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大家有多少對它有點了解,在我們國家的養殖技術歷史悠久,也是我們國家土特產之一。烏雞又叫烏骨雞、武山雞、黑腳雞,烏雞具有體型比較小巧、成熟比較早的特點,並且烏雞所含的營養也是非常豐富的,並且裡面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比普通雞肉所含的胺基酸含量要高出很多,胡蘿蔔素還有維生素也是遠遠高於普通的雞肉,烏雞不只是可以做成食物,還可以做成藥材。可以說烏雞是養身體的最好補品,食用烏雞肉可以滋陰補腎、延緩衰老、貧血的症狀有著相當明顯的作用。除此之外烏雞還含有很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鈣、鐵、鋅、鎂等常量元素。就是因為烏雞有那麼多的營養,所以現在才會被廣泛的養殖,那麼烏雞是怎樣養殖出來的呢?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烏雞的一些養殖技術。
1、雛雞管理
烏雞在育雛的時期相對來說比較短,一般是在一個月左右。在雛雞破開殼之後的第一天開始就要開始吃東西,之前一周的時間是用飼料進行餵養,但注意的是這時候餵的飼料一定要細,即將食用的食物最好是給它進行一下高溫處理,由於剛破殼的雛雞消化不是完全的好,所以這樣的話就會有利於雛雞的消化,一周之後餵養的種類可以是雞飼料了。它們飲水用的水槽裡面要保證有充足的水,不能夠斷開,最好是溫水,特別是雛雞在進食的時候。我們要把室內裡的溫度控制好,溫度大約就在25度左右。
2、成雞管理
差不多在雛雞一個月之後就會度過了育雛期,這時候我們可以用養殖成年烏雞的方式了。飼養的時間改成每天定時定量飼養。每個雞欄裡面不能超過一百隻,不然的話就沒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對於一些喜歡啄雞的可以和其它的雞分開,將這些雞單獨養殖,減少烏雞受到傷害。
3、飼養管理
成年的烏雞飼養時一定要注意飼料裡的營養充足,可以用一些玉米、大豆、穀子等農作物磨成的粉作為優質飼料,最好是定期在飼料裡面加一些微量元素,更好地提高烏雞的質量。餵養的時間要控制一下,最好是在一小時之內,要注意每次少餵飼料,等到它們吃完了再餵下一批。要想增加烏雞的質量,要每隔三天就給它們餵一些新鮮的菜葉子、青草等植物,這樣的話既提供了烏雞生長所需的維生素,還提高了烏雞的質量。
4、衛生管理
打掃衛生時養殖烏雞的一個重要環節,衛生主要分為飲食方面的衛生和雞舍裡面的衛生。飲食衛生指的是雞的料槽、水槽等,這些一定要給它們定期清洗,還要進行消毒,不能餵養不新鮮的飼料和一些變質的飼料,避免烏雞發生疾病。雞舍的衛生就是地面的糞便和墊料,不能讓這些堆積在一起,要及時的清理,並且清理出去的糞便還要遠離雞舍,這樣就會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
其時養殖烏雞還是挺花時間的,每個方面都要引起注意,特別是在流行性病害的方面。以上就是養殖烏雞的一些技術,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想了解更多養殖烏雞的技術,還請大家請繼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