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興大曲,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曾經也是輝煌無限,價格親民,口感好喝,連續多年銷售額破十億,在當時的白酒行業名列三甲,一時風頭無兩,為何如今卻無人問津?
全興大曲最初的輝煌
全興大曲的前身是四川成都酒廠的一個白酒品牌——成都府大曲。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1963年,在中國政府舉辦的第二屆「名酒」評比中,全興大曲入圍八大名酒,和貴州茅臺、四川五糧液、安徽古井貢酒、四川瀘州老窖、山西西鳳酒、山西汾酒以及貴州董酒並列。
1984年,在中國的第四屆「名酒」評比中,全興大曲再度入圍,成為中國十三大名酒之一。
1989年,第五屆評酒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全興大曲有三款酒被評為「十七大名酒」之一,這三款酒分別是:大曲濃香38°、大曲濃香52°、大曲濃香60°。當時不少人看好這個品牌,全興大曲也自信滿滿。
同年,成都酒廠抓住時機,以成名核心品牌全興大曲中的核心品牌「全興」為核心,將成都酒廠更名為四川成都全興酒廠。
1997年9月,重組成立了四川成都全興集團有限公司。同月,全興集團以「四川全興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成功上市,股票簡稱為「全興股份」。自此,全興酒業以四平八穩的姿態屹立於中國十大強勢品牌之列。
1997年,是白酒廣告轟炸手段造就強勢品牌驟然崩塌的一年。然而正是在這種混亂的競爭環境中,全興股份藉助「全興大曲」的名牌效應,將「品全興萬事興」的名酒「興」文化叫響了大江南北,更創下了傲人的戰績:三年中,銷量年年突破12億大關。
全興大曲與水井坊
1998年,全興公司在釀酒車間進行技術改造的時候,在地下發現了古代保存完好的釀酒作坊。這個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釀造作坊」的遺址,在成為2001年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的同時,也成為全興公司邁向高端白酒品牌的歷史機遇。
由此,全興公司推出全新的高檔白酒品牌「水井坊」,在上交所上市的「全興股份」,也改名為「水井坊」。
2006年,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帝亞吉歐(Diageo)瞄準中國白酒產業,以5.17億元的價格買走成都盈盛投資持有全興集團43%的股權,成為其收購全興集團的開始。
根據2007年我國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中國名優酒只允許中方控股,不允許外資控股,而全興集團當時除持「「水井坊」39.71%的股權外,還是中國名酒「全興大曲」的擁有者。
因此,全興集團將「水井坊」和「全興大曲」進行商標拆分,帝亞吉歐「繞道」控股「水井坊」。2011年,上海市糖業菸酒有限公司取得了四川全興酒業有限公司67%的股權,全興大曲花落上海糖酒集團。
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全興旗下產品走向分裂、各立門戶,高端產品「水井坊」變身外資,「全興大曲」及系列酒歸上海糖酒,發展道路似乎已明朗:水井坊定位國際化,全興大曲發展國內市場。
全興大曲最終的命運
第一,消費者對老名酒有足夠的情懷,在計劃經濟時代,名酒很難買到,它代表了稀缺。
第二,全興具備全國化基因。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全興在國內所有白酒企業中發展很快,曾經產銷量在全國排名靠前,「品全興 萬事興」響徹大江南北,本身有很好的消費基礎。
第三,全興價格親民。此次在全國化的布局中,全興的核心產品價格帶集中在100~300元,佔據了主流的價位空間,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消費主流價位段集中在100~150元。
第四,全興是一個具備很強成長性的品牌。現在的消費主力是90後,這類消費群體注重品牌和品質,網際網路的發達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