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挖掘機(ID:BJTmachine)
撰文│王飛雁
西伯利亞冷空氣來了,把京城刮進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周,今天-16℃的低溫接近了近30年1月份同期低溫極值。
西伯利亞冷空氣、-16℃、30年來最低溫……光是看到這些詞,小編已經凍得渾身哆嗦了。
就連小動物們都凍成了這樣~
這樣~
再看新聞,內蒙古海拉爾白天的溫度竟然降到了-40℃左右。矮馬,-40℃是啥概念?快看看這幾個震撼的小實驗。
沾了水的豬皮瞬間凍在鐵門上,撕不下來,所以極寒天氣下,溼手千萬別碰金屬,切記啊!小編曾經有個淘氣的小夥伴伸舌頭舔鐵柵欄,大家腦補一下結局……
縱使天寒地凍,卻凍不住全國網友的聰明腦瓜兒,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不能阻擋段子手們的熱情了,朋友圈被各種閃閃的「名言警句」刷屏: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沒穿秋褲遇寒流!
前兩天,北京的風是後媽,矮馬,啪啪的抽臉啊;這兩天,北京的風成流氓了,不抽臉,開始凍(動)手凍(動)腳了!
比起這兩天的最低溫,冰箱的冷凍室都顯得挺暖和。
太陽還能叫太陽?頂多叫冰箱裡的燈!
「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南方廣大人民將順利實現這句歌詞中的夢想。
哈哈,真是太有才了!最絕的是下面這個,快收了小編的膝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再看看這句詩的最新版解釋——在寒冷的大風天出門,即便壯漢都一去不復返,凍死在外面。
哈哈,雖然是段子,但大冷天還是不出門貓在家裡為妙,有暖氣、空調,再不濟還有電暖器之類的,暖暖和和多舒服。
記憶中,小時候的冬天總是很冷很冷,你還記得那些取暖神器嗎?今兒,小舊兒(微信ID:BJTmachine)就帶您回沒暖氣和空調的年代看看去!
爐子
燒煤取暖的時代,北京的冬天離不開火爐子。一進冬天,家家戶戶就開始搪爐子、安煙筒、買煤。
1988年11月8日,北京日報一版刊登文章《北京街頭兩條「龍」》。這兩條「龍」指的是兩條長隊,一條是買冬貯大白菜,一條就是買生火取暖用的煙筒。
小編對火筷子記憶尤為深刻,因為它「一物三用」:生火時用它捅蜂窩煤的眼兒;滑冰車時能當手杖用;對於調皮搗蛋的男生來說,則是老爸手中的「兇器」。
【粉絲記憶】
說到爐子,舊聞挖掘機(微信ID:BJTmachine)的粉絲也有一些經歷想跟您分享呢!
聰聰海晨:小時候,家裡人用爐子烤尿溼了的棉褲,烤完一屋子味道濃厚的……
小編:矮馬,這味道,想一下都頭暈。
沉默是jin:小時候家裡就一間平房,冬天就在火爐子旁邊放一個大鋁盆洗澡。記得還有一種「浴罩」,一人來高,頂上吊起來,下邊罩在大鋁盆四周,起到保溫的作用,像是簡易的「蒸汽浴房」。有一次,我洗完澡準備從罩子裡出來,因為盆離火爐子太近了,屁股蛋兒一下子貼到了爐子的一角上,燙了一個紅紅的三角形印記,好多天才下去,慘痛啊!
小編:好險,幸好不是永久的印記。
紅色微單:四五歲的時候,父母上班,把我放一阿姨家。我看見她家的保姆用火筷子捅煤爐子,然後掛牆上了。我想拿火筷子玩兒,但只能夠到下半截,就是剛捅完煤的那部分~手剛一握上去,啊,立馬燙黑了!阿姨趕緊給我上藥,包紮,我一邊大哭,一邊踢她:「叫你不好好看我!」幸好我皮實,沒留下疤。
小編:真是一個比一個驚悚,俺的這個小心臟哦~話說這妞兒自己淘氣還賴別人,也是夠矯情噠,呵呵呵!
生爐子取暖,安全還真不是小問題。看了粉絲的留言,小編也想起兒時一件驚險的事。課間追跑打鬧把一女同學撞到爐子上,羽絨服破了個大洞,小編立馬傻眼了。要知道,80年代初,一件鴨鴨牌羽絨服也算得上是奢侈品了。幸好同學家長很寬容,讓補好就成,不用賠新的。媽媽找了一個好裁縫,才能補得看不太出來。
小編和爐子有關的記憶,是關於臭美的。媽媽會把鋁質梳子放在爐臺上烤熱,用它給我燙頭髮。伴隨著一股糊味兒,我的劉海兒變得卷卷的。
小編翻看朋友圈,還發現了這樣一張照片和對話。
大棉襖二棉褲
入冬開始,是這樣滴節奏:秋衣秋褲——毛衣毛褲——棉襖棉褲。
那時候,媽媽都是心靈手巧的好媽媽,她們總是會攢很多毛線,親手給孩子織毛衣毛褲,雖然不一定好看,但卻是又厚又暖和。
小時候,沒有保暖內衣,過冬必備大棉襖二棉褲。這可是媽媽一針一線縫的「愛心」牌,穿上身可暖和了。現在回想起來,都是這種小碎花布做的,實在很老土,好在是穿在裡面,外面還要套褲子和外衣。
還要搭配這種條絨面棉鞋,男式是黑色的,女式是紅色小花的。但是,正躥個兒的女生能買到花棉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高個子女生只能萬般不情願滴穿著和男生一樣的黑棉鞋。。。
最後,再配上棉手套,就可以出門了。亮點就在這根繩子上,兩隻手套被它連在一起,就不用擔心丟一隻了。而且,不戴的時候還可以掛在脖子上,便於攜帶。
熱水袋
記得這個玻璃瓶嗎?就是打吊針的瓶子,灌上熱水,可以拿在手裡暖手;睡覺前,放進被子,讓它給你暖被窩。只是,睡覺的時候千萬不能亂踢哦,掉到地上打碎了,可真是會嚇一跳呢。
後來,熱水袋登場了。燒一壺熱熱的開水,灌進去,然後把氣擠出去,再擰上蓋子,否則熱水袋就會漲鼓鼓的。睡覺前,媽媽先把被子鋪好,捲成直筒,腳底下還要窩起來,以防熱氣漏掉。提前把熱水袋放進被子裡,等睡覺的時候,被窩裡暖暖的。
電熱毯
在沒有暖氣空調的年代,每天進出被窩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進去的時候被子涼,出來的時候衣服涼,一早一晚需要經受兩次「考驗」。
幸好後來有了電熱毯,每天進被窩之前,先把它打開,等被子裡熱了,再鑽進去;早上起床時,先把衣服塞進被窩,暖熱乎了再穿。電熱毯比熱水袋加熱更均勻,持續時間也更長。
涮羊肉
涮羊肉是老北京冬季裡少不了的吃食。羊肉性溫,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冬季常吃羊肉,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
據說,汪峰的《北京,北京》,在火鍋黨的眼裡就變成了這樣: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除了火鍋店的熱氣的和涮煮之音,我似乎聞到了他勾人般的味道,我在這裡煮菜,我在這裡涮肉,我在這裡朵頤,也在這吃撐,北京火鍋......
小編緊躲慢躲,最後還是把結尾落在了「吃」上,不小心暴露了吃貨的本性。
親愛滴小夥伴們,上面的這些,有沒有勾起你溫暖的記憶?
歡迎補充,快快拉到最下方寫評論吧!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視覺中國、北晚新視覺、百度貼吧、百度百科、新華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