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村東張二狗」欄目,每日分享最新的三農資訊,以及農業小知識,喜歡的不妨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喲,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農村這個稀罕物,俗稱「爬地虎」,過去沒人要,現在吃不起!
小時候,我家裡養魚,等到深秋季節起魚的時候,一般都是把塘裡的水抽乾,然後人拿著網下去捉魚,那時候因為自己太小,扛不動漁網,只能用手捉。因為膽小不敢捉大魚,只能抓小的,於是就抓了很多小黃魚,只覺得小小的很可愛,吃起來也很美味,誰知道後來,老爸就把我抓的小黃魚全部倒在鴨舍,餵鴨子,為此我還大哭一場。後來才知道那種稀罕小黃魚在我們家叫蛤蟆魚,我們家人一般不吃這種魚。
後來長大後學會了釣魚,但又不是專業垂釣者,有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於是就喜歡到叔叔的養魚塘去釣魚,但是沒想到大魚很少釣到,看到魚鉤的動靜以為是大魚,沒想到最後釣上來基本上都是蛤蟆魚,每次釣魚結束後叔叔都要對我狠狠的「誇獎」一番,並讓我常來釣魚,他就喜歡我這樣的釣魚愛好者。
我們家說的蛤蟆魚,也叫爬地虎,學名叫沙塘鱧。二十多年前在我國東南地區的河溝湖泊很常見,喜歡棲息在水草、瓦礫、泥沙的底層。
這種魚之所以越來越貴,其實跟豬肉價格上漲是一個道理,物以稀為貴,對於這種魚,人們有消費需求,但是供應量在不斷減少。
爬地虎是一道美味的佳餚,我始終不理解我們家人為什麼不吃這種魚,這種魚沒有刺,肉比較多,吃起來口感較好,關鍵的是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比如胺基酸、維生素等,在很多地方都算得上是高檔菜餚,我曾經在外地的飯店吃過這種魚,是清燉的,當時一大盆湯被在場的人喝得精光。基於它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市場上對這種魚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這種魚的供給近年來卻不斷減少。近年來隨著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這種魚難以有很好的棲息之地,再加上人們大量的捕殺,存在著數量不斷下降的趨勢。以前隨處可見的這種魚,目前在有些地方的市場上能賣到一百元一斤也不稀奇。但是我們家比較便宜,原因還是因為我們家人的飲食習慣。
供應量不斷減少,自然價格就漲上來。這種魚是可以養殖的。有商機,必然有投資,目前也有很多地方有人工飼養爬地虎的。但是多以混養為主,很少有單純去養殖爬地虎的,如果養殖爬地虎,沒有十分苛刻的條件,除了養殖魚的
常規技術外,要特別根據爬地虎棲息習慣,保障在養殖水塘的底部有適合爬地虎棲息的地點,同時還有保證底部水質的環境和氧氣供給。
總之,物以稀為貴,爬地虎越來越貴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靠爬地虎賺取收益,可以適當考慮養殖爬地虎。對此你是怎麼看的?你那裡有這種稀罕小魚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