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於血管壁的一種側壓力。血壓分為靜脈血壓、動脈血壓以及毛細血管壓。在日常中提到的血壓,指的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血壓不穩一直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高血壓,很容易威脅到中老年人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在臨床上測量血壓的時候,主要看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的指標,這兩個指標分別就是常說的高壓和低壓。在現實中,有很多人會出現高壓不高,但是低壓卻很高的現象,這種情況需要服用降壓藥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高壓不高,低壓高需要服用降壓藥嗎?
低壓高指的是舒張壓數值超過90毫米汞柱,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數是由於血管發生堵塞導致的,引起血流速度降低,從而出現低壓高的情況。另外,心臟功能減弱,以及錯誤飲食,也會引起低壓升高。
低壓升高時,如果不進行治療與調理的話,會導致血脂升高,還會影響到心臟功能。另外,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說,當低壓升高且伴有心悸、心慌、頭暈等症狀時,應快速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在臨床上一般會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或特拉挫嗪進行治療。但是不管使用哪種藥物,必須有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由此可見,當低壓升高且伴有一定症狀的時候,需及時服用藥物進行治療與調理。一般低壓高人群大多數會伴有高壓高的情況,屬於高血壓病患者。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低血壓,又是怎麼回事呢?
單純低血壓的原因是什麼?
一、飲食不當
如果患者平時沒有高血壓症狀,而突然出現低壓高的情況,一般來說與飲食有很大關係。如果大量且長期吃富含膽固醇以及高鹽、高糖的食物,這些食物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會較慢,外周血管阻力就會增大,那麼就容易使低壓上升,出現低壓值增高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只需要改變飲食,並注意多補充水分,很短時間內低壓就會快速達到平穩狀態。
二、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也是導致低壓高的一個主要原因,當血管硬化後,會導致血液中的垃圾沉澱在血管內,形成血栓,並且血管的舒張能力就會受限,導致低壓升高。血管硬化的患者,一般還會出現記憶力衰退、體重超標以及頭暈頭痛、手部顫抖、容易倦怠等症狀。患者需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使用藥物治療,並且堅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
綜上所述,高壓不高,但是低壓高的時候,是由於患有血管疾病、飲食不當,或心臟功能受損、血管堵塞有關。患者應多吃一些有著軟化血管的食物,比如洋蔥、木耳。在低壓升高並伴有其他症狀時,應服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還可以配合服用阿司匹林以及維生素E等藥物進行軟化血管的治療,避免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危及健康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