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咖啡迅猛擠佔市場 上島咖啡成都關店近半

2020-12-15 中國網財經

  在星巴克、Costa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老百姓能在上島咖啡品嘗一杯香醇濃鬱的咖啡,絕對是一件時髦的事兒。但是現如今,在鬧市區轉角遇見星巴克變成了稀鬆平常的事,而遇見上島咖啡卻難上加難,一時間,上島咖啡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上島咖啡怎麼了?昨日記者了解到,由於經營不善、租金高企,以及其加盟模式所潛藏的風險,曾經作為咖啡連鎖界的金字招牌卻在全國範圍內上演著「關張大戲」。而在成都,2006年就進入這一市場的上島咖啡,從最高峰超過20家門店已經萎縮至只有12家門店,關張規模達到一半,在三環路內僅剩四家。

  上島咖啡關店潮波及成都

  上島咖啡曾是咖啡連鎖界的一張「王牌」,但是現如今在成都三環路內卻難見其蹤影。目前成都市區三環內還開著的店共有四家,包括蜀漢路店,中海錦城店,蘇寧廣場店和中海國際社區店。「其他的店早期開起來的,現在要麼在合約期滿後自立品牌,要麼自行關店。」上島咖啡成都區拓展部主管伍雨豪向記者介紹道,「上島咖啡於06年入駐成都,開過的店大約有20多家,到現在的話市區內現在共有10家,今年有2家店正準備開業,加起來一共是12家。」也就是說在短短幾年之內,上島在成都的店面關閉了一半。

  記者昨日來到人民南路店,發現店面已經更換了主人。據周圍店主介紹,08年時,人民南路路段因為修地鐵,影響到了店鋪前面的交通狀況,沒過多久就關了店。「還有一個原因,」伍雨豪向記者介紹,「我們對成都市場了解不充分,沒在店面內設置棋牌包間;另外成都市民對新引進的西式咖啡認可程度不高。」

  在全國市場上,上島咖啡的日子也不好過,頻頻遭遇關店風波。以天津為例,2010年上島咖啡在天津達到開店數的巔峰,有70餘家,但現在只餘下了40來家。

  加盟店頻頻關店攜款跑路

  談到關店潮的原因,據伍雨豪介紹,上島咖啡在股東的經營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在成都的一些店,甚至存在四個季度要分別由四個股東來管這樣的情況。沒有統一的經營理念,公司的管理如同一盤散沙,自然無法取得理想的經營成果。」另外,總部對加盟店管理的不嚴格,導致效益不佳。

  同時,上島的加盟模式在幫助其快速佔領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受到了質疑。伍雨豪承認,總部和加盟商的聯繫並不密切,存在總店對加盟店的經營狀況不了解,加盟店對總店的不信任等情況。儲值卡糾紛也是諸多風波的一個源頭。據了解,上島咖啡總部是不允許加盟店出售儲值卡的,但總店也無暇全部顧及到。近年來,多個城市出現加盟店店主跑路,顧客的儲值卡作廢這一情況。「但每個加盟商都是獨立的法人,我們也無法對財務的每一方面都管理到。」伍雨豪表示。

  此外,雖然國內咖啡文化正在形成,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喝咖啡還沒有形成常態,據統計,每年中國的人均咖啡消費量只有四杯多,而近鄰日本和韓國卻達到了340杯與300杯,歐美等國的數字更加驚人。

  租金上漲逼走上島咖啡

  把脈上島咖啡,還有一個癥結不能忽視,那就是「租金」。「成都的商鋪租金一直很高,這兩年還有些下調。」伍雨豪舉了個例:「前兩年,來福士四樓的租金每個月要三四百元一個平米。三環內的店關閉基本都是這個原因。現在上島已經不在三環內開店了,你現在看到的三環以內的店都是去年以前開起來的。蜀漢路的店的租金要在150到160之間。」

  租金上漲是咖啡連鎖店面臨的普遍難題,但是對於上島咖啡的負擔尤其重。按照上島品牌管理方案,其要求加盟店面積達到6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00平方米,相當於2-3個星巴克,所以上島對租金成本非常敏感。上島咖啡早已預見到這一問題,上海上島咖啡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整祥曾坦承:「以上島咖啡來說,往往對店面要求較大,上海一家800平方米的老店,年租金可能在100萬左右。」

  記者了解到,為了抵禦房租壓力,目前上島咖啡不得不在一二線城市壓縮開店面積,而無法抵禦房租壓力的加盟商,唯有無奈關張。

  外資咖啡擴張迅猛擠佔市場

  當上島咖啡在咖啡連鎖市場上亦步亦趨向後退的時候,其他外資咖啡品牌卻大兵壓境,搶佔市場。現如今,漫步於成都春熙路,轉角就能碰到星巴克,進商場就能看見Costa。昨日記者在星巴克官網看到,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內地60多個城市運營超過1001家門店。對於星巴克來說,中國就是星巴克的「第二本土市場」,到2015年在中國內地力爭實現運營1500家門店的願景。與星巴克一樣,Costa也拿出了爭奪市場份額的雄心壯志。Costa比上島咖啡晚10年進入中國,卻成長為在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咖啡連鎖品牌,以平均每周2-3家新店的速度進行擴張,超越上島排在老二地位。此外,Costa還計劃到2015年在北京和上海以及包括深圳、石家莊等在內的主要城市開設共計350家Costa咖啡店。值得一提的是,藉助韓流文化風潮,以Caffebene為代表的韓國咖啡連鎖品牌這兩年也表現亮眼,積極進軍中國市場。

  「但是,上島咖啡並非沒有展開自救的機會。」咖啡時間創始人李偉表示,目前,上島咖啡在全國擁有1300多家連鎖店,遍布大中小城市,不少店仍然展現出十足生氣。「首先,商務模式或者休閒模式的定位需要清晰,其次,近十年來,中國的咖啡消費持續上漲,每年增量都可以達到兩位數,三四線城市的增長勢頭更加強勁,所以可以把加盟重心逐漸轉向三四線城市。」

相關焦點

  • 上島咖啡成都關店近半 緣起星巴克、Costa進入
    在星巴克、Costa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時,國產連鎖咖啡店節節敗退,作為國產咖啡的龍頭之一上島咖啡在成都關店一半,如今只剩10家。 在星巴克、Costa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老百姓能在上島咖啡品嘗一杯香醇濃鬱的咖啡,絕對是一件時髦的事兒。
  • 上島咖啡天津門店關近一半 知情人:辛苦賣咖啡不如輕鬆收房租
    ,不過在近兩年,上島的加盟生意不再順風順水,門店不但沒有新增,反而還關閉了一些。上島咖啡天津分公司的加盟經理張靖(化名)告訴新金融記者,上島咖啡1999年進入天津市場,在2010年達到事業巔峰,擁有將近70家門店,現在只有40餘家。在河北區的繁華路段,不足兩公裡內有2家上島咖啡關門歇業,其中律緯路直營店改營中式餐廳,而金緯路加盟旗艦店的店面被一家銀行看中,正在重新裝修。
  • 上島咖啡廈門再關兩店 盛極而衰、加盟商另起爐灶
    曾是咖啡市場領軍型企業的上島咖啡(需求面積:300-100平方米),也沒能擋住市場的大浪淘沙。過不了幾天,位於廈門湖濱南路及故宮路的兩家上島咖啡將正式變身為阿度。經此一變,上島咖啡在廈門的門店總數將由鼎盛時期的10餘家,縮減為6家。
  • 上島咖啡走下神壇
    不久前,位於北三環勝古家園的一家上島咖啡店也退出加盟,轉為自營後咖啡店更名為「DEMETER豐收館」。而位於和平裡西街的上島咖啡店如今也已更名。這幾家加盟商的退出絕非個案。近年來,全國的上島咖啡都在上演關門大戲,據公開信息顯示,成都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20家店銳減到12家,天津也從高峰時的70餘家減到不足40家。曾經是咖啡連鎖界一張王牌的上島咖啡為何風光不再?
  • 上島咖啡走下神神壇 加盟商紛紛退出
    不久前,位於北三環勝古家園的一家上島咖啡店也退出加盟,轉為自營後咖啡店更名為「DEMETER 豐收館」。而位於和平裡西街的上島咖啡店如今也已更名。這幾家加盟商的退出絕非個案。近年來,全國的上島咖啡都在上演關門大戲,據公開信息顯示,成都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20家店銳減到12家,天津也從高峰時的70餘家減到不足40家。曾經是咖啡連鎖界一張王牌的上島咖啡為何風光不再?
  • 食藥監局查北京上島咖啡等79家自製飲品店,上島咖啡走向衰落的內幕
    就因為這一個「中華民國」協議,令上島咖啡的「老爸」——日本的「UCC上島咖啡」後來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無法使用「上島咖啡」的商標,只能使用「UCC」的品牌。    於是,陳文敏先生又找來其他六位合伙人,湊了150萬,經過籌劃和打磨,1997年,「上島咖啡海口店」正式開業了。
  • 後谷咖啡與日本上島「聯姻」
    對於與日本UCC上島咖啡合作是否會危及後谷咖啡的地位,後谷咖啡有限公司總裁熊相入自信坦言:「UCC上島咖啡在咖啡及食品標準要求方面是世界一流的,選擇與他們合作可以學習和借鑑相關經驗。同時,像UCC這樣擁有70多年發展歷史的咖啡企業,積累了豐富經驗,非常值得後谷咖啡借鑑;與他們的戰略合作也是後谷咖啡發展壯大的需要。雙方全面戰略合作之後,彼此將會享受到合作給雙方帶來的益處。
  • 花千元辦卡因關店無法退款 上島咖啡甩手不管各店發卡
    他在上島咖啡宛平南路店辦理了一張充值消費卡,只在辦卡當天使用過一次。幾天後,當齊先生再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關閉,卡內近1000元餘額無法使用。陳先生想,分店沒了,還有總部。沒想,找到上島咖啡總部卻被告知,該店為加盟店,所有經營總部無權幹涉,也無法負責。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僅上海浦西掛著上島咖啡招牌的門店就超過百家,只有一家是直營店,其它均為加盟店。
  • 上島咖啡濟南收縮陣地關四店 性價比低遭吐槽
    最近成都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20家店銳減到了12家,天津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70餘家減到不足40家,北京也開始出現了上島咖啡關門的情況。
  • 上島咖啡濼源店人去樓空百餘天
    王女士多次聯繫上島咖啡濼源店不得,只能與其山東總部山東上島咖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島咖啡山東總部)聯繫想討個說法。但上島咖啡山東總部卻以無法聯繫上加盟店為由一直不予處理。分店「卷錢跑」了,上島咖啡總部不負責嗎?王女士想不通,近日,維權無門的她只得向公安機關報案,但問題至今未能得到解決。
  • 上島咖啡遭雙面夾擊前景堪憂:股東創新品牌互搶市場
    上島咖啡正在遭受上島系咖啡品牌和其他咖啡品牌的雙重夾擊。據了解,八個區域的負責股東不滿足於區域拓展的現狀,紛紛推新咖啡品牌進行全國拓展。加盟商因持續虧損,放棄上島品牌自謀生路。上島咖啡不僅面臨星巴克、太平洋等咖啡品牌的衝擊,還得面臨股東自有品牌的競爭。雙面夾擊之下,繼續放縱管理的上島咖啡,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 上島咖啡長沙八一店關門 欠十餘萬老闆"失蹤"
    8月20日上午,長沙市八一路,一些供貨商和店內員工守候在已鎖門的上島咖啡店外,希望老闆回店給他們一個說法。記者 田超 攝  最近幾天,上島咖啡長沙八一店的員工隱隱覺得,門店經營出了狀況。  往日經常來門店查看生意的老闆20天沒露面,供貨商三天兩頭來追討貨款,員工工資一拖再拖……  8月20日是門店經理許諾解決供貨商欠款的最後日期,但讓供貨商和員工始料不及的是,迎接他們的卻是上島咖啡長沙八一店突然關門歇業。  員工、供貨商在統計後稱,門店拖欠的貨款、工資、水電費有十餘萬元,老闆玩起了「躲貓貓」。
  • 消費者剛花千元辦卡就關店 上島咖啡不管各店發卡
    他在上島咖啡宛平南路店辦理了一張充值消費卡,只在辦卡當天使用過一次。幾天後,當齊先生再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關閉,卡內近1000元餘額無法使用。陳先生想,分店沒了,還有總部。沒想,找到上島咖啡總部卻被告知,該店為加盟店,所有經營總部無權幹涉,也無法負責。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僅上海浦西掛著上島咖啡招牌的門店就超過百家,只有一家是直營店,其它均為加盟店。
  • 從3000家門店到一無所有,上島咖啡輸在哪了?
    上島咖啡由陳文敏於1968年在臺灣創立,歷經30年發展,它終於從不起眼的街角小店來到內地,在海南開出第一家內地店。搶灘大陸市場,它比星巴克和COSTA都要快一步。在這個絕佳的「空檔期」,2000年左右,很多人第一次去的咖啡廳就是上島咖啡。
  • 濟南咖啡店打起「商圈爭奪戰」 上島咖啡等關門轉行
    最近,濟南的咖啡市場相當活躍,一線增量擴容,省內唯一的咖啡專業市場成立,知名咖啡品牌跑馬圈地……  業內的一系列動作,能否激起泉城市民對咖啡的熱情?記者走訪發現,原本位於杆石橋附近金龍大廈的上島咖啡已經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家麵食店。而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上島咖啡山大路店、馬鞍山路店、花園路店等店面也已經陸續關門。另一家知名咖啡連鎖品牌「咖啡陪你」在濟南開了6家加盟店後,其世茂店已於今年6月關門。  上島等咖啡名店的關門也在消費者的意料之中。
  • 上島咖啡關店煩惱:店租猛漲加盟店難約束
    流失的門店對於上島咖啡,天津市場一直是其開拓市場的風水寶地,不過在近兩年,上島的加盟生意不再順風順水,門店不但沒有新增,反而還關閉了一些。「關門的有加盟店,也有直營店。」上島咖啡天津分公司的加盟經理張靖(化名)告訴新金融記者,上島咖啡1999年進入天津市場,在2010年達到事業巔峰,擁有將近70家門店,現在只有40餘家。
  • 重收錢輕管理加盟商退出 上島咖啡走下神壇
    不久前,位於北三環勝古家園的一家上島咖啡店也退出加盟,轉為自營後咖啡店更名為「DEMETER 豐收館」。而位於和平裡西街的上島咖啡店如今也已更名。這幾家加盟商的退出絕非個案。近年來,全國的上島咖啡都在上演關門大戲,據公開信息顯示,成都的上島咖啡從高峰時的20家店銳減到12家,天津也從高峰時的70餘家減到不足40家。曾經是咖啡連鎖界一張王牌的上島咖啡為何風光不再?
  • 上海上島咖啡關店千元消費卡難退 總部稱無權幹涉加盟店
    他在上島咖啡(需求面積:300-100平方米)宛平南路店辦理了一張充值消費卡,只在辦卡當天使用過一次。幾天後,當齊先生再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關閉,卡內近1000元餘額無法使用。陳先生想,分店沒了,還有總部。沒想,找到上島咖啡總部卻被告知,該店為加盟店,所有經營總部無權幹涉,也無法負責。
  • 上島咖啡、咖啡陪你等走向衰落 新式「咖啡+餐飲」模式崛起
    而國內咖啡店的面積則顯示出了一種無畏,在一些知名品牌的帶動下,大店模式層出不窮。   在九十年代末,早於星巴克、Costa進入大陸市場的上島咖啡,就是典型。由於缺少同行業競爭者,上島咖啡在大陸市場一家獨大,成為當時商務人士和城市小資們首選的咖啡館。   上島咖啡獲得最好時機,毫不猶豫地拓張大型店面,動輒四五百平的空間甚至是兩層樓的空間。
  • 「失控」的上島咖啡加盟體系
    「儲值卡門」折射管理亂象  由吃驚到憤怒,李靜(化名)怎麼都想不到上島咖啡的儲值卡能成了廢卡,而她存入的1000多元錢還一分未花。李靜是衝著上島咖啡這個品牌的知名度辦的卡,作為全國知名的連鎖品牌,上島咖啡1997年進入大陸市場,擁有500多家門店。從2011年6月在上島咖啡陽光100店辦卡之後,基於對上島品牌的信任,她根本沒著急去花儲值卡裡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