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洗澡用的木桶,為什麼不會漏水,感嘆古人的智慧!

2020-12-17 阿白歷史說

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古代美女在閨房中洗澡,男主不小心突然闖進去的橋段,那畫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過,筆者比較好奇的是,古代沒有塑料桶,古人用木板拼起來的木桶洗澡,難道不會漏水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知道木桶的製作工藝,在古代,箍木桶可是項技術活,木桶匠往往得經過十幾道工藝,才能把木桶箍好,箍好的木桶經過水的浸泡,會發生膨脹、擠壓,在經過桐油的處理,讓你輕鬆告別側漏的煩惱,不過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好一個木桶,還是非常講究的。

首先,選擇的木板必須沒有死結,疤痕不會影響外觀和使用,箍緊之前需要先將木桶高溫蒸煮12小時以上,達到脫脂防蟲的效果,蒸煮過後的木板再烘乾、打磨,嵌合地步桶槽,只要有一步沒做好,導致木桶出現了縫隙,分分鐘就是木桶邊竹籃,瞎忙活一場。

隨著時代的進步,木桶的年代已不再,但不妨礙我們懷舊,即便木桶和箍桶匠也將逐漸從歷史上消失,成為歷史上濃重的一筆,我們也得感嘆古人的智慧,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古人洗澡都用木桶,那木桶有縫隙都不漏水的嗎?
    平常我們看的一些古裝劇,古人洗澡都是用木桶的,而木桶都是用一塊一塊的木板拼起來的,那洗澡的時候,為何卻不漏水呢?原來古人也有自己的竅門,這些木頭都是經過了浸泡,而浸泡後的木頭會膨脹,後經過數十道的工藝,使之木板之間更加的緊密和牢固,再經過桐油的處理,更加的完美。
  • 別被影視劇騙了,古人洗澡可不是用木桶
    別被影視劇騙了,古人洗澡可不是用木桶!現在的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女主角在灑滿花瓣的木桶中沐浴,木桶裡灑滿了花瓣,這樣的景象讓人想入非非。但是其實古人洗澡真的是用木桶嗎?筆者可以告訴大家,從商周到明清時期,古人會在浴室中洗澡,在浴池中洗,在木盆中洗,反正就是不會在木桶中洗澡。先秦時期,關於洗澡還有專門的禮儀規矩,古代的官員是每隔幾天就要洗一次,稱之為「休沐」。而普通人的話,在《周禮》中的規定是必須要3天洗一次頭髮,5天洗一次澡,而洗澡的時候要用細葛布擦上身,粗葛布是用來擦下身的。
  • 古人洗澡都用木桶,可為什麼不會漏水呢?中國工匠了不得!
    在古代,箍木桶可是一項技術活,往往需要經過十幾道工藝,才能將木桶箍好,但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都是用木桶來洗澡的,畢竟以前是沒有塑料桶的,但不少小夥伴會有好奇,難道古代就能造出不漏水的木桶嗎?事實上,在古代在製作木桶的工藝中還有一道工序,那就是將箍好的木桶都是經過水的浸泡,會發生膨脹、擠壓,再經過桐油處理,就可以輕鬆告別漏水的煩惱,不過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好一個木桶還是非常有講究的。
  • 古裝戲裡少不了美女沐浴更衣的木桶為什麼不漏水?古人防漏有訣竅
    在古裝戲裡少不了美女沐浴更衣的畫面,大小姐們都是在丫鬟的服侍下進到一個大木桶裡,在滿是花瓣的熱湯中洗凝脂。除了美女養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用來洗澡的木桶是怎麼製作的?為什麼由一片片木板拼起來的木桶不會漏水呢?
  • 在沒有沐浴露的古代,古人居然用泥土洗澡?
    入夏後,天氣逐漸熱了起來,每天要是不洗澡就渾身難受。說起洗澡,沐浴露、洗髮水這些那都是必備的。可是古代並沒有這些,那麼古人是怎麼洗澡的呢?來!來!讓我們唱起「我愛洗澡皮膚好好......」,一起來瞄瞄古人是怎麼洗澡澡的吧!
  • 古代沒有沐浴和香皂,古人怎麼洗澡?皇帝泡溫泉,老百姓用什麼
    皇帝的洗澡就更加的高大上了,有專門的浴池,比如說秦始皇,就經常在驪山沐浴,作為皇帝,身份地位上至高無上,人家的洗澡也特別的奢華,用的是天然的驪山溫泉水。古人對於沐浴這件事也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把這件事提升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比如說在漢朝的時候,朝廷甚至給官員專門放假讓他們來洗澡,以此來保證朝廷官員的形象,估計也是怕長時間不洗澡,身上有味道,影響國家的形象吧,漢朝統治者甚至為洗澡制定了法定假日,也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 古人的智慧,從這個成語中就能看出,不得不感嘆古人的胸襟
    古人的智慧,從這個成語中就能看出,不得不感嘆古人的胸襟文/錦老師講歷史 圖/網絡前幾天,在抖音上有刷到papi醬的一條視頻,她在視頻中吐槽媽媽的俗語,看似吐槽,實則是秀了一把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愛。而古人留下來的俗語或者成語也不一定就是針對某一件事的,我們要善於運用古人的智慧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還有一個典故。講的是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
  • 古人常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細細品味,令人感嘆古人的智慧
    古人常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細細品味,令人感嘆古人的智慧文|歷史趣味學說時間是非常神奇的,隨著時間的變化,滄海變桑田,田地變荒漠,誰也阻止不了時間的逝去。就像我們古人常說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句話,就包含了許多古代人們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這也是他們生活在世上幾十年之久的智慧結晶。在《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中,就有這句話: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 古人洗澡沒有肥皂,那他們都用什麼?你可能永遠不會相信
    洗澡對於很多現代人而言,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生活習慣。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可能就是較為奢侈的生活享受。甚至還有很多現代人認為能夠洗上熱水澡對古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發達的化學工業,也沒有沐浴露,身體乳這樣的洗浴用品,更沒有便利的天然氣熱水器。但是失去了現代洗浴用品的古人真的沒有辦法洗潔身體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沒有沐浴露洗髮水,就認為古人不愛洗澡?他們竟有「洗澡假期」!
    古人對洗澡也是很重視的,但是奈何條件不高。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官員、宮中的妃子洗澡,但是並不頻繁,卻從未看過窮苦人洗澡,這是為什麼呢? 看來古人對洗澡這件事比較重視,並不是什麼想像中不愛洗澡的形象。 那他們到底是怎麼洗澡的呢?
  • 歷史冷知識:古時候沒有肥皂,古人用什麼洗澡?
    肥皂沐浴露等等都是現代的產品,那麼古時候沒有這麼些東西,古人怎麼洗澡呢?他們能洗乾淨嗎?其實你還真多慮了,古人雖然沒有沐浴露,也有自己的肥皂——澡豆。這個故事中的澡豆,就是古人洗澡用的東西,澡豆是古人用了很多藥物和香料混合做成的護膚品,跟現在的香皂很類似。不過澡豆算是貴族家庭用的,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起的,他們用的是什麼呢?一般各地有自己的特色去汙品,比如有的地方用茶麩,有的地方用胰子,有的地方用皂角粉,有的山區用一種天然多泡植物無患子。
  • 古人都是怎麼洗澡的?
    古人將洗澡稱之為「沐浴」。沐指的是洗頭髮,浴指的是洗身體。秦漢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已經養成了「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的良好衛生習慣。到了漢朝,政府甚至對洗澡頻率做出了明文規定,「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那是說漢代規定官吏們工作五天、「休沐」一天。休息日與洗澡緊緊相連。
  • 古代人沒有沐浴和香皂,如何洗澡?皇帝泡溫泉,老百姓用啥
    導語:古代沒有沐浴系統和香皂,古人是如何洗澡的?皇帝泡溫泉,老百姓怎麼辦?不能只用木桶,古人很有智慧!神話歸神話,我們回到現實中,古代社會沒有那些現代設備,人們是怎麼洗澡的呢?其實古代不僅能洗澡,並且愛洗澡,早在先秦的時候,富裕人家就已經養成了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沐浴的生活習慣,秦始皇就經常在驪山沐浴,用的是天然的驪山溫泉水。
  • 知道真相的你會感嘆古人智慧真高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是非常講究風水一說的,就比如說家裡家具的擺放,祖先墳地的選擇都需要仔細的考究一番,因為風水就影響著運勢甚至後人的前途,時至今日依然還有許多人相信風水一說,而且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有許多行為無法用常理解釋,也只能歸咎於風水了。
  • 古人頭髮很長,他們通常用什麼洗頭和洗澡的?如今到處都有
    古人頭髮很長,他們通常用什麼洗頭和洗澡的?如今到處都有現代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不光是社會穩定、收入增加,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便利,大到我們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通信設備、網絡電腦,小到生活中所必須的牙膏、牙刷都是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古人是用什麼做飯的呢?佩服古人的智慧
    不過炒菜多半都是用鐵鍋,但在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炊具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歷史源遠流長,我國炊具的發明也是早於其他國家的。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很多不同時期的炊具,形態各異,種類齊全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 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怎麼計時的?古人的智慧太高深,佩服了
    隨著科技發展,不少領域依舊是一個,難解的問題,比如說時空領域方面,古人沒有鐘錶,他們是怎麼計時的呢?當時古人的智慧,實在太高深了,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其實古人非常的有智慧,他們的聰明,超乎我們的想像。古時候沒有現代化的科技,他們計時的工具,就來自於大自然,太陽的軌跡,就是一個很好的計時方式。如果是天空晴朗的時候,太陽剛剛升起,一般就是早上了。隨著太陽不斷的上升,到了正頭頂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如日中天了,也就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隨後太陽不斷的下降,這個時候就漸漸到了傍晚了。如果碰到陰天的時候,這種情況就很難預測了。
  • 戰國時期出土的一個「水晶」玻璃杯,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
    在人們的每一次勞動中,勞動人民總是會製作出來許多不同的原始材料,最後隨著先人的智慧,發明出來各種的生產工具,用於各種生產活動。但歷史總是還會給我們不斷的驚喜,用他自己的魅力給我們許多驚喜。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人類無法解決的謎團。最近就有一個謎團深深的困惑著人們。
  • 為什麼古人只吃熟蜜不吃生蜜?原來古人也有錯誤的時候
    尤其是蜂蜜,在我國的應用更是歷史悠久,在很多古書中都有關於蜜蜂養殖技術與蜂蜜生產以及應用的技術出現,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本草綱目》,《本草綱目》中關於蜂蜜入藥的記載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很多方法直到今天也還受用,可見古人的智慧並非一般。雖然古人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但是古人還是有錯誤的時候,比如古人吃蜂蜜的時候就只吃熟蜜,不吃生蜜,究竟是什麼呢?
  • 沒有香皂和洗髮水,古人怎麼洗澡?
    我們在電影、電視劇裡看到,古代的女子通常在一個很大的木桶裡泡花瓣浴,僅僅用這些泡了花瓣的水能將身體和頭髮上的油脂清洗乾淨嗎?別忘了油脂是極難溶於水的。草木灰就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找到的一種鹼性清潔劑,它是將稻草和秸稈焚燒後留下的灰末,其中含有碳酸鉀的成分,將草木灰溶解於水後,過濾得到的溶液是鹼性的。做完水豆腐之後剩餘的清澈微黃的液體是另一種鹼性溶液,用罈子裝起來,攢夠了之後加熱,也可用來洗頭,還能起到止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