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廟與舊書市場

2020-12-14 政協頭條

1911年前上海文廟的側門

文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又叫作孔廟、夫子廟等。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長期實行科舉制度,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是科舉制度中必讀和必考的經典。所以,文廟在歷史上也往往是地方的最高學府和教育領導機構。府一級的文廟就被叫作「府學」,縣、鎮一級的文廟則被叫作「縣學」「鎮學」,統稱為「學宮」。過去,規定縣以上的行政區必須設立文廟,所以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處文廟,恐怕就難以道其詳了。

上海最早的文廟可以追溯到南宋景定年間。當時,上海已經設鎮,上海士紳唐時措、時拱昆仲出資建造了供孔子像的梓潼宮,並建造了一個「古修堂」教授學生,這就成為當時上海的「鎮學」。到了元代,上海升格為縣之後,元元貞元年(1295)真正意義上的上海縣學落成了,然而新建的縣學校舍質量不佳,僅幾年後就發生建築傾斜。於是,重新擇地重建文廟。不過,後繼的官員認為新址風水不佳,於是又重新回到梓潼宮原址拆除重建。

之後,上海文廟歷年重建和擴建,並形成一定的規模。清康熙年間,上海文廟建築發展到最大規模。文廟大門朝南開在今學院路上,除了欞星門、大成殿、尊經閣、明倫堂、魁星閣等文廟規定的建築外,一進大門有寬敞的甬道,甬道處有宣化坊(原名宣教坊)、崇禮坊(原名惠政坊)、澤民坊、集慶坊(原名集議坊)四座石牌坊,還有洗心亭、天光影池、舞雨橋,蒼松翠竹等,儼然是一座城市園林。

清鹹豐三年(1853),上海知縣袁祖德在文廟舉行隆重的丁祭儀式時,小刀會乘機發動起義,並攻佔了上海縣城。義軍領袖、廣東幫首領劉麗川即以文廟為指揮部,組織和領導義軍進行反清鬥爭。鹹豐五年初,清軍在英法列強的配合下,大舉進兵鎮壓,文廟被夷為平地,全部建築和景點毀壞殆盡。起義被鎮壓後,上海知縣認為原址已經不適合重建文廟,於是選址西門內原遊擊右營署廢址重建,並於鹹豐五年(1855)動工,次年竣工。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進攻上海時,新文廟一度作為洋槍隊的兵營,文廟的大部分建築又遭到破壞。之後雖然重修,但規模和質量已遠不如初。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下令取消科舉制度,文廟的作用和地位日漸式微,但春秋兩季的祭孔活動仍然照常進行,直至1919年「五四」運動,才被徹底終止。1930年,當時上海教育局在文廟內創辦上海市立流通圖書館;次年又在廟內開溝挖地營建文廟公園,並創設文廟動物園。1936年,上海市政府在此創辦上海民眾教育館。解放前夕,上海文廟的格局與建築基本被破壞殆盡。

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後撥款重修文廟。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對文廟進行大規模的修繕,初步恢復原貌。2002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文廟自發成為上海最重要的舊書集散中心,曾一度佔據上海書刊批發市場將近九成的份額。1993年,有人提議上海可以開辦類似塞納河邊「十裡書市」那樣的舊書集市,提議當即得到各方的贊同。經過對文廟自發舊書市場的規範和整頓,上海文廟舊書市場便於每周日與公眾見面,並延續至今。

起初,文廟舊書市場的攤位都是用粉筆劃出來的,從欞星門入口到大成殿門口,院子裡、迴廊上,幾乎被一個挨著一個的書攤佔滿,人擠人,好像連腳都沒地方放了。客流量最高時達到八九千人,250個攤位供不應求。那時全國做舊書生意者,不管有沒有來過上海文廟,肯定都知道它的存在。此時的文廟似乎成為另外一種文化符號,繼續發揮著自己的文化能量。

文廟舊書集市除了早上七點半的書市外,在文廟四字牌坊正對面的方斜支路上,還有一個短暫的小市場,便是傳說中的「鬼市」。半夜兩三點擺攤,早上七點左右撤攤消失。看似充足的時間,攤位卻沒那麼充足。很多攤主兩點就來找地盤,因為一旦來晚了,就根本沒有擺攤的地方。

為了能淘到好書,淘書客們自然不輕鬆,各自卯住勁,不僅要經驗豐富,一眼識別出好書、有價值的書,還要站得穩、速度快。當書商「譁啦」一下把書倒在地上,淘書客一邊抵住後方湧動的攻勢,捍衛自己的一角;一邊從書堆認出自己想要的那本書,並以最快的速度從書攤中抓出來拿在自己手中,真正做到眼疾手快。

書攤主與書友大多是舊相識,面對書友詢價,好的書,攤主會先報一個相對高的價,書友便開始挑刺,此時博弈便開始了,心理戰也悄然展開,雙方的專業在這時便開始展現。詢價、還價、喊著行話,一塊、八毛,討價還價。如果書友給的價錢不符合預期,議價的理由不充分,攤主便會不再出價,書快速進入下輪出價,其他書友大致了解攤主的心理價位,感興趣者會拿捏好價位,立馬出價拿下。這已經成為上海文廟書市標誌性的場景了。

在網際網路電商的衝擊下,如今的文廟書市,已然歸於平靜,只留下區區90個攤位,大多數還是固定的老商戶。淘書客三三兩兩,重要的已不是買書,而是對淘書文化的懷舊與體驗。

相關焦點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而這張門票僅能進入第二道門,也就是舊書市場的門,再進第三道門就需要在門口購買10元的文廟景點門票了。上海文廟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呢?購票的同時遇到了幾個外國背包族遊客,他們專程購買了10元的門票,計劃一覽文廟的歷史文化。
  • 上海文廟明年啟動改擴建,文廟和周日舊書集市將暫停開放
    上海文廟周日舊書集市。澎湃新聞記者 錢戀水 圖上海文廟周日舊書集市可能將於明年關閉的消息,最近成為舊書愛好者關注的話題。12月26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隨著上海文廟改擴建工程的啟動,上海文廟周日舊書集市將於明年暫停開放。文廟管理處表示,作為文廟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點項目,上海文廟改擴建工程將於2020年正式啟動,對文廟開展整體性修繕。
  • 上海老城廂曾有兩處文廟,都有什麼來歷
    原標題: 上海老城廂曾有兩處文廟,都有什麼來歷  摘要:上海老城廂的「兩處文廟」究竟是哪兩處?曾經熱鬧的「舊書市場」是什麼的場景?   近日,一則「上海文廟即將與大家暫別」的消息在朋友圈裡刷了屏,上海文廟將在今年啟動改擴建工程,出於施工期間安全因素考慮,文廟舊書集市將暫停對外開放。不少朋友表示出戀戀不捨之情的同時,也對於文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 又一處上海人心中的情結,文廟舊書市集也要關了!
    喜歡淘舊書的上海人都知道 在上海老城廂的文廟 有一個舊書市集 這裡不僅僅是舊書愛好者的天堂 更是老上海人的一絲情節 然而最近
  • 上海老城廂,遊文廟豫園周邊等地,冬至將至這裡最有本地味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的,民間有「吃了湯圓又大一歲」之說。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一眨眼,還有十幾天就要冬至了,「至」謂之極致,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 文廟老流氓重回南市區掠影——上海窮街滾地龍下只角的貧民天堂
    文廟 /如果說南市的三寶是文廟、豫園和老城廂;那麼文廟的三寶就是動漫、舊書和文具。中華路就像一條主幹道,她的背後就是一條條互相貫通的小街道,文廟就被藏在其中。以前的文廟似乎永遠也逛不完,寒暑假和小夥伴們可以在這條小馬路上玩到天黑。
  • 上海文廟,古代祭孔的地方,門內門外可靜可鬧之地
    目前,上海面臨復工高峰期。專家透露,這一周會是疫情高發期,所以小夥伴們一定要做好防禦,還在放假的小夥伴就不要出門了,如果必須出門要搭乘公共運輸,一定要帶好口罩和勤洗手!也希望疫情嚴重地區的小夥伴們能度過這次危難關頭,加油!中國加油!喜歡淘舊書的上海人都知道,在上海老城廂的文廟,有一個舊書市集,不過有消息稱,今年這個舊書市集即將要關了!
  • 上海的文廟:曹聚仁/1962
    上海的文廟曹聚仁 | 《循環日報》1962上海文廟(民國)到過上海的,上海城隍廟,幾乎無有不去過的,九曲橋、湖心亭要說園林勝景,文廟路文廟公園還在城隍廟之上。上海之有文廟,迄今已經六百多年了,其間搬移了五次,移到目前這一文廟路上,倒還是近一百年間的事。
  • 古早集市:上海最早的「頂尖學府」,藏著一代人的記憶
    有人說,上海除了繁華的商業街和璀璨的夜景,就沒有別的景點了,不是你不知道而已。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古代上海的最高學府,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補充修改。在上海黃浦區老西門東側,有古代上海最高學府、上海市區唯一的文廟。
  • 上海這個集市臥虎藏龍!現已火火火遍全國,門票只要1塊錢!
    其實,在上海土生土長的小囡都知道 阿拉魔都也隱藏著這樣一個淘書樂園!沒錯,就是上海文廟舊書集市 這次它又火火火到了全國!而他推薦的首站就是 上海文廟舊書集市沒想到熱愛擊劍運動的他 對這裡也有著忘不了的童年情懷懂經的他向主持人介紹
  • 話說老上海之文廟,老城廂一景
    元代(1291年)建立上海縣後即建文廟,其是供士紳祭祀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同時,作為縣中秀才讀書深造的學府,是古代上海的最高學府。據查,元、明、清三朝,上海縣籍秀才考上進士作官的有二百七十九人,所以文廟在古代是培養人才之地。上海文廟建築群布局嚴謹,氣勢宏敞,極具民族特色。
  • 上海人的別樣記憶,守望平安的小南門警鐘樓
    上海文廟,即清代「上海縣學文廟」,位於上海老城廂,是上海城區唯一祭祀孔子的廟宇。上海文廟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上海市民的心中佔據很高的地位,直到今天,也有不少莘莘學子來到文廟,敲響大成鍾,祈願學業獲得進步呢~ 地址:文廟路215號 票價:10元(現場現金購票) 文廟舊書集市
  • 這是小朱書店和「小朱」三代人的舊書故事
    小朱書店被譽為「上海規模最大、藏書最多、品種最全的民營舊書店」。經營書店的「小朱」就是朱鳳濤,他的父親朱相春,「小朱」之子朱俊峰,三代人都與舊書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在家鄉讀過幾年私塾,上世紀四十年代到上海,在四川北路擺了個小人書攤,供南來北往的人翻閱,公私合營之後,父親進入上海舊書店工作。大約在1980年,21歲的朱鳳濤頂替父親工作進入圖書行業,在上海舊書店四川北路分店任營業員。當時的書店夥計,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剛出爐的圖書,是個惹人眼紅的職業。那時候,父親還沒有退休,為了方便工作,父子二人住進了書店二樓的倉庫裡,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 南京地理第5期丨倉巷:曾經的東吳糧道,曾經的華東舊書一條街……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倉巷才因為舊書市場再一次熱鬧起來。如今南京哪裡還可以淘舊書?南大旁的青島路、南師旁的寧海路、南藝后街都有可能!但在十幾年前,廣大書迷們心中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朝天宮倉巷——華東地區最大的舊書交易市場!朝天宮一帶,自明代起就有舊貨交易市場,後來逐漸發展到古玩交易。
  • 紀念孔子誕辰 上海文廟舉辦「孔子文化周」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9月28日報導:今天上午,「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祭祀儀式暨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開幕式」在上海文廟舉行。現場包括孔子後裔、傳統文化愛好者和中小學生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5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活動分為祭祀儀式、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開幕式、「丈量文廟」傳統文化親子挑戰賽等環節。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開幕!
    9月29日下午,在熱鬧喜慶的鼓舞聲中,「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動——「同一輪明月 同一個祝福」 慶中秋活動在上海文廟拉開帷幕。明倫堂廣場上,拼布包、海派剪紙、人物麵塑等別具匠心的非遺作品展示讓市民遊客驚豔不已。
  • 舊書攤兒
    上世紀80年代我住在北京的北太平莊附近,常常不遠十多公裡的路程,騎車到琉璃廠淘舊書。那兒過去曾是讀書人常常光顧的地方,據說魯迅先生就經常去那兒淘書。只是,當時剛剛興建的琉璃廠路邊不設地攤,舊書都擺在門店裡,以線裝書為多,動輒標價百元上千元,只能偶爾買幾本便宜的閒書。    我對舊書市場格外留心,一聽說什麼地方要處理舊書了,就治戰具,備糗糧,希望滿載而歸。
  • 愛申活 暖新春|元宵節鬧花燈,上海文廟還有手工體驗活動
    2月19日,「濃情元宵節·和諧一家親」活動將在上海文廟明倫堂、明倫堂廣場及其周邊場所舉行。圖片來自「上海文廟」微信公眾號元宵節,去上海文廟逛吃逛吃。2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文廟獲悉,上海文廟將舉辦元宵節文化活動,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活動時間段觀眾免費入園。
  • 犍為文廟:全國四大文廟之一!
    來到大名鼎鼎的樂山犍為文廟,你會感受到這個文廟很牛,它是全國四大文廟之一、4A級景區、屬國重文保單位。犍為文廟·簡介犍為文廟因此常年舉行祭孔禮(釋奠禮)、成人禮(冠笄禮)、開筆禮(啟蒙禮)、成童禮、拜師禮、祈福平安禮、祭祖禮、敬四川等祭孔禮儀。犍為祭孔大典肇始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是古代犍為人民專門祭祀先哲孔子而舉行的廟堂禮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