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今年3月18日,大河報曾以《鄭州嵩山路、未來路為啥都在施工?》為題,報導了鄭州市「一環十橫十縱」道路綜合改造開工後的進展情況。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記者之前探訪的「一環十橫十縱」中的「一縱」——嵩山路試驗段從由南往北方向挖溝變成了由北往南方向挖溝,而其旁邊不遠的另「一縱」——桐柏路試驗段綜合改造已經完工。
那麼,桐柏路試驗段綜合改造完工後,其究竟有哪些變化?6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探訪:「慢節奏」的中央分隔帶,帶有自身獨特標識的「桐柏」路
據了解,桐柏路試驗段(中原路—建設路)長度為1.2公裡。該段改造工程在保持雙向6車道不變情況下,在全線增加中央分隔帶和側分帶,實現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離。同時,該段改造還將市中心醫院段路東側人行道缺失部分進行貫通,並將道路斷面、車行道、人行道、易澇點等常規要素進行了改造。
6月6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鄭州市建設路與桐柏路交叉口看到。在該交叉口南北兩側的桐柏路道路中間,是一排栽種著各種綠植的中央分隔帶,遠遠向南北道路兩邊緩緩延申;連接道路東西兩端的斑馬線從道路中央分隔帶經過,將原本寬敞道需要「急行軍」的路口變成了「慢節奏」的二次過街。在該交叉口西南角,一個帶有「西郊記憶」的綠色遊園,為繁鬧的城市街道「點綴」了絲絲清爽與休閒之意。
隨後,記者由北向南,跨上桐柏路西側的人行道。雖然路西側分帶內剛剛栽種的綠植,還不足以為人行道上的行人遮擋夏日的烈陽,但乾淨整潔的人行道與非機動車到,讓人在厭煩夏日炎熱的同時,心裡仍不禁感到一絲舒暢。尤其是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帶有「桐柏」兩字的隔離石,更是為桐柏路打上了自身獨特的標識。
此外,桐柏路試驗段上寬敞整潔的機動車道,可供乘客遮陽休息的智慧公交站,可提供臨時休息、避雨等多種服務的路長驛站.....都在凸顯桐柏路改造後的變化。
創新:SMA瀝青路面、多杆合一,更多創新融入道路改造
探訪中,據桐柏路試驗段綜合改造項目施工方杭州路橋集團相關負責人章經理告訴記者,在桐柏路試驗段的改造中,他們不僅在機動車道採用了SMA瀝青路面,還在非機動車道鋪設彩色陶瓷顆粒,並融入了智慧公交站臺、二次過街、多杆合一等建設理念。其中,SMA瀝青路面材料,他們採用的是由鄭州本地生產,且生產工藝、標準、產量「三達標」的鄭州城基市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材料生產標準也與杭州一樣。另外,多杆合一也為鄭州智慧交通發展提供了「完美銜接」的基礎。
「SMA瀝青路面的特點有抗高溫、低溫穩定性,良好的水穩定性,良好的耐久性和降噪等表面功能。」據鄭州城基市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SMA瀝青是一種由瀝青、纖維穩定劑、礦粉和少量的細集料組成的瀝青混合材料。因其耐久性好,故而養護工作少,使用壽命長,綜合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好。
在國際上,SMA瀝青材料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瀝青混合材料,但國內也只是發達地區已逐步採用,鄭州是近幾年才開始在一些試驗段採用。因SMA瀝青材料生產工藝和標準要求高,成本也比普通瀝青材料高,所以很多鄭州瀝青材料生產企業並沒有相關生產技術和設備,這也導致SAM瀝青路面在鄭州使用的情況並不多。以前,他們也是需要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對SAM瀝青材料的生產工藝和標準進行指導,如今他們已經熟練掌握該相關生產技術。「一環十橫十縱」道路綜合改造採用SMA瀝青材料,也是鄭州首次最大規模採用,他們也相信未來的鄭州道路提升將會應用更多的SAM瀝青材料。
此外,據章經理介紹,多杆合一不僅可以是將整條道路上配電箱進行統一,減少其數量,讓道路更加整潔;還可以同時安裝監控、信號燈、5G信號等設備,並為鄭州智慧交通發展提供了「完美銜接」的基礎。
瑕疵:路口提升了,管理卻未跟上,中心醫院門前停車仍舊混亂
當然,在桐柏路試驗段的探訪中,記者也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一些不好的情況,也是深入眼帘。如:桐柏路沿途路口交通秩序較為混亂,行人、非機動車隨意穿行;鄭州中心醫院門前隨意停車,交通不時擁堵,車主隨意亂扔菸蒂。同時,還有受訪市民的一些意見。
觀察中,記者在桐柏路與市場街交叉口看到,寬敞整潔的路口四周,有不少騎電動車市民和行人無視紅綠燈隨意穿行,甚至還有行人直接從路口中間穿過,交通秩序顯得較為混亂。
同時,在鄭州市中心醫院門前的桐柏路機動車道上,有十多輛私家車隨意停放,路邊的非機動車道也被進出醫院的行人和車輛堵塞,以致該段桐柏路機動車道出現機非混行,還不時發生交通擁堵。其中,還有不少隨意停放的車主,從車內往機動車道上亂扔菸蒂,部分菸蒂還有嫋嫋青煙升起,整潔的路面頓時不復。
此外,在幾位受訪市民中,受訪市民朱先生向記者抱怨,桐柏路上新設置的垃圾桶只有面向人行道的一面有滅菸蒂的入口,而面向非機動車道的一面卻沒有,不少市民騎電動車時也抽菸,面向非機動車道的垃圾桶無法滅菸蒂,也就導致許多騎電動車抽菸的市民隨意亂扔菸蒂,不僅給環衛工人增加工作負擔,還影響城市形象。
進展:嵩山路試驗段改造換個方向繼續挖溝,未來路已初步「成型」
在6月6日的探訪中,記者還再次探訪了嵩山路和未來路試驗段的進展情況。其中,嵩山路試驗段從由南往北方向挖溝變成了由北往南方向挖溝,未來路改造已基本「成型」。
在嵩山路與棉紡路交叉口,記者看到,原先圈在嵩山路西側由南向北方向機動車道上的圍擋,已換成了嵩山路東側由北向南方向的機動車道上,圍擋內有不少施工工人和機械正在加緊施工。
在完成改造的嵩山路道路西側,原先封閉的機動車和只留下小路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已完成變成另一番模樣。整潔的機動車道旁是與機動車道同等寬度的非機動車道,側分帶內栽種各種綠植,人行道上也布置著各種花卉和休閒椅,再加上路邊煥然一新的建築外觀,給人綠意不斷的清新感受。
另外,在未來路試驗段,從未來路金水路至商城路段,道路中央分隔帶已完全建成,並栽種了綠植,道路兩邊側分帶、人行道及沿街建築立面也全部造成完成,整段未來路試驗段就如同換了一件「新裝」。據相關知情人介紹,未來路試驗段已基本完工,這也標誌著未來路道路綜合改造已初步「成型」。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