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記得加關注哦,我是簡評菌,帶你了解各路數碼產品的來龍去脈~
現在,隨著手機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也大,對於手機的功能和部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手機的攝像頭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以前只要求能拍個照就已經很高端的樣子,到現在手機攝像頭成為了手機的標配,甚至這幾年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比數量的地步,當然不是說攝像頭數量多是噱頭,它也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手機攝像頭拍攝質量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以前大家看手機攝像頭只用看個像素,幾十萬、一百萬、兩百萬就已經可以拉開差距,而現在的攝像頭如果還只看像素的話估計你要掉坑裡被忽悠了,那麼如此繁多的參數裡,到底怎麼看一個攝像頭的好壞呢?
如果把攝像頭的參數都拿出來一一對比,估計比上幾天都不一定有結論,為什麼?因為照片質量也是個「玄學」,遠景、微距、人像、風景,內容不同,哪個是好、哪個是壞,肯定不能一概而論,再加上一張好的照片後期還需要修圖、調整構圖比例,在摻入照照片的人的個人喜好,其實你很難用一種標準就把所有攝像頭排個好壞順序,所以,平時就長槍短炮的大佬們看過笑笑就好,我今天要說的,是幫助一點都不懂攝像頭的小夥伴門,把往常攝像頭的專業術語「翻譯」成白話,看懂這些參數背後的意思,幫助你挑選出適合你想要的那個手機攝像頭。
CMOS(圖像傳感器)
術語解析:之所以先提CMOS,或者又叫圖像傳感器、感光元件等等,是因為CMOS是一個攝像頭的底子,底子越好,後面的其他配套的才能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在攝像頭像素不變的情況下(先別管像素是什麼,後面會提),CMOS越大,單一像素的面積也越大,其接受光信號的能力越強,使得信噪比能極大提高,得到畫質更加乾淨,那我們怎麼看CMOS的尺寸呢,一般用1/X英寸來表示,後面這個X數值越小,面積越大,比如華為P30pro用的攝像頭索尼IMX650,達到1/1.7英寸,而一般手機用的可能會在1/2.3—2.55英寸。
簡單白話:平時只要記得CMOS越大越好,底大一級壓死人,(1/X英寸,X越小,CMOS越大越好)
像素
術語解析:上面提到,像素不變,CMOS越大、攝像頭成像質量越好,這裡這個像素應該是大家平時聽的最多的廠家宣傳用詞,4000W像素、6400W像素乃至現在1億像素,那像素到底是什麼,說簡單了像素就是在一個固定的畫框裡(CMOS),構成一幅畫的最小單位,每幅畫都是由N多的像素來組成,理論上,像素越多,同樣大小的CMOS下,你的畫就越精細,體現出來就是這幅畫放大以後出現「馬賽克」的情況就越小,但像素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其實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像素越高,這幅畫的體積也就越大,另外在拍照的時候,像素越高,同樣的CMOS下,單個像素體積就越小,出來的圖像質量反而會有所下降(單個像素體積越大、照片成像越好)
另外,上面的內容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存在一定變化,比如現在小米CC9pro用的一億像素攝像頭,以及今天發布的三星S20,像素也是一億,在存儲方式上做了改進,那麼首先解決了一億像素的照片體積太大的問題,另外,S20增大了COMS的底子(還記得剛才提到的嗎),做到了1/1.33英寸的感光元件,底大了,像素也提高,這是一個正向的提升,而S20還帶來了一個9合1的技術,也就是9個「小」像素合成1個「大」像素,之前P20用的是4合1技術,這樣直觀簡白一點的對比,你就能看出為什麼三星敢用一億像素了,它後臺的技術優化和本身的硬體是配套的,也就是技術的更新帶來的突破,但目前來說,只有它做到了,明天發布的米10有沒有9合1還不清楚,如果技術不相同,那麼小米10的一億像素和三星S20的一億像素所呈現的照片,肯定就有高下之分了。
簡單白話:現在的手機像素是足夠了,沒必要只追求高像素,底子大了像素高才有正向的意義。
光圈
術語解析:我們先不說光圈大小是好是壞,先來看光圈的意義,光圈的大小影響了單位時間內攝像頭的光線通過量,所以光圈越大的攝像頭在同一時間內進光量越多,那麼對於我們的直接影響就是你的手機拍照那一瞬間的速度越快、成像質量越好,細節越多、噪點越少(現在手機是不是夜景模式會比白天拍照慢?那就是你可以理解為手機在延長拍攝時間以獲得更多的進光量來保證晚上照片的噪點少一些),而光圈大小我們用F值表示,F值越大,光圈越小(F2.0比F1.8要大,所以F1.8的光圈更大,數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光圈越大)
而只說光圈的話,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越適合拍近景(背景容易虛化),但對付遠景比如很遠的山峰和水景就會有點力不從心了(景深太淺容易丟失細節)但這個弱勢,手機廠商已經用多個攝像頭以及現在的算法技術進行了彌補,所以,日常使用中,大光圈對你更友好一些,更符合你使用的大多數場景的需求,能帶來更快的拍照速度,更清晰的照片質量和背景虛化的效果。
簡單白話:2020年了,只要你不是單攝像頭手機、不是山寨手機,光圈越大越好,日常拍照越舒服。
光學防抖和電子防抖
術語解析:光學防抖通過特殊的鏡頭處理和技術最大程度的降低你在拍照過程中由於抖動造成照片模糊,這些技術包括但不限於比如讓你的鏡頭「懸浮」起來,防止你手抖的時候它也抖動,而電子防抖,說簡單了就是通過相機軟體處理照片,讓它達到儘量不模糊的效果,這兩個東西,不用過多解釋就是字面意思,
簡單白話:光學防抖必須有,電子防抖最好有。
對焦
對焦我不做太多解釋,簡單理解就是手機在拍照時對準你要拍攝的物體,速度越快、焦點越多越好,比如我的V20,對焦就很迷,經常對不上我要拍的物體~~讓我錯過了很多瞬間,還比如我上一臺手機一加3T,對焦相對偏慢(比較有點年代了),也讓我錯過了很多瞬間,而對焦一般你很難在廠家的宣傳中看到介紹,這個項目建議你到實體店親自體驗一下。
攝像頭數量
一句話,如果你喜歡拍照,你都不用管是增加了長焦鏡頭還是什麼鏡頭,只要記住,越多越好就行,越多的攝像頭能給你帶來越多的拍照方式和廠家的技術,也就體現在拍照樂趣的提升上,要記住,再差那個攝像頭也是成本,廠家不會為了湊數去增加攝像頭數量的,增加了就一定有作用,如果你不喜歡拍照,那你更不應該糾結這個了。
怎麼選
手機上的攝像頭大致你能了解到的參數也就這麼多,那麼怎麼去選擇呢?我大致分為了幾類使用人群。
1、日常使用者,沒有專業技術也不打算系統學習拍照,頂多就是旅遊時隨手整幾張照片就OK的,我建議你選手機時優先考慮其他你更需要的功能,比如手機尺寸大小和性能、能耗這些,現在從千元機開始,其實白天按照你的拍照要求真的差別不大了,夜晚你也無所謂,所以沒必要為這個來發愁。
2、有點喜歡拍照但是不專業的使用者,你選擇的時候就優先選擇底大的、光圈大的,然後是有自己宣傳的照相黑科技的,比如XX倍的變焦、超級到不能在超級的夜景模式,單獨的專業模式等等這些,然後在選擇像素高的,這樣一級一級的篩選你的目標手機,原因很簡單,有點喜歡拍照,那麼手機的攝像頭功能越多,技術含量越高,能帶給你拍照樂趣的概率就越高,也許能讓你走上單反窮三代的路子呢,那麼同樣的,手機其他方面你就要和攝像頭做個衡量了。
3、專業拍照的使用者,按照你自己喜歡的照片風格和技術去自己選吧,估計你玩的相機都比我玩的手機多,我還沒你專業呢,唯一建議就是去實體店先拍照看看實例,每個廠家的照片呈現風格還是有區別的,但你已經不合適這種雲體驗了,一定要去現場試試。
4、不差錢的,只要滿足這一點,上面那三條都是浮雲,一句話,買最貴的就好(各種24K定製鑲磚的除外),最貴的手機意味這各方面都不差,攝像頭也一樣,只會是頂級的,比如才發布的S20系列,只要你看得上他的樣子,果斷下手S20 Ultra,頂級的體驗,我描述再多都沒用,金錢的味道是無法比擬的(說完我先去廁所哭一會~)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記得加關注哦,我是簡評菌,帶你了解各路數碼產品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