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山東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北海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成立了北海開發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提出了「兩年苦幹、三年成形、五年崛起北部產業新城」的總目標。區黨工委、管委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特色,將現代漁業作為支撐北海崛起的「四大板塊」之一,納入「12345」總體規劃,現代漁業城及現代漁港經濟區建設已全面啟動。
海旺水產:延長漁業產業鏈條
濱州北海新區海旺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4月,註冊資金500萬元,是一家集海珍品冷凍加工、貯藏、運輸及水產品養殖、水產育苗、水產貿易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企業本著以人為本,環境優先、可持續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規劃建設,公司總投資13686.17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686.17萬元,分二期進行投資,其中一期投資4932.81萬元,現已完成投入。投產後年冷凍貯藏能力達1000噸,加工海珍品能力達2550噸,不僅可推動當地漁業經濟結構轉型,延長當地漁業產業鏈條,為漁民增收創造良好的條件,而且給當地的剩餘勞動力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預計一期投產後年生產總值可達2500萬元,利潤900萬元,利稅500萬元,提供直接就業崗位近200餘個,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已建成投產的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外,公司還擁有水產苗種繁育和工廠化養殖基地一處,生態養殖水面38萬畝。生產規模達到20000立方水體的工廠化育苗場可生產對蝦、海參、半滑舌鰨、牙鮃和大菱鮃等水產苗種,年產對蝦苗種2億尾、海參苗種500公斤、各種優質高檔海水魚苗500萬尾,除供公司養殖生產需求外,還銷往周圍地區。半滑舌鰨工廠化養殖車間2000立方水體,每年可生產半滑舌鰨商品魚50餘噸。公司利用魯北鹽場制滷區發展起來的綠色無公害生態養殖基地,養殖水面3.5萬畝,每年可生產優質無公害對蝦1000噸,經濟效益達4000萬元。
正海生態:國家水產健康養殖場
濱州港正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7月,是一家集原鹽、生物工程、水產品養殖、育苗、餌料生產、藻類養殖加工、鹽化工、PPVC糊樹脂生產、大型物流、貝殼堤島旅遊開發、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於一體的科技民營企業。公司註冊資本18000萬元,總資產26億元。
目前企業擁有標準海水養殖基地11萬畝,有對蝦、文蛤、滷蟲,梭子蟹、半滑舌鰨、海參等數十個品種,是農業部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年產量達4600噸,被認定為國家水產健康養殖場。公司還建設有年產40萬噸規模原鹽生產基地,5000m3水體育苗場及配套的餌料加工廠等,現已形成了一水多用循環利用的經營模式;投資6.5億元建設了20萬噸/年規模的PPVC特種樹脂生產線,效益良好。海洋微藻提取DHA項目是由該公司與西安油脂設計院、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聯合開發完成的高科技攻關項目。此項目是國內最大的DHA生產基地,年產DHA油脂900噸,產值10億元,其工藝技術水平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在濱州港的帶動下,開工建設了3000噸級泊位碼頭兩處;經金融部門批准成立了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年交易額達25億元。
企業現有員工782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研究生12人,高、中級專業人員36人,擁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一處,是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省成長型中小企業、市農業產業化十佳龍頭企業、市科技民營企業、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市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基地、農業銀行AAA級信用企業,2006年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公司先後承擔了省海洋與漁業廳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項目,東方對蝦增殖放流項目、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項目、優質貝類底播增殖項目;省科技廳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項目--海洋微藻(裂殖壺藻)高效生產DHA工程化技術開發項目、科技發展計劃項目--中國蛤蜊的健康養殖和資源修復項目及良種工程--四角蛤俐優良品種選育項目;濱州市海參池塘養殖技術推廣項目、歐鰨池塘養殖項目,均取得成功。2007年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承擔了兩項國家科技部「十一五」重點科技支撐項目,灘涂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和海洋微藻高效培養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2011年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