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中天關臺」事件在臺灣島內引發巨大爭議與反彈(臺媒/圖)
臺海網1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連金)11月18日,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羅列「四大罪狀」不同意中天新聞臺申請臺灣地區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換發,這意味著自1994年9月1日開播的中天新聞臺,於今年12月11日起將從臺灣地區有線電視「52臺」中消失。
「中天新聞臺關臺成定局!」當天,中天新聞臺發出聲明,指出這是臺灣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最黑暗的一天」。而連日來,「中天關臺」事件也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與反彈,各界痛斥民進黨當局,就連綠營內部人士也痛批「民主進步黨」已喪失政黨價值。還有輿論指出,「中天關臺」或許只是民進黨對島內媒體「殺戮」的開始。
「兵家必爭」頻道被關
臺灣「NCC」18日審查中天新聞臺換照申請案,7位「委員」一致確定,對中天新聞臺做出不予換照處分,12月11日執照到期就要關臺。臺灣「NCC」給中天羅列的「四大罪狀」包括「未能落實新聞專業」、「自律機制失靈」、「違反自主公約」及「未能具體說明改善可能性」等。
這是臺灣「NCC」自2006年成立以來,首度對新聞臺做出不予換照的決議。「中天換照」之所以引發風波,跟中天所在的「52臺」有著極大關係,因為「52臺」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島內業界人士分析,傳統有線電視頻位只有百臺,而「49臺」到「58臺」間的新聞頻道主流區塊屬於「蛋黃區」。臺灣民眾長期青睞收看新聞,市場常戲稱TVBS所在的「55臺」在遙控器上「最好按」,因此附近的頻位都被認為是位於「黃金鮪魚肚」的精華位置,自然十分有價值。
而這次中天新聞臺被民進黨當局從「52臺」擼掉後,誰將進駐,也引發外界極大關注。近日,臺灣「NCC」官員陳耀祥點名「公廣集團」;此外,業界也有聲音指出,多個新聞頻道如三立財經新聞臺等早在提前布局等待機緣。而此前,臺媒也報導說,據傳最有希望的是鏡傳媒與寰宇電視。其中,鏡傳媒被認為與蔡英文友好,寰宇電視則是新潮流與蘇貞昌可能聯手力挺。
關中天是追殺韓國瑜終部曲?
中天新聞臺被關,此事件引來全臺各界高度關注,也驚呼民進黨當局竟不顧新聞自由,真的對新聞臺動刀。
中評社報導認為,這動作的背後,除了有綠營內部派系對於媒體資源的爭奪戰外,似乎也是對國民黨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追殺三部曲」的最終曲,目的就是要防韓起死回生、東山再起,對綠營再次產生威脅。
據報導,立場偏藍的中天新聞臺在韓國瑜政壇崛起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期間,因詳細報導韓的一舉一動,屢屢創造新聞臺和政論節目的高收視率,被戲稱為「韓天電視臺」,但也成為了綠營的眼中釘。
綠營對韓的「追殺三部曲」,即首先在2020「大選」中對其「抹黑」「抹黃」「抹紅」,讓韓在「大選」中最終落敗;其次,操作高雄市長的罷免戰,於今年6月6日「罷韓」成功;而最終曲就是對韓斬草除根,關掉向來最「挺韓」的中天,把韓東山再起的機會降到最低。
中天「挺韓」眾所周知,但是關掉中天,就是追殺韓國瑜的終部曲?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昨日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天「挺韓」應該是被關臺的「遠因」,而不是「近因」。他認為,背後原因不排除是民進黨派系搶食媒體資源之爭,而殃及中天,或者源自民進黨某些「A咖」的愛惡。
對於「中天關臺」,鈕則勳認為,民進黨當局此舉並不聰明,從他作為傳播學者的角度看,臺灣「NCC」為關掉中天而羅列的「量化數據」,包括罰款最多、被檢舉最多等,這些理由看似客觀,實則容易引發藍綠之爭。「關新聞臺茲事體大」,鈕則勳認為民進黨當局動作過大了,中天之過還遠不到被關臺的程度,其實可以用「調換頻道」或「減少股份」的其他處罰方式。
民進黨作為連自家人都反對
臺灣「NCC」不同意中天換照後,中天當天發出聲明強調,為新聞自由及全體員工工作權,一定會提出後續的法律救濟程序,奮戰到底。該事件也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和反彈。
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19日表示,關新聞臺是大事,蔡英文和蘇貞昌應該出來說明清楚。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受訪時表示,不應用手段消失多元聲音。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昨日也在中常會上批評民進黨當局關掉中天,擔憂將引發寒蟬效應,強烈衝擊臺灣新聞環境的自由,「我們拒絕政治光譜單一化」。
而民進黨此舉,連部分綠營人士也看不下去。民進黨前副秘書長李俊毅發文說,關中天可以少一個反對聲音,但也喪失政黨價值,代價實在太大。島內名嘴、親綠媒體人吳子嘉對此也感到很意外,並稱這件事背後有政治力介入,他甚至直言,民進黨本來就是黑社會。
鈕則勳昨日對導報記者表示,民進黨當局關掉中天新聞臺,首先損害臺灣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形象;第二,限制了多元聲音;第三,民眾質疑民進黨當局治理的格局與高度。他認為,民進黨當局執政肯定會因此備受壓力。而「在野黨」國民黨這回又撿到了「槍炮」,有了操作的空間。此前,民進黨當局宣布「進口瘦肉精美豬」已經激怒島內民眾,現在加上「中天關臺」,如果民進黨當局處理不好,甚至會影響民進黨的2022年縣市長選舉以及2024年「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