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導演為何基本都不碰明朝戲?

2020-12-24 臆說歷史

如果你是一個愛追劇的人,就很容易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清宮劇太多了,多的都能把歷史聯繫起來了,比如《甄嬛傳》中演繹了主角甄嬛從青春少艾到暮年的熹貴妃,而《如懿傳》中又從熹貴妃的晚年演起。

再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這些系列的連續劇相當於給觀眾科普了清朝歷代皇帝的繼位圖。每年都有清宮劇開播,多則好幾部,而且清宮劇還容易出爆款。

從歷史的角來說,清朝自1644年滿人入關建立關內政權,再到1911年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共267年,有十二位皇帝。明朝統治時間跟清朝差不多,自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共276年,有十六位皇帝。

兩個統治時間差不多的封建王朝,在當下影視劇圈待遇卻千差萬別,清宮劇是備受推崇,而明朝的戲卻鮮有人觸及,所以很多人都很奇怪,中國的導演為什麼基本都不碰明朝戲。

取材受限

正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有女人的地方是非就多,而哪裡的女人最多?自然是皇帝的後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皇帝後宮最不缺的就是女人。

一般的女人即便是性格乖張,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無非就是張家長李家短的閒話,後宮的女人則不一樣,她們都是出身名門,有強硬的後臺,並且才貌俱佳,關鍵的是腦子還好使,後宮風雲動輒還波及前朝。因此後宮女人的爭寵奪權,可看性十分的高。

再者拍攝後宮的戲不需要太多的真實史料記載,一些改變自歷史的小說是最好的取材,畢竟後宮戲涉及到政治戲碼不多。

就像乾隆的令妃,在《延禧攻略》中名叫魏瓔珞,在《如懿傳》中叫魏嬿婉,沒有哪個史學家會對一個妃子的兩個名字做一番文章,但如果是前朝的某位大臣,只怕就會引起一場史學家的爭論,亦或者被冠以嚴重歪曲史實的頭銜。

既然後宮女人的爭鬥是最好的題材,為什麼中國導演都偏愛清宮戲,而冷落明朝後宮呢?這還與明朝後宮不得幹政的政策有關。

明朝皇帝的後宮也不乏有背景、有才貌的女子,但一條後宮不得幹政就讓後宮的女人安於美容養顏的生活。明朝的人不會想著藉助後宮興風作浪,後宮的人也不會想著藉助恩寵而對前朝政事推波助瀾。如此一來,明朝後宮的戲就少了很多的出彩點和可看性。

清朝的殉葬制度也是讓後宮女人安於平淡的原因之一,清宮劇中的熹貴妃可以活在兩部電視劇中,在明朝就不可能了,不管你是皇后,還是最低等級的妃子,都要隨著皇帝的去世而一同結束生命。

如此一來,明朝後宮的人便無心爭鬥,反正結局都一樣,又何必苦心孤詣的你爭我鬥。所以以後宮生活為主要題材的電視劇就喜歡拍攝清宮劇,明朝後宮因為可取材的人物故事不多,也就很少被導演選中。

受眾受限

明朝的後宮雖然乏善可陳,但前朝還是有可圈可點的人物與歷史事件的,比如為明朝建立李下汗馬功勞的劉伯溫、抗倭名將戚繼光,還有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等。為什麼導演不著眼於這些題材來拍攝明朝的戲呢?那就要從受眾的角度來說了。

誰是電視劇的忠實觀眾?放眼望望四周,多數都是女性。這個很普遍的現象,導演更是清楚,畢竟拍攝電視劇也是以謀取利益為首要目的的,如果拍攝出來的電視劇沒有人看,即便是耗資再大、演技再好,可能也逃不過被其他電視劇淹沒的命運。既然女性觀眾是電視劇的主要受眾,那麼拍攝明朝的政治戲,就會少了很多觀眾。

再者說看政治戲需要一定的歷史事實作為基礎,要不然很難融入到其中去,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又出現了,女性觀眾懂得歷史的不多,即便是上學的時候學過,過了這麼多年也早忘了。

誰也不會為了看電視劇而去重新溫習一下歷史,畢竟看電視是為了消遣的,也就是圖個歡樂,一句直白的「賤人就是矯情」的臺詞,總比一句需要字斟句酌的朝廷暗語聽著順耳的多。

就拿筆者來說吧,最早接觸的宮鬥劇是在讀大學時期,一部《金枝欲孽》讓筆者徹底的淪陷在了宮鬥劇裡,到後來只要TVB出新的宮廷戲,不管學業有多重都不會落下。

上班以後,也依然關注宮鬥劇,《甄嬛傳》無論是從電視劇情節、人物選角還是服道化,都堪稱經典。這麼多年過去了,筆者在無聊的時候,還是會打開看上幾個片段,所有情節幾乎都的倒背如流。

筆者的喜好,愛人深不以為然,他喜歡看《明朝那些事兒》,偶有間隙也時常放有聲書聽,他說這部書寫的才是歷史,我看的都是沒有任何營養的杜撰小說。睡前聽上一段《明朝那些事兒》,對於筆者來說是最好的催眠曲。

當然,筆者不是說這本書不好,而是筆者的興趣愛好不在此。從筆者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受眾有限,所以中國的導演基本都不碰明朝戲。

史料受限

為什麼清朝的皇帝能一個接一個的拍,而明朝的皇帝卻無人問津呢?還源於拍攝明朝題材的電視劇缺少史料的支撐。

清朝大興文字獄是眾所周知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因為這兩句詩,翰林院庶吉士徐駿落得個斬立決的下場,由此就可見清朝文字獄在當時有多麼的嚴苛。

在如此高壓的政策下,關於明朝的史料也好、野史也好,都被付之一炬。明朝相對於清朝原本就距今較遠,加上清朝的這一政策,讓原本明代人著述的關於明代的史料都無跡可尋了。

現有能找到的明朝史料,多數是清朝人或者是後世人撰寫的。清朝人寫明代的事,肯定多是負面的記錄,因為出發點就不是客觀的,人人都是「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又何況是為明朝的人著書立說。後人撰寫的明朝史料,更是想像居多,缺乏史實

如此一來,中國的導演為什麼基本都不碰明朝戲,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便是有導演有意拍攝一部關於明朝的歷史劇,那麼首要問題就是要還原歷史,但缺少明朝人的第一手資料,就很難考證後來的著述是否真實,稍不留意,還容易被史學家找出毛病而功虧一簣。

拍攝明朝的戲不僅難度大,而且風險也高,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和利益至上的娛樂圈,明朝戲自然而然就被導演直接PASS掉了。

小結: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是我們回不去的歷史,好奇心驅使我們想要撩開時代的面紗去看看古代的生活,閱讀史料可以拼湊出一個最真實歷史,但卻耗時費力,而宮廷劇則恰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一心理。在開心愉快的氛圍下,與電視劇中的主人公一同經歷那些歷史的風雲。

明朝經歷了200多年的皇權更替,而且成就也絕非清朝可比,但囿於取材受限、受眾受限、史料受限的原因,中國的導演基本都不碰明朝戲,所以我們也很難從電視劇中去窺見明朝的生活。同樣的朝代,不同的命運,歷史浮沉,向來如此。

相關焦點

  • 中國導演為什麼基本都不碰明朝戲?
    相較於清裝劇的『吃香』,明朝戲則弱了很多。不僅從數量上與清代劇相差一大截,製作品質與市場價值也相差甚遠。 同為古裝劇,擁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及人文價值。那麼,中國的導演為什麼基本都不碰明朝戲呢?
  • 為什麼中國導演都熱衷於拍清朝戲,卻很少碰明朝戲?
    縱觀中國的古裝電視劇,除了仙俠玄幻武俠劇之外,最受大家歡迎的當屬古裝歷史劇,其中清宮戲可以說是佔據了古裝劇的半壁江山,如《甄嬛傳》、《康熙王朝》、《還珠格格》、《步步驚心》、《孝莊秘史》,再如2018年熱播的《如懿傳》、《延禧攻略》…..以至於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中國的導演都很少碰到明朝戲
  • 導演們都熱衷「辮子戲」,為何卻不願碰明朝戲?答案其實很簡單
    如今打開電視,古裝劇很受歡迎,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絕大部分都是清宮辮子戲,其餘朝代的雖然也有,但是數量稀少,遠遠不如辮子戲這般「霸屏」。尤其是明朝戲,簡直就是屈指可數。為什麼中國導演都愛拍清朝的戲,幾乎都不碰明朝戲?其實倒也不難理解。
  • 從幾部影視劇解讀「為何中國導演很少碰明朝戲」這個話題
    同理,唐詩宋詞元曲在漢文化中享譽盛名,我國導演也就喜歡拍唐朝宋朝的戲,觀眾代入感很強。遠的不說,去年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和今年春季播出的《清平樂》,就帶著觀眾重回大唐或者追溯了宋都御街汴梁城。
  • 導演不喜歡碰明朝的戲?導演:這段歷史不是你想碰,相碰就能碰
    明朝雖然不是歷史上最強的,但是一定是最剛的,荷蘭,英國,日本輪番被吊打,我們只聽過清朝向英國賠款,但是你萬萬想不到英國曾經被明朝打到投降賠款。朱元璋曾經說過,不割地,不陪款,不和親,按照這種說法治國,基本上和周圍國家有摩擦都沒有談判的餘地,凡事打了再說。這樣的明朝聽著都讓人血脈噴張,為何國內很少有導演拍明朝戲?
  • 為什麼導演都愛拍清朝的戲,幾乎都不碰明朝戲?總結下來一個字
    就連最近盛行的穿越劇,女主人公大多超越的都是清朝時代。這都是為什麼呢?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為什麼導演獨獨喜愛拍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呢?「明朝那些事兒」就不值得寫嗎?小編覺得大概由於一下幾點的原因:第一、後宮宮心計的戲最為熱捧。無論拍電視劇還是電影,最主要的就是這部劇有商業價值,也就是這裡類題材是線下最受觀眾熱捧的劇,能賺更多的錢。
  • 為什麼中國導演不敢碰明朝後宮戲?說出來你未必會信
    從小時候我們看的《還珠格格》到後面的宮廷劇《甄嬛傳》,穿越劇《宮》等等,我們會發現中國的導演很熱衷於拍清朝時期後宮戲的電視劇,而很少去觸碰明朝戲,這有可能讓我們很疑惑,說出開你可能未必相信,其原因有以下的這幾點。
  • 合拍片口碑刷下限 韓國導演在中國為何成爛片王
    水土不服不了解中國人想法此前導演張太維就表示,為了拍《夢想合伙人》他還專門在中國考察了兩年多,但在拍攝前他其實並不理解中國女性為何創業。張太維坦言,韓國沒有女性創業這種現象,但他來到中國後,發現有很多不到30歲的年輕女性成為成功的企業家,這令他非常驚訝,並開始不斷地接觸這些企業家,感受到了一個和印象中很不同的中國。
  • 郭靖宇導演捧紅的明星,為何很少出現在別人的電視劇中?
    對於郭靖宇導演的了解,大家都知道他1973年出生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國內地編劇,監製,導演。他的代表作也是相當之多,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有《鐵梨花》《打狗棍》《勇敢的心》《大秧歌》等,當年的一部《打狗棍》也是獲得第二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電視連續劇)提名 ,「承德市文化藝術特殊貢獻獎」 。小編也是從那時候起,開始認識並喜歡看上了郭靖宇導演的戲的。
  • 楊紫的一番「入木三分」的哭戲,著實讓導演和觀眾都目瞪口呆!
    楊紫的一番「入木三分」的哭戲,著實讓導演和觀眾都目瞪口呆!由楊紫,羅雲熙等主演的電視劇已播出一半以上。由於情節的發展只大家早已經被帶入其中,不僅是葡萄,歷劫中的鳳凰,大家也在跟著電視劇的情節好像在渡劫,無論是葡萄和鳳凰生死都依賴。愛不能天長地久的在一起,哪一個不是在渡劫,我們的觀眾仍然在已經度入角色,這幾天眼睛快要哭腫了。在昨晚的故事中,我真的被楊紫的演技驚呆了!哭泣的戲太強了!我離開徐楓的時候留下了眼淚,為我自己的劍而哭!
  • 演員請就位:排名最後的爾導,這場真實的戲比所有臺上的戲都精彩
    記得最初,郭敬明狠懟李成儒引起熱議,李成儒對事不對人,而郭敬明是對人不對事,魔姐感覺這都是不對的,應該對事也對人嘛!本來事就是人幹出來的。在質疑演員的時候,導演們多是一針見血,可是到了演員有了導演這個「靠山」之後,大家的面目都變了,說得最多的都是「挺好的,非常好,不錯,恩,有進步……」看得要睡著了,很多瑕疵太過明顯,卻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專訪史建全:給大腕導演寫戲,編劇是「聽寫」狀態
    提到編劇工作,他表示「但凡給大腕導演寫戲,編劇基本都處於聽寫的狀態」。  史建全,著名影視編劇,與張藝謀、姜文合作過多部電影,劇本作品有電影《鬼子來了》、《三槍拍案驚奇》,電視劇《無悔追蹤》等,今年又推出了新書《編劇手藝》。可他說,當編劇,完全是陰差陽錯「趟了渾水」,「我是美術系畢業的,從小就想當一名偉大的畫家」。
  • 張國立導演31部電視劇很多都不出名!女主角經常換!
    張國立老師大家都應該知道他是以一部《宰相劉羅鍋》而出名的一個國家一級演員,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演員,其實張國立老師真正的身份是一個導演兼演員,他導演的電視劇就高達31部導演的電影作品也有一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張國立老師導演了那些電視劇!
  • 「單槍匹馬」的中國導演李駿
    時光網特稿 最近,不少韓國導演執導的中韓合拍片票房頻頻撲街,但一部由中國導演李駿執導,韓國班底製作的國產片《驚天大逆轉》,卻意外成為了暑期檔的驚喜之作。,製作班底大部分都是韓國人,但李駿導演強調,《驚天大逆轉》其實是一部國產片,而且劇本最開始的設定是在中國。
  • 「海南雞飯」導演談為何拍《在乎你》?
    時光網訊  由香港鬼才導演畢國智執導,俞飛鴻、大澤隆夫領銜主演,日本元氣少女木下彩音、人氣小生前田公輝以及內地新晉小花盧洋洋聯袂主演的電影《在乎你》,今日發布「女人心」導演特輯,揭秘影片幕後。作為一位男性導演,為何要選擇拍攝這樣一部女性題材的作品?
  • 娛樂圈中那些戲紅人不紅的明星,顏值演技都有為何一直不溫不火
    並不是每個明星都有運氣一炮而紅。在娛樂圈中不少的明星有顏值有演技,戲也演了不少,但卻一直沒紅,只是在觀眾心中混了個臉熟。楊蓉,1981年6月3日出生於中國雲南保山。不管演什麼總能演的入木三分,於正愛將之一,這麼多年卻也是不溫不火。楊蓉長相甜美婉約,個性俏皮可愛,可塑性非常強。
  • 編劇、導演田沁鑫簡介(圖)
    田沁鑫簡介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亞洲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新銳導演。她的作品對中國傳統題材和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現當代社會話題的敏感捕捉,以當代藝術觀念和東方美學相融合的舞臺呈現,強調肢體表達和詩化語言融合的表演,複雜的時空結構,強烈的視覺衝擊,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對國際戲劇領域亦有深遠影響。
  • 《緝魂》曝張鈞甯劇照 哭戲渲染力強大導演落淚
    深入了解女警狀態豐富角色形象 張鈞甯戴假髮五個月保護超短髮造型在影片籌備階段,張鈞甯就跟隨導演多次前往警局觀摩學習,了解刑警工作環境,仔細向工作人員討教,甚至確認徵訊室內的窗戶是否為單向玻璃等細節。這一想法與程偉豪導演一拍即合,程偉豪親自「操刀」將張鈞甯頭髮剪至齊耳。張鈞甯稱,此次剪髮後為了保護角色造型不提前曝光,她戴了五個月的假髮出席活動,但一切都很值得,因為「演員為角色改變外形是很基本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你看我在拍電影:盤點十一段經典「戲中戲」
    東西方文明中對於「戲中戲」的審美均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便有「莊周夢為蝴蝶」一說,西方亦有成體系的精神分析說,「戲中戲」結構總能催生出真實與幻境相互置換的意味,既令人意外,又富有哲思,放諸於調動視聽的電影藝術,更顯得精彩(本文原載於看電影APP,觀看更多內容請搜索「看電影雜誌」下載)。
  • 《費加羅的婚禮》導演:這部戲與現代人很接近
    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將於8月15日登上國家大劇院,這是一次獨特的製作,來自劇中主人公費加羅故鄉塞維亞的導演何塞·路易斯·卡斯楚帶領中外歌唱家正在國家大劇院的排練廳打造這部喜劇。導演告訴記者:「《費加羅的婚禮》裡面有多個主題,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