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中國釣魚雜誌
圖片 | 網絡
去年10月23日,在江西瑞金龍崗鄉日東水庫,釣友鄧新發使用海竿,僅僅用了45分鐘,成功釣獲一條重96千克(市制192斤)、長1.89米、胸圍1.4米的超級巨型青魚,將我國的釣青魚紀錄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日東水庫距瑞金33公裡,建於上世紀50年代,庫容2670萬立方米,最深水位26.7米。庫區四面環山,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是一座集水產養殖、發電、農業灌溉、旅遊為一體的大型水庫。因遠離鬧市,這裡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水質清澈無汙染,罕見的淡水鱸魚、鱖魚、針魚等稀有魚種常被釣起,常見的鯽、鯉、草、鯿、青等魚就更不足為奇了,十斤、幾十斤、上百斤重的青魚每年都被釣出好幾條,因而是江西周邊省市廣大釣魚愛好者神往的垂釣樂園。
夏秋兩季,是出大魚的好時節。釣遍江西各大水庫的鄧新發最留戀的還是日東水庫,自從1991年迷上釣魚後,每年夏秋時節,他都會抽出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到水庫垂釣,一來以此緩解緊張的工作情緒,二來重溫年輕時的垂釣經歷。如今鄧新發已是金冠建業公司的老總了,物質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在精神上仍堅持把垂釣當成人生的一大樂趣。
日東水庫東南方有個鏵尖處,水深20米,經常出大魚,是鄧新發常來的地方。但因江西已有5個月未見強降雨,水庫水位下降很多,魚也比往年難釣。在此釣位從去年「十一」黃金周起,二十多天裡鄧新發至少投下玉米千斤、田螺二百多斤,還有小麥、飼料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令他遺憾的是,魚獲除了幾條十幾斤重的鯉魚和草魚外,均是些小毛毛魚,連個青魚的影子都未見。好在這期間白天氣溫在27 30℃之間徘徊,還伴有陣陣微風,吹得鄧新發信心十足,他堅信「重窩之誘,必有大魚。」
10月23日,天氣晴好,氣溫達到了30℃,偏北風2 3級。鄧新發與釣友老楊相約,再次來到日東水庫。老楊離鄧新發50米選好釣位自行開釣了。鄧新發則在自己的釣位上每隔1米連續打下了7支海竿。考慮到氣溫、風向適合釣大魚,他決定啟用香味、腥味更出眾的商品餌為誘釣餌。誘餌按每5斤老玉米加兩瓶「釣魚王麝香水」和一罐「麝香玉米粒」為標準配好20斤,叫來漁民划船送入窩點。7支海竿中左邊3支竿和右邊兩支竿掛釣餌「黑鯇」,中間兩支竿掛「麝香玉米粒」。鄧新發這樣的考慮是有道理的:正中的窩餌主要是玉米粒,誘釣結合時大魚的戒備心理會小一些;兩旁幾支竿使用商品餌,當魚從兩旁來時,往往抵擋不住商品餌的誘惑,說不定會來上一口呢!
下午2時,鉤上的商品餌該換換了,鄧新發收起最左邊的竿,上好餌準備拋出,此時左邊的另一支竿竿梢有節奏地點了兩下後突然來了個大彎腰。直覺告訴鄧新發,中大魚了!他忙放下手中的竿,三步並作兩步地跨過去,左手迅速抓起竿柄頂在肚皮上,右手搖起輪來。這時最右邊的一支竿也來了個大彎腰,鄧新發沒有理睬,只顧遛魚。僅兩三個回合,魚的有力掙扎將線切斷,扇形的大尾巴跟鄧新發打了個招呼,便連同50克鉛墜、13號伊勢尼鉤一起揚長而去。顧不上跑魚的遺憾,鄧新發又迅速跑向右邊的海竿,抓起竿柄便搖。5分鐘後,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接連跑了兩條大魚,讓鄧新發捶胸頓足。他立即調整戰略,將7號線全部換成10號線,將釣餌全部換成「黑鯇」,再加入麵粉,將餌打黏,並果斷收起3支竿,騰出更大的遛魚空間,還將曳力稍微調松,以便控魚遛魚。
時間靜靜流逝。10分鐘後,正中的海竿竿梢輕微點動了兩下,繃緊的釣線忽然鬆弛耷拉下來。鄧新發知道這是大青魚回線的信號,絕不能放過。他雙手緊握竿柄,舉竿迅速向後發力。剎那間大魚中鉤,發狂地向深水區衝去。幸好事先已調整好曳力,漁線輪正吱吱地自動出線呢!從手感和竿的彎曲程度來看,魚的個頭非同一般。當收到距離岸邊25米左右時,大魚似乎意識到危險悄悄降臨,它調轉魚頭玩命地朝前衝去。漁線輪上的100米釣線轉眼只剩下20米左右,大魚仍沒有停下的意思。面臨險情,鄧新發大聲呼喚老楊過來幫忙。聞聲趕到的老楊抓起放在岸上的釣竿,將漁線輪上的線打上套扣,系在鄧新發的漁線輪上。鄧新發心領神會,放下海竿,海竿如離弦之箭在水中飛奔而去。鄧新發接過老楊手中的竿,開始第二輪遛魚,本想搖輪把飛奔而去的海竿收回,但是大魚根本不給他機會,只要鄧新發發力收線,大魚要線就更兇了。「這樣也好,就怕大魚打樁呢!」老楊鼓勵鄧新發繼續發力收線。眼瞅著第一隻漁線輪的線快出完了,老楊又拿來一支海竿,如法炮製,將輪上的線系在第二隻漁線輪上交給了鄧新發。鄧新發不斷地搖輪,只要大魚一停下來他就加倍發力。想不到的是,第三隻漁線輪的線也快出完了。當第三支竿交到鄧新發手中時,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只好讓老楊幫他遛。3支海竿,300米釣線,被大魚牽引著,在水中呈「Z」形並不斷地抖動,這樣的遛魚場景怕是釣界奇聞了。漸漸地大魚開始「聽話」了,很溫順地被牽著遊。老楊搖回了第三支竿,鄧新發接過來繼續遛,成功地搖回了第二支竿,接著老楊又沒費多大力氣搖回了第一支竿,將竿交給了鄧新發。大魚順從地向岸邊遊來,在離岸邊50米處開始掙扎了,左衝右突,都被鄧新發嫻熟的遛魚技巧一一化解。在離岸邊20米處大魚打樁了,賴在水底不遊不動。鄧新發彈了幾下漁線仍不見效,便向左走了幾米,讓老楊向大魚近處扔石頭。大魚被迫動了,鄧新發加速搖輪,把大魚從水底拉到了水的上層,一條小船大的黑影浮出水面。「好大的魚啊!」二人驚呼。按常規,魚見光後會拼命向水底鑽,可是這條大魚直到被拖到岸邊見到人時仍不鬧不逃。老楊拿出專用的搭鉤伸進魚嘴從魚鰓穿出,鄧新發下到水中,老楊拖,鄧新發推,二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魚弄上岸來。碩大的身軀,滾圓的肚皮,鬥大的魚嘴,鄧新發活了幾十年,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魚。這是一條巨大的青魚,目測至少有150斤。二人無心戀戰,收拾好釣具,給釣友們打電話報喜,風馳電掣趕回瑞金。
聽說鄧新發釣到大魚了,釣友們紛紛擁到鄧新發的公司,裡三層外三層地把鄧新發和大魚圍了個嚴嚴實實。魚太大,只好用吊車吊起來稱重,還找來長尺,稱量的結果是:重96千克,長1.89米,胸圍1.40米。瑞金電視臺、報社等新聞媒體均做了報導。事後鄧新發分析,之所以能釣起這條巨青,一是釣法得當,死守重窩,不強行收線,魚要線時自然放線,要多少給多少,甚至接了三支海竿。二是戰術對路,當發現線組偏細時,果斷換上粗線,並調好漁線輪曳力,有效瓦解了魚的衝力。三是魚長時間食玉米,經不住商品餌的誘惑,放鬆了警惕。
聽說轉發文章
會帶來好運哦
中國釣魚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