,奉節重點打造了1000畝的高標準農業示範園,進行山地特色農業的示範;在長江南岸的永樂鎮至安坪鎮一線,正在建面積為1萬畝的臍橙生態品比園,為全縣30萬畝臍橙產業試驗選出最優良的臍橙品種;竹園鎮適宜種植獼猴桃,將集中在這裡建1萬畝的獼猴桃觀光園;龍橋鄉屬高山地區,生態環境好,將集中成片建2萬畝的高山反季節蔬菜園;太和鎮和興隆鎮的海拔、氣候等都適宜種植烤菸,目前,2萬畝的烤菸生產示範園正在建設;新民鎮、五馬鎮、青龍鎮、吐祥鎮的農民有養蠶的傳統習慣,這一片區又適宜栽桑,因此,將新建面積達1.3萬畝的蠶桑示範園;長安鄉、雲霧鄉的中藥材優勢明顯,將分別在這兩個鄉建1萬畝的中藥材產業園和5000畝的中藥材產業觀光園。
除生態種植示範園外,奉節還在康樂鎮建存欄達20萬隻的標準化家禽生態示範園;在康樂鎮花園河建成3000畝的流水養魚生態示範園;在太和鄉建成存欄500頭肉牛的雲龍生態觀光牧業園;在朱衣鎮幹溪口建成500畝的「四大家魚」流水養殖觀光園;在白帝、石崗、公平、巖灣、汾河、興隆等鄉鎮建夔門土雞養殖園。
與此同時,奉節還把先進的設施生態農業示範園引進來,在龍匯頭建設50萬平方米的設施農業園。
「我們將通過所建的14個現代農業園區,示範推廣特色農業產業,帶動全縣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的發展。」奉節縣農委負責人說,在這些現代農業園的示範中,將拓展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渠道,挖掘和利用生態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功能,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森林旅遊、農業養生養老等第三產業。
文/張亞飛 段雪梅 趙衛平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