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快遞撬動的蟹經濟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醜陋兇橫,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確實需要勇氣,但運螃蟹在11年前一樣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和如今相比,當年的快遞估計得算是中古時代,誰是第一運螃蟹的人呢?
2008年中秋節,陽澄湖一位普通養蟹戶懷著忐忑的心情找到順豐營業點。他接了一筆1萬多元的網絡訂單,但找了EMS、圓通和申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對方都不敢寄。而順豐營業點負責人卻果斷地答應幫他寄。第一次寄的過程並不順利,順豐又連續做了些改進,努力的解決了飛機寄螃蟹使用冷源的問題,這才可以使螃蟹保活保鮮地送到客戶手中。
這位普通蟹農的螃蟹終於走出長三角了,也開啟了蟹經濟的新紀元。
2000年前,陽澄湖大閘蟹年產值只有幾千萬,到2011年,陽澄湖大閘蟹已經達到4-5億。如今,中國人吃螃蟹的人數快速增長。以去年——2017年來說,地處西南的廣西,其上半年陽澄湖大閘蟹銷售額同比增長就高達859%。
十蟹九順豐
決定螃蟹品質的,主要是水和養殖技術。陽澄湖水質偏鹼性,pH值常年保持在8.1—8.3之間,這在南方的同類湖泊中是少有的。陽澄湖蟹農養蟹的技術,也是有很長的歷史。1992年起陽澄湖開始試行圍網養殖,後逐漸形成規模。2002年陽澄湖治理水質,減少圍網面積,蟹產量不再盲目增長。目前,陽澄湖的水保持Ⅲ類水標準。
由於在水質和養殖技術上的領先,地理位置上也靠近上海,陽澄湖大閘蟹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享譽國內。但對於長三角之外的中國人來說,因運輸條件的限制,那時候的陽澄湖大閘蟹主要還是作為高檔禮品的存在。
陽澄湖大閘蟹真正走上普通人的餐桌,則是伴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其中陽澄湖的大閘蟹90%以上靠順豐寄遞,即便菜鳥、京東努力進入這個市場,也無法撼動順豐的地位,也就有了「十蟹九順豐」的說法。
2009年,順豐成立航空公司。2012年,除了散航資源以外,順豐增加了專用全貨機運輸大閘蟹。順豐設有專門的陽澄湖大閘蟹分撥中心,利用更加安全、保溫性更好的冷源來進行保溫和預冷,實現全程溫控運輸。通過順豐,陽澄湖大閘蟹2天可以到新疆,而24小時內就可以送到香港市民的餐桌上。如今,消費者對於陽澄湖大閘蟹的品質要求逐漸提高,冷鏈物流對大閘蟹市場發展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順豐超強的冷鏈物流實力,也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除了寄遞,順豐優選、順豐大當家、豐巢商城等渠道,可以助力大閘蟹的商業推廣。順豐還通過保理融資、融資租賃、產業基金等方式,給予合作夥伴資金支持。
當地蟹商說:「感謝這些年與順豐速運的合作,感謝順豐速運為大閘蟹保駕護航,讓我們從傳統行業能夠轉型電商。沒有順豐速運的支持,陽澄湖大閘蟹行業不可能有輝煌的今天。」
攜手共築金字招牌
要說什麼東西最能體現消費升級,大閘蟹絕對算是一個。但要如何吃到貨真價實的品牌大閘蟹,那就要考驗吃貨的眼光和水平了。
隨著陽澄湖大閘蟹的示範效應,不少地方的養蟹業也在快速發展。後起之秀有洪澤湖蟹、固城湖蟹、太湖蟹等。但是大規模發展卻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少地方的蟹冒充陽澄湖大閘蟹。有些大閘蟹到陽澄湖轉一圈,就冠以陽澄湖之名,過水蟹孕育而出。
2014年9月,在網絡名人雕爺的主持下,兩個網友進行了一場賭局。賭局內容是:共10組蟹,每組三隻,各有陽澄湖蟹、固城湖蟹、太湖蟹一隻,由號稱資深吃貨的網友通過品嘗,辨別出陽澄湖蟹,只要成功辨別7組以上,就算吃貨網友贏,另一個網友需要當場吃下一臺電腦。結果,吃貨網友只成功地辨別出2組。
這場賭局並沒有損害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反倒讓人們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維護產生更大的興趣:如果連資深吃貨都不能分辨出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那麼,剛剛吃上陽澄湖大閘蟹的普通人,究竟怎樣才能買到、吃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呢?
今年,順豐繼續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努力。9月14日,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與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籤署《陽澄湖大閘蟹品牌保護溝通備忘錄》。
在運力上,順豐增加投入大閘蟹專用全貨機,運力擴充數百噸;散航方面保障運能近千噸;通過上海發出的30條高鐵線路,日均能運大閘蟹10噸。另外陸路上還有無數車輛,帶著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如江河般日夜奔流向消費者。
順豐在原產地建立的服務中心,2018年正式投入運營,引入商家4家,蟹池80%已完成租賃,現場採用順豐服務中心專屬包裝,為客戶提供集暫存、電商運營、預冷、捆蟹、打包、運輸等一體化全流程處理,峰值日處理量預計達2萬票以上。
但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與順豐的合作,代表對順豐的認可,同時也為陽澄湖大閘蟹保證最高程度的正宗品質。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順豐原產地發貨的大閘蟹,可謂金秋時節的一大人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