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個稀罕物,俗稱「爬地虎」,過去沒人要,現在吃不起!

2020-12-27 村東張二狗

大家好,歡迎來到「村東張二狗」欄目,每日分享最新的三農資訊,以及農業小知識,喜歡的不妨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喲,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農村這個稀罕物,俗稱「爬地虎」,過去沒人要,現在吃不起!

小時候,我家裡養魚,等到深秋季節起魚的時候,一般都是把塘裡的水抽乾,然後人拿著網下去捉魚,那時候因為自己太小,扛不動漁網,只能用手捉。因為膽小不敢捉大魚,只能抓小的,於是就抓了很多小黃魚,只覺得小小的很可愛,吃起來也很美味,誰知道後來,老爸就把我抓的小黃魚全部倒在鴨舍,餵鴨子,為此我還大哭一場。後來才知道那種稀罕小黃魚在我們家叫蛤蟆魚,我們家人一般不吃這種魚。

後來長大後學會了釣魚,但又不是專業垂釣者,有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於是就喜歡到叔叔的養魚塘去釣魚,但是沒想到大魚很少釣到,看到魚鉤的動靜以為是大魚,沒想到最後釣上來基本上都是蛤蟆魚,每次釣魚結束後叔叔都要對我狠狠的「誇獎」一番,並讓我常來釣魚,他就喜歡我這樣的釣魚愛好者。

我們家說的蛤蟆魚,也叫爬地虎,學名叫沙塘鱧。二十多年前在我國東南地區的河溝湖泊很常見,喜歡棲息在水草、瓦礫、泥沙的底層。

這種魚之所以越來越貴,其實跟豬肉價格上漲是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對於這種魚,人們有消費需求,但是供應量在不斷減少。

爬地虎是一道美味的佳餚,我始終不理解我們家人為什麼不吃這種魚,這種魚沒有刺,肉比較多,吃起來口感較好,關鍵的是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比如胺基酸、維生素等,在很多地方都算得上是高檔菜餚,我曾經在外地的飯店吃過這種魚,是清燉的,當時一大盆湯被在場的人喝得精光。基於它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市場上對這種魚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這種魚的供給近年來卻不斷減少。近年來隨著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這種魚難以有很好的棲息之地,再加上人們大量的捕殺,存在著數量不斷下降的趨勢。以前隨處可見的這種魚,目前在有些地方的市場上能賣到一百元一斤也不稀奇。但是我們家比較便宜,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家人的飲食習慣。

供應量不斷減少,自然價格就漲上來。這種魚是可以養殖的。有商機,必然有投資,目前也有很多地方有人工飼養爬地虎的。但是多以混養為主,很少有單純去養殖爬地虎的,如果養殖爬地虎,沒有十分苛刻的條件,除了養殖魚的

常規技術外,要特別根據爬地虎棲息習慣,保障在養殖水塘的底部有適合爬地虎棲息的地點,同時還有保證底部水質的環境和氧氣供給。

總之,物以稀為貴,爬地虎越來越貴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靠爬地虎賺取收益,可以適當考慮養殖爬地虎。對此你是怎麼看的?你那裡有這種稀罕小魚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水塘有一種小魚叫做爬地虎,過去沒人要,現在卻越來越貴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野生的小魚種類繁多,有的小魚是天生長不大,一直都是個頭小小的模樣,而且很多小魚都是喜歡群居,出沒時候密密麻麻的一片,在過去水資源好的時候,河裡、農村池塘裡面的小魚種類也是相當的繁多,魚兒更是多的很容易捕捉,用一個網兜,放上半個饅頭,不一會就能夠捉到很多很多的小雜魚,現在的水塘大部分都已經乾涸,有的即便有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裡面的魚類也少的可憐,想過去繁多的數不清的魚類
  • 農村這野生植物俗稱「石橄欖」,如今1斤80,是稀罕物,遇見請珍惜
    說到農村的這個石橄欖,應該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陌生,甚至有一些農村的小夥伴連聽都沒聽說過呢,其實這種野生動植物的老一輩的人稱之為生長在石頭上的仙桃,因為它是一種常見附著在石頭上生長的生物,而且這類植物在中國的分布並不是多麼的廣泛,在中國一些山地或者是荒野當中也只有在潼南地區才有,當然它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是他由於常年生活在深山當中
  • 這種螃蟹和蝦20多年前見著就打,現在卻成了稀罕物,一斤賣好幾十
    螃蟹和蝦現在可以說真正成為了國民級美食,因為它們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說一點都不比辣條差!而且吃起來還要比辣條健康!可以這麼說,小編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心心念念的就是掙錢了一定要把這東西吃個夠,但是工作了以後發現,現在的就算是最普通的大閘蟹和小龍蝦我都吃不起!
  • 農村大集村民賣野生稀罕物,格格燕22元一斤,一條白魚沒人敢買
    小編去皖北淮北農村大集拍攝照片,發現幾位村民在大集上擺地攤賣野生稀罕物,村民說這些野生稀罕物都是從農村郊外河溝裡捕捉的,吃的不是魚飼料,這些「稀罕物」天然野生環保無公害,營養豐富滋補身體功效高,引眾多趕集市民圍觀。
  • 農村一種似楊梅的野果,過去人見人砍,如今成25元一斤稀罕物
    又到了放暑假的時候了,雖然如今的夏季很熱,但是依舊擋不住一些農村娃出去瘋,尤其是夏季正是結野果的季節,許多買不起零食的農村娃,就只能去野外摘野果來解饞。不過說起來,現在還去野外摘野果來吃的農村娃真是越來越少了,至少比我們那個時候少多了,好多野果現在的農村娃也不認識,還以為這些野果有毒,比如之前筆者介紹過的刺梨、金櫻子等,筆者的侄女兒看到了就以為有毒,不敢吃。
  • 農村圍牆上常見掛著的乾絲瓜,過去沒人要,現在搶著摘,啥用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圍牆上常見掛著的乾絲瓜,過去沒人要,現在搶著摘,啥用?絲瓜是農村普遍喜歡種植的一種植物,因為種植絲瓜簡單,不需要怎麼管理,還不用佔據太大的空間,利用農村的一些邊角地,如圍牆邊沿,棚架旁,雞舍處等都可以種植那麼一兩棵,後期基本上就靠它自行生長,等著吃絲瓜了。
  • 農村叫它「土狗子」,過去田裡多到沒人要,現百元一斤還成稀罕貨
    摘要:農村叫它「土狗子」,過去田裡多到沒人要,現百元一斤還成稀罕貨。如果要說到真正的農村生活,也許還要在過去的時候,因為現在的農村已經與城裡在不斷的縮小距離,換句話說,除了人口比較稀散外,沒有像城裡那麼的集中,車流也會偏少一點,其餘的方面基本都快趕上城市了。過去的農村生活雖然比較艱苦一點,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比如摘野果,摘野菜或者抓小動物等等,這些都是很多城裡人無法體會到的。
  • 這三種食物在七十年代的農村都吃膩了,現在倒成了「稀罕物」
    點擊關注「鄉村風土」,這裡分享農村有趣的人和事,帶您了解與大都市不一樣的鄉村生活!文丨鄉村風土【原創首發,禁止複製轉載,違者必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吃的住的相比過去都有這很大的改善,因為小編也是地道的農村人,從小就生活在農村的環境裡,所以聽到很多老人講述過去生活條件是如何差,比起過去,現在簡直就是天堂。聽老人們說在他們那個年代,只有到了過年,才能吃上一頓白面饅頭,更有甚者,即使到了過年,吃的饅頭也是表面薄薄一層麵粉,裡面還是平時吃的雜糧,例如玉米面,紅薯面。
  • 農村娃兒時當零食吃,如今50元一斤成稀罕水果,俗稱「老鼠瓜」
    導讀:農村娃兒時當零食吃,如今50元一斤成稀罕水果,俗稱「老鼠瓜」農村長大的朋友,大多都吃過野果,尤其是90年代以前的,幾乎都把野果當零食吃了,畢竟在以前那個年代,水果可不像現在這麼容易買到,而野果卻在農村野外及山裡隨處可見
  • 農村大爺買一種植物根,似人參像蘿蔔,都不是,是啥「稀罕物」
    在一晉南農村集市上,看到一位老人在三輪車邊的地下擺了一小堆土白色的植物根,攝影師幾乎沒見過這些似蘿蔔又不是,似人參也不是,人參不可能這樣擺在地攤上,便上前一探究竟。擺攤的大爺告訴攝影師,這些植物根是菜籽根,俗稱「蔓切」(音),大爺介紹到:農村人俗稱它「蔓切」,學名是菜籽根。
  • 模樣像鯰魚,身上有花斑,釣魚人又愛又恨的「爬地虎」魚
    「爬地虎」就是這麼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小魚,爬地虎俗稱「麻波魚(笨的意思)」,模樣像鯰魚,身上有花斑,很小,我見過最大的也不過一指長。它生活在水底,是潛伏的魚。垂釣的時候,如果釣到爬地虎,可以說,魚鉤已經落底。落地垂釣是衝著鯽魚、鯉魚來的。可往往是魚漂起伏,想要的魚沒來,它卻不停地光顧,所以讓人心煩。
  • 農村這種樹,果實不值錢,果核卻是稀罕物,一斤500元成稀罕貨
    天意弄人,農民總是種啥都沒好結果,今年的荔枝估計又要成悲劇了,這前幾天一斤還要4塊錢的荔枝,現在街頭巷尾都在喊一斤1塊錢,看著情況明天肯定一塊錢以下了。這地裡收的價錢肯定比這還要低一等,那都白菜價了。而且現在正處於大量上市的季節,這荔枝這麼早就「夭折「在路上。
  • 一種長地上的「芒果」,過去沒人要,如今成稀罕貨,30元一斤
    但在農村卻有一種長在地上的「芒果」不知各位是否認識呢?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一種長地上的「芒果」,過去沒人要,如今成稀罕貨,30元一斤。這種長在地上的「芒果」其實並非芒果,只是外形酷似芒果而已。它實際是叫地梢瓜,一種西北部常見的野果子。
  • 它是長在野地的「稀罕物」,到季農村人爭相去挖,城裡人卻很少吃
    它是長在野地的「稀罕物」,到了季節農村人爭相去挖,城裡人卻很少能吃到現在的一些人吃多了大魚大肉,平時總會想著能吃點「山珍野味」。所以一些貧窮時候人們充飢食用的野菜、野果現在反倒成為了大多數人眼中可遇不可求的「稀罕物」。
  • 閹割公雞的手藝人難找,農村人養雞成本增加,土雞竟成「稀罕物」
    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生活導讀」,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社會細小事情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點點滴滴,關注最新的社會動態,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熱點類話題!閹割公雞手藝人難找,農村人養雞成本增加,土雞竟成「稀罕物」閹雞是一門致富的技術,閩南、兩廣地區的老百姓有一個諺語,叫:「要致富,閹雞補鍋磨豆腐」,也就是說,閹雞就跟磨豆腐似的,是一門手藝。這門行當不需要什麼成本,也沒有固定的場所,閹雞師傅都是拎著工具箱,走街串巷地為老百姓服務。
  • 以前農村這2種植物,被人當成野草,現在竟成了稀罕貨!
    以前農村的這些藥材,被人當作「野草」現在竟成稀罕貨,不知道各位看官看過沒,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地黃地黃,或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而在芳年老家,它有一個別稱叫做「蜜花兒」,這主要是根據它花朵的特點來命名的,記得小時候,看到蜜花兒開花,我們就會摘下它的花朵來吃,它的花朵很甜,在當時當過糖來吃了,以前芳年還以為是野草,經常拿來玩,不知道是藥用價值很高的藥材。
  • 過去是農民的救命娘,鮮果沒人要,曬乾30元一個
    過去是農民的救命娘,如今鮮果沒人要,曬乾成稀罕貨,30元一個生活條件越好,我們越不能忘記過去那些窮苦的生活。可能現在只有80後才能體會到上一輩人辛苦打拼勞作的畫面吧。而有一些卻沒有如此好的命運,過去農民拿它當救命糧,可如今卻已被忘卻,鮮果成熟也沒人要,曬乾之後才是稀罕貨,農貿市場賣30元一個。在筆者過去的記憶當中,絲瓜是一種非常下飯的蔬菜。自家種的絲瓜,一條切成片,然後經過媽媽精緻地爆炒之後,一盤子炒熟的絲瓜就能下三碗飯,想必很多人跟筆者有同感吧。
  • 大陸炫富五件套,吃不起榨菜都是過去式了,現在吃不起的是豬肉!
    前段時間,榨菜成了熱詞,某政壇節目有人說到榨菜股價下降時,認為是我們大陸人吃不起。在他們看來,吃榨菜都成為了有錢人的象徵?細數一下大陸人吃不起的還有很多東西,都成了炫富的標準。二、茶葉蛋「茶葉蛋」一詞連續多日佔據微博熱搜詞排行榜前列,有人說大陸人收入低,根本消費不起茶葉蛋,下面就看看茶葉蛋是怎麼變成變成「奢侈品」的,有網友表示:「吃茶葉蛋毫無壓力,一口氣吃十個,身體倍兒棒」。
  • 農村水邊的「香腸」,過去農村娃當玩具,如今20元一斤成稀罕野菜
    在農村野外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而在野生植物當中,野草可謂是最為常見的,它們在農村的路邊、田邊、水邊、山野林區等地隨處可見。對於這些野草,農民朋友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因為有些野草喜歡生長在農作物田或是果園附近,會影響農作物及果樹生長,因此被認為是「害草」,從而遭到農民朋友的討厭。
  • 令人毛骨悚然的洋辣子,咋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專家:不吃可惜了
    大家也千萬不要小瞧了它,它雖然身材很小,威力卻不可小覷,但凡是被它「恩寵」過的人,再次提到它都會讓人不寒而慄。究竟洋辣子是何方神聖,能有如此大的威力?洋辣子如此讓人生厭,咋又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呢?而且專家還說:不吃可惜了。洋辣子,褐邊綠刺蛾,屬鱗翅目刺蛾科。別名綠刺蛾、青刺蛾、黃緣綠刺蛾、四點刺蛾、曲紋綠刺蛾等,俗稱洋辣子。分布地域廣泛,幾乎遍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