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一定不幸福。」據人民網9月14日消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新作《幸福了嗎》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詞時如是說。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後就不那麼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白巖松認為談論信仰並不是要放棄對現實問題的批判和改造,而談這個話題不早,相反已經太晚,「你必須要知道我們現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兒去。」
白巖松關於信仰的談論在多家網站均刊登後,大量評論隨之出現,有支持亦有反對。一網民寫文說,每個人都因生而來,每個人都因死而去。在死神面前,無論高低貴賤、貧窮還是富有都一樣——死神必讓你經歷死亡的恐懼。但有信仰的人,恐懼在巨大的力量面前落敗了,因此他們可以死的安寧甚至幸福;而沒信仰的人,只信自己和自己相關的人,精神得不到提升,最後只好去經歷死亡的黑暗和恐懼。
也有網民反對說,包括我自己,好象是沒有什麼信仰的,活著只為了生活得更舒適,希望天下太平,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居有其屋。但半小時之後就有人回論,看似沒有信仰,實際也不知不覺的深受儒家中庸影響,也是個有信仰的人。
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生活漸漸滿足的同時,幸福感和內心的安穩卻逐漸失衡,開始迫切尋找精神寄託、探索生命根源。滙豐銀行一位高管說,如果人是PC的話,那麼信仰就是我們的Windows。可見,信仰早已被接納,成為輸出的窗口,站在不可或缺的位置之上。
對於幸福,白巖松認為人們的困惑是失去了核心的信仰,沒有信仰就沒敬畏,沒有敬畏就沒有底線,這個社會的底線在不斷地被突破,所以才會有「不安全」、「焦慮」、「浮躁」的因素出現。只有不斷夯實底線,不突破底線,懷有敬畏,才能逐漸抬高底線而獲得幸福感。然而,看現實會發現信仰雖變得泛濫,可真正解決人們內心深處問題、找到幸福感的卻少有。這樣的現狀,將安全感、焦慮、浮躁及對生命根源的追溯推上了急需解決問題的至高點。
我們的生活,就如《聖經》耶利米書中所說,「我們指望平安,卻得不著好處;指望痊癒的時候,不料,受了驚惶。」但《聖經》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16節卻給出了最終的解答,「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約翰二書也說「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他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
關於生命來源與價值,《聖經》中也給出了最完美的解釋:上帝造人並賦予人絕對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不看其本事大小、財富多少或權勢強弱,以及是否良善,僅因為他是上帝兒女的身份便具有絕對價值,任何人不可輕視或侮辱,這正是人類平等與人權的價值來源。一件事情是否重要,也不看事情大小或人眼裡的尊榮,而是看這件事是不是上帝呼召人去做的事情。
在《專訪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一文中,基督徒趙曉回答說,「真正的自由是在真理裡,真正的幸福是在信仰裡。只有上帝才能解決人的問題。人曾經以為沒有上帝,什麼都可以做,後來才發現,沒有上帝,什麼都做不了,連自己的幸福都達不了。全世界60億人口中有20多億是基督徒。不是因為這些人傻,而是基督信仰最好地滿足了人的幸福追求。在信的那一瞬間『頓生』,剎那時擁有了新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裡,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這個新的生命將是真正幸福的生命,因為這幸福將不再有阻擋。」
「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一定不幸福。」據人民網9月14日消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新作《幸福了嗎》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詞時如是說。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後就不那麼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白巖松認為談論信仰並不是要放棄對現實問題的批判和改造,而談這個話題不早,相反已經太晚,「你必須要知道我們現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兒去。」
白巖松關於信仰的談論在多家網站均刊登後,大量評論隨之出現,有支持亦有反對。一網民寫文說,每個人都因生而來,每個人都因死而去。在死神面前,無論高低貴賤、貧窮還是富有都一樣——死神必讓你經歷死亡的恐懼。但有信仰的人,恐懼在巨大的力量面前落敗了,因此他們可以死的安寧甚至幸福;而沒信仰的人,只信自己和自己相關的人,精神得不到提升,最後只好去經歷死亡的黑暗和恐懼。
也有網民反對說,包括我自己,好象是沒有什麼信仰的,活著只為了生活得更舒適,希望天下太平,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居有其屋。但半小時之後就有人回論,看似沒有信仰,實際也不知不覺的深受儒家中庸影響,也是個有信仰的人。
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生活漸漸滿足的同時,幸福感和內心的安穩卻逐漸失衡,開始迫切尋找精神寄託、探索生命根源。滙豐銀行一位高管說,如果人是PC的話,那麼信仰就是我們的Windows。可見,信仰早已被接納,成為輸出的窗口,站在不可或缺的位置之上。
對於幸福,白巖松認為人們的困惑是失去了核心的信仰,沒有信仰就沒敬畏,沒有敬畏就沒有底線,這個社會的底線在不斷地被突破,所以才會有「不安全」、「焦慮」、「浮躁」的因素出現。只有不斷夯實底線,不突破底線,懷有敬畏,才能逐漸抬高底線而獲得幸福感。然而,看現實會發現信仰雖變得泛濫,可真正解決人們內心深處問題、找到幸福感的卻少有。這樣的現狀,將安全感、焦慮、浮躁及對生命根源的追溯推上了急需解決問題的至高點。
我們的生活,就如《聖經》耶利米書中所說,「我們指望平安,卻得不著好處;指望痊癒的時候,不料,受了驚惶。」但《聖經》帖撒羅尼迦後書3章16節卻給出了最終的解答,「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約翰二書也說「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他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
關於生命來源與價值,《聖經》中也給出了最完美的解釋:上帝造人並賦予人絕對的價值。一個人的價值不看其本事大小、財富多少或權勢強弱,以及是否良善,僅因為他是上帝兒女的身份便具有絕對價值,任何人不可輕視或侮辱,這正是人類平等與人權的價值來源。一件事情是否重要,也不看事情大小或人眼裡的尊榮,而是看這件事是不是上帝呼召人去做的事情。
在《專訪趙曉: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選擇基督信仰?》一文中,基督徒趙曉回答說,「真正的自由是在真理裡,真正的幸福是在信仰裡。只有上帝才能解決人的問題。人曾經以為沒有上帝,什麼都可以做,後來才發現,沒有上帝,什麼都做不了,連自己的幸福都達不了。全世界60億人口中有20多億是基督徒。不是因為這些人傻,而是基督信仰最好地滿足了人的幸福追求。在信的那一瞬間『頓生』,剎那時擁有了新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裡,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這個新的生命將是真正幸福的生命,因為這幸福將不再有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