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老照片:艱難的盟軍大轟炸,猛烈的德軍防空炮火

2020-12-07 就是一些老照片

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一名德軍三號坦克車長探出炮塔觀察敵情,背後就是著名的穀倉。

阿登戰役期間一名被俘的德軍士兵。

二戰末期在轟炸德國路上的盟軍B-17轟炸機機群。

死裡逃生從德國上空歸來的盟軍轟炸機飛行員和地勤交談著,背後是被德軍擊傷還堅持飛行的轟炸機。

返航的盟軍轟炸機,尾部已經被打的傷痕累累。

夜間齊射的德軍防空炮。

一架盟軍B-17轟炸機上拍攝的另一架B-17轟炸機,他們正在穿越地面德軍的防空炮火。

一輛被炸毀的德軍豹式坦克,或許發生了殉爆。

1945年被盟軍繳獲的大量德軍地雷。

一輛被擊毀的德軍Sd.Kfz.251/22型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殘骸與一輛蘇軍T-34/85坦克殘骸。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統治歐洲天空,猛烈轟炸倫敦,為何沒對蘇聯進行大轟炸?
    二戰初期,德國空軍十分強大,曾長時間 統治歐洲的天空,甚至奪取了英國和蘇聯的大部分制空權。但在蘇德戰爭時期,德國為什麼對蘇聯進行戰略大轟炸?德軍空襲的重點目標包括坦克工廠、合成橡膠工廠、煉油廠、戰機工廠等戰略意義非常重大的目標,取得不錯的轟炸效果。可隨著戰局的發展,德國空軍的戰略大轟炸愈發難以為繼。首先,德國空軍缺乏可以對蘇聯工業中心進行更大範圍、更加有效轟炸的重型轟炸機。德國倒是想要轟炸蘇聯工業區,但問題是蘇聯有廣大的領土縱深,大量的工業分散在後方,德軍空軍的轟炸機航程根本夠不著。
  • 二戰盟軍轟炸德國運輸路線,高射炮成了德國唯一的依靠
    盟軍是在1944 年的3月份開始對德國的交通運輸線進行大規模的轟炸,轟炸行動一直持續到盟軍從諾曼第登陸,盟軍的轟炸行動主要集中在法國北部地區,那裡正是盟軍即將發起登陸的地點,顯然盟軍是想摧毀那裡的德軍運輸網,使德軍無法向那裡輸送兵力和物資。
  • 四號坦克的防空之路,二戰德軍的中流砥柱,豈能被高射炮難住?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坦克一直是個比較強大的存在,雖然早期的垂直裝甲經常讓人感覺不是很完美,但靠著高質量的鋼材和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垂直裝甲一樣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這一點在四號坦克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四號坦克在歷史上的名號還是很響亮的,尤其是在二戰時期,雖然完全趕不上後來的虎式和豹式,但依舊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 夜間火炮開火瞬間,東京灣的美軍戰列艦,一組少見的二戰老照片
    1945年1月3日,盟軍士兵查看一輛被擊毀的德軍豹式坦克,這輛坦克在巴斯託尼以東遭到三次攻擊而被摧毀。夜間齊射攻擊盟軍轟炸機的德軍高炮部隊,非常壯觀。德國上空冒著德軍猛烈炮火執行轟炸任務的B-17轟炸機。
  • 二戰時期德軍建造的防空塔,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為此希特勒要求建造一種大型武器來保障柏林上空的安全,務必打造一個鳥籠一樣的空間讓盟軍有來無回,因此大型防空塔設計師弗裡德裡希塔姆斯和德軍軍工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先後設計並修建了德國最著名的大型防空塔。德軍從1940年到戰爭結束期間一共修建了8座大型防空塔,其中三座在柏林,三座在維也納,另外兩座則在漢堡,德軍防空塔的建立,成了戰爭後期抵擋盟軍進攻的重要組成部分。防空塔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分為指揮塔和炮塔兩部分,炮塔是一個高為39米,長寬為75米的正方形結構,指揮塔則是寬和高43米,長為55米的長方體結構。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二戰期間盟軍對日本的轟炸和對德國的轟炸有什麼不同之處?
    李三萬摘要:到了二戰期間,戰略轟炸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盟軍對德國和日本都進行了猛烈的戰略轟炸,一次出動的轟炸機數量甚至超過了一千架。圖1:對德國和對日本轟炸到底有什麼不同到了二戰期間,戰略轟炸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盟軍對德國和日本都進行了猛烈的戰略轟炸,一次出動的轟炸機數量甚至超過了一千架。那麼對德國和對日本的轟炸有什麼不同之處?
  • 巨大的城市防禦堡壘 二戰德國防空火炮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建造了一批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巨大高層防空設施;城市防空火炮塔(flak tower)。它是為了防禦來自敵方空襲,保衛重要城市而創建的;炮塔被認為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1940年,英國空軍(RAF)轟炸德國首都柏林,德軍必須考慮如何保護首都。
  • 「倫敦大轟炸」後的慘狀,罕見的二戰彩色老照片(一)
    倫敦大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德軍轟炸了英國多個城市,倫敦受損最嚴重。轟炸最密集時晝夜不斷持續了兩個半月。「倫敦大轟炸」造成四萬多人喪生,超過10萬棟建築被毀。二戰期間被轟炸最嚴重的三個城市分別是倫敦、柏林、重慶。德軍戰敗前後,還對倫敦進行了V1飛彈轟擊,也造成巨大破壞。
  •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向美國軍艦開炮 僅一分鐘後變成黑乎乎零件
    但是凡是沒有絕對,在二戰中就有一輛德軍的虎式坦克,偏偏就要尋找刺激去挑戰一下美軍的軍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二戰中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在1944年1月,盟軍在義大利安齊奧登陸,其目標是從側後方威脅德軍在義大利中部地區的防線,從而扭轉當時的僵持局勢。盟軍投入重兵,很順利地登陸上岸。按照正常發展,登陸戰役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 炸沉德軍防空巡洋艦,協助陸軍作戰,1944年的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
    方面軍與艦隊炮兵的密集火力突擊有效壓制了德軍炮兵,德軍在蘇軍炮兵的猛烈打擊下,有生力量和技術裝備遭到重大損失。10時40分,突擊第2集團軍在海軍航空兵與坦克支援下,向敵展開進攻,於11時楔入敵方第一道防禦陣地。戰役第一天,海軍第一炮群為支援陸軍開炮131次,發射炮彈2957發;而艦隊航空兵在及其複雜氣象條件下仍然起飛75架次。
  • 靈長爭霸——二戰篇:西西里島登陸,諾曼第預演,日常忽悠德軍
    上篇我們講到二戰中的偉大勝利,諾曼第登陸。其實在諾曼第登陸之前。盟軍還有過一次大型的登陸作戰,那就是1943年的西西里島登陸。這次登陸作戰僅次於諾曼第登陸,同樣也是盟軍的偉大勝利之一。 義大利的地圖類似於一隻靴子,西西里島就位於「腳尖」前,形狀為三角形,這個島,是控制地中海局勢的戰略要地。盟軍曾試圖從這裡突破,一舉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 諾曼第被解放後的老照片:歡呼的法國人、被俘的德軍士兵一臉悲傷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盟軍解放諾曼第後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的影像。1944年6月6日,近三百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地區。
  • 二戰老照片,德兵戰亂中慶祝聖誕節,美軍隱蔽點享受感恩節大餐
    二戰老照片,德國士兵即使是在戰亂年代,也要隆重的慶祝一下聖誕節,還喝上了威士忌丨德兵戰亂中慶祝聖誕節,美軍隱蔽點享受感恩節大餐二戰老照片,還有的士兵扮上了聖誕老人,雖然樣貌看起來有些難以言語丨德兵戰亂中慶祝聖誕節,美軍隱蔽點享受感恩節大餐二戰老照片,一名精銳的蘇聯紅軍士兵伏擊到一名德國納粹
  • 諾曼第戰役中,這片沾滿了盟軍血的沙灘到底有何奧妙?
    文|逆北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戰,是盟軍對軸心國的一次巨大的勝利。但是,西方人並沒有輕易陶醉於這場勝利中,舉一例子,在影視作品當中,二戰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便極其接近史實。影片中,在諾曼第一個代號為「奧馬哈」的海灘,登陸的美國軍隊因為各種因素幹擾,損失慘重。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西歐戰場,德軍明令禁止射殺敵方醫療兵在很多二戰影視劇中,我們卻很少看到美軍醫務兵中彈的鏡頭,難道這是「神劇」的節奏?其實並不是,在歐洲戰場,美軍救護兵們確實敢毫不顧忌撲上前搶救,身上這麼扎眼的標誌倒成了他們的底氣。
  • 二戰德軍最精銳的部隊,武裝黨衛軍的第一王牌
    面對近在咫尺的莫斯科,德軍只能緩慢推進。,帝國師和其他德軍裝甲部隊充分利用荷軍在德國空軍猛烈轟炸下陷入極度混亂和驚慌之機,快速突入荷軍防線後方,與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傘兵會合,並14日攻佔鹿特丹,荷蘭女王搭乘英軍驅逐艦逃往英國。
  • 歐洲「珍珠港事件」:德國發動空襲,盟軍毒氣洩露,損失慘重
    其實在二戰期間,歐洲戰場也發生過類似珍珠港事件的空襲行動,納粹德國的偷襲行動,打亂了盟軍的作戰計劃,還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後果比珍珠港事件還嚴重,史稱「歐洲的珍珠港事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發生在1943年12月2日,當時盟軍已經在義大利半島登陸,軍隊推進到了羅馬一帶,德軍只能堅守義大利北部地區。
  • 二戰盟軍遇UFO!竟是德國秘密武器,美國至今沒有破解
    二戰時,德國能迅速佔領法國,橫掃歐洲大陸,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其強大的實力。   1945年9月,盟軍出動700架重型轟炸機、1300架戰鬥機,轟炸德國位於施瓦因福特的軸承廠。
  • 二戰德軍北非照片:有人想看那我就發,畢竟德軍讓無數英雄盡折腰
    【隆帥】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就像開了掛一樣打遍了歐洲和北非,不得不說這些高素質的軍隊其戰鬥力的確讓人刮目相看,和同時期的蘇聯、美國、英國、法國、波蘭相比的話,德國的存在就是一個不可跨越的障礙,德軍的悍勇讓無數英雄盡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