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在生命的轉彎處,品味覺醒的滋味

2020-12-19 坦然的狐狸

「沉沉的夢中,聽到了遠處的鐘聲」。

林清玄先生曾經經常巡迴演講,四處旅行,每隔幾天就要換一個城市。睡在不同的酒店,醒來的時刻他時常迷惑:今夕何夕?此處何處?今日在何處?

直到推開窗戶的那一刻,才知道今天的所在。

他不禁感慨:是多麼奇妙的時刻啊,孤身一人,行走到從未到過的地方,仿佛漂浮在太空的某一情境,直到早上的鬧鐘響起,才從太空飄落,那窗外的景色永遠熟悉又陌生,像是根植於記憶,又像是第一次到達。

這是多麼美好的感悟啊,「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你是你,也不是昨天的你」。

每每,在生命的轉彎處,在品味著覺醒的滋味。

01林清玄講柔軟心

柔軟心並不是和稀泥一樣的泥巴,柔軟心事有著包容的見地,他超越一切、包容一切。柔軟心是蓮花,因慈悲化水,只會做泥而開放。——林清玄

讀林先生的每一段文字,都會深切地體會到一顆柔軟心,他的每一個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著柔軟心的香味,書中描述的每一個行為,都有著如蓮花的花瓣,溫柔的伸展著。

正如眼裡只有鹿的人,不能看到真實的山水,眼裡只有名利的人,看不到真實人生的靈性。

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帶著心,面對草木,他用文字將心比心,和草木赤誠相見。

因為,柔軟能夠包容一切,所以,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柔軟心,如林先生所說:「柔軟心要偉岸乳山,要廣若大海」。

02林清玄談隨順

隨順,就是處在充滿仇恨的人當中,也不懷絲毫恨意。隨順,就是隨著充滿黑暗的世界轉動,自己還是一盞燈。隨順,就是看任何一個眾生受苦,就有如自己受苦一般。隨順,是柔軟心的實踐,也是柔軟心點燃的香。

每個人都有慾念,有了慾念,肯定會有火氣,有了火氣,肯定就會生煩惱。

人處在苦惱中,自然會生煩悶,生怨念。

如果你有了柔軟心,就會懂得去隨順。從煩惱到菩提的過程,是隨順,從煩惱到菩提的開光,是柔軟心。

只有隨順,才不至於被外界幹擾了內心,才不會被名利迷了眼,才會透過萬物的蒙塵,發現內裡的美好。

有了隨順心,才能在人生的各種際遇中,泰然處之,安然笑之,才能見到了山,就看到了山的偉岸,看到了海,就看到了海的遼闊。

03林清玄講覺醒

有時歡樂與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時感到歡樂真好,歡樂時野覺得哀愁有一種覺醒的滋味。覺醒的滋味隨時都在,就像陽光每天都來。今天過北宜公路看到燦爛的櫻花開了,但滿地都是冥紙,那紅色的櫻花看起來就像血一樣驚心。——林清玄

爬山歸來,一身汗,洗個熱水澡,覺得爬山真好,洗澡也很享受;

喝了一杯奶茶,再來杯清水,覺得奶茶好喝,清水也好喝;

一群朋友聚會,散了後,覺得聚會很好,熱鬧,可以見老朋友,但靜下來也真好,不會有那麼多喧囂,熱烈是美,沉靜也是美。

……

或許,這就是覺醒的滋味,沒有那麼複雜,沒有那麼沉浸,有的只是對生命的點滴感悟,在平淡中感受起伏,在靜謐中感受熱情,在悲傷中感受驚喜。

04心美,一切皆美

1953年,林清玄先生出生於臺灣高雄縣的一個小鎮,年輕時的他,從家鄉的小土路一路走來,踩過泥濘,看過纏綿的牽牛花,還有可以香一路的野百合。

他的心一直都是熾熱的,更是充滿了浪漫,愛,和理想。

充滿了愛、浪漫、理想的心,總是帶著夢幻的,以為人生的路是筆直、寬闊、平坦的,經過多年的行走,才知道路有時崎嶇、偶爾凹陷,還有難以通行的窄巷!——林清玄

文字是他人生的記錄。

各種生命的道路他都品嘗過,各種轉彎,都在他的筆下,化成了隨著時空變換的好與壞,每一個生命的旅程都留下了記錄。

有的驛站空無一人。有的旅店狂沙漫天。有的客棧繁花似錦。有的酒肆江天月小省略號——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是他在時空流轉中,在一站又一站的旅途中,在動蕩和流離中,在反觀自心、自淨其意中,在定了、靜了、安了後,在大河逝去、去而無聲中,在每一個轉彎處,品味覺醒的滋味,書寫生命的領悟的一本書。

品味人生,就是從品味「心」開始,每天的睡去,都是旅程的一個終點。每天的醒來,又是旅程的一個起點。

每一段旅程,都是生命的轉彎,用一顆探索的心,去覺悟,去欣賞。

歲月流轉,物是人非,每個人的今天都不會再是昨天的自己,但有一顆不變的思維,有一顆覺醒的心,就:我,還是我。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

相關焦點

  • 品讀林清玄――那些優美的句子、溫暖的力量、愛的禪意與啟示
    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時,要後退一步,觀照全局。或者,就在靜心與觀照時,生命的出路就顯現出來了。林清玄《小黃蜂的出路―生命的出口》每個人的情感都是有盛衰的,就像曇花即使忘情,也有興謝。林清玄《燜燒鍋的滋味》如果失戀,等不到冰雪盡溶的時候,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我對生命的書寫,使我能心無罣礙的睡去,也能心無所求的醒來。在生命的轉彎處年輕的時候,從家鄉的小土路走出來,踩過泥濘與細石的小徑,看著一路纏綿的牽牛花,還有一直香到谷口的野百合,我的心像埋在地裡春草的種子,蠢蠢欲動,我要成為一個作家、一個文學家、一個思想家,我要走出這個村子,筆直的走去,走到遠天的盡頭。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好書,靜心之書
    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氣質變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面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化作美好心情,簡單的包裝以及樸實無華的文字總能讓不安的心靈安靜下來。佛說,「紅顏白骨皆是虛妄,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 大平原(六十三)|共讀林清玄
    不至於孩子看到得意處,眉飛色舞地給我講解時,我一臉的茫然;更不至於孩子考問我一個常識性知識而無答時,遭到孩子的鄙視。  一天,邊做家務邊聽著林清玄的散文《清歡》,女主播溫柔和緩的聲音在屋子裡迴蕩。「媽媽,你聽的是什麼?這麼優美。」孩子從她的書中抬起頭,「林清玄的散文。」我答道,「我知道林清玄,周老師給我們推薦過,他寫的真美,咱們買他的書,好不好?」孩子急切地說。
  • 林清玄:生命的化妝——人到中年多讀書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生命的化妝》臺灣作家林清玄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父母贍養,個人身體,夫妻感情、事業平臺等等一系列中年危機的現實問題,都會開始接肘而來。
  • 「彈一彈」林清玄的「清弦」
    讀其文字,猶如一泓清泉潺潺流過心田,伴隨著花鳥蟲魚對生命和詩意的禮讚;伴隨著檀香和禪音;伴隨著樸實而又深邃的人生智慧,在我們被膨脹的世俗利益佔滿的心田上開出一叢清麗的百合花。林清玄的散文渾然天成,若僅為分析其遣詞造句,辭藻修辭,就似把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敲碎了來賞析,得不嘗失。另外,林清玄的散文重文意而輕結構,單獨分析字詞無疑會捨本逐末。
  • 林清玄:把自己變成一朵花,香給這個世界看
    滿庭芳·闌意參差(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向外,不斷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 ——林清玄《忘情花的滋味》
  • 林清玄:在生命細小處發現禪意,「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敬」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於1月22日凌晨在家中去世,享年65歲。林清玄常常從生活中的小事悟得禪意,面對一朵花、一隻蝴蝶、一個平凡的人,也能感受到他們生命的卑微與尊嚴,感受它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從而體會生命的真意。
  • 林清玄:格局決定人生,你怎麼看待生活,生活就怎麼對待你
    在生命裡,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2這個世界原來就是相對的世界,而不是絕對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由於世界是相對的,使得到處都充滿缺憾, 充滿了無奈與無言的時刻。
  • 早讀丨人生,是一個不斷覺醒的生命旅程
    因為時時覺醒,則會讓生命沒有休憩的時間,讓靈魂沒有放鬆的時候。人又是需要覺醒的,因為一直睡著,則會讓頭腦混沌,讓方向失常,失去很多生命中精彩的瞬間和機遇,失去人生中很多美好的現在和當下。當一個人覺醒時,會發現生命是如此純真美好,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姿。
  • 品味枸杞茶,品味人生滋味
    品茶不同於喝茶,喝茶純粹是為了解渴,而品茶則是為了品味。有一種茶叫作「枸杞茶」,品著色香味俱全的枸杞茶,煥然發覺原來在品茶的同時也在品味著人生:茶如人生,人生如茶。是的,其實人生就如這一片片的枸杞茶葉,只有在艱難險阻中沉浮,在痛苦艱辛中磨礪,才能真正地體會到生活苦盡甘來的滋味。人生也只有在一次次的沉浮歷練中,才會變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正如三毛說的:「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香似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品味著枸杞茶又何嘗不是在品味著人生呢?
  • 林清玄:我們此刻的心之所向,都會使我們改變航道
    一個人的質量其實是與梅香相似,是無形的,是一種氣息,我們如果光是賞花的外形,就很難知道梅花有極淡的清香;我們如果不能細心的體貼,也難以品味到一個人隱在外表內部人格的香氣。
  • 夜讀|靜下心來,跟林清玄一起品味「梅香」
    今晚和你分享的文章是,來自林清玄的《梅香》。《梅香》文/林清玄一個有錢的富人,正在家院的花園時賞梅花。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與梅花相似,是無形的,是一種氣息,我們如果光是賞花的外形,就很難品味到一個人隱在外表內部人格的香氣。最可嘆的是,很少有人能回以自我,品賞自己心靈的梅香,大部分人空過了一生,也沒體會到隱藏在心靈內部極幽微,但極清澈的自性芳香。能聞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 《生命的滋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鹹裡,活著的真實就是活著!
    生命有滋味嗎?當我們品嘗到不同滋味時,又會怎樣去面對和去做呢?在《生命的滋味》這本書裡,作者筆下的五味人生,描寫的用五種口味設定的人的生活,然而它又不僅僅是簡單五味的描述。在這本書裡,每一種味道裡的人都像揉雜在一起的水果罐頭,沒有簡單的苦也沒有單純的酸。
  • 萬般細行,柔軟的心——品讀《林清玄文集》
    1導讀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林清玄文集》,這本書收錄了《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境明,千裡皆明》《煩惱平息》《身心安頓》五卷單本,清新雋永、意味深長的「林清玄風格」使我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 林清玄開啟最長的旅行
    林清玄開啟最長的旅行  3再溫柔平和寧靜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林清玄《玫瑰海岸》 5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林清玄《不知多少秋聲》
  • 人間有味是清歡,感受林清玄的生活哲學|林清玄|桃花心木|和時間...
    ——林清玄《和時間賽跑》著名臺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病逝,享年65歲。1953年,林清玄生於臺灣南部鄉村,他曾透露:「小時候家裡很窮,共有18個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11個哥哥。」對於他的名字,林清玄曾介紹,他出生時沒有哭,而帶著微笑來到人間,他的祖上及父親一輩都不識字,就給他取名「清怪」。
  • ---林清玄
    達摩的弟子便拿這矮樹的葉子來衝水,產生一種神秘的魔藥,使他們坐禪的時候可以常保覺醒狀態,這就是茶的最初。正因為茶的深遠歷史,古往今來,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儒、道、釋各家,下至挑夫販夫,平頭百姓,無不以茶為好。
  • 我懂得了一種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作者及其書林清玄是中國臺灣作家裡最高產和獲各類文學獎最多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953年,林清玄出生於臺灣高雄,在十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二,家中生活清貧。雖然從小,林清玄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但是清貧的生活並沒有阻礙林清玄對生活的希望和追求,他自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17歲,林清玄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後,從此筆耕不輟。他的文章充滿了敏銳的觀察、深刻的哲理,他的文章似乎有一股魔力,可以將讀者從現實的紛擾中解救出來。難怪有讀者這樣評價他:「我讀了很多林老師的作品,在林老師的茶香裡悟道太多。
  • 林清玄文章《懸崖邊的樹》,是回憶父親和恩師。
    曾卓通過描寫一棵獨處懸崖邊的樹,表現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執著的理想追求,亦向人們表達了一種與命運抗爭的生命主題。此詩似用語通俗、簡練,節奏緩而不快,調子低而不沉,寫景寫情俱平淡。但是讀起來十分清新自然,能悟出一些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