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啥意思?

2020-12-19 鄉村波比

最近天氣下降得很快,對於氣溫相對高一些的南方地區目前溫度都下降到了個位數。而就連廣西不少地方高山上都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天氣寒冷,農村老人常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是什麼意思?

冬至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它也是我國人們稱為的「小年」。在民間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冬至也是一年四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到來,我們南方地區農村會通過祭祀先祖來喜迎豐收,同時也祈福來年能夠獲得更大的豐收。

而人們認為,在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對於後續冬天氣候也有很多彼此之間的聯繫。因此從冬至開始,人們就到了「數九」是時候了,老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夏至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就開始入三伏天了,而冬至逢壬日到來,我們就開始數九了。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

人們通過平時長期農村勞作總結經驗認為,當冬至的時候天氣變暖,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是比較寒冷,並且冷的時間也比較久,會冷到明年三月中旬才結束。那麼這樣判斷今年將會是一個氣候偏冷的寒冬。

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時候偏冷,那麼明年春天將會暖得比較早。寒冷冬天將會結束更要,春天提前來臨。這是和前面截然相反的氣候預測,他們那麼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繫呢?老一輩的說法靠譜嗎?

冬至它在地理意義上是太陽黃經達到270°的時候所處的位置。這時候對於北半球而言,這一天也是白晝時間最短,也要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來這也標誌著各地正在進入寒冷時節。

而在冬至時候的逢壬日開始算起,就到了「數九」時節。數九就是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九天作為一個九日,即「一九」,以此類推一直到「九九」,一共有81天。而從一九開始算起,到了三九和四九階段是萬物收藏,陰達到了極盛的時候。同時也是天氣最為寒冷的時段。這就是人們說的「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數九寒天就是這個時候出現。

如今冬至即將到來,今年冬季冷不冷?我們是度過一個相對溫暖的冬天還是一個偏冷的冬天呢?對此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表達,你有何看法?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這話說得準嗎
    常聽老人說,「冬至暖,冷在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這是老一輩人通過自身經驗總結的俗語,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其中定有一些道理。許宜錦花鳥畫《紅梅報春》作品選自:聚藝上品「冬至暖,冷到三月中」這句話意思是,冬至當天如果比較暖和,冬至之後的冷空氣,會持續到來年三月中旬。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文丨蟈蟈論冬至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我國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過了冬至離年也就不遠了,所以在農村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關於冬至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喝羊湯,吃餃子之外,有的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除了這些,在我們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是非常的多,人們喜歡通過冬至的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的天氣變化和莊稼生產,有些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
  • 冬至到,「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啥意思,事關新年的天氣
    冬至到,農諺「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事關新年的天氣!文/農夫也瘋狂「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餃子夏至面」,今年的冬至,你是吃餃子了,還是吃麵條了呢?冬至節氣對於農民朋友來說肯定不陌生了,很多喜歡翻日曆的老農民,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翻老黃曆查看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因為冬至不只是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老祖宗還發現,冬至節氣的天氣情況,對後期的天氣也是能起到「準確」的預測的,而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老祖宗總結的農諺,它們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農諺「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農村諺語「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是什麼意思?
    農村諺語「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是什麼意思?冬至大如年,冬至在農村是個重要節日,自古以來農村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我們北方地區是要吃餃子的。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這個周末要包餃子吃了。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
  • 「冬至晴,五穀豐」,農村諺語有道理嗎?附冬至時節的農事活動
    古人很重視「四始」,即歲始、時始、日始、月始,冬至是日始,而「始」作為氣象上的「初始場」,多用於預示未來天氣、氣候,因此形成了很多與冬至相關的氣象諺語。農村諺語一:「冬至晴,五穀豐」大致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預示著來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得好,能夠喜獲豐收。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2021年春節會不會冷?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明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過去冬至還是冬季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古代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的春節會不會冷呢?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下周一冬至,4句冬至的農諺,可預測過年的天氣,值得收藏
    就算是2008年的雪災,當時也沒有那麼冷,只是時間長一點而已。所以他們認為今年出現60年一遇的「冷冬」不太可能。很多人都說這幾天的天氣太冷了,其實是因為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老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冬至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寒冷的冬天真的來臨了,並且在冬至節氣後就要開始「數九」了,之後就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冬至各地的風俗及飲食文化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被視為冬季裡的大節日。在民間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又被人稱為小年。冬至作為冬季寒冷氣候的開始,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一天長一線。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穀類、水果、蔬菜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 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
    導讀:冬至快到了,「冬至在月中,賣被買耕牛」,今年冬季是冷還是暖?時間真快,20220年馬上要結束了,而伴隨而來的二十四節氣也要到尾聲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的看法是「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這裡說的終藏之氣是陰極而盛,而這個時候是夜最長的時候,而白晝的陽極才慢慢開始變長,轉而為陽極之盛。俗語「冬至在月中,賣被賣耕牛」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關於俗語老話,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隨口來上幾句,但若是要針對某個節氣變化來說幾句經驗之談,可能就有些困難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太多的行業值得我們去分心和專注,故而一些時令俗語很多人就漸漸忘卻了,秉承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句關於冬至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還有不到三天一年一次的冬至日就又要來臨了,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
  • 過年會不會冷?專家:冷暖早已成定局!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冬至的第四天,農村老人常說,過完冬至後距離春節就不遠了,所以農民在過完冬至節氣後便開始忙碌著購買和準備年貨。我們常用「數九寒冬」來形容冬天,其實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數九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天的時間,其中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
  • 農村俗語:「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說的是啥意思?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對農村的一些俗語老話不會陌生,在農村常常會聽到有關農業生產和日常生的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聽起來簡單粗糙,但這都農村老輩們根據自己長期的生活經歷積累總結出來的,內容包括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時節的,也有關於生活和人性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關於時節方面的農村俗語:"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
  • 聽聽農村老人咋說
    並且冬至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小寒節氣了。在冬至節氣以後就開始「數九」了,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也到了。這個時候農村的老人們最關注的就是今年的冬季冷不冷,並且在春節期間的天氣情況如何,畢竟有好的天氣才能更方便出門走親戚。那今年過年時是「幾九」?春節期間天氣怎麼樣?聽聽農村老人咋說!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過年期間是幾九。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生活在農村,俗話「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意思是說,炎熱的夏季,雖然立秋後,但是,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我國大部仍處於「三伏天」中,因此,氣溫也不會立馬就涼快下來!畢竟,三伏天以後,還有「秋老虎」,夏季真正結束,估計要等到秋分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