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裁照片
在攝影技術中,有攝影經驗的總認為他所拍的照片,取景時對構圖就很注意,所以,可以不必用心去剪裁,這是對的。不過,也不是對張張作品都是如此,因為在拍攝中必然會遇到許多並不理想的情景,需要有所取捨。如果「不可剪裁」作為自己的定律,那就會妨礙創作的靈活性,眼前佳景也就不敢大膽地攝入鏡頭。其實,任何人在拍攝時都一直在做著剪裁工作,當著用眼觀察周圍景物時就栽出了一部分,再舉起相機又從這部分中精取又剪裁了其中的一部分,最後,拍攝完畢衝洗印成了小樣,又要做一次定稿式的剪裁。所以說很多攝影作品,沒有一張不是經過多次剪裁而成的。
剪裁工作帶有主觀性,所裁得的畫面是自我欣賞的佳作。可是,事實上也不盡然,為了要使自己在照片剪裁工作中得法,那就要多拍攝,多觀摩別人的作品,這樣就會不斷豐富你的剪裁構思,使所剪裁照片的構圖更為完美。
衝片是個關鍵
在攝影工藝過程中,拍好一張照片,要經過兩大關鍵,即拍攝和衝片,而衝片卻是主要關鍵。因為,照片拍得有誤,衝片時還可補救,如果拍得很好,而被衝洗壞了,那就前功盡奔。
這裡談的是衝洗黑白膠捲問題,在黑白片的衝洗過程中,如果你能作適當控制,它可使曝光不足或過多,變為正常,而微弱的光差變強,強烈的光差可變弱。
衝洗效果的控制,應注意五個方面:
一、衝洗時間的長短;二、衝洗時搖動的疏密;三、藥液溫度的高低;四、藥液的濃淡或新與舊;五、在配方中各種藥物分量的比例。上述各點,在衝洗膠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以衝片的時間來說,多種配方因藥物不同略有差異,不過大致相同。衝膠捲,時間在8~12分鐘,有的只需三分多鐘。在正常情況下,可按說明書上規定的衝洗時間。如估計拍攝時曝光不足,可延長顯影時間2~4分鐘;反之,曝光過多則顯影時間縮短2~3分鐘。
不管哪種配方都有顯影劑和促進劑。兩種藥劑在顯影過程中,各有主要作用,在前階段以顯影為主,在後階段為促進為主。倘若衝片時間太短,顯影劑工作未完的同時,促進劑工作還未正常,衝出底片過薄而沒有層次。倘若時間太長,促進劑的工作做完了,再衝洗也無多大效果,而衝出的底片不是過厚,便是曝光不足而硬衝,整個膠捲的片基都會發灰。
最好親自動手衝片
作為一個業餘攝影者,在拍完膠捲後最好自己動手搞衝片、印片和放大工作。這樣,你可以對自己拍的底片和照片在色調、光差等方面來個檢查,以便隨時調整、補救。經過暗室實環境作,既可學到些技術本領,又節約時間和省略費用。
在目前,個人衝洗彩色膠捲還有一定困難。因為,除室內洞度需要保持一定恆溫外,彩色藥液的費用也比較貴,而且不宜久存。如果衝洗數量不大,又要親自動手,就難保證質量,這是指業餘攝影者而言的。因此,跟彩色膠捲相比,衝洗黑白膠捲就方便多了。不但藥劑用量少,而且還能久存和節約開支
現在,各個城市的照相器材商店有現存配好的顯影、定影等藥劑小包裝出售,即使願意自配藥劑,價格也不會太貴。所以,對業餘攝影者來說,如想儘快提高攝影技術,已經具備了有利條件,可以親自動手衝洗膠捲。
用於黑白膠捲衝洗的藥液,分為顯影和定影兩種。顯影藥液是用於衝洗膠捲和印放照片。有些顯影配方註明衝片、印放兩者可以通用。但是,還是有些區別。例如,衝洗過相紙的藥液再用於衝洗膠捲,還勉強可以。而衝洗過膠捲再印放相紙,效果就差。
至於定影藥液,通常所用的是「酸性堅膜定影藥」,它雖有不同的配方,但差別不是太大,而且又無膠捲和相紙區別使用之分。因此,人們對定影藥液的使用和它的有效性能,就不像對使用顯影液那麼重視。
如果你留心的話,在公園裡外,可以看到一些旅遊者提著一條條剛衝好的底片,讓它隨風飄動,意在涼於。在這些底片上面往往帶著不規則的白條,這就是為了快速衝洗,不顧質量所帶來的後果。
按照規定的衝洗過程,應先把膠捲裝入顯影罐內,先全浸溼,然後進行顯影,水洗(把藥膜上的顯影液水洗乾淨、則顯影液帶進定影液裡會變色,影響定影效用)定影,洗,最後晾乾。
我們在拍完照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的處理自己的照片,否則如果一旦因為自己的不小心或者一個失誤,將自己花費了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才拍好的照片,就這樣毀了的話,那心裡一定是會非常的後悔的。所以在洗照片的時候,手腳一定要輕輕的,不能太重,心一定要細,甚至有一些人可能因為覺得自己已經寫過很多次照片了,就把就放心,結果因為一個不小心把照片給毀了,那一定後悔都來不及了。總之在衝洗照片的時候就是兩個字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