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澳遭遇種族歧視和暴力,中國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國人注意

2020-12-21 長江號外

據環球時報6月8日報導,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據報導,澳多個地區近期多發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案件,其數量遠遠超過往年。據《澳大利亞人報》近日報導,新南威爾斯州等地區甚至展開行動來遏制仇外情緒,但其效果難言樂觀。國際獨立新聞機構內幕新聞網站此前發文認為,澳大利亞一些商業媒體一再聲稱「中國人將新冠病毒傳播到全球、利用其經濟實力欺負澳大利亞」,並煽動澳民眾對中國人投資澳資產和房地產的不滿,使該國的反華情緒重新復活。

澳大利亞副總理麥可·麥考馬克6日表示,澳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中方的聲明是基於「錯誤信息」,「中國人民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值得來訪的偉大國家」。

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西蒙·伯明罕6日發表聲明稱「我們拒絕中國的主張」,澳大利亞種族歧視行為增加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他還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國際遊客的最大單一來源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和移民社會。

澳大利亞政府6日反駁中方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但卻被多家媒體提供的案例和數據「打臉」。澳媒的分析則認為,中國發布的旅遊警告是對澳大利亞「懲罰的延續」。

多家澳大利亞媒體指出,新冠肺炎在澳大利亞蔓延後,針對華裔及其他亞裔的偏見和歧視陡升。澳洲獨立進步智庫近日聯合澳洲亞裔聯盟、「作為澳洲亞裔」組織,發布反華種族歧視報告,呼籲聯邦政府改善這一情況。該報告從今年4月2日開始記錄,至今已收錄386例種族歧視事件,包括辱罵、恐嚇和吐口水。該調查還發現,約90%的種族歧視事件沒有上報至警方,其中絕大多數當事人是在公共場合被陌生人冒犯。和美國的數據比較,澳洲亞裔比美國亞裔遭遇種族歧視的概率更高。

相關焦點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新華社記者 劉 傑攝當地時間5月25日,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遭遇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白人警察暴力執法,隨後身亡。弗洛伊德之死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陳年瘡疤,引發國內外輿論譁然。連日來,大規模抗議活動在全美50個州、包括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內的數百個城市蔓延。
  • 墨爾本遭遇砸店事件,警方稱並非種族歧視華人
    近日,維多利亞州警方稱,本周在墨爾本Clayton區發生的商店被砸一事與種族歧視無關。 周一晚十點,警方接到報警後前往墨爾本東南部的Clayton Road,這是該區域一條核心商業街,其中不乏華人商家。
  • 澳洲頻發種族歧視事件 媒體梳理始末促華人防範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一直是中國移民和遊客喜愛的國家,那裡的華人歷史也相當悠久。然而,近一個月來,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移民和遊客遭受當地人歧視和攻擊的事件一再發生,給當地治安蒙上一層陰影,華人社會也因此議論紛紛。本期記者集中梳理了這些事件的始末,並採訪到了華人目擊者,還原現場情況。這些事件的發生,給目前在澳新兩地的華人敲響了警鐘,華人務必要加強自身防範,注意安全。
  • 堅決抵制種族歧視 華僑華人維權聲音更響亮
    當地時間9月23日,愛德華多在A24新聞節目中使用了「中國病毒」「中國害蟲」等措辭,阿根廷眾僑團第一時間向國家反歧視局發出控告,並在當地主流媒體《第12頁報》刊登譴責聲明。維權行動組織者之一、阿根廷僑胞劉芳勇介紹,維權期間僑領們四處奔走控告投訴,華文媒體發出反歧視的呼籲,華人律師們出謀劃策,還有幾百名華僑華人向反歧視局寄去投訴信,現在終於迎來了當事人的道歉。
  • 從歧視華人到認同中國,澳總理一句話,讓澳洲人180度大轉變
    澳方境內的排華現象一直都非常嚴重,特別是在疫情爆發之後,美國將新冠的鍋甩到了中國身上,誤導了一大批國外民眾,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的也都是我國的負面消息。但如今澳大利亞總理的一句話卻讓澳洲人的態度180度大轉變,從最開始的歧視華人到如今的認同中國,那麼這句話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 炸雞麥芽酒 美國華人新移民難懂的種族歧視誤區
    炸雞麥芽酒 美國華人新移民難懂的種族歧視誤區
  • 中國留學生命喪愛爾蘭 歐洲人種族歧視非一日
    近日,在歐洲西部島國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發生的一起種族歧視命案引起各方關注。1月21日晚,一名29歲的華裔男子與朋友一起從酒吧出來後,在回家的路上受到一群當地青年的挑釁,雙方發生鬥毆。華裔男子被人用鐵棍擊中頭部,在被送到醫院後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隨後,當地警方拘留了兩名分別為16歲和14歲的愛爾蘭青年。中國駐愛爾蘭大使館證實,此名遭襲擊的男子系來自中國瀋陽的留學生。
  • 不止是Chinaman:當華人遭遇語言歧視
    而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敏感詞同樣存在,並且可謂花樣繁多。下面我們為大家科普幾個英語裡對華人的主要歧視詞語,出國的時候防身用。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當場發飆——但總不能被人歧視了還不知道吧。當然,這些詞也有一些歷史上複雜的是是非非,我們也儘量地做些說明。
  • 深度剖析: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
    美國最近因為疫情和警察暴力執法事件,在很多州鬧起了嚴重地示威遊行與暴力衝突,種族歧視的話題漸漸地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而在中國的很多人其實並不理解為什麼外國總是鬧種族歧視事件,似乎中國就沒有過這種對於種族的相關問題。
  • 英國北愛爾蘭出現歧視華人海報和傳單
    華聲報訊: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南部多尼加爾街近日出現多張針對當地華人的種族歧視海報和傳單
  • 華人被罵「滾回去」 美佛利蒙市長譴責種族歧視行為
    華人被罵「滾回去」 美佛利蒙市長譴責種族歧視行為 2018-05- 來源:中國僑網 甚至模仿「丹鳳眼」,並高呼「華人很醜(Ugly Chinese)!」影片在社群媒體上瘋傳,美國佛利蒙市長高敘加也在臉書上Po文譴責歧視行為。華人遭罵「滾回去」,甚至模仿「丹鳳眼」,並高呼「華人很醜(Ugly Chinese)!」影片在社群媒體上瘋傳,佛利蒙市長高敘加也在臉書上Po文譴責歧視行為。
  • 「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面對歧視,海外華人發聲
    Jessie則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從自己徵稿的信息發出後,收到了超過100封來自英國華人和亞裔人士的郵件,講述肺炎疫情以來受到了各種歧視遭遇。 "其實在英國,還是有渠道可以求助的。"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自195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以來,對該術語的理解、詮釋和使用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年5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事件,成為美國長期積累的種族矛盾新一輪爆發的導火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所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重新喚起人們對種族主義的關注。
  • 美國種族歧視就像是白色恐怖主義,早已深入骨髓
    編輯:野原圓圓校對:酸菜魚《華盛頓郵報》做出了這樣一個評論:在那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最近一段時間來的遭遇可以說是讓人很痛心,就像山火狂燒以及疫情肆虐。從這種種評價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似乎還有一定的嘲諷意味。
  • 北愛華人議員稱受種族歧視退政壇 籲保護少數族裔
    北愛華人議員稱受種族歧視退政壇 籲保護少數族裔 2014-06-06 15:01:07  中新網6月6日電 據英中網報導,近日,BBC英倫網報導了一則新聞,代表北愛爾蘭聯盟黨(Alliance Party)的華人議員盧曼華(Anna Lo)決定不再從政。
  • 因肺炎疫情,海外中國公民和華人屢遭挑釁和歧視!中國駐多國大使館...
    同時,小僑(ID:qiaowangzhongguo)也注意到,極少數國家個別人和媒體連續出現不友善甚至辱華仇華言行,不良分子屢屢挑釁中國公民乃至海外華人。連日來,多個中國駐外大使館發出安全提醒,提醒中國公民確保自身安全,妥善應對不良分子挑釁。
  • 澳洲餐館驚現種族歧視!華人看完後都怒了
    華輿訊 據微雪梨報導從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開始,一些不理智人士就開始對中國人發起攻擊,在年初澳洲疫情剛剛爆發時,也出現了一定的歧視華人現象。「為什麼你們這些吃動物和鳥類的中國人不滾回武漢?你們長得像猴子一樣,把你們的孩子和老人都帶走,你們搶佔了我們的空間、工作和房子,你永遠不會成為澳洲人。」甚至還對華人們進行了十分難聽的詛咒。
  • 當華人青年因疫情遭遇歧視 歐洲地鐵上這些人站了出來
    比利時是一個多種族國家。」 第二次「實驗」:在一位歧視者從座位上站起,似乎準備「動手」之際,一名男乘客主動站在了歧視者和亞裔乘客之間,擋住了歧視者,並不斷與之理論,請亞裔乘客先不要下車。 當歧視者踢了一腳亞裔乘客的箱子後,另一名男乘客上前拉住了歧視者。
  • 種族歧視 撕裂美國
    葬禮上,弗洛伊德侄女威廉士質問「美國曾於何時偉大過」,表達對親人遭受無妄之災的哀痛和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種族歧視的不滿。種族歧視正在撕裂美國,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50州示威抗議,同時全球數十國抗議聲援,美駐多國使領館被圍。
  • 瑞典出現歧視華人事件 駐瑞典大使向瑞方提出交涉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2月8日電據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月7日,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在瑞典外交部會見該部政治副總司長兼亞太司司長魯因。桂大使表示,近來,我們收到一些旅瑞僑胞反映,他們在瑞典遭遇不公正對待和歧視。有華人小朋友委屈地說,在學校有同學甚至老師談論不要碰中國孩子。一對華人母女在斯德哥爾摩乘地鐵時被辱罵「中國人都是病毒」,甚至險遭毆打。有人在網絡上惡毒攻擊瑞典的中餐廳,造謠在店裡吃飯感染上冠狀病毒,餐廳正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