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平米中餐廳將在莫斯科開業 俄媒直呼大手筆

2020-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21日報導俄媒稱,一家面積2000平米的中餐廳將在俄羅斯首都閃亮開業。或許是中國赴俄遊客數量的不斷增長、中俄關係的日益夯實,令餐飲從業者決意放手一搏。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9月18日報導,這家烤鴨店坐落於莫斯科市中心寸土寸金的花園環路上,距地鐵站和「花園」百貨商店近在咫尺。它共有3層樓,營業面積相當於俄中餐館平均面積的6倍。一樓為中式快餐,包括包子、水餃、麵條、小吃、米飯等。

莫斯科餐飲業的資深人士都說,對俄羅斯的中餐館而言,500平米便算是大手筆大規模了,通常的營業面積不過250-350平米。

新的烤鴨店將設350個進餐席位。餐廳副主管納塔利婭介紹說,人均消費約1300-3500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64盧布),正式開業定在10月初。

俄媒稱,據業內行家估算,若不計租賃費用,啟動資金約為500萬美元。今年上半年,毗鄰的彼得羅夫卡街的每平米年租金約5.9萬-13萬盧布。如此一來,老闆一年的租金支出最多可達2.6億盧布。

莫斯科餐飲界的風雲人物諾維科夫告訴《生意人報》,這家中餐廳選址不錯,然而,莫斯科目前對中餐的興趣未成氣候。其實,在莫斯科最有市場的是經濟型和中等消費的中餐。或許,新餐廳主要瞄準當地華人或是前來旅行的中國遊客。

報導稱,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已經雄踞赴俄外國遊客排行榜的首位,同比增長32%,約為59.2萬人。(編譯/童師群)

相關焦點

  • 俄媒:超級北京烤鴨店將在莫斯科開張
    俄羅斯《生意人報》9月18 日文章,原題:中餐佔領莫斯科   赴俄羅斯的中國遊客人數持續增長以及中俄兩國之間聯繫日益密切,正促進餐館老闆們在莫斯科開設新的中餐館,比如J.Z.北京烤鴨。這家餐館位於莫斯科市中心,面積達2000平方米,創下中餐館在當地的紀錄。
  • 俄媒:莫斯科一載32名中國公民大巴發生事故,15人受傷
    俄媒:莫斯科一載32名中國公民大巴發生事故,15人受傷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截圖海外網8月18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緊急服務部門表示
  • 俄反對黨要告莫斯科市長 市民借巫毒娃娃影響官員
    環球時報梁小逸報導   俄在野黨「團結」運動聯席主席涅姆佐夫近日表示,他要將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告上法庭,認為他沒有莫斯科出現的令人氣憤的問題。為此,他還特別撰寫了一份報告,公布了盧日科夫的種種劣跡。俄媒報導稱,莫斯科市民曾發起運動,要藉助「巫毒娃娃」希望改變官員做法。
  • 莫斯科為何沒有唐人街?俄媒:中俄民眾融合度高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俄媒稱,據專家估計,目前大約有5萬中國人居住在莫斯科,而且數量還在繼續增加。那麼,莫斯科靠什麼吸引了這些中國人來此生活?為何迄今還沒有「唐人街」?直到50年代初,又有很多中國人來到了莫斯科,數以千計的中國大學生、研究生和專家在俄羅斯首都留學,實習和工作。80年代末,大批中國大學生和實習生赴俄,其中很多人一邊上學一邊經商,正是在這段時間,莫斯科開始有了現代版的華人社團。莫斯科華僑華人聯合會主席黃靜稱:「為什麼1994年來了那麼多中國人呢?因為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中國人都想去國外。
  • 俄媒:俄反對派人士體內檢出酒精和咖啡因 未見有毒物質
    俄反對派人士體內檢出酒精和咖啡因。(圖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海外網8月23日電 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爾尼20日早上在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上疑似中毒後昏迷,22日被空運至德國查利特醫院接受救治。俄媒23日消息稱,納瓦爾尼的主治醫生稱,並未在其體內檢測出有毒物質,但在其尿液中發現了酒精和咖啡因。
  • 多個美歐分離組織齊聚莫斯科 俄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另一個歐洲、另一個美國聚集在莫斯科」,俄羅斯《新報》27日以此為題報導了25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分離勢力會議。會議參與者有30多個組織,主題是「民族對話,人民自決權和建設多極世界」,主要討論了地區獨立及消除美國單極世界等問題。
  • 一旦美國對伊朗開戰,結局將是一邊倒?俄媒:難怪忍氣吞聲
    據「今日俄羅斯」網站解讀,美軍近期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非同尋常,不排除川普將在最後一段時間內鋌而走險對伊朗動武,對此伊朗必須多加小心。美國近年來連殺伊朗「大將」,包括蘇萊曼尼將軍和法赫裡扎德,為何德黑蘭卻忍氣吞聲?俄媒也給出解釋,表示僅憑伊朗目前的軍事力量,一旦開戰的話結局將是「一邊倒」,美國有能力摧毀伊朗的有生力量,這也是伊朗不敢撕破臉動手報復的主要原因。
  • 俄媒稱中國各大旅行社對克裡米亞表現出興趣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 俄媒稱, 俄聯邦旅遊署副署長謝爾蓋·科爾涅耶夫在北京向記者表示,不久前派出代表造訪克裡米亞的中國各大旅行社,對該地的旅遊項目表現出了興趣。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2日報導,科爾涅耶夫說:「我們在克裡米亞接待了中國各大旅行社的團隊,他們目前的反應雖然謹慎,但很積極。
  • 莫斯科槍戰追捕視頻曝光:1名警察單挑5名嫌犯(圖)
    摘要:當地時間24日,莫斯科南部卡希爾公路附近一停車場內發生槍擊事件,視頻顯示槍手持武器激烈交火20分鐘。俄媒隨後曝光了一段逮捕嫌犯的視頻,1名警察單挑5名嫌犯,圍堵電梯,拔槍制服。
  • 北京老莫新鄰駕到,北展俄優品即將成為都市新地標
    2018年12月11日,充滿俄式風情的俄式生活體驗中心「俄優品」即將盛大開業。「俄優品」俄式生活體驗中心毗鄰北京展覽館「老莫」餐廳,旨在為大家打造一個可以親身體驗地道俄式風情,品嘗俄羅斯風味美食,購買俄羅斯優質商品的生活體驗館。
  • 從莫斯科到綏芬河的在俄華商:生意停頓,市場內有同行被確診
    截至4月11日,俄羅斯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13000例,其中莫斯科疫情最為嚴重,已累計確診8852例,居全俄各地區之首。據塔斯社此前報導,俄總統普京3月25日宣布3月28日至4月5日全國放假,隨後於4月2日宣布將這一舉措延長至4月30日。作為俄羅斯的「重災區」,自3月30日起,莫斯科市民被要求實行嚴格的自我居家隔離。
  • 俄官方和媒體怎麼應對美媒惡意抹黑報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莫斯科11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俄羅斯記者 張健)幾天前,一直自詡為「自由派旗艦媒體」的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特別」招聘廣告。該廣告「誠招」一位駐俄記者,並宣稱這份工作要求應聘人員前去報導有關「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熱門話題。
  • 記者親歷:莫斯科抗疫,我所經歷的80天
    從3月30日起,莫斯科開始實施所有居民均在家自我隔離的規定。這一規定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除了尋求緊急醫療救護或者必須去上班,還有去最近的商店或藥店購物買藥,去倒垃圾以及離家100米內遛狗這幾類情況,一概不能出門,違者將被罰款。儘管如此,仍有人無視禁令。多家俄購物網站的數據顯示,莫斯科野餐用具銷量同比增長好幾倍。電視臺記者拍到在公園露天燒烤的市民。
  • 俄媒:俄現「友好中國」餐廳 中文點餐筷子就餐
    Jamie's Italian 餐廳(圖片來源網絡)  俄媒稱,英國著名廚師吉米·奧利弗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連鎖餐廳Jamie`s Italian獲得了符合「世界無國界」旅遊協會未來,我們認為項目將擴展到旅遊業的所有領域。中國遊客不管走到哪裡,無論賓館、餐廳,還是博物館、貿易企業等,只要看到友好中國項目的標誌,都能獲得高質量的服務」。  「友好中國」項目是引導全俄旅遊服務設施適應中國遊客需求的項目,涵蓋賓館、餐廳、博物館、娛樂中心、旅遊和導遊服務公司。項目目標是通過發展服務和提高服務質量,增加前往俄羅斯旅遊的漢語遊客人數。
  • 俄媒:烏克蘭將建立車諾比核輻射生態保護區
    (原標題:俄媒:烏克蘭將建立車諾比核輻射生態保護區)
  • 俄媒:在莫斯科蘇裡科夫美院體驗豐富的藝術學習生活
    近幾年,世界各地慕名來此求學的留學生越來越多,赴俄學習美術的學生多選擇來此研讀俄羅斯藝術。在蘇裡科夫學習雕塑的蒙登輝同學從小就對雕塑藝術很感興趣,在國內也接觸過這個專業,來到蘇裡科夫美院就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專業教育。他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說道:「之所以會來蘇裡科夫美院上學,是因為我家裡是做大理石生意的,而且我從小對雕塑也挺有興趣。
  • 波俄500年恩怨:俄三次瓜分波蘭 波軍兩進莫斯科
    事實上,500年來,俄波兩國恩怨不斷,貪婪的俄國曾三次參與瓜分波蘭,野心勃勃的波軍也曾兩次殺進莫斯科。  令後人欣慰的是,在這次空難前的4月7日,俄總理普京在卡廷森林參加紀念卡廷慘案70周年的活動時曾單膝下跪,祭奠卡廷慘案遇難者。空難後,俄方領導人的真摯言行更是贏得波蘭民眾的好感,讓這對度盡劫波的斯拉夫兄弟,迎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機。
  • 俄媒分析:北約軍隊頻頻逼近俄境 意在迫使俄花費更多戰備資金
    「羅斯」號是在北約軍機頻頻抵近俄領空的背景下「造訪」波羅的海的。受到監視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9月14日稱,美海軍「羅斯」號驅逐艦日前駛入波羅的海。俄國防部消息人士對《消息報》說,俄波羅的海艦隊的軍艦和軍機正在對這艘美海軍戰艦進行監視。俄艦隊已安排多艘艦艇對「不速之客」進行跟蹤,必要時還將動用軍機空中監視。
  • 俄媒:俄在中國的最新雄心是賣更多雞翅
    來源:環球網俄羅斯《莫斯科時報》5月23日文章,原題為「俄羅斯在中國的最新雄心是賣更多的雞翅」。俄羅斯想在雞肉市場上成為重要的全球參與者,這個雄心正獲得中國援手。這是自蘇聯時代以來,俄羅斯首次向中國出售禽肉。
  • 俄媒:俄將首播紀錄片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據俄新社9月14日報導,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本月將首播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紀錄片,該紀錄片使用珍貴資料,重現中國當年巨變。據全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歷史頻道總編輯、紀錄片導演阿列克謝·傑尼索夫介紹,這部紀錄片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俄中建交70周年而製作的。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蘇聯因而成為首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2019年10月1日,北京也將迎來新中國70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