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留學生:畢業了,不舍和中國說再見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來華留學生:畢業了,不舍和中國說再見

  收到5名來華留學生的中文作文,有些出乎編者意料的是,他們有的是從19歲才開始學中文,有的剛到中國留學時一點都不會說中文……如今,他們是「漢語橋」比賽的獲獎者,是可以和中國學生一起上全中文授課課程的學習者,是推動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行動者。

  2020年,他們迎來了別樣的畢業季。回望在中國的學習時光,他們有不舍,更有憧憬——續寫和中國的故事。

  在書卷和山河之間

  強為韜

  當我還是孩提的時候,我的父母離開中國,遠赴美國求學,我也跟隨他們遠渡重洋。時光轉瞬十幾年,2000年年末我再次踏上故土,作為學校管弦樂團的一名成員隨團到中國進行文化交流訪問,並在國內的多個城市巡迴演出。旅途中,我驚訝於國內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著迷於過去僅能在家中體驗的文化傳統。也正是這次旅行,時隔多年之後我再次與在國內的大家庭團聚,也在人生中第一次見到了我的奶奶。演出結束後即將離開之時,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在大學的幾年間,我有幸接受了良好的通識教育,這不僅滿足了我廣泛的學術興趣,也讓我有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

  我的本科學校耶魯大學的學分設置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生可以自主進行課程和學分安排。由於選擇雙專業的緣故,我僅有很少的選修課選擇空間。我把那些僅有的學分全部用來修讀漢語語言文學、中國歷史、中國哲學以及近代中國國際關係史等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正是那些迷人的歷史進一步激發了我對中國的興趣和嚮往。為此,我選擇休學1年,在相關獎學金的資助下,前往北京語言大學和清華大學進行漢語語言的深入學習。在北京的這一年,我結識了許多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這片土地也越發地令我著迷。

  2017年,我再次回到校園,以 「燕京學者」的身份進入北京大學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燕京學堂是北大成立於2014年的跨學科研究項目,它秉承北大深厚的人文社科傳統,旨在培養能夠在未來溝通中國與世界的人才。

  在那裡,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相遇。這些青年學者們不僅富有強大的同理心和團隊合作精神,並在各自的領域嶄露頭角,也成為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師益友。與他們的交流——無論合作抑或分歧——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到如何能將課堂中所學的抽象的理論概念付諸實踐。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也讓我開始深入了解那些我以前並不熟悉的國家。在北大的日子,從他們身上,我開始領悟 「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真正含義。

  從農村到城市、從區域到世界、從傳統到現代,中國仍然在經歷快速的發展和轉型。我熱切地探索著中國文化,但我的早期嘗試也不免受制於磕絆的中文表達和有限的處世經驗。即便我身上有著中國文化的根基和探索的熱情,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和豐富多樣的風土人情面前,我仍舊會感到不知所措,但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在燕京學堂的幾年中,我曾在西安欣賞中國戲曲,在北京體味胡同煙火,在雄安泛舟掘鯉之澱,在貴陽遠遊山水風光……在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的同時,我也在思索這個國家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北京大學的課堂上,我的這些見聞得以在理論和歷史的學習中找到對應。慢慢地,劇院上演的戲曲與歷史事件之間開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老北京城裡的胡同也越發顯現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歷史傳承。泛舟於「九河下梢」的白洋澱,我感受到雄安新區的發展潛力;遠足貴州山脈,我亦感嘆山區旅遊業巨大的發展潛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書卷和山河之間,我接受了真正的「中國教育」。

  回顧北大生活,我很幸運能有機會以跨學科的角度來了解中國。研究生的第二年,我在一家人工智慧初創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實習期間,我帶領的團隊負責向跨國公司、國有企業等合作夥伴推介公司前沿科技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漢語語言能力也突飛猛進。

  回溯過去,我將永遠珍重在中國的這段讓我用力成長的時光。在未來的日子裡,我也將繼續為成為中美溝通的橋梁而努力。

  (作者系北京大學美國留學生)

  我在中國的故事還沒結束

  王 笑

  「中國現在正在舉全國之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我在中國這個國家待了七八年,漸漸產生了歸屬感。我在這裡從來不覺得陌生,現在看到我的第二故鄉面臨困難,雖然我有回到埃及的選擇,但這裡也是我的家,我在這裡不僅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同時也擁有了面對一切的勇氣,我真的捨不得離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父母希望我回國,2020年1月31日凌晨我在臉書上寫下如上文字,既讓父母安心,也希望告訴大家中國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

  我沒想到的是,疫情會在全球蔓延,埃及也未能倖免。在此背景下,我能做的是將自己在中國抗擊疫情的經歷分享給更多的人。

  記得有一家阿拉伯媒體聯繫我,希望我分享自己在中國的抗疫經驗,我便通過不同的渠道拍了阿拉伯語視頻教大家如何做好防護並介紹中國的抗疫經驗。視頻反響很好,大家不僅看到了中國防控疫情的能力,也從我的分享中學到了很多防疫知識。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有兩年沒見過父親,當初曾對他承諾,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就帶給他看,但現在因為疫情影響,還回不去。

  2020年是讓我難忘的一年,我一直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但今年也常會感到感傷、緊張。真心希望全世界能早日戰勝新冠病毒,生活能回到正常軌道。

  5月31日,我實現了在2020年年初對自己許下的第一個承諾——博士論文答辯順利通過。疫情期間,我將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博士論文上,每天都給自己定一些具體的目標,因為拿到博士學位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願望,還承載著我父母以及生命裡很重要的人的期望。我還記得,我完成論文的那天,真的是鬆了一口氣。

  歷時5年的博士學習與生活仿佛一眨眼就來到了尾聲!驀然回首這飛逝而過的5年,那是令我萬分感慨而又最重要的人生時段,我不僅在學術方面完成了博士論文,而且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學到了很多。在這期間,我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積蓄了前進的動力,也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自從完成論文答辯到今天,一切漸漸變得平淡。在線完成論文答辯和畢業典禮,我還是有些遺憾,因為想穿著畢業服裝跟敬愛的導師和可愛的同學們一起拍畢業照的願望沒有實現。

  回望2020年這半年多的經歷,我並不後悔自己當初所做的留在中國的決定。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留下來和中國人民一起抗疫。

  這半年來我也有很多不一樣的體驗,我知道生活又苦又甜,但是今年上半年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不一般了,但我一直告訴自己要積極面對、保持樂觀,這是我在中國學習生活這麼多年來學到的生活態度。

  我在中國的故事還沒結束,我相信美好的故事在等著我。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埃及留學生)

  我們會再回來

  韓思敏

  不知不覺,轉眼之間就到了畢業的時候,我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的日子也到了尾聲。在這期間,我收穫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

  對我來說,在北京5年的留學生活,今年是最難忘的一年。誰會想到,我們只能在線上參加畢業典禮?又有誰會想到,會遇到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這讓我們無法在教室裡一起上課。

  疫情暴發後,我決定留在北外不回國,因為我非常珍惜在北外的最後一年的時光。

  那時,我認為疫情很快就能過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疫情仍在蔓延。當時,北外的老師們十分關心我,每天都詢問我的情況。雖然他們不在我的身邊,但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我的關心。在學校封閉管理期間,我慢慢地習慣了泡在宿舍裡當一個宅女,並在宿舍裡完成網課。

  疫情之下的網課是那麼的來之不易,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加上同學們的認真努力,讓我們的在線課程可以順利進行。

  我們這學期的課程、考試、畢業論文答辯都在線上進行,雖然也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克服了。

  臨近畢業,我無數次想像著自己穿著學士服,跟老師、家人、同學們拍照的場景,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嚮往的畢業典禮變得遙不可及,但是在老師們的努力下,我們可以參加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線上畢業典禮。

  6月30日,北外中國語言文學學院的老師們幫助馬來西亞留學生收拾東西,我見到了1個學期沒見面的班主任,還見到了院領導和其他老師。看到幫我們收拾東西的老師們,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的愛和關心,感覺像父母在幫助自己的孩子。

  終於到了分別的日子,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刻,但在這裡成長的我們堅信以後還會再回到中國,回到北京,回到我們的家——北外。

  中國,等著我們!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馬來西亞留學生)

  最大的收穫是友誼

  柯魯瀚

  5年前,中文對於19歲的我來說還是一種完全陌生的語言。除了最簡單的「你好」和「謝謝」之外,我對中文的其他內容一無所知。大學二年級的我還處於一個十分迷茫的人生階段,直到有一天看專業培養方案時,在眾多經濟類必修課當中發現居然還有修兩個學期外語課的要求。當時學經濟的我沒太把這個要求當回事,出於好奇心我就報了中文課。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兩個學期的中文課上完之後,我還想繼續學。也說不上來中文具體是哪裡最吸引我,也許是中文與眾不同的文字體系,也許是這個語言背後的悠久歷史。但不管怎麼說,當時的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要申報中文作為本科的第二專業,並在大學畢業後前往中國繼續深造。

  2018年5月,我大學畢業,7月有幸前往中國長沙參加第17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賽,最終獲得了美洲組冠軍。8月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錄取,9月來到北京並開啟了為期兩年的金融碩士課程。雖然在貿大的這兩年,上的大部分課屬於金融與經濟類課程,但還有一部分是和中國和中文相關的課程。而正是這些課,例如中國概況和高級商務漢語,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上中國概況時,老師從孔子、漢武帝等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講到近代中國歷史、現代科技發展和改革開放等,我一直聽得津津有味。上高級商務漢語時,學課本教材15分鐘,和老師嘮嗑要1個小時,我們這些學生通過和老師交流並聽老師講述幾十年前在中國的生活和故事來了解中國。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光在北京一個城市待著並不能滿足我探索中國的熱情。每當學校假期來臨,我都盯著12306網站準備買火車票、高鐵票到中國其他地方看看。從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到中國西南的香格裡拉,每次能走出去看中國各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都是一次大開眼界的難忘經歷。

  不過在中國這幾年,最大的收穫不是看過的風景或者學過的東西,而是結交的好朋友和接觸到的人。大家都說中國人熱情好客,這個我深有體會。去年過年時,一個朋友請我到他家裡做客,體驗農村熱鬧的過年氣氛。而這個朋友只是數不清的熱情中國朋友當中的一個。

  在對外經貿大學,我也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朋友,在校園裡走兩步就能聽到好幾種語言。不只是語言多樣,留學生的經歷也非常有趣,比如我有一個在中國上過小學的中文說得非常好的俄羅斯朋友和一個英語說到母語水平卻號稱自己英語全是小時候看外國電視頻道習得的沙特朋友,他們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

  雖然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學習生活都受到影響。但我這個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還在中國積極找工作,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美國留學生)

  不一樣的畢業典禮

  武 帝

  2020年是我和中國相遇的第五個年頭,在今年夏季,我也迎來了一個特別的畢業季。

  我雖然只在北京交通大學學習了4年,但我從心底裡愛這個大家庭。在這4年裡我收穫良多,不僅來自於學業方面,還來自於同學師長對我的關愛和指導,讓我有太多的不舍與美好的回憶。

  我從小就很喜歡中國的歷史文化,也喜歡看成龍的電影。當我決定出國留學的時候有3個選擇,但我選擇到中國留學。因為我看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和平安全的環境。

  我剛來中國時一點中文都不會說,到中國留學第一年在東北師範大學上了1年預科,同時學了科技漢語、數學和物理課程。在學中文的過程中,我不僅從課本裡學習這門語言,還在跟當地人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中文口語水平。我還喜歡看中國的電影、電視劇,藉此擴展自己的中文詞彙量。在讀本科4年期間,我和中國同學一起上全中文授課的課程。這大大增加了我和中國同學交流的機會,進一步提升了我的中文水平。學習中文的經歷讓我明白,學好一門外語,語言環境很是重要。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在線上完成了畢業設計。疫情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學習的模式,雖然有遺憾,但我還是從中獲得很多收穫。在疫情期間,我作為來華留學生代表,報名當了一名志願者,幫助校內的同學們購物並配送食品。在聽到不斷延期開學的消息之後,我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同時報名了國外大學線上課程。雖逢疫情,但我在交大過得很充實也很有意義,除了學習之外,我每天都鍛鍊身體,研究美食,還積極參加學校活動,並盡我所能地為老師和同學們盡微薄之力,幫助不能回校的國際學生溝通相關事宜。

  我待在學校5個多月了,但仍心繫世界,關於疫情的消息不斷湧來,但感人的事情也常見諸媒體。我交織在擔憂和感動的情緒中,期盼著正常的生活秩序早點到來。疫情期間的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也讓我明白要珍惜生命,感恩和善待身邊的人。

  今年的畢業典禮很多同學由於沒在學校,只能線上參與。我有幸在學校參加現場畢業典禮,別樣的「儀式感」成了我的獨家記憶,很是感動、感恩、感謝。

  2020年,我迎來了特別的畢業季,此前從沒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跟母校告別。在交大學習和生活的日子裡,我的青春茁壯成長,我的夢想含苞待放。今天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將於雲端分別,明天我們將奔赴東南西北,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在中國,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想告訴其他留學生:「在中國留學,只要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的。」讓我更欣慰的是,我將繼續在中國深造學習,未來的路還很長。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學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

王 笑

王 笑

相關焦點

  • 新時期來華留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研究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規定「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在華工作限制,為其畢業後在中國境內工作和申請永久居留提供渠道」。同年4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在北京大學主辦「首屆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來自12所高校的1700餘名來華留學生和20多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參加。
  • 2020-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高等學校...
    —2021學年,我部繼續對高等學校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文授課)來華留學生招生實施計劃管理。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 2020—2021學年,我部委託45所高校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本學年招生院校及名額分配根據往年招生情況及2019年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專項調研和日常工作檢查情況確定。針對在教學質量和招生管理等方面均保持較好水平且有實際需求的高校,適當增加招生名額;針對招生及培養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高校,縮減招生名額。
  • 來華留學生廣西入鄉隨俗 做花燈湯圓鬧元宵
    來華留學生廣西入鄉隨俗 做花燈湯圓鬧元宵 2017-02-11 22:47: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為什麼印度留學生熱衷於到中國學醫?
    擁有本科,碩士,phd以及diploma畢業文憑國際留學生在畢業之後,可在英國有2年的時間,去工作以及生活。PSW正式誕生是在2008年,推出之後,英國迅速迎來留學高峰。2012年,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取消了PSW籤證。相比之下,中國的留學政策十分優厚。
  • 紹興文理學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落戶百年會稽山
    11月18日,紹興文理學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揭牌儀式在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由會稽山公司副董事長王強主持。紹興文理學院副校長壽永明、外事處處長高麗娟、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馮燕、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胡琦蓉及來華留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揭牌儀式。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有董事長虞偉強,副董事長王強,品牌總監林志明。
  • 來華留學生廣西入鄉隨俗做花燈湯圓鬧元宵
    圖為留學生們在展示自己包的湯圓 林馨 攝中新網柳州2月11日電題:來華留學生廣西入鄉隨俗 做花燈湯圓鬧元宵作者林馨「第一次做花燈特別有思意,以前只見過沒有想過也能有機會親手製作一個。」為了讓來華留學生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老師們組織來自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上百名留學生在學校學習製作花燈、包湯圓等中國傳統習俗,體驗中國「年味。」課堂上,黃福新選了一個魚模樣的花燈和同學們饒有興趣的製作起來。他細心聽老師講解後,和留學生們用材料按步驟製作好花燈的外觀,再接上電源讓花燈亮起來。
  • 2014年來華留學調查報告——中國教育在線
    ,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大國,佔全球留學生份額的8%。2005-2014年,10年累計來華留學生人數接近41萬。 歐洲來華留學人數增速一直強勁,數年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水平,平均增速19.71%。2009年起,增速雖然也出現下滑,但總體水平仍然維持在10%左右。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加強,中歐之間的經貿水平和文化交流深入,歐洲繼美國之後掀起中國熱。歐洲來華留學人數進入穩定增長期。
  • 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 來華留學生的二〇二〇記憶
    日前,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四屆來華留學生徵文暨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線上舉辦。   本版今日刊出獲獎徵文作品,透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到來華留學生為推動各國與中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所作出的貢獻,可以看到他們沉浸在中文世界的感悟,可以看到他們和中國結緣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他們如何走過了不平凡的2020。
  • 留學生也將「嚴進嚴出」:一次清退92名留學生,武漢大學出手了
    其實近三年來,武漢大學每年清退的留學生數量都在百人以上,2018年全年累計清理109人,2017年全年累計清理184人。比較來看,武漢大學清退的留學生數量龐大。此前因清退留學生登熱搜的復旦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一次性清退留學生的數量都在十位數左右。
  • 山東一高校要求中國學生為留學生打掃宿舍?校方回應如下!
    復旦大學也在去年11月清退12名研究生,其中有9名國際留學生,給出的原因是學習年限屆滿仍未達到畢業或結業要求。中國人民大學清退的16名本科生中,也有多名國際學生。教育部將進一步推動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加大力度敦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將政策落到實處。高校應當在入學和日常教育中對來華留學生進行中國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安全教育,對違規違紀的留學生嚴肅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配合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絕不縱容姑息。
  • 中國留學生畢業回顧求學生活 感受在日斑斕人生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四年前,我們對日本的這所大學充滿期待,帶著我們的夢想和希望走進這裡。四年後,我們對日本的這所大學又充滿著眷戀,帶著我們的努力成果離開。當在畢業典禮的大屏幕上看到四年前的我們這些中國留學生進入校園的情景時,我們才感覺到在日本的大學生活已經走到尾聲。」3月23日,記者走訪日本拓殖大學的畢業典禮,一位中國留學生這樣說。
  • 去留兩無奈 愛爾蘭中國留學生畢業何去何從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愛爾蘭《新島周報》報導,時值暖春四月,又一批旅愛中國留學生即將面臨畢業後何去何從的選擇。儘管大多數留學生都希望能在愛爾蘭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然而,全球經濟危機的加速到來使得原本學歷背景甚優的學生也感到了經濟危機的衝擊,而往日IT和會計專業也已經過了就業率的顛峰期。
  • 【國際教育學院20周年】天津大學紮實推進來華留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嚴格執行《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實施《天津大學國際化戰略實施綱要》和「留學天大」工程,設立「北洋未來學者獎學金」,制定「新工科海外人才培養計劃」「博士研究生倍增計劃」等多項高層次來華留學生招生計劃和培養方案,穩步提高生源層次和質量,著力優化來華留學生學歷和層次結構,為提高來華留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把好「入口關」。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留學生比例排名
    軟科排名55個留學生比例能夠反映大學人才培養的國際聲譽以及提供國際化教育環境的能力,是衡量大學國際化發展水平的基本指標。軟科基於最新的在校生數和留學生數據,製作了留學生比例排名,以觀察哪些學校擁有最強的吸引留學生的能力,來華留學生又更青睞哪些類型的學校?
  • 楊穎:該和程真真說再見了!電視劇大結局,你有沒有不舍的感覺?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的官微,在沉寂了27天之後,終於在6與13日電視劇開播前夕發文的事情。那麼,你期待這部電視劇嗎?這一期,咱們來聊聊電視劇《我的真朋友》的話題。百家號蟲子天下原創娛樂點評,禁止抄襲!由於檔期的緣故,今天晚上是先看《帶著爸爸去留學》的第一集,而後再看《我的真朋友》的大結局。
  • 來華留學生段芳花:道不盡的唐詩美
    來華留學生段芳花:道不盡的唐詩美 2020年12月11日 15: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掛科違紀,武漢大學清退92名外國留學生
    莫怡文說,這批學生早在一年前就被提出警告,反覆溝通,反覆做工作,最終溝通無效不得不走到這一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梳理發現,「批量」清退留學生,在武漢大學並非第一次,早在2017年11月6日,因到規定期限未註冊,該校曾一次性清退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內的34名外國留學生。
  • 中國人民大學首場外國留學生專場招聘會舉辦
    近年來,中央相繼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持來華留學生實習、就業及創業提供服務。她指出,人民大學作為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以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和動力,高度重視來華留學生的培養教育。她希望通過此次招聘會的舉辦,為中國人民大學提升來華留學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抓手,為留學生的未來發展搭建平臺。
  • 武漢大學清退92名外國留學生!清華、復旦也出手了!非誠勿擾女博士...
    按照武漢大學相關規定,未按規定繳納學費的留學生不予註冊,留學生論文寫作與答辯原則上與中國學生相同;留學生曠課累計超過20學時,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乃至開除處分。碩士畢業後,她繼續攻讀湖北大學的中國現代文學博士學位。最終因為學業繼續不下去,今年被湖北大學清退,未獲得博士學位。喬麗婭 圖片來源:《非誠勿擾》視頻截圖據悉,喬麗婭成名後經常做客各大衛視及電視節目,嚴重影響了學業,在規定時間內無法畢業。
  • 越南留學生和他的「梁媽媽」
    越南留學生和他的梁媽媽  丁光全,越南籍,我校資源環境學院2015級環境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有機物料添加對土壤硒有效性影響,導師為梁東麗教授。在校期間已在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TOP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篇,累計影響因子21.661,先後獲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獎學金、全國優秀來華留學生獎學金。  「能有今天的成績都得益於梁媽媽的指導和實驗室同門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