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聊了聊關於文玩的盤玩,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主頁瀏覽下。本期我們來聊一聊關於文玩手串的一些乾貨。
文玩手串作為最近幾年文玩圈受眾最廣的形式之一可謂是「人盡皆知」。那麼你真的了解手串麼?手串就是簡簡單單的由珠子穿起來的麼?
其實文玩手串除去琳琅滿目的材質外,它本身也是大有講究的。您且往下看:
文玩手串的顆數
文玩手串總體上可以分為:手串(戴在手頸處);手持(拿在手裡);脖掛(亦稱之為108串,戴在脖子上)這三種樣式。在顆數上表現為手串<手持<脖掛。
手串的顆數常見的是有12~14顆(單圈)
手持的顆數常見的是有36顆和54顆(長圈)
脖掛的顆數常見的是有108顆(多圈)
文玩手串的器型
圓珠(正圓形)
棗珠(類似棗子的形狀)
桶珠(類似木桶的形狀)
蘋果珠(類似蘋果的形狀)
藥片珠(類似藥片的形狀)
算盤珠(類似算盤上的珠子形狀)
南瓜珠(類似圓南瓜的形狀)
竹節珠(類似竹節的形狀)
其實文玩手串的器型還有很多,這裡說的都是比較常見的幾種。有些朋友分不清桶珠和蘋果珠;藥片珠和算盤珠:其實桶珠是圓柱體,兩邊是平的或者鼓起來的,而蘋果珠它的中間是鼓的,兩邊是平的。藥片珠厚度比較薄,而算盤珠厚度厚,直徑也相對藥片珠大一點。
文玩手串常說的幾個詞語(配飾)
頂珠:放置文玩手串中放在最頂端的珠子,與佛頭互相呼應。頂珠要求要大於文玩手串珠子(參考數據大於2毫米,長度在4個珠子大小)。
腰珠:放置在頂珠和佛頭中間的珠子,頂珠和佛頭二分一處,整體珠串四分之一處。尺寸要小於頂住,略大於或等於文玩手串珠子本身。
佛頭:放置在文玩手串串珠繩兩頭結合的地方,與頂珠互相呼應。佛頭又被稱為三通,它是三眼,佛頭尺寸要大於頂珠尺寸,同時要大於手串珠子本身5毫米左右。佛頭尺寸一定不能小於手串珠子,不然看起來極不協調。
背云:放置在佛頭的下方,通常背雲是上下貫穿孔的。
弟子珠:放置在文玩手串收尾的地方,在背雲的下方。常見的是並列兩排,一邊3顆。弟子珠的尺寸要小於手串珠子本身。
現實中我們接觸的文玩手串基本上都是參考了藏傳佛珠的制式,所以我們還會接觸到除了上面說到的配飾外還有計數器,卡子,隔片,記子留等等,後期小編會專門詳細聊一期藏傳佛珠,敬請期待。
好啦今天我們就先聊到這裡,其實很多要求或者說規律都是人為下的一個定義,還是那句話您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怎麼開心怎麼玩。
如果您有好的搭配方法,心得,建議或者搭配滿意的手串,不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