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印交界的印度區域多是低緯度、低海拔區域,哪怕是印度的兩大高原(德幹高原與中央高原)海拔也不過五百米左右,而交界處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為4000米,二者之間的戰略益處明顯差別很大。
所以,印度人非常重視喜馬拉雅山脈的高海拔區域,尤其是印度與西藏相鄰的喜馬偕爾邦山區,不惜為其修路也要保留這個高地。然而,險峻的喜馬拉雅山脈卻讓印度人一籌莫展,雖然整條西姆拉路線全長達到412公裡,但實際卻只是一條被稱為「四不像」的高原土路,甚至沒有任何安全措施。每年都有人因此山體滑坡墜崖而死。
在印度發展高地被國際社會關注時,這條公路的終點、離西藏阿里只有二十公裡直線距離的斯皮提村(Spiti)卻突然火了(印度語Spiti是「中間」的意思,也就是西藏與印度之間的地方)。經過考古認證後,專家們發現這個小村莊大有來頭,不僅有當地人自立的佛教研究中心,山頂的塔伯寺和附近的摩納特寺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因戰爭和動亂還延續了噶當、薩迦再到格魯等佛教派系。
在印度人眼裡,斯皮提山谷是印度人口最少、也是最北端的地方,因此,斯皮提和沿線村莊直到10年前才通電,網絡以及自來水供應至今都無法覆蓋。印度方面給出的理由是:這裡一年大部分時間都被冰雪封山,期間進不去也出不來,手機信號以及網絡設施也因周邊山勢而無法覆蓋,至於用水就更無法安排了。
斯皮提引起關注的主要還是與藏教文化類似,曾經的印度寶萊塢電影《Paap》在斯皮提谷取景期間就曾意識到,因而臨時將劇本修改為印度瑜伽聖人的誕生地。但現實中卻有著多種宗教派別,部分村民信仰的還是印度地區非常少見的藏教寧瑪派,因此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的注意。
最難以解釋的是,斯皮提當地人與印度民族差別極大,馬納裡官方博物館曾有資料顯示:16世紀初期有數百名從「加迪」移居到此的半遊牧民族,但翻遍印度所有資料都無法查證這個所謂的「加迪」,據說是印度政府將唯一史料刪除,導致原住民成為沒有祖先的「不明來源」者。學者們詢問村內最年長的老人,也只是得到「手指喜馬拉雅山脈表示來自山的另一面,也就是西藏的阿里。」
BBC記者得知消息後申請進入,結果卻在2018年6月6日的報導中將斯皮提的「高海拔與沙漠、雪山」,形容成是另一個世界的土地,全球海拔最高的郵局也出現在這裡。巧合的是,BBC記者在山腳廢棄牧屋內無意中發現了一張破損的牛皮卷,依稀可見上面記載的文字是藏語加漢語。
當然,印度肯定不會認可BBC有關斯皮提原住民祖先的調查,同時還對此提出質疑:「幾百年前的人類是不可能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移居到這裡的」。只是苦了這些生活在高海拔山區的原住民,無水無網下雪就失聯,郵局也只接書信等輕便物件,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散養在缺乏草植地帶的犛牛,生活之困難實在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