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汽車、集成電路、雲計算與大數據、智能製造與服務、新一代健康診療、工業網際網路……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簡稱「高精尖基金」)5年耕耘,已在13個高精尖產業領域完成投資「拼圖」。
如同一根巨型槓桿,高精尖基金髮揮著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和吸引數倍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高精尖產業發展,成為推動北京產業升級的利器。
重點突破
覆蓋13個高精尖領域
高精尖基金是經市政府批准設立、專項用於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發展定位的產業引導基金,肩負著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完善高精尖產業布局、重點領域突破的重任。2015年8月成立後,一直由北京國資公司下屬北工投資作為基金運營管理人。歷經5年布局,如今已漸漸步入收穫期。
高精尖基金母基金由市級財政出資設立,以參股或合夥方式與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子基金,北京國資公司副總經理、北工投資董事長孫婧介紹,通過這種「1 N」模式,已設立19隻子基金,投資版圖覆蓋13個高精尖領域、31個高精尖細分領域,完成110個項目投資,總額超65億元。
快人一步
為企業送去「及時雨」
今年7月,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強之一理想汽車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迎來高光時刻。可就在2018年,當時成立3年的理想汽車,還處於「燒錢」研發階段。
理想汽車採用的增程系統技術路線並非市場主流,北京高精尖基金管理團隊瞅準這一技術路線和行業前景,決定通過子基金首新晉元施以援手,累計投資3億元。這一輪融資幫助理想汽車緩解了資金壓力。
「跟一般市場化基金不同,政府引導基金最大作用就在於,要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北工投資旗下國融工發總經理孫志剛說,對那些投資金額大、投資周期長的戰略性項目,市場化資金往往由於逐利性而不願意參與,高精尖基金就要發揮引導性作用,先走一步。企業起步階段普遍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高精尖基金也要發揮市場性作用,扶持一段,在企業最需要的時候送去「及時雨」。
引導性強
財政資金放大4.7倍
高精尖「白菜心」產業項目,未來將成為北京產業發展的新家底兒。
高精尖基金還與區域投資平臺協同助推各區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壯大。海澱的人工智慧、智慧交通,亦莊的智能裝備、生物醫藥、半導體,房山的智慧城市,順義的新能源智能汽車,懷柔的節能環保、新材料,大興的高端醫療器械等高精尖產業,都成為重點扶持的對象。
在投資市場,北京高精尖基金帶動一批社會資本參與到北京高精尖產業的構建。截至目前,高精尖基金已完成六個批次的合作機構徵集,確認合作子基金27隻,認繳總規模約220億元,其中母基金認繳規模近46億元,社會資金認繳174億元,財政資金槓桿率達4.7倍以上。 本報記者 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