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生我養我了嗎?你把我生下來就要負責,不是光圖快活!」
蘇明玉對著重男輕女的母親含淚一頓大吼,換來的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被忽視,只因自己是女孩。為了大哥去美國讀書,把她的房子賣了。
明成和同學去旅遊,母親爽快出2千元,明玉學習報班要1千元卻沒有。
明玉18歲離開家,發誓再也不回去。她恨母親趙美蘭,原生家庭究竟對一個人有多大影響?
01
原生家庭即我們和親生父母組成的家庭。一個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人,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而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卻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也許終其一生也走不出這個陰影!
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性格的養成,人際關係溝通等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有3種類型:角色倒置型、操控型、虐待型。
1、角色倒置型
本應由父母照料孩子,這種類型恰恰相反,孩子承擔了照顧父母的責任與義務。但因為年紀小,很多事情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與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常常會產生負罪感和挫敗感。
《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就因為母親重男輕女,早早開始照料家人。得不到母親的關愛,父親敢怒不敢言,不停地做事,母親卻連一句表揚都吝嗇說。
2、操控型
《都挺好》中蘇明玉的母親趙美蘭,她的父母便是重男輕女,為了弟弟的工作,被逼嫁給了蘇大強。
之後受到她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她也開始操控三個孩子的人生。
大兒子送出了囯,小兒子上了名牌大學,品學兼優的蘇明玉原本想考清華,母親卻逼她考免費的師範大學。
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並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口號,就是此類人的標籤。
3、虐待型
希斯·萊傑演繹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一角,令人過目難忘!他也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小丑的父親酗酒賭博無惡不作,喝醉之後回來就家暴母親。
記得其中有一個場景是這樣的,小丑挾持了人質,他拿著一把刀問其中的一個人質:你知道我嘴角的傷是怎麼來的嗎?
有一次我父親又喝醉了回來打媽媽,我躲在一邊哭,他一把將我抓過來說,你哭得樣子很難看,你要笑,然後他將一把匕首伸到了我嘴裡。
被虐待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變成施暴者去虐待他人。
為什麼說原生家庭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2
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的養成和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一個好的原生家庭會讓一個人擁有自信自強自尊自愛的品格。
而一個有問題的原生家庭會傷害影響孩子的一生。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無不像標杆一樣,影響著孩子的方方面面。
比如一個出身書香門第家庭的人,他一定是重視教育愛讀書學習的人。
反之,父母只知道吃喝玩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孩子長大了也會玩世不恭一事無成。
董卿曾提到: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是很難很難估量的。
董卿的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他對女兒嚴苛到什麼程度呢?不讓照鏡子,不給買新衣服。
從高一到高三,寒暑假必須去打工,一天掙一塊錢。
他認為不吃苦中苦 難為人上人。以至於董卿成年後,即便獲得了眾人的認可,成為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姐」,父親依然對她不滿意。
這使董卿始終處於苛責和不安中,經常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中,身心俱疲。同時對身邊人也極盡苛責。
多年後父親對董卿道歉說:這麼多年,我對你有很多方式不對,你別往心裡去。」董卿瞬間淚奔,才逐漸地理解原諒了父親。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
03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減少原生家庭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從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以下3個辦法:
1、學會釋放情緒,對父母的行為釋然。
理解父母,他們也從未做過父母,他們的原生家庭沒有好好地教育他們。
學會釋放情緒,可找朋友傾訴,或找專業心理諮詢機構諮詢。
2、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但並不代表他們可以主宰我們的一切。
不必一味違心地討好父母,關於自己正確的立場,一定要堅持。
對不合理不合適的安排,要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相信我們自己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3、停止自我懲罰。
很多孩子認為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不夠乖,有些父母離婚了,孩子把責任歸咎於自己。
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一定要從自責的陰影中走出來。
04
《都挺好》最後結局,蘇明玉選擇了原諒母親。
蘇明玉說:
我已經到了這個位置,她還停留在原地,根本就不和我在一個層次了。
就算我有足夠的能力輕易打敗她,贏了,又有什麼意義?
蘇明玉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困擾,原諒了母親,其實也放過了自己。
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完全有能力給自己幸福和足夠的愛,那些曾經的傷害,就都會成為你成長路上的閃光時刻。
但願所有的恨都能化解,所有的愛都歷久彌新!
卡耐基說:
一個人如果必須通過外界的評價來證明自己,這只能說明內心不夠強大,只有不再需要依賴外界對自己的評判,自己就能證明自己的時候,內心才是真正強大無比了。
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永遠記得,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