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甘蔗播種面積與產量,要積極推廣糖料蔗機械化種植技術

2020-12-21 騰訊網

一、甘蔗行業概述

甘蔗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水果,營養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水分和糖分,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主要用於製糖,是製造蔗糖的原料。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我國甘蔗市場產量情況分析

從播種面積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2018年我國甘蔗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2018年我國甘蔗播種面積為1405.84千公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產量來看,由於甘蔗播種面積的不斷縮減,我國甘蔗產量整體上也呈下降趨勢。2019年中國甘蔗產量為10938.81萬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單產來看,2013-2018年中國甘蔗單位面積產量逐年上升,從2013年的69986.08公斤/公頃增長到2018年的76891.48公斤/公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甘蔗對熱量、水分要求嚴格,技術性較強,商品率較高,在地區分布上有明顯的地帶性,並形成相對集中的分布區。種植區域集中在南方,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其中,廣西是我國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省, 2018年廣西甘蔗產量7292.76萬噸,佔全國甘蔗總產量的67.46%。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甘蔗種植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諮詢報告》

三、我國甘蔗種植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甘蔗種植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其栽培技術有了明顯的提升。然而,從當前實際種植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對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研究,不斷探尋改進技術,才能夠使甘蔗種植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進而提高種植效益。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甘蔗市場發展策略分析

甘蔗是中國製糖的主要原料,不僅可以鮮食,還可以製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製成紙張、纖維板等,用途較多,還可以發展其他相關產業,種植效益可觀。

1、選用適宜良種,推廣健康種苗

各蔗區要根據當地資源和氣候條件,積極選用新一代高產高糖新品種。通過脫毒健康種苗技術或溫水脫毒技術,生產和繁育脫毒健康種苗,加快在生產上的推廣應用。

2、多留宿根蔗,加強宿根蔗生產管理

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季糖料蔗種植進度滯後,造成新植糖料蔗面積減少,要積極採用「增新保宿」的措施,在努力增加新植糖料蔗的同時,儘量保留具有一定數量基本芽(5000-6000個活芽)的宿根蔗地;同時,加強宿根蔗生產管理,收穫後及時進行松蔸施肥,每畝施用氮肥20千克或複合肥40千克,覆土後直接地膜覆蓋,促進宿根蔗萌發。

3、推廣糖料蔗機械化種植技術

在進行機械犁耙備耕的基礎上,採用種植機械進行播種和施肥,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施藥、覆土等作業。機械化種植行距130釐米-140釐米,畝下種7000芽-8000芽,畝施中高濃度複合肥40千克-60千克。在沒有條件應用種植機械的蔗區,要積極推廣輕簡化栽培技術,開挖蔗溝進行下種,農藥、化肥一次性施入、蓋土,並覆蓋地膜。

4、加強中耕培土施肥管理

5月份後,糖料蔗進入伸長拔節期,要及時進行中耕追肥培土,積極推廣機械化作業,耕深要求在10釐米-15釐米,培土高度20釐米-25釐米,除草率≥90%,碎土率≥85%。結合田間中耕培土,畝施中高濃度甘蔗複合肥60千克-80千克,一次集中施入蔗根附近,保證拔節生長不脫肥不倒伏,為後期產量形成奠定良好基礎。

5、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

4月下旬至5月是病蟲害易發期,要注意防治螟蟲、蔗龜等主要害蟲。積極推廣應用赤眼蜂、性誘劑迷向法以及殺蟲燈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密切監控黏蟲及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進行科學防治。

相關焦點

  • 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是產業發展必由之路
    據悉,2019年我國甘蔗種植面積約138.19萬公頃,產量1.09億噸,其中廣西甘蔗種植面積、產量均佔全國的60%以上。甘蔗產業已經成為促進廣西農民增收的骨幹產業,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廣西甘蔗種植地多為坡地或旱地,近年來隨著增肥保水技術的引進與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機械化深耕在廣西得到廣泛應用,不但有效擴大了甘蔗的種植面積,在種植技術方面也有了較大的突破。  此外,現階段大多數種植戶採用機械犁地,除了拖拉機外,還有微型耕地機、手扶式耕地培土機、自走式耕地機、中型輪式培土機等多種設備。
  • 蔗價放開,百億甘蔗市場迎來新機會!
    2019 年廣西甘蔗種植面積達到 1335 萬畝,全區除桂北的桂林市和桂東的賀州、梧州三個地區幾乎沒有種植甘蔗外(也有甘蔗種植,只是面積較小,忽略不計),其他區域均有甘蔗種植。 今年 3 年,廣西出臺良種補貼政策,對 2020 年使用脫毒、健康種苗(含自留種)種植糖料蔗(包括翻蔸重種及改擴種蔗)的種植主體,將給予 350 元 / 畝的種植補貼。結合區政府補貼,糖企還針對替代作物改種給予額外獎勵,替代耕種新植蔗平均每畝補貼高達1250 元。受此政策影響,部分主產區甘蔗種植面積有所增長。
  • 廣西崇左400餘萬畝糖料蔗有序開榨 機械化助力成本下降
    【摘要】 隨著年初種下的甘蔗逐漸成熟,廣西崇左市15家製糖企業陸續開機生產,隨著機械化收割的推廣,今年村民們的收益有所提高。
  • 2019廣西貴港市製糖業發展現狀分析:產量徘徊不前 企業經營困難
    目前,貴港市土地流轉的規模還比較低,土地流轉面積54.9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1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實踐證明,農作物種植而效益可觀的,無不是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所致。提升土地流轉規模,為種植規模化、生產機械化奠定基礎。(二)繼續加大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穩定原料蔗來源。
  • 2019廣西貴港市製糖業發展現狀分析:產量徘徊不前 企業經營困難(圖)
    再如政策因數,國外優質低價食糖進口量可能明顯增加,此外,今年2月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下一榨季起全面推行規範化訂單農業,由製糖企業和糖料蔗種植主體籤訂訂單合同,完善糖料蔗購銷市場機制,堅持市場化取向、打破地域界限、防止畫地為牢。
  • 以甘蔗、甜菜為主的糖料產業助推貧困地區脫貧
    原標題:以甘蔗、甜菜為主的糖料產業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新華社昆明12月29日電(記者楊靜)記者12月28日從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年終考評會上獲悉,以甘蔗、甜菜為主的糖料產業已成部分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產業,對貧困群眾脫貧起到了積極作用
  • 南寧糖業:打造「甘蔗良種中心」 提質增效獲肯定
    於今年3月份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南寧糖業香山糖廠甘蔗良種加工配送中心,經過數月的生產實踐,如今開始發揮作用。今年4月獲得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專家的肯定並擬立項推廣。近年來,南寧糖業面對蔗區甘蔗面積不斷萎縮,以「保質量、守陣地」為目標,發力提高糖料蔗品質,堅定不移地推進蔗區優良品種蔗種植, 助力糖業高質量發展。
  • 桂糖47號甘蔗品種好不好?種植技術有哪些?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在廣西、廣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的粵西、粵西南等蔗區的冬季、春季、秋季播種種植。
  • 廣西良種甘蔗種植面積達七成
    東方網12月9日消息:目前正是甘蔗豐收的季節,廣西壯族自治區到處是一片砍、運、榨甘蔗的熱火朝天場面。從蔗農臉上燦爛的笑容可以看出,今年甘蔗又獲得了大豐收。
  • 我市舉辦2020年甘蔗機械化收穫現場會
    12月8日,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和市「雙高」辦聯合在靈山縣舊州鎮青松村「雙高「基地舉辦2020年欽州市甘蔗機械化收穫現場會,推廣甘蔗收穫機具及收穫技術,加快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步伐。該市「雙高」辦領導和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及業務骨幹、各縣區「雙高」辦和農機中心領導及農機推廣工作人員、靈山縣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及舊州鎮人民政府領導、各縣區「雙高」基地業主及甘蔗種植大戶代表、相關製糖企業及廠家領導及技術人員等約90人參加了現場會。參與演示有輪式、履帶式甘蔗聯合收穫機。
  • 廣西四大蔗區實地調研:甘蔗種植面積小幅增加
    為更好地預測和評估2020年廣西甘蔗生產情況,5月筆者對廣西蔗區進行了為期一周半的調研。本次調研區域主要是廣西的崇左、南寧、來賓和柳州四大蔗區,這四大蔗區的產糖量佔廣西總產量的七成多,佔全國產糖量的四成,代表性較強。
  • 端好中國自己的「糖罐子」——全國最大食糖生產基地供給側改革調查
    廣西糖料蔗和食糖產量連續10多年佔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近年來,為提升我國糖業競爭力、確保食糖安全,廣西重點推進優質高產高糖(「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製糖企業戰略重組、循環經濟建設等,全力推進糖業供給側改革。
  • 行業:海南糖業2019 年回顧
    ●1 月23 日,椰網《專家:力爭用3-5 年推動海南50%左右的蔗地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報導中稱:專家建議,近期應大規模地引進省外甘蔗機械來瓊作業,並組織甘蔗生產大戶和農機人員參觀學習,以此帶動本蔗區的甘蔗機收工作;積極扶持培育本省的甘蔗農機服務組織,優先推廣應用甘蔗砍收和裝載機械;做好蔗地的連片整合、平整和布局規劃,注意品種、種植規格安排,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對製糖設備工藝進行必要的改造
  • 第5屆中國—東協糖業博覽會、中國—東協農業機械暨甘蔗機械化博覽...
    本屆博覽會以「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共創高質量新糖業新農機」為主題,旨在為糖業和農機產業發展搭建「農工貿一體化、產銷服一條龍」的綜合服務平臺,集中展示中國與東協國家糖業、農業機械暨甘蔗機械化發展成就,加強中國與東協國家糖業、農業機械暨甘蔗機械化全方位合作交流,共同推動糖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機械暨甘蔗機械化進程。
  • 廣西甘蔗基本淘汰 雲南蔗糖產業現在如何?全國第一存在4大硬傷
    近些年來雲南大量擴大甘蔗種植面積,雲南也藉機成功成為全國的糖業大戶,但是仍然難以抵禦甘蔗糖業的低迷,雲南的廣大蔗農也面臨著許多的困境。蔗糖產業是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為邊疆民族地區實施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產業支撐作用。
  • 甘蔗產業要火,但還有4大難題待解
    中國糖業協會於2017年10月27日發布了《糖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2年)》,該《計劃》指出,我國要努力實現「六個轉變」,其甘蔗產業要努力實現生產經營從「千家萬戶」向規模化、產業化轉變;原料甘蔗供給從主要依靠面積向以穩定面積為基礎、重點提高單產和蔗糖分轉變;蔗農經濟收入從單純依靠甘蔗向追求蔗田綜合收益及增收與節支並舉轉變。
  • 甘蔗種植方法和技術
    世界上有三大甘蔗種植國家,第一是巴西,年種植面積高達500萬hm2左右,第二是印度,種植面積在400多萬公頃左右,第三是我國,種植面積在120萬hm2左右。十大食糖產量的國家有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美國、義大利、墨西哥、泰國、菲律賓、古巴,這些國家的食糖產量佔世界的70%以上,而在世界食糖總產量中,蔗糖約佔65%,中國則佔80%以上。
  • 崇左:機械化助力新榨季甘蔗生產 夯實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路
    連日來,在崇左市扶綏縣渠黎鎮的廣西甘蔗機械化試驗示範基地裡,技術人員通過向農業大戶、機收隊、農機手們講解甘蔗收割機操作技術及安全常識,並手把手地示範教學,幫助大家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甘蔗機械化生產的要領。農機手李豔才告訴記者,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現在操作起機器非常得心應手,原來要做幾天的活現在一天就能完成:「從種、管、收這塊都做完的話比以前輕鬆多了,我們機手一天的話大概平均在60-80噸,一個榨季的收入在四萬到五萬。」在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連片4000多畝的甘蔗種植基地,多臺機械收割機正在採收甘蔗。
  • 重大突破:粉壟甘蔗畝產近十噸—新聞—科學網
    粉壟技術主要發明人、廣西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韋本輝告訴記者,廣西目前甘蔗原料蔗平均畝產只有5噸左右,旱地無灌溉條件的還不足5噸,有灌溉條件的也多在7噸左右,「這次旱地粉壟雨養種植的算是破紀錄了。」 廣西是我國最大的糖料蔗生產基地,糖料蔗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長期穩定在60%以上,糖產量佔全國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