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活吞6隻田雞生補腦中長出21釐米寄生蟲(圖)

2020-11-27 搜狐網
 
從許女士腦中取出來的裂頭蚴呈乳白色狀,還會蠕動。莊小龍攝

  本報訊

  (記者張影 通訊員李紅英)豆芽瓣狀的三角形頭、21釐米長的線條形身,一條蠕動的裂頭蚴竟然「盤桓」在廣東韶關農婦許女士的顱腦中達三年之久,令她飽受失語、抽搐、癲癇等病症之苦,直到昨日,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才將這條活生生的寄生蟲從患者大腦中「釣」了出來。

  據了解,全世界裂頭蚴感染人體的病例不足100例,寄生於人腦更是罕見。近幾年,廣東裂頭蚴病例時有出現,而感染者無一不受「好吃」之累。有關專家提醒,市民千萬要慎吃未熟透的野味,提防惡疾從口入。

  民間迷信

  生吃新生小青蛙可以去風溼

  現年36歲的許女士告訴記者,在韶關農村,流傳著一種迷信說法,認為生吃新生的小青蛙可以去風溼。長久以來落下的風溼病一直困擾著許女士,尤其到了冬天,她基本上不能幹活。2002年10月,她的丈夫從田裡捉回10隻剛從蝌蚪蛻變成的小青蛙。雖然並不十分確信「生補」的功效,許女士還是決定放膽試一試,她鼓起勇氣,連皮帶爪一連活吞了6隻「生猛」小田雞。

  一年多前,許女士突然發現自己經常忘事,而且講話也不流利了,還時常伴有頭暈等現象,但她並沒有把這「意外之疾」與生吃田雞聯想到一塊。直到今年端午節後,她的嘴唇出現長時間抽搐,語言含混不清,已經到大腦不能控制語言表達的程度了,才趕緊到廣州求醫。

  檢查發現

  一條「細繩」盤桓在顱腦中

  12月21日,許女士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功能及放射神經外科為她做了CT、核磁共振等檢查,從核磁共振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左側額葉有一個病灶。當時醫生們覺得很奇怪,因為它不像一般的腫瘤病灶是一整塊,反而像一條細繩纏繞著,似乎還打了個結。

  昨日上午,醫院對許女士進行了活檢化驗,對病灶準確定位後,醫生們用一根直徑為2毫米的側方開口活檢針插入病灶,接著便將注射器插入,將病灶吸出一部分。然而,讓在場的醫生們大吃一驚的是,注射器吸出來的竟是一條活生生的蟲,用尺一量,整整有21釐米長!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成良正教授說,活蟲剛「出顱」時,還在蠕動,約有1毫米粗,蟲的頭部是圓錐形,身體則是一節一節的,每節都有很多蟲卵。醫院雖然曾接治過幾例裂頭蚴的病例,但過去發現的最長的裂頭蚴也只有12釐米長,因此大家都不敢肯定又是裂頭蚴在「作怪」,於是醫院將病灶切片送到中山大學寄生蟲研究所驗證,果不其然,這是一條生長了三年的裂頭蚴。

  近5年來

  感染者全是在「吃」上犯大忌

  醫生分析說,裂頭蚴的潛伏期很長,如果外界條件不滿足,它就不孵化。從許女士的病情發展推測,一年前許女士講話不流利,出現「失語」症狀可能是蟲卵進入了她的腦內,開始孵化,今年8月份她繼而出現嚴重的抽搐症狀則有可能是裂頭蚴長大後對大腦造成刺激,以至產生癲癇症狀。

  成教授介紹說,近5年來,他先後就接診了7例裂頭蚴病,感染者全都在「吃」上犯了大忌。這種蟲子進入人體有以下途徑:第一,生食或者食用沒有完全煮熟蛙肉或蛇肉,原尾蚴的蟲卵沒被殺死,而是活著進入了人的體內;第二,飯店切菜的砧板沒有生熟分開,切了生蛙肉、生蛇肉之後又用來切熟食,導致食物汙染。

  專家提醒市民,一定要慎吃未熟透的野味;此外,一些農民習慣喝生水或者用田裡的水洗手,也容易攜帶裂頭蚴蟲卵。隨著裂頭蚴病例的增多,已經發展成為癲癇病的一種新病因,不過如果是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癲癇是可以治癒的。

  裂頭蚴可在人體「寄生」15年

  裂頭蚴學名為曼氏疊絛蟲裂頭蚴,其成蟲寄生在貓、狗腸道中,蟲卵隨糞便排出,並在水中孵出幼蟲,幼蟲被小蟲、小蝌蚪等吞食後,繼續發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蛇、狐狸膽等野生動物體內或者臟器中。人吃了這些野味,裂頭蚴就達到了傳播的最後一站。

  據悉,裂頭蚴主要吃大腦中的各種分泌物和營養素生存,只要大腦具備合適的生長條件,它可以在大腦中寄生15年之久。裂頭蚴的生命力也很頑強,如果手術僅「釣」出來它的尾部,斷裂的身體仍然可以繼續再生長,因此,必須將寄生蟲的頭找到,才算找到病源。裂頭蚴的頭在大腦中「潛伏」得很深,身體又容易斷裂,很難完整地取出整條蟲來。(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醋泡田雞能泡出蟲子?但田雞體內確有寄生蟲
    本報訊(記者寇思琴李新志/文呂誠/圖)這兩天,微博網友瘋狂轉發一網友用醋泡田雞發現蟲子的帖子,不少人表示不敢再吃田雞了。早在3月21日,廈門有媒體報導一位市民在某餐館吃泡椒田雞時吃到了蟲子。·票選銀行服務明星 ·汽車消費投訴熱線「醋泡田雞,泡出蟲子來了?
  • 腦袋裡面取出一條10釐米長寄生蟲(圖)
    文/圖 全媒體記者汪清林    中國江西網訊 吉安小夥小劉開了家燒烤店,自己又愛吃燒烤,想擼串那不過是「信手拈來」的事。不曾想,他這一愛好險些要了他的命:近期因癲癇症狀入院,醫生從其腦袋裡取出一條長約10釐米的活蟲。
  • 因為吃街邊攤上爆炒田雞 嘉興小夥腦子裡長寄生蟲
    原標題:因為吃街邊攤上爆炒田雞 嘉興小夥腦子裡長寄生蟲   27歲的嘉興新居民魏洋(化名)時常感覺右手麻木、動不了。去醫院檢查後,他被自己的頭顱CT片嚇了一跳。醫生判斷,他的腦中可能藏有寄生蟲,而這很可能是導致他右手麻木的「元兇」。後來,他在上海被確診為腦中藏有曼氏裂頭蚴。
  • 吃爆炒田雞致腦子裡長寄生蟲?
    去醫院檢查後,他被自己的頭顱CT片嚇了一跳。醫生判斷,他的腦中可能藏有寄生蟲,而這很可能是導致他右手麻木的「元兇」。後來,他在上海被確診為腦中藏有曼氏裂頭蚴。上個月,魏洋為此來到桐鄉市疾控中心求助。曼氏裂頭蚴進入大腦,情況較為兇險,市疾控中心醫生建議他前往杭州接受正規治療。「染上這種寄生蟲,很可能是因為他愛吃爆炒田雞所致。」
  • 女子喉嚨中取出 5 釐米長的……醫生:這種水不要喝!
    >她一直咳嗽、咳血CT結果沒有提示 隨即進行手術治療 沒多久, 醫生探出喉鏡 在她的聲門處取出一條體長5釐米的螞蟥像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 而幾乎大部分原因都是喝了生水男子氣管內取出6釐米長螞蝗2019年4月,媒體報導稱,雲南省廣南縣一男子的氣管內
  • 昆明野生田雞疑現裂頭蚴 誤食可致人癱瘓(圖)
    剖開大腿疑有裂頭蚴■ 都市時報7月20日,《浙江在線新聞網站》聯合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防治所,進行了一次青蛙解剖實驗,結果在2隻青蛙體內共發現有28條寄生蟲「曼氏裂頭蚴」。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成良正教授在接受媒體時稱,當人進食了含有寄生蟲的野味後,蟲卵先是在食入者的腸壁上吸附,然後孵化成幼蟲,幼蟲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在人腦中吸取腦細胞營養發育長大。 這一事件引發眾多市民關注。在昆明本地,市民食用蛙類的現象十分普遍。那麼昆明本地蛙是否也有「曼氏裂頭蚴」這種寄生蟲?昨天,本報記者進行了昆明本地蛙解剖實驗。
  • 火鍋鱔片5釐米長寄生蟲蠕動(圖)
    王先生出示當時用手機拍攝到的寄生蟲畫面 記者 唐浩 攝  前日晚,市民王先生在解放碑「奇火鍋」吃火鍋,在所點鱔魚中,發現一隻活的寄生蟲。王先生向火鍋店討說法時,火鍋店經理承認是寄生蟲並道歉,並對他們就餐免單。  長長寄生蟲盤中蠕動  據家住江北的王宏宇介紹,前日晚9點,他和朋友在解放碑會仙樓處的「奇火鍋」吃火鍋。他點了兩盤鱔魚,一開始就下了一盤進鍋。
  • 男子吃生魚片胃裡生出寄生蟲,如何避免被寄生蟲纏身?
    吃生魚片有可能感染寄生蟲,幾乎每個愛吃刺身的吃貨都知道,但美食當道,誰又能抵製得住誘惑呢?奉化男子小任就是這樣一枚吃貨,昨天,他告訴記者,以後再也不吃生魚生肉了,原來,前兩天他胃不舒服去做胃鏡,醫生從他胃裡夾出一根10多釐米長的寄生蟲。
  • 女子愛美用茶包敷眼消眼袋 眼裡長出6條寄生蟲
    女子用茶包敷眼後眼睛內長出6條寄生蟲 長達2釐米  最近,一名年輕女子因為眼睛刺痛,來到醫院就診。檢查後,醫師從她的眼睛裡夾出了6條寄生蟲!究其原因,竟然是她用被感染了的茶包敷眼,愛美惹出了這個禍事。
  • 女子全身長滿寄生蟲 自幼逢年過節吃生豬肉(圖)
    原標題:女子全身長滿寄生蟲 自幼逢年過節吃生豬肉(圖)   醫生表示,寄生蟲的感染也會因人而異   對於一些胃酸分泌比較多的人來說,少量寄生蟲進入人體後,可被胃酸破壞,對人體危害不大。   常見   豬肉中的囊蟲和旋毛蟲,牛肉中的包蟲,螺類中的廣口源線蟲,都是常見的人類容易感染的寄生蟲。   預防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肉類、海鮮中帶來的寄生蟲,都屬於蛋白質,大多數可通過高溫消滅。醫生建議,在食用肉製品時應儘量加熱,以防止寄生蟲的感染。
  • 廣西南寧男子體內取出5米長寄生蟲 原因:愛吃生肉(圖)
    寄生蟲醫護人員身高兩倍多。(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21日援引《當代生活報》微博稱,這名患者姓陳,今年45歲,南寧賓陽人,平時喜歡吃生魚片、生牛肉等,雖滿足口腹之慾,卻也因此患上肝吸蟲病及絛蟲病,在醫院除蟲住了5天,21日上午醫院檢驗科實驗室從病人體內排出後送來的標本中,找到了500釐米長的牛帶絛蟲。
  • 洗豬小腸竟洗出兩條蛔蟲 一條長30多釐米(圖)
    這條蟲子有30多釐米長,這樣的小腸還能吃嗎?  【現場】  一條長30多釐米  差點把下水道堵了  前天傍晚  劉先生用尺子量了一下,這條蟲子竟然有30多釐米長。「怪不得快把下水道堵住了!」隨後,劉先生又從那些小腸中翻出了一條十多釐米的蟲子。  劉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小腸是在他經常光顧的一家土豬肉店買的。「買了兩條小腸,老闆當時有點忙,只幫我洗了一條,剩下的這條我就帶回家洗。」
  • 女子剖魚發現1米多長寄生蟲 頭會變形可伸縮(圖)
    一位大哥膽子比較大,把它從內臟中繞出來,往地上一放,足足有1米多長、1釐米寬,形狀很像寬麵條,邊沿會慢慢地變成木耳狀。  隨後,記者從網上了解到,那個東西很可能是舌狀絛蟲,也就是俗稱的麵條蟲。舌狀絛蟲的裂頭蚴通常寄生在鯽、鯉、鰱、鱅等魚的體腔,使寄主腹部膨大。這些絛蟲和魚的內臟緊密交錯,使消化道性腺、肝、脾等內部器官受壓迫,正常機能被破壞,最後會讓魚體瘦弱甚至死亡。
  • 喜歡吃田雞的朋友們看過來,教大家怎麼樣做好吃美味的田雞?
    田雞估計很多的人都吃過吧,沒有統計,但是我身邊的大多數的男人都是不叫喜歡吃田雞的,很多的女性相對就吃得少一點。田雞又稱蛙、水雞、坐魚,包括普通青蛙、牛蛙等。因其肉質細嫩勝似雞肉,故而稱田雞。很多人認為田雞是大補的食物,田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水分和少量脂肪,肉味鮮美,春天鮮、秋天香,是餐桌上的佳餚,對於正在生長的發育的青少年和更年期骨質疏鬆的人都是特別的有益的。
  • 一道田雞:你是田雞控麼?讓人無法拒絕的泡椒田雞!
    你是田雞控麼?無法拒絕田雞那白花花的大腿,泡椒、乾鍋、水煮,你最喜歡哪一種吃法?田雞肉質鮮美,民間認為田雞是大補元氣、治脾虛的營養食品,田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和磷,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更年期骨質疏鬆都十分有益。潤澤肌膚,並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我這可不是在胡謅!這是真的!大家都說田雞髒,有寄生蟲,大家依然前赴後繼的吃,這是為什麼?因為它好吃啊!好吃到慘絕人寰!
  • 疫情趨緩,白切雞、魚生、田雞能吃上了嗎?
    章海川攝來自廣東廣州的蔡老闆是一家燒臘店的店主,疫情逼近尾聲,店裡的生意也逐步復甦,老蔡皺了三個月的眉頭才稍微舒展了些,「疫情期間,白切雞一天賣不出六隻。」,老蔡店裡的白切雞是附近一帶的燒臘招牌,平日裡他的燒臘店門口總是排起長龍,「白切雞一般煮製九成熟,骨頭帶點血,口感最好。
  • 女子從10歲起常年吃生豬肉 全身長滿寄生蟲(圖)
    原標題:23女子常年吃生豬肉 全身長寄生蟲 據央視官方微博報導,婷婷(化名)全身多處不明原因疼痛,醫生檢查發現,婷婷是囊蟲感染,大腦、眼球後方、大腿、腹壁、背部肌肉都長滿蟲子。家人稱,家裡殺豬,最嫩的肉都直接蘸料生吃,婷婷從10多歲開始吃生肉,沒想到因此感染寄生蟲。 特別提醒: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肉類、海鮮中帶來的寄生蟲,都屬於蛋白質,大多數可通過高溫消滅。醫生建議,在食用肉製品時應儘量加熱,以防止寄生蟲的感染。 人食用「米豬肉」後,體內會滋生寄生蟲,也會排出一部分蟲卵。用糞便去澆灌蔬菜,蟲卵會進入蔬菜,清洗不乾淨則可能再次進入人體。
  • 蟹殼裡長滿「觸手」 市民懷疑是寄生蟲扔整隻膏蟹(圖)
    蟹殼裡長滿了「觸手」。(葉先生供圖)  打開膏蟹殼,猛地發現一片「觸手」正在蠕動,前天中午,家住同安的葉先生被膏蟹內的「異形生物」嚇到,拍下照片視頻傳至網上。  葉先生經營一家飯館,前天一大早他來到菜市場購買食材,想著兒子隔天要回學校住宿,他多買了一隻膏蟹。中午,他解開綁繩,打開膏蟹殼,準備清洗下鍋時,卻在殼內發現有「觸手」在蠕動。
  • 乾鍋田雞的做法 乾鍋田雞的做法家常
    乾鍋田雞的做法孕婦慎吃青蛙肉。孕婦慎吃青蛙肉的原因:青蛙常吞食帶有化肥、農藥的害蟲,其體內帶有多種病菌、毒素,雖經烹製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孕婦如果食用,農藥殘毒會通過「食物鏈」進入孕婦體內,對孕婦和都不好。青蛙極容易帶有寄生蟲,特別是一種叫裂頭蚴的寄生蟲。
  • 乾鍋田雞的做法 乾鍋田雞的做法步驟
    乾鍋田雞的做法田雞雖然是餐桌上的佳餚,但對孕婦而言,田雞對身體還是有影響的,不乾淨的田雞會帶有病菌,孕婦食用對胎兒的成長發育會造成不利,就算是經過清洗也不能保證完全消除,孕婦在孕期飲食要特別注意,為了寶寶健康最好不吃,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下田雞的危害,以便孕婦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