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菲爾普斯在本次巴西奧運賽場上摘得人生第22金,泳壇神話的續寫令人矚目。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他背上多處紫色圓形痕跡,被網友戲稱為奧運限量版「紋身」,這也引得古老的拔罐療法立即「躥紅」世界,也讓中醫再次引發世界民眾的關注。
菲爾普斯「拔火罐」痕跡明顯。 新華社記者丁旭 攝
無獨有偶,美國體操選手阿歷克斯·納多爾身上也有這樣的奧運「同款」。
在中國,拔罐這一歷史悠久、操作簡單的療法早就步入千家萬戶。很多家庭都自備拔罐器具,感到身體有些酸痛時便拔上幾罐。可到了裡約,拔罐成為外國記者爭相了解的神秘東方醫療手段。菲爾普斯解釋,自己嘗試這種新鮮療法是為了緩解肌肉酸痛。
拔罐療法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腰背肩臂腿痛、關節痛、軟組織閃挫扭傷、傷風感冒、頭痛、咳嗽、哮喘、中風等疾病。
罐有四大種,各具優缺點
(一)竹罐:它是由竹管的一端留節做底,另一端用砂紙打磨光滑平整做罐口,再用刀刮去青皮和內膜製成。竹罐取材容易,輕巧價廉,不易摔碎,適於煎煮。但它也有容易燥裂、漏氣、吸附力不大的缺點。
(二)陶罐:陶罐由陶土燒制而成,罐口光整,肚大而圓,口、底較小,優點是吸附力大;缺點是質地較重,易於摔碎,和玻璃罐相比不易觀察到罐中的情況。
(三)玻璃罐: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礎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形如球狀,按大小分為不同的型號。其優點是質地透明,使用時可以觀察所拔部位皮膚充血、淤血的程度,便於掌握治療情況;缺點是容易摔碎、損壞。
(四)抽氣罐:抽氣罐由特殊塑料材料製成,上面加置活塞或橡皮囊等抽氣排氣裝置,抽氣罐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吸附力強,不易摔碎的優點,尤其適合家庭使用。
罐吸皮膚上,三個「吸法」
小小的罐子為什麼能夠吸附在人體皮膚上呢?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奧秘。罐能夠吸附在人體皮膚上靠的是罐內負壓。不同的吸附方法排空罐內的空氣,使之產生負壓,罐就能吸附住啦!常用的吸附方法有哪些呢?
(一)火吸法:大多數醫院現在用的是閃火法,是用鑷子夾住酒精棉球點燃後,使火在罐內繞1-3圈後,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應拔部位。這種方法罐內無火,所以很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此外民間常用的還有投火法、滴酒法、貼棉法等等,這些方法罐內均有火,在操作時要嚴格注意,不要燒傷皮膚或引起火災。
(二)水吸法:水吸法一般選用竹罐。將竹罐放在鍋中,加水煮沸,然後用鑷子將罐口朝下夾出,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膚上。可根據患者病情在鍋中放入適量的中草藥同時煎煮,所以也稱為藥罐法。
(三)抽氣吸法:抽氣罐法操作最為簡便,先將抽氣罐的罐口緊扣在吸拔部位,用抽氣筒通過橡皮塞抽出罐內空氣,即可吸住。
順便說一句,想將罐子起下的話只需要用一隻手扶住罐子,另一隻手拇指或者食指從罐口旁邊按壓一下,使氣體進入罐內即可,不需要砸碎罐子哦。
病情部位不同,拔罐方法有別
對於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部位拔罐方法也不盡相同。常用的拔罐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留罐法:將罐子吸拔在皮膚表面10-15分鐘後將罐起下。這種方法最為常用,一般疾病都可以應用。
(二)走罐法:在所拔部位皮膚或罐口先塗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再將罐吸住,然後將罐在皮膚上往返推動,直至所拔部位皮膚紅潤、充血,甚或淤血的時候將罐起下。這種方法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
(三)閃罐法:將罐拔住後立即起下,如此反覆地拔住、起下多次,直至皮膚潮紅為度。多用於不宜留罐的患者及部位,如小兒或者面部,可用於治療局部皮膚麻木、疼痛或者功能減退的疾患。
(四)刺血拔罐法:也叫做刺絡拔罐法。這種療法需要先在應拔部位皮膚進行消毒,然後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者用皮膚針叩刺後,再將火罐吸拔於點刺或叩刺部位,使其出血。這種方法多用於治療瘀、熱、痛、腫諸症,如丹毒、扭傷、乳癰等。
(五)留針拔罐法:在針刺留針時,將罐拔在以針為中心的部位上,5-10分鐘後,將罐起下然後將針起出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可以起到針罐配合的作用。
拔罐膚色可辨症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積寒
紫色並伴有黑斑:氣血不暢通
紫點並有深淺不一的塊狀:風溼
鮮紅而顏,局部發熱:陽症、熱症、陰虛、熱毒
淤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虛寒、溼邪
皮膚微癢:風邪、溼症
罐中有水珠者:寒溼重
局部很快恢復原樣:說明快痊癒
拔罐注意事項和禁忌症
有些小夥伴說了既然拔罐這麼好,能治這麼多病,那咱們「一言不合」就拔罐吧!且慢!拔罐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和禁忌症的。
首先,拔罐要選擇適當的體位和部位,不放鬆的姿勢和太瘦的部位都會使火罐容易脫落。另外,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面積,也要選擇大小適宜的罐子才能使罐子拔緊。如果留罐時間過長或者不小心燙傷了皮膚,對於小的皮膚水泡無需處理,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應用消毒的針具將水放出,塗上燙傷油,酌情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者、妊娠婦女的腹部、腰骶部也禁止拔罐。
拔罐警惕三大誤區
誤區一:拔罐後印記越黑越好
不同人拔罐後身上留下的印記深淺不一。有些人以為印記越深,效果越好。
「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莊禮興教授解釋,如果拔罐的部位風寒溼邪或淤血比較重,或是有局部炎症,會出現紫紅甚至紫黑色的印記。但正常人在健康狀態下皮膚有一定的滲透壓,拔罐對皮下血管的損傷較小,因此可能拔過後留下的印記「沒什麼顏色」。另外,拔罐造成皮下淤血後,留下印記的淡化過程還跟個人本身的體質、皮膚狀況有關係,局部血液循環較好的人吸收得快,淡化得也快。
誤區二:拔罐時間越長越好
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不同,拔火罐的時間拿捏也有一定講究。用點火方式來拔,一般不超過10分鐘。大部分居家操作,建議還是用抽氣罐比較安全。但莊禮興提醒說,莫因為抽氣罐「無火」安全,就隨意延長拔罐時間,以為越長越好。
用抽氣罐作居家保健,他建議普通人時間掌握在5~10分鐘左右即可。時間的調整必須視個體和局部的情況來定,比如,有些青壯年身體比較壯實,拔罐5分鐘沒什麼變化,適當延長5~10分鐘都可以;但對於皮膚比較嫩或是體質較弱的人群,即使時間再短,若拔罐過程中透過罐觀察到皮膚已經明顯發紅甚至出泡,則要馬上起罐。一般糖尿病人拔的時間要更短,以免起泡引起皮膚感染。
誤區三:拔罐後馬上洗涼水澡
接連奪冠的菲爾普斯,出水時身上拔罐的印記很搶眼。有網友評論:拔完火罐不能下水吧…老外是不是也太生猛了?
「原則上,拔完罐後毛孔擴張,不要馬上下水或吹風,以免受涼。」莊禮興說,即使洗澡,最好也要過幾個小時,儘量不要洗冷水澡。如果拔罐出現水泡、皮損,未修復時儘量避免接觸生水以防感染。
「飛魚」一天到晚遊泳寒溼稍重疼痛難免,中醫拔罐祛溼解乏助其繼續創奧運奇蹟
仔細觀察菲爾普斯身上的「罐印」,顏色偏暗,不太像剛拔的。一般這種印記一兩天都消不了的,他們未必是剛剛做完治療就參加比賽的。通過這張菲爾普斯肩背部「罐印」和人體穴位圖,他至少取了大椎、肩中俞、肩井、肩髃等穴位:
大椎穴是督脈穴位,可以預防和治療頸椎病,調整督脈氣血,補充人體陽氣,提高人體抗禦外邪的能力。主治病症: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肩頸疼痛,肺脹脅滿,咳嗽喘急;瘧疾,風疹,癲狂。頸肩部肌肉痙攣,落枕,感冒。
肩中俞穴主治咳嗽,氣喘,唾血,項強,肩背疼痛等。
肩井穴主治:肩背痺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乳癰,中風,瘰癧,難產,諸虛百損、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肩髃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可以緩解治療肩臂疼、肩關節周圍炎、上肢不遂、項強、瘰癧、癮疹等。
從「罐印」顏色看,「飛魚」或有些寒溼。
現代醫學提示的拔罐治療機理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機械刺激是拔罐產生治療作用的機理之一。治療時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其次,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發生溶血現象。局部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再次,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使體內的毒素、廢物加速排出。另外,拔火罐局部的溫熱作用不僅使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細胞的吞噬能力。
拔罐療法具有明顯的緩解疼痛效果,無論是內科的頭痛、腹痛、膽絞痛、風溼痛,還是外科的急性腰扭傷、慢性軟組織損傷,都可以用拔罐療法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有的甚至只需一次治療即可痊癒。儘管拔罐療法效果可靠,操作簡單,但不是人人都能做。體質過於虛弱者就不宜拔罐。因為拔罐屬中醫瀉法,會使虛弱者更虛弱。孕婦及年紀大且患有心臟病者拔罐應慎重。
兒童是否適合拔罐,目前尚沒有定論,因兒童皮膚嬌嫩,且發育未完全,拔罐前需要諮詢中醫師以確保安全。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時容易出現皮膚淤血,也不適宜。
中醫傳統拔罐 漂洋過海青出於藍
菲爾普斯已參加五屆奧運會。讓人不得不感慨,如果20年前他就以一身拔罐印記出現在奧運會賽場,那麼2001年也就不會有鄭曉龍執導的電影《刮痧》出現。那部由梁家輝、蔣雯麗主演的電影令人印象深刻:一個中國古老的刮痧療法引發中西方文化的劇烈衝突。15年後的今天,當拔罐這種古老的中國療法以如此迅猛的方式出現在西方普羅大眾面前時,人們可以看到西方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程度已大有改變,這何嘗不是減少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誤解」的好事。
來源: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