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教父》中的三個悲劇

2020-12-18 8分電影

《教父》,黑幫片的天花板,男人的聖經,蒙太奇教科書,奧斯卡最佳影片,影史最牛逼開場鏡頭……

當時才30出頭的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傾盡「洪荒之力」,拍出了這部無法復刻的經典,其視聽語言,演員表演,主題內核,敘事情節等各方面都被後世不斷模仿學習,影響了整個電影界,還影響了全人類的精神文化。

猶如上古時代莎士比亞的許多偉大悲劇一般,《教父》可以說就是人類20世紀下半葉的一部偉大悲歌。

《教父》小說1969年出版,號稱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電影版趕著熱潮,很快在1972年上映。不談小說,只說電影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就至少有著三個悲劇:

時代悲劇,家庭悲劇,個人悲劇。

1.時代悲劇

「我相信美國。」這是《教父》的第一句臺詞,一次漂亮的反諷。

入殮師Bonasera相信美國,因為他到了美國發了財,有警察和法律的保護,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然後呢?

他的女兒慘遭虐待,法律判處了作惡的罪犯緩刑,當庭釋放。他和他的家人受到了保護,卻沒有得到公道。

注意,他「我相信美國。」這句臺詞的時候,背景是一片黑暗。這似乎在暗示著,這個時代是「黑暗」的。

Bonasera想要討回公道,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大概就是Don Vito Corleone,從義大利遷入美國的黑手黨老大。

黑幫老大才能幫你討回公道的時代,難道還不夠黑暗?

如此「黑白顛倒」的臺詞,緩緩後拉的長鏡頭加上動作匹配剪輯,《教父》的開場註定不同凡響。與此同時,一個顛覆舊時人們對黑幫看法的角色隆重出場。

馬龍·白蘭度用他超凡的魅力,十足的角色準備,帶一隻即興撿來的貓,把Vito Corleone演得平易近人又不可靠近,之後有無數人想要模仿他的動作,說話的語氣,世上不缺少優秀的演員,於是各具魅力的黑幫老大一波接一波,包括許多港產黑幫片也受到了影響。

只是世上再沒有第二個馬龍·白蘭度,也沒有人能夠超越老版的Vito Corleone。他的造型,也成為了「教父」專屬代表,哪怕系列三部曲真正的核心是阿爾·帕西諾。

馬龍·白蘭度的表演有如「天神下凡」,他憑藉此次演出順利拿到奧斯卡影帝。

而老教父Vito Corleone這個角色,大概是要用來表達「時代的悲劇」。

老教父是一個十分講道理,盡力想做到公平公正的人,故事一開始是他幫助很多人主持公道,凸顯了他能力強大,又「大公無私」。

撇開「流氓」的身份,他幾乎完美的,謙遜大度,講信用,沉穩冷靜,這頭「披著狼皮的羊」的臺詞就是《教父》所傳達的真理:

「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別讓外人知道你在想什麼。」

他的出場時間其實不多,但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卻都是精華,沒有他,《教父》不會成為「男人的聖經」。

這個偉大的男人,怎麼會「悲劇」呢?

他個人並不悲劇,至少他是「善終」的,這與他一直堅守的原則有關。在他看來,事業不應該是耽誤家庭的藉口。如果一個人失去家庭,就等於是一條船失去了唯一能停靠的港灣,只能一直孤獨地漂泊在冰冷而恐怖的大海之中。

最後,他守住了屬於自己的港灣。

悲劇的是,他沒能守住屬於自己的時代。

教父已經今非昔比,他的那套過時了,時代變了,片中許多臺詞都在「挑戰」著Vito Corleone所代表的「真理」。

主線劇情,根本就是對老教父行事準則的挑戰。

在Vito Corleone的努力下,Corleone家族成為了美國紐約的一股強大勢力,與其他勢力相比,Vito Corleone還獨家擁有美國政客的資源,有點像是民國時期的杜月笙。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吃喝嫖賭」已經滿足不了黑幫們了,他們還想要染指毒品。土耳其毒販Sollozzo順應時勢進場,可他和支持他的黑幫勢力,都需要Vito Corleone手上的政客資源,才能保證毒品的順利流通。

但Vito Corleone清晰地認識到他自己和政客們的關係,他並不是真的夠為所欲為。他要搞毒品,就等於有了把柄,有什麼萬一,那可是全家遭殃的事。況且毒品是傷風敗俗的東西,可能教父也不希望這種東西危害自己的地方。

他以前這麼想,現在想法依然不變。就算時代已經不同了。

面對Sollozzo,Vito Corleone仍然按他的方式以禮相待。按他的那套,只要禮貌的告訴對方原因,對方應該會理解自己的難處,不再糾纏。

他可能沒想到,Sollozzo早已經和警察暗中勾結,除了他之外的其他勢力也都想分一杯羹。

在利益面前,人心已經被腐蝕。

迫於壓力接受毒品生意,就代表著連他自己都失去了他那個時代的準則。拒絕的話,他將會成為眾矢之的,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Sollozzo不會善罷甘休。

講道理,講道義,公平公正的和平時代已經過去。

一個更動蕩更黑暗的時代即將來臨,經歷多起血腥事件後的老教父不禁嘆息,時間已經不多了,他的理想國已經無法實現。

真是一場時代的悲劇。

2.家庭悲劇

家庭,或者說家族,是《教父》中很重要的元素。第一個場景轉換,就是從教父的室內談話切換到外場熱鬧進行著的家庭婚禮派對,女兒大喜之日,教父還需要處理各種問題。

從嚴肅的內場到歡樂的外場直接切換,使得兩個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是在說,歡快的家庭背後,隱藏著種種麻煩。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溼鞋。教父極力維護自己的家庭,可身在江湖,他的子女想不與黑幫有關都難。

通過開頭的一場婚禮戲,電影便交代了大多數的主要人物。他們的身份地位,個性特點都給予了設定。

老教父共有三個兒子,一個出嫁的女兒。

大兒子Santino "Sonny" Corleone,衝動暴躁,在家族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畢竟他才是教父的第一接班人。

二兒子Fredo Corleone,相對比較懦弱無能,是關鍵時刻槍都拿不穩的那種人。

三兒子Michael Corleone,大學畢業回來,服過兵役,文靜而風流,是電影著重塑造的主角。Kay Adams是他開場帶回家的對象。

女兒Connie,與「鳳凰男」Calo成婚。

幫派骨幹成員方面,這裡只說一位戲份較多的Tom Hagen。他的職位是「軍師」,從小被教父領養,家庭合照的時候他也能一起,說明他的地位相當高,相當於是總經理了。

這樣的一個家族,各自的家庭生活如何呢?

教父自己以身作則,他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和他一樣,能夠家庭和睦,幸福快樂,從他叮囑Michael別忘記太太和小孩就能看出來。

可惜,事與願違的事情總在發生。

大兒子Sonny,情婦遍地,明目張胆地出軌;二兒子Fredo估計比較難成家,成家了估計也是繼續花天酒地;女兒Connie與鳳凰男的婚姻最後走向破裂;三兒子Michael算是比較有良心的男人,然而他的兩次婚姻都因家族的事情而以失敗告終。

就好像老一輩平凡而忠貞的愛情,我們很難再找回來了。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家庭的悲劇。

3.個人悲劇

時代是動蕩不安的,家庭是破碎分離的,身處在如此的大環境下,個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難以全身而退。

《教父》在宣揚老教父Vito Corleone的「真理」的同時,還著重塑造了新教父Michael Corleone的誕生。從整體故事的角度來說,Michael才是真正的主角。

講真,阿爾·帕西諾的表演難度,以及總體表現都不亞於馬龍·白蘭度。

老教父更像是一個「中樞角色」,起到一個「導師」的作用。Michael Corleone有著非常明顯的前後轉變,有著質的成長,這一般是主角才有的待遇。

一開始,Michael是一個有些稚氣的大學生,不涉足家族事業的他可以更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是我的家族,不是我。」這句重要的臺詞說明Michael自己也並不想成為黑幫成員。

即便如此,老教父對Michael Corleone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除了遺傳了冷靜沉穩的天賦屬性之外,到西西里避難的情節還顯示了他學到了老教父的懂禮貌,重視家庭。

局勢的發展使得他不得不參與家族事業,並第一次舉槍殺人。要殺的人不是什麼好人,這能讓他說服自己開槍,可他一旦開槍,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在血腥事件的前後,可以明顯發現Michael從髮型到眼神,再到肢體動作的變化,這得益於阿爾·帕西諾超神的演技。他成功地演出了一個青澀大學生到黑幫領袖的成長轉變,最後他的眼神令人無比生畏。

本來,製片方派拉蒙並不想讓阿爾·帕西諾飾演Michael,主要原因是身高不夠。沒想到,阿爾·帕西諾卻用一米七的身高演出了兩米八的氣場,眼神的殺氣蔓延到了屏幕之外,系列三部曲因他而偉大。

偉大的代價是,Michael犧牲了自我,他知道自己必須「出山」,才能拯救自己的家族。他真實的個人願望不能實現了,老教父希望他能做個正派議員的願望也不能實現了。

因為「時代的悲劇」,他還必須使用和老教父不一樣的方式,更兇狠更殘暴的方式,才能穩固住自己的權力和地位。這直接影響到了他的家庭,《教父》結尾的一幕,就是正式宣布老教父的時代徹底落幕。

不只是Vito Corleone的告別,而且是他處事方式原則的告別。Michael是「新時代」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不能像老教父擁有一個圓滿的家庭了。關門的那一刻,他成為了新教父,自己的家庭也同時被無情割裂。

失去自我,失去家庭,這是Michael Corleone的悲劇。

也許,這還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個人悲劇。

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教父》

相關焦點

  • 全面解讀經典黑幫電影《教父》中的三個悲劇。(四)
    《教父》,黑幫電影的天花板,男人的聖經,蒙太奇教科書,奧斯卡最佳影片,電影史上最好開場鏡頭……(由於分為一二三四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三。個人悲劇時局動蕩,家庭破碎,分居。在這麼大的環境下,無論個人有多能幹,都很難離開。」教父」在提拔老教父Vito Corleone的「真理」也專注於塑造新教父Michael Corleone的誕生。從整個故事的角度來看,麥可才是真正的主角。老實說,阿爾帕西諾的表現和馬龍白蘭度一樣困難,他的整體表現也是如此。
  • 深度《教父》:麥克為什麼做卡洛孩子的教父,又決定殺死他?
    挺好的問題,麥克為什麼做卡洛孩子的教父。在劇作、劇情兩個角度,都有深意。在劇作角度,「教父」這個頭銜有著複雜的意思。教父,不僅是宗教上的身份,更是電影中的家族、黑幫、社會的綜合身份。在家族中,教父即是家族的首領,它有著絕對的權威,繼承家族的傳統,發展家族的利益;而在黑幫身份中,教父則是一份艱難的工作,好像是身懷利器的生意人,他要面臨家族內外的勢力衝突,平衡內部利益,解決虎視眈眈的敵人。在社會身份中,教父被放置在了更大的國家、政治、法律之下。
  • 《教父2》很經典,但你絕對想不到,教父的創作原型竟然是這樣的
    從而讓影迷認為《教父2》裡的麥可·柯裡昂是一名王者的象徵,雖然他孤單,但他是最強大的男人。但故事的真相其實並非如此。電影裡真正的麥可,是一名強大的男人,但他同時是一名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一名被命運操控的人。而這一點,導演科波拉其實已經在海報上暗示過觀眾。
  • 獨家整理,《教父》三部曲故事時間線
    寫在前面:在寫《教父3》評論,尋找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網絡上居然沒有一篇相對完整的《教父》三部曲時間線整理文章。漫威電影都可以有一大堆的時間線整理,而作為影史上最為經典的黑幫史詩,這個橫跨近百年的故事,又怎麼可以沒有呢。現在,根據電影以及小說《教父》做基礎,馬上就整理一份。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敬請尚未觀看的觀眾留意。
  • 致敬教父,《教父》的誕生!
    美國電影學院,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教父》。 這部名為《弗朗西斯和教父》的電影將首次揭露《教父》的拍攝和製作過程,嚮導演弗朗西斯和馬龍·白蘭度致敬。 主演近日也已確定,奧斯卡·伊薩克和傑克·吉倫哈爾。
  • 《教父》第二部:看透這三個方面,小維託就能成長為教父
    《教父》三部曲是根據馬裡奧的同名小說改編,三部電影展現了三代教父的風採,但是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一代教父,他就是維託柯裡昂老頭子。《教父》三部曲所獲榮譽無數,也得到很多人的追捧。《教父》第二部中,穿插了教父怎麼發跡的過程,教父維託小的時候被當地的黑手黨領袖追殺,不得已偷渡到了美國,年輕的維託無依無靠的在美國生活。年輕的維託發現,自己認真努力工作的時候,總是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而且還要受到小混混法努奇的欺負。
  • 《東京教父》中的配音有哪些,你了解嗎?
    《東京教父》中的配音有哪些,你了解嗎?《東京教父》是由MADHOUSE出品,今敏執導,江守徹、梅垣義明、岡本綾、飯冢昭三等配音的動畫電影,於2003年11月8日在日本上映。江守徹嗓音條件良好江守 徹是日本的演員、播音員、劇作家、翻譯家。原名是加藤 徹夫(かとう てつお)。
  • 以《教父》為出發點,分析電影中道德的藝術邊界
    看完《教父》第一部,我其實很不恥維託·柯裡昂的為人。雖然他深惡痛絕毒品交易,可是除此之外,殺人、陷害、賭博、販賣私酒,無處不有他的身影。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就是:我會開出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當然大家都無法拒絕,因為很多拒絕的人最終都離開了這個世界。電影最後,一代教父維託在與孫子嬉戲中死去。
  • 《教父2》中老教父為什麼要殺了範倫奇?
    範倫奇的行為導致了維託的失業,而維託當時家裡還有三口人等著他賺錢來養,迫於無奈之下他走上了搶劫之路。2、範倫奇霸佔了維託好朋友的女友,維託一向對朋友講義氣,得知此事後很為朋友鳴不平。3、範倫奇在當地強搶老弱病殘者的東西和收取小販的保護費,後來因為惹怒了其中三個,被那三個小夥子劃傷了脖子,這事被維託看見了,他發現範倫奇事後並沒有對那三個小夥子展開報復,而是利用脖子上的傷向他們的父母要錢,這讓維託意識到範倫奇在當地並無後臺,只是一個行為惡劣的小地痞罷了。
  • 為什麼教父2中的麥可:一定要殺死哥哥弗雷多?
    薩沙也是教父電影迷,最近又看了一遍教父2。教父2中最大的悲劇不是麥可和妻子決裂,而是他下令處死了自己的哥哥弗雷多。在教父1中,麥可家族處決了4個叛徒:出賣教父行蹤導致他被刺殺的司機保利、在麥可車子上安裝炸彈導致妻子被炸死的保鏢法布裡奇奧、
  • 一拖三,一個棄嬰與三名流浪者的的溫馨之路——《東京教父》
    三名流浪者、一個棄嬰、寒冷的聖誕夜、風雪的街頭……此般情境定格膠片,你是否想到了狄更斯的《遠大前程》,想到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一幫地頭蛇、一次暗殺、人妖的大集會、黑幫的叫囂……如是意象衝入銀幕,你是否想到了北野武的《大佬》,想到了科波拉的《教父》?而當這三名流浪者帶著一個棄嬰,卻在冬夜走出了一條且喜感且溫馨的路時,如上云云,便來自來自《東京教父》。
  • 一曲家庭讚歌,一首黑幫史詩,一出人性悲劇——《教父》
    《教父》系列被推為男人的聖經,想要了解男人可以看這部電影。看完後你印象主要停留在顏值上,無論是老教父還是麥克,第三代教父顏值略差,而且人格貌似也沒有前兩任那麼高大,顯得有點蠢蠢的,也沒有爺爺和叔叔的穩定沉著,一看就不是個幹大事的人,遲早要慘死街頭的感覺。
  • 《教父3》拙劣模仿了《教父1》,真是狗尾續貂
    片長很長,敘事零散非線性,出場人物也非常多,有時候得深思一層才能明白劇中人的行為動機。敘事其實很晦澀,反派出動的都是棋子,絕少直截了當大BOSS直接登臺揮槍鏖戰。而且,幾乎沒有特別生猛的槍戰場面。如果不是把原著小說看過了很多遍,我也很難對它產生興趣。相比較而言,《教父1》更接近原著小說的主幹敘事。但從我的觀影體驗來說,《教父3》卻是最輕鬆最舒服的一部了。
  • 傑克寶(Jacob & Co.)歌劇院系列教父音樂腕錶
    《教父》的音樂主題銘刻在我們的集體文化意識中。現在傑克寶(Jacob & Co. )的傑作 Opera 通過手工雕刻和手繪將電影主題曲、標誌以及迷你教父形象融入到了這款不同凡響的腕錶中。在這款高度複雜的腕錶中,兩個滾筒和梳齒安裝在機芯上,每當它們播放《教父》的主題曲時,就會圍繞錶盤旋轉。其與三軸陀飛輪以及時分錶盤一起工作。傳統瑞士音樂盒數百年來,製作音樂盒一直是瑞士的傳統工藝。在 Opera 這款音樂腕錶中,傑克寶首次將這種手工工藝與高級制表結合起來。
  • 《教父》中那些耐人尋味的鏡頭
    邁克是老教父維託的小兒子,可以說是老教父最疼愛的兒子了。維託從小就給邁克最好的美國教育,成為一個美國的大學生,對於家族裡和黑道有關的事,從不強迫邁克接手。因為維託知道踏入黑道就再也不能回頭,所以堅決不讓邁克和黑道粘上一丁點關係。維託的女兒結婚派對的那天,拍家族大合照的時候,維託留意到邁克還沒在場。
  • 看完《教父2》,或許你能聽得懂曾聽不懂的周杰倫《以父之名》
    如果《教父》是悲劇,那麼《教父2》就是悲劇中的悲劇。年輕的Michael Corleone接管了老教父Vito Corleone的權杖,成為Corleone家族的首領。他想實現他父親維託未竟的願望,建立一個屬於Corleone家族的王國。簡言之,這是為了擴大領土,使家族企業合法化。
  • 電影賞析《教父》:時代背景下的經典之作
    《教父》絕對是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論是攝影上的布局,打光,編劇上的故事結構,還是演員陣容上的選擇都是無可挑剔的,其複雜的人物關係,龐大的勢力和家庭的情感糾葛完美的融入到一起,影片中任何一個元素單拎出來是很難在電影中表達清楚,但是教父卻做到了將所有元素完美柔和在一起向我們展示一個家族的故事
  • 《教父2》與《教父3》,教父三部曲的巔峰之決
    更加難能可貴的,這部根據馬裡奧.普佐同名小說改編的系列電影,分別拍攝於1972年(《教父1》),1974年(《教父2》)和1990年(《教父3》),而在長達18年的時間裡,不但保持了主創人員和主演陣容的一致,而且保證了每一部影片的上乘質量,令人讚嘆。若問,在合計長達8個多小時的三部影片中,哪一部堪稱三部曲的頂峰之作?
  • IN影評—《戀愛教父之三個「壞」傢伙》(圖)
    (原標題:IN影評—《戀愛教父之三個「壞」傢伙》(圖))   劇情簡介
  • 在電影《教父》中兩代教父性格有何不同?
    說起教父這部經典之作和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耳聞。這部電影更是被稱為黑道電影的史事。大家都知道教父電影系列一共有兩位教父兩個人不同的管理方式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教父之中的兩代教父,他們的不同點。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