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武漢媽媽牽線,30萬口罩運進醫院,卻來不及拯救最好朋友

2020-12-19 電商在線官方

2002年,張舒然離開家鄉武漢,遠赴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求學。並在當地結婚生子,安頓了下來。

一晃在加拿大生活了18年,今年過年,張舒然從老家做醫生的表妹那裡聽說,國內爆發了新冠肺炎。而張舒然的家鄉武漢,正是疫情的中心。

當時的湖北,醫療資源急缺。

前不久,她幫助海外的一家想要捐贈的海外媒體成功地對接到了有需求的武漢醫院。當10萬個口罩運送到目的地,她卻得知,在這家醫院工作的高中密友,感染了新型肺炎。

口罩斷貨

張舒然的表妹在武漢同濟醫院當醫生。從表妹那裡,她知道武漢出現了新冠肺炎。

「那時還不知道會人傳人。」張舒然在加拿大當地的媽媽群裡發布了消息。並且,通過淘寶異地下單,想給老家的親戚們,買些口罩。但很快口罩斷貨,張舒然只能收到一筆筆地退款。

她只好在溫哥華的商店購買了幾盒口罩。本打算通過國際快遞寄回武漢。可惜沒多久,她就聽到了武漢封城的消息。

在醫院疫情一線的醫生表妹曾經告訴張舒然,為了防止傳染,如今疫情下的醫生常常穿著紙尿褲搶救病人。

表妹還告訴她,就在前幾天,她所在的醫院又有3個護士感染了病毒。

張舒然小學的班主任就住在華南海鮮市場旁邊,老師告訴她,自己所在的小區是整個武漢感染率最高的,因此,她一步也不敢踏出家門,只能靠網購和政府配給解決生活物資,「就像以前的公社一樣。」

最讓張舒然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家人。她介紹,自己的家族成員大都患有支氣管炎,50多歲的父親和8歲的妹妹經常咳嗽。而如今,家人一旦咳嗽就會特別擔心,「既擔心感染了肺炎,又不敢去病人密集的醫院做檢查。」

父親告訴她,封城大半個月,家裡的糧食只有大米和土豆,「先吃米飯,如果有一天米不夠了,就熬粥喝。」

「無論你在國外賺了多少錢,都不能幫到家裡人半分,這種無助感很讓人難受。」

30萬個口罩

張舒然高中最要好的朋友李沁,在武漢協和醫院當醫生。她向張舒然透露,現在醫院的資源非常緊缺。

張舒然很想做點什麼。她找到了幾十個當地口罩工廠的電話,一一撥打過去,卻都被告知沒有貨。

而即使有貨,按照當時國內的物流狀況,她發現,個人已經很難把物品寄到已經封城的武漢。

正巧,加拿大本地有一家媒體,通過種種途徑採購了30萬隻口罩,想要捐給已經封城的武漢。然而,隔山隔海,沒有門路。「只有醫療機構的東西能運得進去,其他組織、個人的包裹根本寄不進去。」

於是,張舒然想起了李沁。她把李沁介紹給了那位媒體負責人。「每一件物資,李沁都會幫助審核,只有達到醫用標準的才寄過去,避免了很多浪費。」

就在幾天以前,李沁發簡訊告訴張舒然,這家媒體捐贈的第一批十萬個口罩已經寄到了她們醫院。接下來還會有二十萬個陸續寄到。

「雖然口罩不一定能被我的同學用到,但想到它被我家鄉的醫護人員用上了,我都很開心。」

同學確診了

李沁是張舒然的高中同學。張舒然雖然移居加拿大,但每年回國,兩人都要見面敘舊。

武漢爆發疫情,張舒然每隔幾天就要簡訊問候一下奮戰在一線的李沁。然而,就在對接了30萬隻口罩沒多久,李沁告訴張舒然,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

張舒然的心陡然往下一沉。

李沁有一個和張舒然的寶寶差不多大的孩子。索幸的是,疫情剛一爆發,李沁就一直待在醫院,還沒有機會傳染給家人。

今天,張舒然又問了李沁的近況。李沁說,因為是輕度的,隔離了幾天以後,基本上已經痊癒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李沁只是一個從確認病例轉移到痊癒病例的一個數據;然而對於張舒然來說,卻是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的例子。她深受震撼。

媽媽群裡的行動

2002年,武漢姑娘張舒然遠赴加拿大溫哥華留學。畢業以後,張舒然便移民加拿大,並在溫哥華結婚生子。

她和華人社區的11位寶媽成為了好友。「大家孩子差不多大,比較有共同語言。」2018年7月,12個人共同成立了溫哥華超人媽媽俱樂部。大家分享育兒經、組織派對。天貓海外加拿大站成立以後,俱樂部成員經常在淘寶媽媽粉絲社群領優惠券,購買中國零食和高性價比的國產母嬰用品。

大洋彼岸,疫情嚴峻,張舒然和華人媽媽們,決定要為疫情再做些事兒。

從來沒有直播經驗的媽媽們開了一場直播,主播是牙科醫生陳醫生。「當時說是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就請這位牙醫號召小朋友們在疫情期間不要去看牙。」

那場直播還講解了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正確洗手等防護方面的知識。張舒然介紹,加拿大的感染病例有500多例,大多以華人為主,關於疫情的防護信息不像國內那樣鋪天蓋地,所以需要有人來做科普。

超人媽媽俱樂部創始人之一的劉大源女士,也是加拿大四川同鄉總會會副會長。她協助四川同鄉總會向故鄉捐贈了640箱醫療物資,總價值大概有120萬人民幣。

另一位創始人俞詩洋女士,和先生一起在溫哥華最大的華人商場裡經營一家潮牌服裝店。她將一個月收益的百分之五以及老闆的個人捐贈,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交給愛德華基金會,價值約35萬人民幣。

華人媽媽魏徵女士則用行動幫助返回加拿大的華人。按照當地規定,從中國返回加拿大的華人要自行隔離十四天。魏女士組織了一支愛心車隊,去機場接華人回家,並在隔離期間給他們輸送飲用水和食物等生活物資。

7、8輛汽車往返在機場和華人社區之間,司機會給每一位返回加拿大的華人發放一個「受助包」,其中包括兩個口罩,一瓶免洗洗手液,5張消毒棉片。這些義工還會定期給隔離中的華人輸送飲用水和食物等生活物資,讓他們在異國他鄉感受同胞的溫暖。

相關焦點

  • 馳援武漢:慈善達人「湯媽媽」7天搶到61萬隻口罩
    慈善達人「湯媽媽」湯崇雁忙著安排志願者一道「搶」口罩、運口罩。張健 攝中新網蘇州2月1日電 (周建琳)「我在搶貨源!我急需倉庫!我急需錢!還有口罩!」1日,聯繫上湯崇雁的時候,她微信留言很短。這個春節,為馳援武漢,她爭分奪秒搶口罩。
  • 1萬斤大米、3萬多桶方便麵 蘇州「湯媽媽」籌集愛心物資發往武漢
    現代快報訊(記者 何潔)10000斤大米、10000袋餅乾、30000多桶方便麵、200套防護服……3月3日,「湯媽媽公益慈善中心」馳援武漢的物資從蘇州裝車發往武漢,將定向捐贈給當地的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志願者的努力!」3月5日,湯崇雁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
  • 為何1.8萬個捐贈口罩流向武漢仁愛醫院?湖北省紅十字會回應質疑
    為何1.8萬個捐贈口罩流向武漢仁愛醫院?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公布了物資使用情況,其中一批捐贈物資的流向引起了媒體關注:有1.8萬個N95口罩被發放給武漢仁愛醫院。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聯繫武漢仁愛醫院時,被告知該院並不提供發熱門診。
  • 武漢仁愛醫院曾借紅十字基金會「自捐自用」
    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公布了第一批次防疫捐贈物資使用情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僅收到3000隻口罩,而莆田系醫院武漢仁愛醫院受捐1.6萬隻N95口罩(後更正為1.8萬隻KN95口罩),由此仁愛醫院被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 媒體:武漢仁愛醫院曾借紅十字基金會「自捐自用」
    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公布了第一批次防疫捐贈物資使用情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僅收到3000隻口罩,而莆田系醫院武漢仁愛醫院受捐1.6萬隻N95口罩(後更正為1.8萬隻KN95口罩),由此仁愛醫院被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 中國慈善達人「湯媽媽」的「口罩增援戰」
    湯媽媽公益慈善中心捐贈的部分防疫物資。(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南京1月31日電(記者何磊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口罩幾乎成為各地民眾近期的「必需品」。江蘇蘇州的「湯媽媽」好不容易搞定了61萬個口罩,卻一個都沒留給自己。
  • 收到1.8萬個口罩的武漢仁愛醫院和捐贈方是兄弟公司?
    來源:紅星新聞原標題:收到1.8萬個口罩的武漢仁愛醫院和捐贈方是兄弟公司?北京森根比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根比亞生物」)捐贈了價值30萬元3.6萬隻KN95口罩到湖北省紅十字會,其中,流向武漢仁愛醫院1.8萬個,武漢天佑醫院1.8萬個。在同一天公布的信息中,作為武漢市61家發熱門診之一的協和醫院卻僅收到3000個口罩,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物資分配不合理」引起軒然大波。
  • 獲贈1.8萬隻口罩,做婦產的武漢仁愛醫院工作人員:不收發熱病人
    1月30日中午,湖北省紅十字會第一次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捐贈物資的使用情況。紅星新聞記者發現,除湖北省疾控中心、武漢鐵路局獲贈大量口罩,而武漢市61家發熱門診之一的協和醫院僅收到3000個口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打不孕不育診療的武漢仁愛醫院收到了1.6萬個N95捐贈口罩,受到網友的質疑。隨後,湖北省紅十字會回應稱,這是「因工作失誤導致公開的信息不準確」,把「1.6萬個N95口罩」這一信息更正為「1.8萬個KN95口罩」。
  • 加拿大批准一款N99口罩!可重複使用30次
    加拿大將生產和銷售一款可再使用、可回收的環保型N99口罩。 據insauga報導,加拿大衛生部已經向Dorma Filtration公司發放了這款口罩的醫學設備牌照。口罩完全在加拿大設計和生產。
  • 蘇州「湯媽媽」墊資10萬英磅,從英國採購31萬隻口罩即將抵達湖北
    楚天都市報2月13日訊(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陳思、蔣振東)這兩天,蘇州「湯媽媽」每隔一會兒就要點開手機查詢物流動態。她總共墊資近10萬英磅,訂購到31萬隻口罩,於北京時間2月10日凌晨,終於拿到了艙位許可,從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啟程飛赴中國。
  • 我是武漢人,我在美國向國內送口罩:哪個醫院最急就給誰弄物資
    我加入「燃燈計劃」(湖北志願者組織,救助武漢周邊的醫院)群不太久,當天晚上九點半左右就看到群裡有5萬個醫用外科口罩卡在了運輸上。物資是志願者之前聯繫好的,深圳市工業設計協會的捐贈,已經付款了,也確定好了大致的捐贈方向。這個口罩廠家第二天就要被政府接管了,我們想儘快把物資託運回來。
  • 武漢仁愛醫院院長:我們和捐口罩的公司沒一丁點關係
    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官網公布了17項捐贈物資的使用情況,其中莆田系醫院武漢仁愛醫院收到1.6萬個N95捐贈口罩,而防疫一線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僅收到3000個口罩。武漢仁愛醫院的捐贈方企業為北京森根比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根比亞公司)。有網絡消息稱,仁愛醫院與森根比亞公司背後老闆系同一人。這讓武漢仁愛醫院陷入輿論漩渦。
  • 武漢仁愛醫院院長熊怡祥:我們和捐口罩的公司沒一丁點關係
    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官網公布了17項捐贈物資的使用情況,其中莆田系醫院武漢仁愛醫院收到1.6萬個N95捐贈口罩,而防疫一線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僅收到3000個口罩。武漢仁愛醫院的捐贈方企業為北京森根比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根比亞公司)。
  • 仁愛醫院的1.8萬口罩,為何成「輿論風暴眼」?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這些天關於一批口罩的流向,引發了一連串的質疑——為什麼武漢協和只能分3000隻,而武漢仁愛卻能輕鬆分到18000隻?這批KN95口罩果真不能用於一線防護嗎?捐贈方和武漢仁愛醫院是否利益相關……針對湖北紅會的質疑洶湧而至,也讓更多方面牽扯其中。
  • 武漢紅會把KN95口罩給了仁愛醫院:N95和KN95啥區別?
    被民眾發現了「協和醫院收到口罩3000個、武漢仁愛醫院收到N95口罩18000個」的數字懸差以後,湖北紅十字會剛剛發了個說明,意思是那3.6萬個口罩不是「N95」而是「KN95」,因此「不能用於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一線醫護人員防護」,所以他們把裡頭的一半送到也有「很多發熱群眾候診就醫」的,主治不孕不育、婦產、整形的莆田系武漢仁愛醫院去了……
  • 五問湖北紅十字會:仁愛醫院1.8萬口罩為何成「輿論風暴眼」?
    這些天關於一批口罩的流向,引發了一連串的質疑——為什麼武漢協和只能分3000隻,而武漢仁愛卻能輕鬆分到1.8萬隻?這批KN95口罩果真不能用於一線防護嗎?捐贈方和武漢仁愛醫院是否利益相關……針對湖北紅會的質疑洶湧而至,也讓更多方面牽扯其中。
  • 1.6萬口罩流向婦科醫院,捐款渠道還能相信嗎?
    01 紅十字「愛妃」——武漢仁愛醫院 1月30號,湖北省紅十字首次公布了本次疫情捐獻物資的使用情況。 大家都很好奇,自己的愛心到底去到了哪裡? 那麼接下來,應該是重點流向醫院了吧。 主要流向的醫院是什麼?(醫院分三級,每級分甲、乙、丙三等,三級甲等為最高級) 武漢榮軍醫院,二級甲等公立醫院,收到3萬個口罩和其他若干物質。
  • 獨家丨仁愛醫院獲贈1.8萬隻口罩為「定向捐贈」?捐贈方:我們哪有這...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公布了物資使用情況,其中一批捐贈物資的流向引起了媒體關注:北京森根比亞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根比亞)捐贈的1.8萬個N95口罩被發放給武漢仁愛醫院。
  • 武漢,帶口罩的年夜飯
    中午11時30分,金銀潭醫院南三區。6位醫生在辦公室裡忙碌著,他們都戴著防護口罩,正將病人的體徵記錄輸入電腦裡。護士楊安莉拿著春聯、燈籠,來到新型肺炎隔離病房的大門前,將對聯貼在大門上,又掛好火紅的燈籠。「今天是大年三十,在這裡值守的醫生和護士,感受到春節的氣氛心中會更溫暖。」
  • 仁愛醫院的1.8萬口罩,為何成「輿論風暴眼」? - 評論 - 新京報網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這些天關於一批口罩的流向,引發了一連串的質疑——為什麼武漢協和只能分3000隻,而武漢仁愛卻能輕鬆分到18000隻?這批KN95口罩果真不能用於一線防護嗎?捐贈方和武漢仁愛醫院是否利益相關……針對湖北紅會的質疑洶湧而至,也讓更多方面牽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