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祖先相同,但為什麼人類普遍比猴子胖?

2020-12-19 前瞻網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

在上周的周報中提到,在溫州市體檢中心舉行了精準體重管理公益活動中,33名肥胖者在基因組學指導下科學減重,28天共減重165公斤,腰圍平均縮小了6.7釐米,減重10斤以上者佔48.5%。多數體驗者反饋,減重過程輕鬆,精力體力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

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基因進化導致人類比猴子胖

我們經常用「瘦得跟猴似的」來形容特別瘦的人。的確,與人類相比,猴子等靈長動物的確特別瘦。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這可能是因為人類脂肪細胞裡DNA(脫氧核糖核酸)的「打包」方式不同,導致人體儲存白色脂肪的能力更強。

人類體脂率健康標準約為14%至31%,而野生靈長動物的體脂率含量通常在9%以下,因此即使是有明顯八塊腹肌的型男,與猴子相比也是「胖子」。

美國杜克大學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說,該校人員對人類、黑猩猩和獼猴的脂肪樣本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脂肪細胞內部DNA打包方式的不同削弱了人體將白色「壞脂肪」轉化成棕色「好脂肪」的能力。

白色脂肪負責存儲能量,棕色脂肪則負責消耗能量來發熱,棕色脂肪比例越低,人就越容易發胖。研究發現,靈長動物DNA裡有一些促進白色脂肪棕化的區域,它們在人體細胞裡隱藏較深,使脂肪棕化能力受限。

在細胞核裡,DNA鏈纏繞在蛋白質上,摺疊「打包」成複雜的「線團」,也就是染色質。這導致DNA鏈大部分區域被緊密包裹,只有一小部分處於鬆散的「開放」狀態,能與調控蛋白質結合,從而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在英國《基因組生物學與進化》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在白色脂肪細胞中,大約780個染色質區域的開放程度在黑猩猩和獼猴體內差不多高,只在人體內明顯降低,從而降低了人體脂肪棕化的能力。

脂肪棕化能力下降對追求減肥的人來說是壞事,但在進化史上,這個變化可能有著重要意義。與黑猩猩「分家」之後,人類祖先腦容量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增加到原來的3倍,加強脂肪儲存有助於滿足大腦飛速增長的能量需求,帶來生存優勢。

基因編輯大豆豐產:敲掉2個關鍵基因助大豆開花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他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定點敲除大豆開花調控關鍵基因GmFT2a和GmFT5a,創製出更適合低緯度地區種植的突變體材料;同時系統解析了GmFT2a和GmFT5a基因在大豆花期調控中的遺傳效應,為大豆品種的區域適應性改良提供了新技術、新材料。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韓天富介紹,大豆生長受光照影響很大,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狀態時,對日照時長有嚴格要求。這導致在日照長度更長的北方地區,大豆生長期延長,甚至不能開花或正常成熟;在日照長度短的南方地區,大豆過早開花、生長期縮短,產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生長。

青海探索發掘藏羊抗病免疫基因

最近,一項致力於解決藏羊養殖疫病難題的基礎科研項目取得新突破,科研人員從遺傳學角度尋找藏羊抗病免疫基因,已經完成的數據分析對藏羊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人員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對歐拉型藏羊、高原型藏羊和小尾寒羊脾臟中抗病免疫相關基因進行了研究。從歐拉型藏羊、高原型藏羊中分別篩選到253個和280個與抗病免疫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在此基礎上進行功能分析驗證,最終獲得一個抗病免疫基因,並通過生物信息分析出了抗病基因的編碼序列。

基因測序產品市場或迎來爆發 貝瑞基因進軍腫瘤早篩領域

7月7日,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貝瑞基因」)宣布其 NextSeq CN500基因測序儀的適用範圍已完成變更,成為可以落地醫療機構,且可以即刻開展大規模臨床基因檢測的NGS(二代測序技術)通用型平臺。

此前,該款機器主要用於無創產篩市場,為我國累計400萬產婦提供了產前篩查服務。現在該機器可用於腫瘤及遺傳病等臨床基因檢測。也就是說,對於此前採購了該款儀器的科研部門及醫療機構,該機器的使用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2成臺灣人有特殊基因 磺胺藥過敏風險高逾40倍

常用於治療嚴重青春痘的老藥磺胺類藥物恐是釀成過敏的重要元兇之一。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全臺約有1/5民眾都帶有特殊過敏基因,服用磺胺類藥物釀嚴重過敏風險比常人高逾40倍。

長庚醫院最近舉辦記者會公布這項研究成果,參與研究的皮膚科醫生表示:在服用、塗抹或注射藥物後,引發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就屬於藥物過敏,過敏反應可能在數小時至1、2天內出現,也可能在2、3周後才出現。

基因編輯清除HIV病毒 愛滋病有望被治癒

近日,來自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茲學院、內布拉斯加醫療中心大學的美國科學家們稱,首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消滅活體老鼠(在老鼠身上注射了人類骨髓)DNA的HIV病毒,這意味著愛滋病有望被治癒!目前,實驗結果已被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這種治療手法被稱為「Laser Art」,主要通過長效、緩慢地釋放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抑制HIV病毒複製再生,從而達到逐漸消滅病毒的目的,最後再使用CRISPR將其徹底清除。實驗中,23隻老鼠的9隻,身上的病毒完全被清除。實驗室表示,仍需9個月到1年時間來辨別病毒是否完全被清除。

3小時內三手煙可改變近400個基因表達

菸民吸菸後,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殘留在衣服、頭髮、家具、汽車表面,這些殘留的有害物質還會繼續四處傳播,重新進入空氣,並被非吸菸者吸入。這便是通常所說「三手煙」。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對26名健康人士進行的研究表明:當暴露於潔淨空氣時,僅有2個基因的表達出現了改變。而當他們暴露於三手煙時,與細胞應激和存活途徑相關的389個基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表達,382個為過表達,7個為表達不足。許多受影響的基因與線粒體活性、氧化應激、DNA修復、細胞存活和細胞死亡抑制等細胞活動的增加有關。其中,線粒體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所觀察到的這種影響在無幹預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細胞死亡。

改良CRISPR-Cas9將為耳聾帶來精準基因療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有4.66億人患殘疾性聽力損失,相當於平均不到20人中就有1人喪失聽力。遺傳造成的聽力損失還是新生兒最常見的殘疾之一。基因編輯技術的問世,為治療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耳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最近,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耳聾小鼠模型上精確識別並修正內耳的致聾突變,幫助小鼠留住聽力。這一概念驗證的完成有望為眾多遺傳性耳聾患者帶來安全的基因編輯療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基因剪刀剪切DNA過程首次捕獲,有望更快糾正致病突變

據最新一期《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雜誌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精確切割DNA鏈的過程中捕獲了酶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使用低溫電子技術捕獲的圖像顯示了有關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如何工作的新信息,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更高效、更精確地改變目標基因的工具。

負責研究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斯裡蘭姆·薩博蘭曼尼埃姆表示,能夠如此詳細地了解Cas9酶如何切割和編輯DNA鏈令人興奮。這些圖像為人們提供了提高基因編輯過程效率的寶貴信息,從而有望在未來更快、更準確地糾正導致疾病的DNA突變。

新發現!基因或在蛀牙和牙齦疾病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蛀牙和牙周病會影響著人群的健康,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基因(遺傳因素)在牙齒疾病發生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裡斯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遺傳特性以及諸如肥胖、教育和個性等因素在蛀牙和牙周病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研究者Ingegerd Johansson教授說道,本文研究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牙齒是機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似乎和患蛀牙之間存在某種因果關係。此前研究表明,多個基因或許參與了牙周疾病的發生,但研究人員並未進一步研究證實,這可能部分是因為諸如蛀牙和牙周炎等複雜疾病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夠得出堅實的證據。

俄擬用基因編輯法治療嬰兒先天性耳聾

俄羅斯皮羅戈夫國立研究型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家丹尼斯·列布裡科夫稱,他計劃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幾個先天性耳聾的嬰兒。

列布裡科夫稱,他已找到5對願意參與實驗的夫婦。他向《新科學家》雜誌稱:「他們能很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不做基因編輯,他們未來的孩子只會患有耳聾。」

基因療法治療DMD 輝瑞首次公布人體試驗早期數據

輝瑞(Pfizer)公司公布了旨在治療杜興氏肌營養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的基因療法PF-06939926,在1b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的初步結果。試驗結果顯示,這一基因療法能夠提高患者肌肉中抗肌萎縮蛋白的表達水平,並且改善肌肉功能性指標。

DMD是一種嚴重遺傳病,患者肌肉逐漸退化和無力,症狀通常在兒童3-5歲時開始出現。患者在十幾歲時通常失去行走的能力,他們的心臟和呼吸肌肉也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早夭。DMD是全球最常見的肌營養不良症,每3500到5000例男嬰中就有一例發病。目前這一疾病沒有治癒性療法,由於導致DMD的原因是編碼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的基因出現突變,因此基因療法被認為是有潛力治癒患者的治療選擇。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父母會生出聾兒?

耳聾是人類最常見的致殘性疾病之一。

據統計,我國耳聾患者超過2780萬,而0至6歲兒童患者超過80萬人。

很多人會有疑惑: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父母會生出聾兒?

為什麼兒童用藥不當會導致耳聾?

為什麼寶寶出生時聽力正常,長大後卻出現聽力下降了呢?

......

實際上,這些問題,都與遺傳性耳聾有關,也就是由耳聾基因決定的!

研究顯示,耳聾主要由環境和遺傳性因素決定。其中遺傳性因素是最主要的,約佔60%。可以說,每100個聽力正常,就有6個人攜帶耳聾突變基因。90%的聾兒父母聽力正常,其中60%的致聾原因是基因缺陷造成的。

先天性耳聾

先天性耳聾是指出生後即已存在的耳聾,在我國先天性耳聾的常見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就是說父母及家族沒有耳聾患者,但可能是耳聾基因攜帶者(不一定發病),當雙方父母攜帶同個致病突變基因時,則有25%的概率出生一個患有耳聾的孩子,50%的概率生出聽力正常但攜帶耳聾基因的孩子。

父母中只要有一個不攜帶該突變基因(AA+AA/Aa/aa)——孩子100%正常;

父母均攜帶該突變基因(Aa+Aa)——孩子75%正常;

父母中一個攜帶該突變基因而一個耳聾(Aa+aa)——孩子50%正常;

父母均耳聾(aa+aa)——孩子0%正常。

因此,就算是聽力正常的父母也生出的孩子也可能為耳聾,這與同為雙眼皮父母生出單眼皮的孩子是一個道理。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目前,可以通過「三級預防體系」實現有效預防。一級預防包括孕前期普遍篩查、藥物性聾基因檢測、聾人夫婦生育指導和青年聾人戀愛前指導;二級預防主要指產前診斷;三級預防則是指新生兒基因檢測。

其中對耳聾基因檢測尤其應該引起重視。耳聾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及早發現遺傳性聾兒,及早採取幹預和康復措施,有效避免語前聾,而且能夠發現潛在的藥物性耳聾患兒,在第一時間發現和預警攜帶藥物性耳聾敏感基因的個體,為攜帶者及其家人提供明確的用藥指導,避免後天錯誤用藥導致的耳聾風險。

輝瑞完成8億美元收購Therachon,獲得軟不發育不全新藥TA-46

美國製藥巨頭輝瑞(Pfizer)近日宣布成功完成對Therachon Holding AG的收購,這是一家專注於開發罕見病創新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此次收購,輝瑞獲得了Therachon公司主打在研藥物TA-46,這是一款潛在首創的生物製劑,開發用於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的治療。TA-46將補充輝瑞現有的罕見病資產組合。

這筆收購於今年5月公布,根據協議條款,輝瑞將支付Therachon公司一筆3.4億美元前期付款,並根據TA-46的開發和商業化關鍵裡程碑可能支付高達4.7億美元的裡程碑付款。

Strand Therapeutics完成6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開發全球首個智能基因編程療法

上個月,生物技術公司Strand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6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由Playground Global領投,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ANRI和一些私人投資者參投。融資所得將被用於擴大Strand Therapeutics工程基因療法的管道,並進一步發展其合成生物學平臺。

Strand Therapeutics是一家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劍橋的生物技術公司,專門開發由合成生物學提供動力的基因療法。Strand Therapeutics是全球唯一一家通過構建mRNA基因程式語言來精確控制基因表達並提供真正革命性免疫療法的公司。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天津本地確診病例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與北京新發地病毒完全相同從天津市疾控中心獲悉,經天津市疾控中心對天津第137例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和序列分析,中國疾控中心覆核,確認與北京新發地市場相關病例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2期:菲律賓批准轉基因黃金大米上市 可...
    河北廊坊攜手華大公司打造區域生命科學產業發展基地據悉,華大集團旗下廊坊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與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近日籤署合作協議。按照協議,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支持華大生命健康產業在當地落戶,並依託華大集團在生命健康產業領域的優質資源與示範效應,建立高標準的基因產業中心項目。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4期:俄科學家「發預告」,欲造第二批基因...
    在上周的周報中提到,「超級細菌」是當前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一個大敵,因為即便目前最強的抗生素治療手段,都可能完敗於超級細菌的抗藥性。但近日,外媒報導了一件令美國醫護人員感到頗為遺憾的事情 —— 他們首次在該國一名患者留存的樣本中,檢出了對「終極抗生素」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基因 —— mcr-3.1 。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基因專家張德興:治療新冠肺炎不能過於依賴疫苗2月28日,全國政協辦公廳「委員講堂」節目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眾志成城 同心戰『疫』」特別節目,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委員對疫情防控相關問題進行解讀時提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的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這一項目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近2億公頃...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近2億公頃 美國居首日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並指出,2018年全球262018年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第23年,除2015年的種植面積有所下降以外,這是第22個增長年份。從全球範圍來看,轉基因大豆仍是最主要的轉基因作物。據ISAAA報告,201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主要集中在北美(46%)、南美(42%)和亞洲(10%)。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檢測試劑盒大賣,華大基因回應「月賺...
    中科院院士:病毒溯源難度大 歷史上很多疾病來源至今仍是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趙國屏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全球科學家都在苦苦探尋,目前看來,新冠病毒的起源依然撲朔迷離。事實上,不只是新冠病毒,人類歷史上很多疾病,如愛滋病、SARS等,對其源頭的探索,雖然有了很大進展,但至今還在繼續。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新型基因組編輯策略有望治療多種人類遺傳性疾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組編輯策略,該策略能夠幫助糾正患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機體中的致病性DNA突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6期:拼多多提供10萬份免費核算檢測,新型...
    其中,需要使用呼吸機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中,70%具有該基因變體。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的演化分離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普遍認為許多人類傳染病出現在新石器改革後,但關於麻疹出現的確切時間仍有爭議。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對1912年的麻疹病毒進行基因組測序並使用選擇導向的分子時鐘模型來確定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分離的時間。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1期:日本流行DNA相親 靠遺傳基因找到對的人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前不久,比爾蓋茨在《2019年度公開信》上高度讚揚了家庭基因檢測將為人類做出的貢獻:通過預防早產,家庭基因檢測每年能挽救因早產而夭折的1500萬個寶貴生命。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再不保護魚類基因庫 我們將無魚可吃
    其中華誼兄弟、華大基因被部分指數剔除。華大基因案二審判決:金微文章內容並無明顯不當12月8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下達民事判決書,對「華大基因起訴記者金微」名譽侵權案作出終審判決。二審法院認定:「金微文章內容並無明顯不當。」對此,金微表示歡迎,這較一審法院判決是一種極大的進步。2018年10月26日,記者金微撰文《華大基因被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3期:除草劑致癌 轉基因巨頭孟山都被判...
    上周,據報導一項名為「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項目,近來在各地悄然流行。雖然有的收費高達數萬元,但還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但是不少受訪專業人士表示,天賦基因檢測並無充分、嚴謹的科學依據,只是高價商業項目披上的「科學外衣」。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1期:新晉諾獎得主開發5分鐘新冠檢測方法...
    ,刷新了全球血型資料庫。據悉,今年9月2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所提交的該變異基因特異性核酸序列在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GenBank資料庫」進行了公布,核酸序列號為MN845955。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繪成 為疾病新療法提供關鍵信息在人類基因組圖譜(人類生命的基因「藍圖」)發布20年後,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宣布,他們繪製出了人類蛋白質組首張測序草圖,有望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生命並治療疾病。
  • 前瞻新茶飲產業全球周報第9期:樂樂茶被曝抄襲茶顏悅色,「國民老公...
    前瞻新茶飲產業全球周報第9期:樂樂茶被曝抄襲茶顏悅色,「國民老公」王思聰投資  Winnie Lee • 2019-09-
  • 人類將「智慧基因」植入猴子大腦,接下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這僅僅是因為人類的運氣更好嗎?肯定不是的,人類的文明,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大腦,自己的智慧去創造的!比如在遠古時代,有各種兇猛的猛獸,有的猛獸甚至會以人類祖先為食。但是最終它們卻被祖先們打敗。因為祖先們不是依靠著自己的赤手空拳擊敗強敵的,而是發明了各種捕獵工具,用自己的智慧打敗敵人的。
  • ...全球周報第51期: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 果真睡前記憶力最佳
    深圳華大基因投資超千萬在青島建細胞中心項目12月26日,在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青島華大細胞中心項目開業儀式。黑猩猩能隨音樂起舞 舞蹈「基因」或在600萬年前已存在人們聽到音樂,往往會不自覺地搖擺身體。最新研究表明,黑猩猩也會如此!近日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黑猩猩也會自發地隨音樂起舞,這或許表明,音樂和舞蹈的「基因」在約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身上就已經存在了。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新冠滅活疫苗開啟Ⅲ期臨床...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試驗正式啟動日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這是中國原創的疫苗首次在國際上開展Ⅲ期臨床研究,中國新冠疫苗在海外開展的第一個臨床試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根據紐福斯生物公開信息,這是該公司開發的第一款候選藥,此前已完成全球大樣本量LHON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世和基因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MERCURY模型」正式發布在「2020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上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邵陽博士重磅發布「大型腫瘤早篩公益項目暨世和基因•金陵隊列研究專項」。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24期:高校發明隔離式電子聽診器,微光...
    釘釘新增醫療器械銷售資質 可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4月26日,釘釘(中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發生變更,新增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等相關資質。新增的醫療資質主要用於上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而本次與釘釘合作進行核酸檢測的機構為知名第三方醫學檢測企業迪安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