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卡夫亨氏調味品能有高收益是這樣做預算的……

2020-12-19 吾谷網

品牌:卡夫亨氏調味品能有高收益是這樣做預算的……

【公眾號】糧油調味品招商網2018-11-06 19:07:33

閱讀(2407)

卡夫亨氏整合後,開始提升效益,這個效益,是從預算開始,不斷地將實際的經營數據和預算對比、完善執行,以及形成良好的財務數字。這一系列的決策,都顯露出幕後老闆巴菲特作為一個投資人的精明...

卡夫亨氏整合後,開始提升效益,這個效益,是從預算開始,不斷地將實際的經營數據和預算對比、完善執行,以及形成良好的財務數字。這一系列的決策,都顯露出幕後老闆巴菲特作為一個投資人的精明,以及確保收益的果敢和冷靜。對於正在新年預算的各位調味品廠家經營者和經銷商,值得好好讀讀。


在股神沃倫·巴菲特的撮合下,HJ亨氏和卡夫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去年達成合併協議,成立卡夫亨氏公司,從而組建北美第三大、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飲料公司。目前,這家食品巨頭已運用零基預算來驅動效益提升,同時,他們將更多的目光放到了中國市場。



卡夫亨氏中國區總經理狄山近期接受了記者專訪,在合併後,首次公開表示卡夫亨氏對中國市場的看法,「目前,卡夫亨氏全年營收達270億美元,有8個品牌的銷售超過10億美元,相對而言,中國的銷售額還較少。不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目標是將其發展成卡夫亨氏最大的海外市場」。


巴西人狄山今年1月才出任中國區總經理,從漢堡王到卡夫亨氏,在狄山身後,都有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沃倫·巴菲特及3G資本濃重的「身影」。



巴菲特的撮合,讓包括亨氏(Heinz)、卡夫(Kraft)、奧斯卡·麥爾(OscarMayer)、新奧麗達(Ore-Ida)和菲力(Philadelphia)成為一家子。


在過去的12個月,這家新合併的公司已經被3G資本「修理」了一番:卡夫亨氏去年宣布在北美關閉7個工廠並裁減約2600名員工,以便削減成本;現在,他們正在實行零基預算。


在最近一次業績發布會上,卡夫亨氏的執行長BernardoHees(其本身為3G資本合伙人)就透露,卡夫亨氏今年將繼續通過零基預算節約資金,在公司部形成真正的「效益驅動」文化。


所謂零基預算,其實是指在編製成本費用預算時,不考慮以往會計期間所發生的費用項目或費用數額,而是以所有的預算支出為零作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逐項審議預算期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其開支標準是否合理,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費用預算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式,常用在大型食品巨頭中節約成本,目前包括奧利奧母公司億滋、百事可樂都在運用類似的工具降低成本。在億滋最近一次業績發布會上,億滋董事長兼執行長艾琳·羅森菲爾德還大讚這套方法,她表示零基預算與其他財務工具的應用,讓管理費用有所下降,準備將上述成本管理的方法在公司制度化,從而節約成本提升利潤率。


狄山則將該管理方法細化到控制各項投入成本上。他舉例說,比如卡夫亨氏會要求員工「要將公司的每一分錢都當成自己的錢,不浪費,即使是小到一家酒店的預訂,也要嚴格控制費用」。在合併之後,卡夫亨氏引入了全新的長期激勵計劃,「我們倡導精英文化,員工達成了業績就能在公司拿到更好的回報,回報與業績直接相關。」狄山說。


中國食品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記者表示,零基預算也適合運用於中國企業的管理中,比如說食品企業舉辦一場促銷活動,去年需要費用5000元,那麼今年就用5000元來做預算,但是其實每一年不同的成本都會有浮動可見,可能今年的場地成本下降了,也可能今年的人員成本更低,這種情況下運用零基預算就可以更精確地將成本核算出來,對於大企業來說,能節省不少費用。


朱丹蓬認為,目前中國運用這套方式的企業仍比較少,特別在沒有形成制度的情況下,運用這套機制會相對麻煩一些,「以前我們可能只需要參照過去的經驗就能做出預算了,如果運用零基預算,就需要做市場調查,核實實際的成本費用,在做預算的時候會更煩瑣。」




零基預算只是卡夫亨氏合併後被「修理」的一部分。


BernardoHees在上述業績發布會上談到公司的新戰略,他表示,卡夫亨氏的戰略是基於三大目標而建立的,「這包括有盈利的銷售增長;達成並保持『世界一流的』利潤率;以及作為一家投資級企業帶來更佳的資本回報。」BernardoHees透露,今年將是卡夫亨氏構建供應鏈和基礎設施的一年,公司將在全球選擇10個國家、4個領域進行突破。


近日,卡夫亨氏旗下的味事達醬油便花費了1.72億元擴建上海工廠,使原有產能提升一倍,為其在全國擴展做支撐。


「卡夫亨氏對中國的預期其實比目前現有的規模大得多。我們,包括巴菲特、3G資本,對中國的投資都是沒有限制的,包括對一些固定資產的投資」,狄山對記者表示,「相對於全球業務,中國的業務還不大,這也激勵我們要快速發展。」


雖然BernardoHees並沒有透露今年重點突破的10個國家是否包括中國,但狄山透露,「中國的目標是成為卡夫亨氏最大的海外市場。」


事實上,目前卡夫亨氏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比依然較低。記者翻閱卡夫亨氏的財報發現,該公司的內部劃分中,在美國、歐洲和加拿大市場以外還劃分出一個「世界其他地區」的市場,後者又包括了三大板塊,即亞太、拉美以及RIMEA地區(俄羅斯、印度、中東和非洲)。根據2015年的業績情況看,美國市場一家獨大,佔到卡夫亨氏70%的收入,而「世界其他地區」只有約12%。


對於未來的投資計劃,狄山表示,「如果機會來了,還會在中國投資,也不排除會收購品牌,但目前沒有更詳細的情況可以透露。」





來源 | 第一財經日報

聲明:糧油調味品招商網轉載此文章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免費報導請聯繫QQ:2311470953(微信同)


相關焦點

  • 卡夫亨氏加碼中國調味品市場 區域品牌何去何從
    近年來,外資品牌正在不斷加碼中國調味品市場,而國內糧油巨頭也已提早布局。而相比國內外行業巨頭在市場上的縱橫捭闔,區域中小調味品企業的生存壓力正與日俱增。對此,西南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四川營銷協會品牌專委會會長劉曉彬認為,隨著目前國內調味品行業在資本和品牌兩方面的加速集中,中小調味企業的日子確實艱難,但區域品牌仍有生存空間。
  • 卡夫亨氏:合併後全球關廠裁員不涉及中國
    昨天,今年1月出任卡夫亨氏中國區總經理的ZeDias(中文名:狄山)首次亮相,他表示,兩公司合併後全球關廠裁員不涉及中國,相反,巴菲特表示對中國的投資不做任何限制。  亨氏食品和卡夫食品兩家公司去年達成併購協議,合併組建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飲料公司——卡夫亨氏公司。去年7月,新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 亨氏卡夫吞下13大品牌 跨境深耕食品市場
    合併上市後,原亨氏中國2015年既定的公司目標、架構維持不變,亨氏原有的市場渠道將有望為卡夫進入中國市場鋪道。  今年3月25日,亨氏食品和卡夫食品兩家公司達成最終併購協議,將合併組建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飲料公司——卡夫·亨氏公司。合併後,亨氏食品的現有股東將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卡夫食品的現有股東將持有新公司49%的股份,並可同時獲得每股16.5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
  • 卡夫亨氏整合戰略
    卡夫亨氏中國區總經理狄山近期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在合併後,首次公開表示卡夫亨氏對中國市場的看法,「目前,卡夫亨氏全年營收達270億美元,有8個品牌的銷售超過10億美元,相對而言,中國的銷售額還較少。不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目標是將其發展成卡夫亨氏最大的海外市場」。
  • 卡夫亨氏加碼在華調味品市場,陽西醬油基地預計明年投產
    記者 | 吳容編輯 | 昝慧昉卡夫亨氏對中國調味品市場的潛力信心滿滿。圖片來源:味事達而中國已經是卡夫亨氏最大的海外市場。2010年,通過收購廣州本土公司福達從而獲得味事達品牌,卡夫亨氏開始進入中國調味品市場。
  • 卡夫亨氏公司介紹
    ,擁有8個營收逾10億美元以上的品牌,5個年銷售額介於5億美元至10億美元的品牌,以及多個1億美元以上的品牌,是全球消費者信賴的食品生產商。公司一直致力於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食品,樹立並保持廣受歡迎和信賴的品牌形象。  卡夫亨氏現有超過200個備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
  • 卡夫亨氏在華加碼調味品市場
    北京商報訊(記者 李振興)日前,卡夫亨氏新任全球執行長傅玫凱在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達了將在中國拓展調味料業務的想法。傅玫凱表示,卡夫亨氏在中國的醬油生意很好,但只在廣東和福建兩個省處於領先地位,說明還有很大的成長機會。
  • 卡夫亨氏公布未來一年計劃 將投資更多能「自由生長」的品牌
    總體而言,培育更多諸如亨氏(Heinz)、紳士(Planters)等在各個國家市場均能面向本地市場調整、並不斷圍繞核心產品推出新品的品牌;投資大型商超以外的諸如便利店、加油站、電商等小眾新興渠道;研發更多符合健康趨勢的新品,將成為卡夫亨氏未來一年的主要方向。
  • 瞄準最大海外市場,卡夫亨氏「下注」中國醬油領域
    數據顯示,卡夫亨氏三季度營收為60.8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61.3億美元;同時,調整後的每股收益同比下降9%,至0.69美元,市場預期是0.54美元。「隨著中國餐飲市場的爆發式發展,調味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面對這一巨大的市場,卡夫亨氏的擴建目的明確,從番茄醬到醬油的發展,卡夫亨氏目前形成了一個自己的產業群。」
  • 亨氏卡夫提前完成併購 最快明年引進中國市場
    原標題:亨氏卡夫提前完成併購   記者昨天從全球第五大、北美第三大食品和飲料公司卡夫·亨氏獲悉,該公司已提前完成併購流程,並於昨天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合併上市後,原亨氏中國2015年既定的公司目標、架構維持不變,亨氏原有的市場渠道將有望為卡夫進入中國市場鋪道。
  • 卡夫亨氏風向變了
    傅玫凱在會上說,卡夫亨氏已經制定了一個「不同的、旨在釋放其全部力量的」新計劃,這是一次「重大的轉變」。在產品組合方面,他指出,卡夫亨氏還有很多功夫要做,以釋放其品牌潛力。例如抓住增長品類和新興市場的機會。
  • 卡夫亨氏、廚邦等知名企業進駐 | 陽江擦亮「中國調味品之都」品牌
    卡夫亨氏、廚邦等知名企業進駐 | 陽江擦亮「中國調味品之都」品牌 2020-08-11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卡夫亨氏籤署收購Primal Kitchen的決定性協議
    騰訊證券11月30日訊,知情人士告訴CNBC,番茄醬生產商卡夫亨氏(Kraft Heinz)就收購兩家調味品公司paleo condiment 和Primal Kitchen籤署一項協議,該公司正在尋找一個平臺從而與新興品牌展開競爭。
  • 味事達上海工廠二期投產 卡夫亨氏加碼醬油市場
    2010年,亨氏以1.65億美元價格收購經營味事達品牌的新加坡福達公司,而此前亨氏為了完善其在中式調味品的布局已先後收編了龍鳳、美味源等國內品牌。據了解,味事達上海醬油工廠二期擴建總投資達1.72億元 ,佔地面積達8593.93平方米,主要生產味事達醬油。
  • 卡夫亨氏(KHC.US)風向變了
    傅玫凱在會上說,卡夫亨氏已經制定了一個「不同的、旨在釋放其全部力量的」新計劃,這是一次「重大的轉變」。在產品組合方面,他指出,卡夫亨氏還有很多功夫要做,以釋放其品牌潛力。例如抓住增長品類和新興市場的機會。
  • 卡夫亨氏7億元落子廣東陽江
    原標題:卡夫亨氏7億元落子廣東陽江   8月28日,卡夫亨氏宣布其位於廣東陽江的陽西醬油生產基地正式投產。
  • 股神巴菲特「看走眼」卡夫亨氏全年虧損102億美元 斷臂瘦身計劃失效?
    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當季營收68.9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測的69.3億美元,旗下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亨氏與Oscar?Mayer的商譽減值154億美元。   據悉,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商譽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是指企業獲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額收益)的一種能力,是企業未來實現的超額收益的現值。
  • 卡夫亨氏收購加拿大有機咖啡品牌Ethical Bean Coffee以擴充產品線
    Ethical Bean Coffee是加拿大主營烘焙咖啡豆零售的品牌,成立於2003年,以公平貿易及有機咖啡豆為核心理念。從成立之初,該品牌便打出公平貿易的概念,在其售賣的包裝咖啡豆外包裝上有二維碼可以溯源至種植這包咖啡豆的農民地址,也因此使得品牌獲得不少加拿大消費者青睞。
  • 大量削減成本之後,卡夫亨氏的情況反而更糟了(上)
    編者按:卡夫亨氏近年來面臨多項挑戰,可謂是禍不單行。先是由於消費者日益減少加工食物的購買導致其銷售和利潤大幅下滑,接著,該公司又出現會計問題,受到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又被全球信用評級機構於今年初將債信評級降至BBB-。本文梳理了卡夫亨氏近些年的發展歷程,帶你了解原本的國際知名品牌、美國食品巨頭何以逐漸衰落。
  • 巴菲特投資的卡夫亨氏暴跌20%:昔日食品巨頭為何隕落?
    迄今,卡夫亨氏的股價已從2017年6月創造的峰值下挫48.7%,價值接近腰斬。據監管文件披露,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卡夫亨氏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第六大持倉,佔投資組合的7.66%,達到3.26億股,持股比例為26.7%。如果一季度伯克希爾未進行任何減持操作,卡夫亨氏的這一暴跌或給其造成近30億美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