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老話說: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有啥道理?

2020-12-16 三農友友

在農村,流傳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俗語老話,雖說詞不華麗,卻有著很大道理,因為它們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總結摸索而來的經驗之談,是對現實的真實寫照,「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就是這樣一句,為啥這樣說呢,又有暗含著什麼道理呢?

驢馬,人們都很熟悉,是過去農村最常養的家畜。驢大多用來犁田幹農活,而馬則以搞運輸、坐騎為主。除此不同外,二者習性也有著很大不同。

驢脾氣大而且犟,是好挑事端的主,但馬性情相對要溫和一些,與之比起來就像乖孩子一樣。儘管都食草,要是把它們混養一起,就難免不對付,因為驢愛沒事找事,受欺負的是馬。甩開大槽牙,不管三七二十一,亂吃一通,吃完了還舔舔槽底,這就是驢的吃相,可馬卻喜食精料,吃起來細嚼慢咽很是文雅,讓它倆同槽而食,驢脾氣上來沒準就要幹仗。因而最好不要養在一起,也就是所說的驢馬不同槽。那麼,貓狗別同窩是啥情況呢?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貓狗都是人們酷愛養殖的,這兩位天生就是冤家對頭,有點水火不容。狗體型龐大,以看家護院著稱,貓則以小巧玲瓏,撲捉老鼠聞名,似乎都在儘量表現自己以博得主人寵愛。狗要逮耗子了,就被譽為多管閒事,而貓也常常被稱為奸臣。

他們不但都好食肉肉,而且也喜歡華麗住所。雖然道不同不相為謀,但鑑於都是主人臣子,還是要皮笑肉不笑面和心不和共同生活的。不過共臥一榻是要不得的。以前,常見大貓欺負小狗狗,但小狗狗變大以後,就會對那貓兒「以牙還牙」,不屑一顧。

「驢馬不同槽,貓狗別同窩」,這句老話表面說的是驢馬、貓狗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實際上人在與人相處之時又何嘗不是呢。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有時候,迫於某種關係又不能不共事一起,因而學會處世才是最為重要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補充留言。

相關焦點

  •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是這樣嗎?老祖宗經驗有道理嗎?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意思很簡單,驢馬別在同個槽裡吃草,貓狗別在同個窩裡餵養。俗語的本質講的就是競爭合作關係,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願意分享自己的食物,不同類型生物和平共處可能性很小。當然,特殊時期驢馬是能共槽養殖的,但結果就是馬和牛誰都強壯不了,貓和狗是能在同個窩裡養,但結果就是是非矛盾一大堆。
  • 俗話說:「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為什麼驢和馬不能同槽?
    在80年代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人養驢或者騾子,但是很少有人養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馬比較嬌貴,因此在農村還是很少有人飼養。有句俗語叫:「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養馬不養驢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養馬的時候不能養驢,而是馬和驢不能同槽飼養。其實大家都知道,馬和驢還有騾子幾乎都差不多,彼此之間還有血緣關係,騾子就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照這樣看,這三樣動物也算是「一家」,為何不能同槽飼養呢?
  • 農村俗語「買牛要買抓地虎,僱人要僱二百五」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這些農村老人說的那些俗語、諺語、俏皮話,尤其引人讚嘆。有的的俗語,一出口,你就大概知道什麼意思,但是內心還是覺得總結的真精闢;有的俗語,說出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你卻不明白是啥意思,老人一解釋,就會恍然大悟。這個過程是特別有意思,而且還有營養的。今天咱們說說這些農村俗語,看看你聽過哪句,覺得哪句有道理。
  • 俗話說:「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養馬為啥就不能養驢呢?
    導讀:俗話說:「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養馬為啥就不能養驢呢?農村向來不缺少俗語老話,很多俗語都是採取大白話進行描述,不但朗朗上口,也非常容易理解,這些俗語包羅萬象其中也有很多俗語具有很深的道理。在過去的農村,農田之中的工具不像現如今的機械化,主要依靠的是騾馬等牲畜,這些牲畜的價值很高,過去誰家要是有一頭牲畜,跟現如今家裡有一輛豪華轎車一般。價值是非常大的,在這些常見的牲畜之中,農村餵養的最多的莫過於是馬、騾、驢和耕牛。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養馬不養驢,難不成家裡養了馬之後就不能在養驢了嗎?
  • 農村老話說:「五馬六羊七狗」,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就地取材,跟周圍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其中有一些和動物牲畜有關。這些被馴化之後的動物,在很早就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成員,所以對於這些動物的俗語描述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說這句農村老話:「五馬六羊七狗」,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啥意思?
  • 農村人常說「一對牙三歲口,兩對牙四歲有」,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的農村沒有如今的機器化作業,像耕地、拉磨等體力活都是依靠牛、驢、馬等牲畜的幫助。如今的農村基本上很少能再見到這些動物了,因為時代的發展,機器成為了主角,不過農村人把如何分辨好壞牲畜的方法流傳了下來。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農村老話說「姑娘顧家,兩邊不發」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人對於婚姻生活有著自己樸素的理解,他們自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心得。關於這方面的老話、俗話也非常多。比如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比如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些。我們初看這些話時,感覺說得人和人之間根本不是平等的,而且還有涉嫌歧視樣子。
  • 農村老話說:「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啥意思呢?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很多的俗語都是一些大實話,採用一些白描的方式簡簡單單的就把事情說得相當的清晰,這些俗語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很多似的時候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有的至今還被當作至理名言看待。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發揮這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們辦錯一件什麼事,就會被人埋怨:看看咋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說得有的時候老話還是要聽一些,但也有一些老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改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只能作為談資來聽聽了。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這句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下半句少有人知
    導讀: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下半句少有人知不管是在以前,狗在農村最為常見,以前人們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更多是當作解悶的寵物來養;在我們那邊更是有」狗來富」的俗語,因此在農村對很多家庭狗真的很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有「添人不添夠」的俗語呢?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卻少有人知,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給我們解釋的吧!
  • 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帶著這句話,小農莊的思緒穿越到了去過的很多地方的大街小巷,腦子們遍布著各種以驢、馬、騾命名的小酒館、大酒店,想來想去,驢肉館是遍地開花,馬肉館偶爾有那麼幾家,這騾肉館倒是一家也沒有見過。為什麼呢?記得有一次,在三爺與沒有孩子的老徐頭調侃時說道,你是騾子肉吃多啦。老徐頭一聽馬上不樂意了,因為他知道這句話話中有話,意思是自己沒有孩子,是那傢伙事兒不頂用。在老徐頭看來這是「奇恥大辱」啊,免不了叫罵一番,多少天也不理睬三爺。
  • 農村人說「老貓八年,老狗十年,必定成精」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來自於民間的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韻味,在歲月的洗滌下,仍舊煥發著燦燦金光!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農村俗語了,有些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被遺忘,但仍有一些經久傳唱而又蘊含哲理的俗語被傳承下來,俗語的問世至今已有數千年,隨著歷史和語言的發展,俗語也不斷的演化,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俗語也算了與時俱進了,這些俗語簡短意賅,通俗易懂,包羅萬象,朗朗上口,並流傳在農村的大街小巷。
  • 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
    導語: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
  • 農村老話說:「男不養貓,女不養狗」,這句話到底有道理沒?
    在農村地區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男不養貓,女不養狗。那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呢?這句話有道理沒?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吧! 第二種說法: 狗貓的秉性有異,兩者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見面必定打架,而且會打的頭破血流。老話說:男人是狗,女人是貓,男人養貓容易與老婆吵架,女人養狗容易與丈夫離婚,主要就是形容貓狗養的不對,不利於家庭和睦,同時也有男人養貓會變得溫順懦弱,女人養狗會變得刁蠻的意思。
  • 農村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
    他母親告訴他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他犯了忌諱,這是老講究,雖然沒有嚴謹的科學性,但是要入鄉隨俗,要不然被人笑話不懂事!這是玩伴小鄭原話告訴我的,我兩個討論討論,也沒有一個頭緒,只能安慰他,舅舅打外甥——白挨了!長大以後,了解這句話的含義,小鄭也就釋懷了!那麼,這句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
  • 農村老話: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抱樹,啥意思,有道理嗎
    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抱樹,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的農村人口佔據了總人口中的一大半,農村文化基地深厚,農民們在自己的勞動和社會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然後將寶貴的經驗總結成一句話,就成了老話。
  • 老話說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句俗話叫「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我們看這些俗話多有意思,兩句話,說明道理的同時,還保持押韻,不得不佩服廣大農民長期生活的智慧總結。那麼,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具體有啥意思呢?裡面的道理又是啥?一、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有錢不能燒敞口鍋?啥是敞口鍋?農村土灶是很科學的,填柴禾的地方是個直筒子,但肚子大而口小,為的是不讓火跑出來。
  • 野生馬,野生驢為什麼不用修蹄子?
    野生馬,野生驢為什麼不用修蹄子?那是因為野生馬,野生驢能自由奔跑,蹄子都會被磨損,不會長長的。前幾日有一個視頻,很多人看了可能很驚訝,有一頭小馬由於長期被囚禁圈養,沒有人修蹄子,蹄子長得很長無法行動,最後在人幫忙修剪蹄子後馬才能輕鬆的活動。
  • 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說的是啥意思?你發財以後,會回農村老家嗎?在農村裡,流傳了許許多多的農村老話,而這些農村老話千姿百態、形式各異,有關於生活經驗的、有關於氣象的、有關於相術的、還有關於節氣的等等。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