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圖為法國DCNS集團公布的"短鰭梭魚"(Shortfin Barracuda)常規動力潛艇效果圖。(拖拽/保存圖片可查看大圖)
(綜合新華社、參考消息網報導)澳大利亞與法國11日籤署了一份涉及500澳元(約合354億美元)的潛艇建造大單。據法新社(AFP)2月11日報導,法國海軍造船局(Naval Group)將為澳大利亞建造12艘新型潛艇,首艘潛艇將於2030年交付。法澳兩國的這次合作將幫助澳大利亞彰顯其在太平洋地區的雄心。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派恩(Christopher Pyne)及國防工業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11日發布聯合聲明說,根據籤訂的合同,法國海軍集團將為澳海軍設計和建造12艘具有「區域優勢」的潛艇。聲明說,這批潛艇將在未來幾十年保護澳大利亞的安全和繁榮發展,並能加深澳法兩國在國防領域的關係。其中,第一艘潛艇在2030年前後交付。聲明還表示,這一批潛艇是澳大利亞900億澳元(約合638億美元)「國家造船計劃」的支柱。根據該計劃,澳大利亞未來將建造54艘海軍艦艇,從而滿足該國2016年國防白皮書中闡述的戰略需要,並帶給澳海軍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所需要的優勢。
報導稱,根據澳官員的說法,這筆交易將在澳大利亞創造約2800個工作崗位,同時也將為法國創造500人的工作機會。
但報導指出,一些評論家對兩國的軍事合作感到遺憾,因為這無疑將加劇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報導稱,澳大利亞長期以來一直是太平洋地區的主導者。面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上升,澳大利亞軍事專家希望這些潛艇能夠為澳提供可靠的威懾力。
另據路透社(Reuters)2月11日報導,在2016年4月,法國擊敗日本和德國,在澳大利亞的潛艇建造招標中中標。同年12月,雙方在澳大利亞正式籤署軍購協議。但是由於澳大利亞國內媒體報導潛艇成本過高和生產延遲等負面消息,這項潛艇建造的最終合同被推遲至今。
《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網站2016年4月26日曾報導稱,法國成為500億澳元潛艇項目競標的贏家,擊敗德國和日本為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建造下一代潛艇。這批潛艇將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建造,ASC造船廠將新建一個潛艇工廠,成百上千建築工人將從中受益。法國DCNS集團提供了其4700噸核動力「梭魚」級(Barracuda)潛艇的4500噸的常規動力版,它將被命名為「短鰭梭魚」(Shortfin Barracuda)。DCNS認為它的設計是最先進的,稱其泵式噴水推進系統比螺旋槳的噪音要小得多,因而潛艇更難被發現。
此前,日本政府與三菱重工業公司牽頭的一個聯合企業合作,提供了4000噸「蒼龍」級(Sōuryū-class)潛艇的改進版,對其加長6米至8米,主要是為了有空間放置額外的燃料和電池組,以增加續航力並讓艇員住宿更寬敞。德國公司TKMS向澳大利亞提供了利用在其2000噸級潛艇上得到驗證的技術重新設計的4000噸級潛艇。同時,公司許諾了全新的工業革命和數字製造模式,供澳大利亞在這個潛艇項目完成後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