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張舒然離開家鄉武漢,遠赴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求學。並在當地結婚生子,安頓了下來。
一晃在加拿大生活了18年,今年過年,張舒然從老家做醫生的表妹那裡聽說,國內爆發了新冠肺炎。而張舒然的家鄉武漢,正是疫情的中心。
當時的湖北,醫療資源急缺。
前不久,她幫助海外的一家想要捐贈的海外媒體成功地對接到了有需求的武漢醫院。當10萬個口罩運送到目的地,她卻得知,在這家醫院工作的高中密友,感染了新型肺炎。
口罩斷貨
張舒然的表妹在武漢同濟醫院當醫生。從表妹那裡,她知道武漢出現了新冠肺炎。
「那時還不知道會人傳人。」張舒然在加拿大當地的媽媽群裡發布了消息。並且,通過淘寶異地下單,想給老家的親戚們,買些口罩。但很快口罩斷貨,張舒然只能收到一筆筆地退款。
她只好在溫哥華的商店購買了幾盒口罩。本打算通過國際快遞寄回武漢。可惜沒多久,她就聽到了武漢封城的消息。
在醫院疫情一線的醫生表妹曾經告訴張舒然,為了防止傳染,如今疫情下的醫生常常穿著紙尿褲搶救病人。
表妹還告訴她,就在前幾天,她所在的醫院又有3個護士感染了病毒。
張舒然小學的班主任就住在華南海鮮市場旁邊,老師告訴她,自己所在的小區是整個武漢感染率最高的,因此,她一步也不敢踏出家門,只能靠網購和政府配給解決生活物資,「就像以前的公社一樣。」
最讓張舒然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家人。她介紹,自己的家族成員大都患有支氣管炎,50多歲的父親和8歲的妹妹經常咳嗽。而如今,家人一旦咳嗽就會特別擔心,「既擔心感染了肺炎,又不敢去病人密集的醫院做檢查。」
父親告訴她,封城大半個月,家裡的糧食只有大米和土豆,「先吃米飯,如果有一天米不夠了,就熬粥喝。」
「無論你在國外賺了多少錢,都不能幫到家裡人半分,這種無助感很讓人難受。」
30萬個口罩
張舒然高中最要好的朋友李沁,在武漢協和醫院當醫生。她向張舒然透露,現在醫院的資源非常緊缺。
張舒然很想做點什麼。她找到了幾十個當地口罩工廠的電話,一一撥打過去,卻都被告知沒有貨。
而即使有貨,按照當時國內的物流狀況,她發現,個人已經很難把物品寄到已經封城的武漢。
正巧,加拿大本地有一家媒體,通過種種途徑採購了30萬隻口罩,想要捐給已經封城的武漢。然而,隔山隔海,沒有門路。「只有醫療機構的東西能運得進去,其他組織、個人的包裹根本寄不進去。」
於是,張舒然想起了李沁。她把李沁介紹給了那位媒體負責人。「每一件物資,李沁都會幫助審核,只有達到醫用標準的才寄過去,避免了很多浪費。」
就在幾天以前,李沁發簡訊告訴張舒然,這家媒體捐贈的第一批十萬個口罩已經寄到了她們醫院。接下來還會有二十萬個陸續寄到。
「雖然口罩不一定能被我的同學用到,但想到它被我家鄉的醫護人員用上了,我都很開心。」
同學確診了
李沁是張舒然的高中同學。張舒然雖然移居加拿大,但每年回國,兩人都要見面敘舊。
武漢爆發疫情,張舒然每隔幾天就要簡訊問候一下奮戰在一線的李沁。然而,就在對接了30萬隻口罩沒多久,李沁告訴張舒然,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
張舒然的心陡然往下一沉。
李沁有一個和張舒然的寶寶差不多大的孩子。索幸的是,疫情剛一爆發,李沁就一直待在醫院,還沒有機會傳染給家人。
今天,張舒然又問了李沁的近況。李沁說,因為是輕度的,隔離了幾天以後,基本上已經痊癒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李沁只是一個從確認病例轉移到痊癒病例的一個數據;然而對於張舒然來說,卻是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的例子。她深受震撼。
媽媽群裡的行動
2002年,武漢姑娘張舒然遠赴加拿大溫哥華留學。畢業以後,張舒然便移民加拿大,並在溫哥華結婚生子。
她和華人社區的11位寶媽成為了好友。「大家孩子差不多大,比較有共同語言。」2018年7月,12個人共同成立了溫哥華超人媽媽俱樂部。大家分享育兒經、組織派對。天貓海外加拿大站成立以後,俱樂部成員經常在淘寶媽媽粉絲社群領優惠券,購買中國零食和高性價比的國產母嬰用品。
大洋彼岸,疫情嚴峻,張舒然和華人媽媽們,決定要為疫情再做些事兒。
從來沒有直播經驗的媽媽們開了一場直播,主播是牙科醫生陳醫生。「當時說是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就請這位牙醫號召小朋友們在疫情期間不要去看牙。」
那場直播還講解了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正確洗手等防護方面的知識。張舒然介紹,加拿大的感染病例有500多例,大多以華人為主,關於疫情的防護信息不像國內那樣鋪天蓋地,所以需要有人來做科普。
超人媽媽俱樂部創始人之一的劉大源女士,也是加拿大四川同鄉總會會副會長。她協助四川同鄉總會向故鄉捐贈了640箱醫療物資,總價值大概有120萬人民幣。
另一位創始人俞詩洋女士,和先生一起在溫哥華最大的華人商場裡經營一家潮牌服裝店。她將一個月收益的百分之五以及老闆的個人捐贈,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交給愛德華基金會,價值約35萬人民幣。
華人媽媽魏徵女士則用行動幫助返回加拿大的華人。按照當地規定,從中國返回加拿大的華人要自行隔離十四天。魏女士組織了一支愛心車隊,去機場接華人回家,並在隔離期間給他們輸送飲用水和食物等生活物資。
7、8輛汽車往返在機場和華人社區之間,司機會給每一位返回加拿大的華人發放一個「受助包」,其中包括兩個口罩,一瓶免洗洗手液,5張消毒棉片。這些義工還會定期給隔離中的華人輸送飲用水和食物等生活物資,讓他們在異國他鄉感受同胞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