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一次公開說話時,曾提到過窮富家庭的區別,那就是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而越富的家庭,反而在消費上很克制。
而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現實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那樣。
那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就是窮人和富人思維的不同,對此,稻盛和夫也給出了三條解釋。
一、真正的富人,不會把時間浪費於買東西上
現實中,很多人手頭上有了錢之後,就開始不少人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其實這也暴露了這個人身上的窮人思維,真正能富三代的人絕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窮人的欲望往往比富人多,但苦於手頭上沒多少錢,所以一旦有錢了,就會無節制地滿足自己的購物慾。
富人更注重「剛性需求」,對於不需要的東西他們不會強迫自己去買,而且,他們也常常會一次性買完必需之物,之後也不會再關注,因為,他們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購物上。
而窮人迫於生存壓力,有時候會將就著買東西,一聽到商場打折促銷,就會趕緊買回家,自以為佔了大便宜,實際上只是又往家裡搬了一個無用之物。反覆購買之後,窮人的家裡也只會越堆越滿。
二、富人注重價值,窮人在乎價格
窮人在買東西時,一上來會先打聽價格,再去考慮產品價值大小,而富人恰恰相反,更在意產品質量和實用性,只要真正是自己需要的,就會帶回家。
也就是說,窮人先看到便宜的東西,才會考慮自己需不需要,而富人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找物品,相比之下,前者更容易交易成功,由此,窮人家裡的東西則越堆越多。
三、富人相比於窮人,往往更具自控力
放下手機,回憶一下,你上次在淘寶、京東等軟體上購物的時間,如果你記不清了,那就說明你有隱藏的富人思維。
富人更願意把時間用來思考如何創造財富,而窮人只要是看到便宜的,就會忍不住買,這就是缺乏自控力。
以上這3點,就是「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原因」的解釋,可以說,稻盛和夫的分析很透徹,以便於大家對號入座,避免掉坑裡。
沒錯,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位企業家,他一生也經歷了由窮到富的翻身,在27歲一窮二白的年紀,他創立了京瓷;52歲創立KDDI,這兩家公司後來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窮極一生,稻盛和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窮人也能成為富豪」。
後來,稻盛和夫晚年選擇出家,為了幫助更多的年輕人少走彎路,他復盤了一生,總結了人生哲學和成功經驗,匯集成《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以便後人借鑑。
書裡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
我站在1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10樓,有人罵我,我聽不清,還以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根本聽不見,也看不見。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
如果你覺得自己需要提高,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思維還有欠缺,不妨去這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裡尋找答案,相信你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