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牛肉麵的故事

2021-01-11 騰訊網

有人說,

蘭州拉麵,不叫拉麵,

要稱之為牛肉麵。

有人說,

蘭州牛肉麵,不一定要肉多,

湯清香即可。

想要了解這些歷史著實不易,

不如先,

讀完下面的故事吧。

清朝乾隆末年,懷慶府清化鎮蘇家寨村(今博愛縣月山鎮蘇寨村)出了一名秀才——郡庠生陳維精,他苦心讀書,後考入北京國子監讀書。從此改變了陳家命運。

陳維精自幼聰慧過人,攻讀四書五經之餘,還喜歡天文算學曆法醫術,對藥食同源、烹飪味道也很有研究。在京求學期間經常造訪京城的天福號、月盛齋、都一處、便宜坊等處,廣交名廚,而且結識了同窗好友補班生東鄉族馬六七。馬六七家境困難,沒有膏銀補助,每天省吃儉用,陳維精施捨愛心,教他祖傳的小車牛肉老湯麵製作廚藝。沒有老湯,陳維精幫他找來牛骨熬湯;缺少廚具,陳維精教他做懷慶府清化鎮一帶十分流行的扯麵,即把和好的面擀平,然後切成寬條,再拉成細條,與拉麵方式非常接近;做面調湯使用陳家祖傳的小車牛肉清湯麵香辛料,特別講究白蘿蔔和生薑,這樣才有味道。馬六七學到了這些廚藝,後來帶回蘭州傳入街市,成為蘭州民眾喜歡的美食——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成為天下第一面則是後來的事。

陳維精有三個兒子,次子陳位林後來也考取了國子監太學生,被朝廷安排到皋蘭(今蘭州一帶)做了小官。陳位林有兩個兒子,長子陳諧聲,次子陳和聲,均跟隨祖父陳維精在家鄉讀書,學到了不少陳家美食廚藝。

公元1862年到1873年,陝甘地區因回漢民族矛盾發生了長達十年的同治之亂,漢民被殺無數,清政府平亂後把回族人遣送到邊遠地區,蘭州的牛肉麵館因回族經營者居多而紛紛倒閉,清化小車牛肉老湯麵失傳。社會安定後陳位林受當地閣老委託,搶救瀕臨失傳的牛肉麵廚藝,決定讓次子陳和聲去蘭州承擔重任。

年邁的陳維精既捨不得孫子遠行,又恪守「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君子大度,還擔心子孫二人記不住陳家祖傳牛肉麵調湯用的二十多種植物香辛料,於是含淚寫了一封家書——《維精送子位林孫和聲西行手記》,把牛肉麵調料巧妙地鑲嵌家書中。家書既讚美生活,歌詠田園,又充滿教誨與關愛,渴望孫子早去早回闔家團圓:

春草明年綠,吾孫歸不歸?

眾鳥高飛盡,貴子獨去遠。豆蔻年華和,身強餘百倍。春風草木香,當歸懷慶府。新綠欲湧,丁香初開,花香葉茂,碧波漣漪,百裡林草果然繁盛芳香。路遠難行,高山奈何?汝等避草寇而返蘇寨。車前著吉服馬褂紅袍,夜宿八角樓,晨飲胡荽湯。馬良將行千裡,遍地黃花時至。司碧玉書聯水席相敬,月山薑湯茴香豆,烹肉扣碗貴老忙,橫披壘灶。

家書用諧音或語意巧妙嵌入了23種香辛料。其中貴子意為桂子,碧波意為蓽撥,山奈意為山柰,良將意為高良姜,肉扣意為肉蔻;百倍是牛膝,紅袍是花椒,八角是大料,胡荽是芫荽,月山姜即很有名氣的貢品上莊姜,貴老是陳皮,披壘是胡椒。 這封家書在陳家代代相傳,其中還提到了博愛人家家戶戶十分熟悉的清化「水席」。文中的司碧玉是陳和聲未過門的媳婦,爺爺陳維精準備在孫子回來後為他娶親。

這段故事直到上世紀末博愛人去蘭州出差才知道,傳播故事的是蘭州人。

1999年,蘭州人申報中國三大中式快餐和十大麵食品牌,2006年蘭州市申報「蘭州牛肉拉麵」集體商標,申報資料中都有陳維精、陳和聲的故事。2006年5月24日甘肅網、蘭州晨報這樣報導:「坊間傳說,蘭州牛肉麵起源於唐代,但已無法考證。目前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人陳維精處學成並帶入蘭州的,經後人陳和聲、馬保子等人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統一了牛肉麵的標準。」2006年8月28日《人民日報》第十五版「LOGO故事」《馬子祿拉麵讓人回味》,也有這段文字記述,作者是曾華鋒。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蘭州特產等網站,以及2012年河南省餐飲協會出版、呂世範教授編撰的《河南特色飲食文化》一書,都這樣引用蘭州牛肉麵發源地的資料。

更早的傳說起源於清朝。曾任甘肅布政使的王亶旺曾寫過一首詩《牛肉麵吟》:蘭州拉麵天下功,製法來自懷慶府。湯如甘露面似金,一條入口賽神仙。這首詩在蘭州至今還被很多麵館作為宣傳招牌。嘉慶年間曾任雲貴川多地縣令的大文獻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張澍,也在《雨過金城關》一詩中讚嘆:「拉麵千家香,惟獨馬家爺」,讓後人至今垂涎不已。

沁園春最早通過蘇寨村陳氏家譜,才找到了陳維精、陳位林、陳諧聲、陳和聲等名字,與蘭州的傳說對上了號。 陳維精是陳家十三代,十四世陳位林,十五世陳諧聲、陳和聲,十六世陳全天、陳全倫、陳全常,十七世陳萬選、陳萬通、陳萬達、陳萬博,十八世有陳世貴、陳世清、陳世榮、陳世凱、陳世泰、陳九如、陳世傑、陳世斌、陳世軍。

陳維精陳位林父子都是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其後人陳全天、陳萬選父子民國時期同堂考取政府官員,陳全天先後擔任博愛縣磺局局長、江西萍鄉、河南周口稅局局長職務,陳萬選曾任甘肅武威、民勤縣長;陳全天次子陳萬通解放後擔任甘肅省衛生防疫站站長,直到1987年才退休;陳萬通之子陳九如是蘭州市科協的退休工程師,曾任蘭州市電子協會秘書長、甘肅省電子樂器學會會長、蘭州大學專利師事務所工程師、蘭州科協駐深圳辦事處法人代表等職務,1982年獲得了甘肅省勞動模範榮譽。

陳九如先生是陳維精的六世孫,掌握有大量家族史料。

座談會以後,陳先生在家鄉多次煮肉做面,讓大家品嘗二百年前牛肉麵的天然美味,得到了一致肯定。為了讓更多的家鄉人嘗到牛肉麵等美食,陳先生決定與沁園春合作,讓純正的牛肉麵留在博愛。原汁原味的蘇寨陳家牛肉麵於2014年10月在沁園春咱家廚房正式誕生。

為了感激沁園春大酒店為挖掘牛肉麵歷史淵源作出的貢獻,陳九如先生不僅無私奉獻了牛肉麵廚藝調料秘方,而且還拿出自己註冊多年的「馬家大爺」品牌,與沁園春共享商譽資源。因此,馬家大爺牛肉麵與蘇寨陳家牛肉麵一脈相承同根同源。

陳家對蘭州牛肉麵發展作出的貢獻,可謂是無疆大愛,永載史冊。

雨過金城關,白馬激溜回。

幾度黃河水,臨流此路窮。

拉麵千絲香,惟獨馬家爺。

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

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

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麵。

蘇寨陳家牛肉麵的湯是清的,但看清不清,用的是煮牛肉的新鮮膏湯,極富營養。陳九如先生規定煮牛肉絕對不用任何硝鹼,避免給消費者帶來傷害。一斤生肉煮幾個小時只能出6兩熟肉,其餘成分全部融化在湯裡,不僅出味,而且營養豐富。牛肉湯中富含人體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B6、B12、肌氨酸、丙胺酸、肉毒鹼和鉀、鋅、鎂、鐵等元素,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養生健身。因此蘭州人非常注重牛肉湯熬製工藝,稱這湯為面之魂。吃麵的人一定要珍惜蘇寨陳家牛肉麵的每一口湯,不要吃麵剩湯捨本逐末。

蘇寨陳家牛肉與蘭州牛肉麵的最大不同是改變了傳統標準,把蘭州長期堅持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改為「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香」。雖然一字之差但意義深遠。其原因一是改變了蘭州人白水煮牛肉的習慣,用純正的清化姜、蘇寨蘿蔔等煮肉調味:二是不像蘭州牛肉麵碗中無牛肉,而且所添加的牛肉不是蘭州的原味牛肉,而是陳家祖傳秘方製作的紅滷牛肉,其香清醇厚重滿口生津餘味深長;三是拉麵過程不用蓬灰而用拉麵劑,麵條不黃但更筋道更亮,減少了蓬鹼對消費者的影響。

牛肉麵要熱吃,因為煮肉調湯加入了二十多種調味料,可以提香、去腥、平熱、理肺、除油膩,既需要調味料的合理配比,又要控制湯料的溫度,溫度高時間長湯會變色,溫度低了香味出不來,腥味也會增加。清代詩詞評論家、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物取其鮮,全在出鍋時。因此,牛肉麵放涼或者湯不熱就失去了應有的味道,趁熱大口朵頤才最過癮。

吃牛肉麵要加辣子,這不僅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其中還有味道的乘法原理,使香味加倍。蘭州人吃牛肉麵都加辣子,一方面能促進消化加快血液循環,瞬間帶走人體熱量防止在體內堆積形成脂肪,另一方面明顯提香。辣椒本身就是重口味的香料,與23種天然香辛料結合會使香味成倍放大。在蘭州,很多人吃拉麵都是聞香下馬尋香而去,哪家麵館的辣子香味飄到街上,哪家的生意就好。不加辣子味道就會打折扣。

蘇寨陳家牛肉麵搭配的辣子系祖傳秘方專業烹製,油潑辣子時會香氣四溢久久不散,在別處很難吃到這種美味。

如今,蘭州牛肉麵,早已走遍大江南北,享譽海內外。

相關焦點

  • 蘭州牛肉麵的故事
    蘭州,是甘肅省的會城市。這個被黃河穿城而過的西北城市。因為蘭州拉麵這幾個字而被國人所熟知。 蘭州人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麵開始的。大多數蘭州人的早餐就是一碗牛肉麵加一個雞蛋加一碟泡菜,既經濟實惠又能填飽肚子。
  • 在蘭州 得懂牛肉麵的故事
    有一個四川籍的英語老師曾給我們分享過他第一次吃牛肉麵的故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對蘭州牛肉麵的鼎鼎大名早已仰慕不已,下了火車就一頭扎進一家牛肉麵館,迫不及待的想要嘗嘗這美名遍布海外的牛肉麵究竟是什麼味道。
  • 蘭州牛肉麵|一碗蘭州的煙火氣
    畢竟人間六月中,月光不與四時同每當夏風輕輕吹過,陽光打在鼻尖就會情不自禁地想,或許所有美好的故事都應該像牛肉麵一樣,絢麗在每一個季節蘭州是一個可以被「聞到」的城市這個城市的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牛肉麵的香氣因為有了牛肉麵,蘭州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蘭州人對牛肉麵的喜愛
  • 蘭州牛肉麵開到日本 牛肉麵的營養價值
    這是中國的廚師在日本開的麵館嗎?不是,這個麵館的來歷還真有點故事。這是一位當地的日本人開的麵館,只因為當年他曾經來到中國曾經居住在北京,吃過蘭州牛肉麵就被這種美味俘虜了,回國之後心心念念的想著那個味道,開始自己嘗試著做蘭州牛肉麵,可是做出來的味道和中國的蘭州牛肉麵相去甚遠,他很不甘心,於是又返回中國學習如何製作蘭州牛肉麵,當時蘭州牛肉麵的師傅並沒有教給他,可是他軟磨硬破、好話說盡,師傅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才答應教他,於是他徹底的掌握了蘭州牛肉麵的做法,帶著一身的技藝回到東京
  • 蘭州牛肉麵是怎樣走向全國的?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子揚)街頭巷尾,只要有飯館扎堆的地方,就一定能看到蘭州牛肉麵,這種源自蘭州的傳統小吃,而今已經成為全世界食客都喜聞樂見的美食。可你是否知道,這種看似普通的面,背後的故事卻並不簡單。
  • 蘭州牛肉麵與蘭州拉麵
    今天寫的內容又是備受爭議的,網絡上很多人持詆毀態度來描述蘭州拉麵,例如:一年能對一整頭牛造成皮外傷的傳奇拉麵的眾多消極說法,看了之後也是讓人覺得忍俊不禁,小編今天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跟大家閒聊一下大家口誅筆伐的蘭州拉麵到過蘭州的朋友應該知道,當地只有蘭州牛肉麵
  • 蘭州拉麵vs蘭州牛肉麵,什麼是正宗?
    之前很多網友一直熱衷於談論蘭州拉麵不是蘭州人開的,是不正宗的!蘭州人管蘭州拉麵叫牛肉麵,牛大,等!一度這些話題成為熱議,也成為知道牛肉麵的人談論的焦點!那麼什麼是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或者說蘭州拉麵呢?在這裡首先要說清楚一點,在蘭州當地是沒有人管拉麵叫蘭州拉麵的!都統一稱牛肉麵!幾乎連「蘭州」兩個字都很少有人說的!這是因為在蘭州本身就傳承了牛肉麵文化的原因,而且大家都知道牛肉麵創始於蘭州,作為蘭州的城市名片,也是蘭州的地方名小吃!然而蘭州牛肉麵之所以被稱呼為蘭州牛肉拉麵,蘭州拉麵!
  • 再說蘭州牛肉麵
    再說蘭州牛肉麵前幾天小編寫的《話說蘭州牛肉麵》一文,受到了讀者和網友的激烈批評,他們認為小編是「地縣來的大衣轉」(蘭州話,意思是小地方來的沒有見過世面的人。)蘭州牛肉拉麵」的「拉」字,認為小編沒有搞懂牛肉麵,更沒有搞明白蘭州牛肉麵和蘭州牛肉拉麵的區別。
  • 關於蘭州牛肉麵
    一開始並不想寫這個不討好的話題,因為有很多人在寫,我一位非專業人士自然不討好,但是,我發現牛肉麵吃了這麼多,了解歷史的人並不多,想用頭條這個平臺讓大家更了解蘭州牛肉麵的歷史。 蘭州牛肉麵據史料記載從唐代就有了
  • 蘭州牛肉麵有了官宣歌曲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建平蔣凌)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蘭州牛肉麵作為蘭州市最響亮的城市名片,繼去年推出中國蘭州牛肉拉麵官方免費認證服務平臺後,7月3日,蘭州市商務局為蘭州牛肉麵量身打造的官方原創民謠歌曲《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想你啊最愛的蘭州》又在蘭州發布,助力全國範圍內蘭州牛肉麵館進行原產地身份認證,打造蘭州牛肉麵品牌形象
  • 金城 蘭州牛肉麵
    蘭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牛大開始的,之所以叫做牛大,顧名思義,應該就是大碗的牛肉麵。蘭州牛肉麵起源於唐代,但因歷史久遠已無從考證。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系東鄉族人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人氏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的。
  • 在蘭州吃不到蘭州拉麵,這裡只有蘭州牛肉麵
    ,嘗嘗蘭州牛肉麵。在蘭州吃早點,必須來一碗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不是蘭州拉麵。蘭州只有蘭州牛肉麵,這裡沒有蘭州拉麵。據說蘭州拉麵是青海人註冊的,現在開到了全國,唯獨蘭州沒有。蘭州牛肉麵、蘭州拉麵,這兩種面無論是味道還是端上來的架勢,區別還是蠻大。蘭州牛肉麵講的是,「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這些只有你品嘗了才體會到。
  • 再說說蘭州牛肉麵
    再說蘭州牛肉麵前幾天小編寫的《話說蘭州牛肉麵》一文,受到了讀者和網友的激烈批評,他們認為小編是「地縣來的大衣轉」(蘭州話,意思是小地方來的沒有見過世面的人。)批評的原因有三:一 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沒有小編寫的 「蘭州牛肉拉麵」的「拉」字,認為小編沒有搞懂牛肉麵,更沒有搞明白蘭州牛肉麵和蘭州牛肉拉麵的區別。二 小編認為吃牛肉麵上火,那是小編不懂牛肉麵,吃了不正宗的牛肉麵,正宗的牛肉麵吃了口不幹。
  • 吃貨的世界:蘭州牛肉麵
    「 蘭州牛肉麵」已經有百年歷史,一座城市因牛肉麵享譽全世界,因一碗麵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城市,可以說每個城市都有蘭州牛肉麵,甚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有蘭州牛肉麵館,亦真亦假,深入人心,不愧於"中華第一面"的美稱!舌尖上的美食專門有一期節目介紹蘭州牛肉麵:黃河水奔騰不息,牛肉麵日夜飄香。
  • 牛肉麵的故鄉在蘭州,但當地牛肉麵不僅價格不一,做法也略有不同
    牛肉麵是蘭州的特色美食,早已聞名全國,走向世界,蘭州人對牛肉麵更是情有獨鍾,牛肉麵作為蘭州人的早餐面和主食麵,成了蘭州大街小巷開的最多的飯館。每天早晨,幾乎每家牛肉麵館都是顧客盈門,早餐吃牛肉麵已經成了很多蘭州人鐵打不動的習慣,可以說蘭州人的一天,是在一碗牛肉麵的陪伴下開始的。
  • 蘭州寶雞面對面:牛肉麵VS臊子麵(圖)
    寶雞當地某牛肉麵館生意火爆  牛肉麵是蘭州的名片,臊子麵是寶雞的傳統特色麵食。當牛肉麵拉到臊子麵的故鄉,會有什麼故事?即便吃著臊子麵,採訪團的成員和當地帶我們採訪的工作人員依然會說,蘭州拉麵好吃。我們笑著糾正:蘭州牛肉麵好吃。因為蘭州人從來不叫拉麵,只叫牛肉麵。  昨天下午,寶雞的採訪告一段落,記者走上街頭,尋找蘭州牛肉麵的蹤跡。據寶雞市委外宣辦工作人員介紹,在寶雞高新開發區有一家佔國牛肉麵挺好吃,他們經常去吃。走進店內,只見顧客坐得滿滿當當,取面口排著長隊。
  • 蘭州牛肉麵圖鑑!附:10家老蘭州人叫好的牛肉麵排行榜!
    蘭州的牛肉麵產業沒有哪一家或哪一個品牌獨佔鰲頭,具有絕對優勢,這就是蘭州牛肉麵的「江湖」。」店是「蘭州牛肉麵」店數量的2.7倍」身為地道的甘肅人,一定知道有一些外地朋友稱「蘭州牛肉麵」為「蘭州拉麵」。從數據的角度看,甘肅省外牛肉麵店的名稱都含有「蘭州拉麵」或「蘭州牛肉麵」。在4個超一線城市店鋪名字中含有「拉麵」的店鋪名是含有「牛肉麵」店鋪名數量的2.7倍,即每當遇到2.7家名字含有「拉麵」的店鋪,才會遇到一家名字含有「牛肉麵」的店鋪。蘭州最有知名度的城市標籤自然是「蘭州牛肉麵」了,但出了甘肅,一般都被國人誤稱為「蘭州拉麵」。
  • 外國人的蘭州牛肉麵情結
    原標題:外國人的蘭州牛肉麵情結  「一河,一書,一碗麵」,蘭州的這三張名片已經被國人所熟知,尤其是「一碗麵」,正在悄然拉近這片土地與世界美食文化的距離。
  • 話說蘭州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這東東,說好就好,說不好也不好。我來蘭州多年,前兩年為了方便,經常吃牛肉麵,現在幾乎不吃了,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吃一次。可是我始終不能明白,蘭州人為什麼頓頓都能吃牛肉麵呢?早上吃,中午吃,下午稍有點名氣的牛肉麵館都不營業,如果營業的話,他們三頓飯肯定都吃牛肉麵。蘭州人不但頓頓吃,還要排隊吃,人排的越多,越有氣氛。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人,對這些事情,根本無法接受。這簡直不是吃飯,而是一種文化。
  • 「牛肉麵」的蘭州還是蘭州的牛肉麵
    提起「牛肉麵」,大家很可能都會想到蘭州,牛肉麵作為蘭州人主要的主食之一,已經深深地紮根在蘭州人心中,面的筋道加上湯的濃鬱,早上一碗牛肉麵,「滿福」的很吶。作為正宗的西北省會城市,這裡匯集了西北各色風味小吃,而最具有特色的當屬蘭州牛肉麵,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