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長壽」,顯然都是人們最本能的渴望與追求。對於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講,祝他長壽之語,恐怕就是他最為受用的了。
提起祝壽,以及諸多的祝壽之語,那麼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顯然就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八個字了。這八個字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對仗特別工整,「福」對「壽」,「如」對「比」,「東海」對「南山」。既然對仗如此工整,那麼「福如東海」與「壽比南山」,它們在意義的表達之上,就應該是完全一致的。
所謂「福如東海」,就是說一個人的福氣很大,就像東海那樣,大到看不到邊際。這樣來解釋「福如東海」,當然是正確的,於是同理,「壽比南山」則就應該解釋為:一個人的壽命很長,就像南山那樣,長長久久。
關於「福如東海」,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我們今天只看「壽比南山」。「像南山一樣長壽」,這真的就是「壽比南山」的本意嗎?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什麼?理解錯了?是的!其實真正的「壽比南山」,並不是這個意思,至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我想只要我們看過它的來歷之後,大概也就明白了。
話說在古時候的青州地界,有一位衡王,有一年,衡王過五十大壽,可是,就在衡王五十大壽的壽宴上,卻忽然來了一個破衣爛衫、蓬頭垢面的乞丐。乞丐的不速而至,讓富麗堂皇的壽宴多少損了一些形象,不過更要命的卻是,那乞丐不但不請自來,而且竟還堂而皇之地坐在了首席的位置。
衡王的管家想要奚落那乞丐一番,於是就問他是否帶了壽禮。聽管家這麼一問,誰知那乞丐卻非常得意,「有!有!」,乞丐一面回答,一面脫下了自己的破外套。只見那乞丐拿起自己的外套,揉成一團,蘸了蘸酒之後,就面朝南山,把衣服拋了出去。
說也奇怪,被拋出去的衣服不但沒有落地,反而卻飛向了南山之巔,就在那件破衣服在南山之巔落下的時候,南上山卻突然出現了一個碩大的、金光閃閃的「壽」字,那個「壽」字之大,真可以與整個南山相比了。這便是「壽比南山」的來歷。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但是,從這個傳說之中我們卻不難明白,原來「壽比南山」的本意,並不是「像南山一樣長壽」,只不過是那一個「壽」字太大,大到簡直就可以與整個南山相比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壽比南山」的本意,其實遠沒有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這樣完美,所以,儘管我們都理解錯了,但這卻又是我們最願意接受的理解,最後也就「約定俗成」了。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